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员,拥护与庆祝会合胜利,并通知全党全军注意当前的政治任务,对过去争论一概不谈。
“什么一概不谈,他们不谈我还要谈呢!”张国焘听了一串电报署名后就感到火气上涌。
朱德把电报纸平放在桌子上,接着频频向张国焘提出了一连串的责问:“中央的决策是有道理的,可你就是听不进去。我们现在迅速北上,可以不经过与敌军决战而实现会合。我们可以会合,为什么你却坚持不去会合?”
“岷州会议的决定是由西北局成员集体讨论作出的,你张国焘当时既然表示服从并签字。为什么一到漳县就完全改变了呢?为什么不经过西北局重新讨论就改变计划?你张国焘既然是党的书记,更要根据党的决议来工作!这是关系到组织原则的严重问题,应当弄清楚。”
张国焘的发言有些蛮横:“我是西北局的书记兼红军总政委,我对调动部队可以负完全责任,经我决定了的,当然可以不经别人的同意。当我不能执行职权而别人要调动军队时,我要提出强烈的抗议!”
此时,大家都明白张国焘的思想症结是害怕与党中央会合。朱德等人劝说张国焘解除这个顾虑,说:“你不要怕和党中央其他同志见面。错了认错,作自我批评,回到列宁路线上来,不要再搞派别活动,这样就不会再抹杀自己的功绩和光荣。”
“什么,我怕会合?要知道我也是双手赞成会合的。有人有一种误会,以为我张国焘好像是怕毛泽东似的,实际上那是极其错误的想法。我张国焘怕谁呢?我张国焘坚持真理,真理是无敌于天下的!我之所以坚持西进,而不同意现在北上,是说现在情况不适合北上,而适合西进。”张国焘继续强调西渡黄河的理由:“我之所以坚持我的意见,也完全是为了红四方面军的发展着想。事实明摆着,这时黄河容易渡过,又可以避免与强敌胡宗南部在西兰大道上决战,将来仍可以达到会合的目的。”
会场上出现交头接耳的嘀咕声,张国焘刚才一番颇具感染力的辩解显然征服了一部分人。
“我提议,我们再来一次表决。”张国焘见风向倒向自己,机警地利用书记的地位垄断会议。
朱德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会场上众多异样的目光使他理会到今天的会议反被张国焘利用和驾驭了。
“同意西进的举手。”
“好!超过半数。通过!”张国焘眉飞色舞的宣布。
会议最后表决,通过了张国焘的西进方案。
“总司令,怎么样?是继续坚持你的北进,还是……”张国焘幸灾乐祸。
“我仍然坚持岷州会议原案。我要说的是你要对这个改变负责任!”朱德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表示不屈从。“这当然,我对我的这个改变负完全责任,关于这个问题,总司令不必担心。”
“我要把这个改变报告中央!”朱德说。
“你不用告诉我,我知道你是会马上报告给毛泽东的。你报告好了,我马上通知电台,为你提供方便。只是提醒你,不要忘了报告这个改变是西北局会议表决通过了的。”
“你不要把你的意见强加我头上,让我赞同西进是绝对不可能!”朱德斩钉截铁地说道。
漳县会议后,张国焘立刻命令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向西面的洮州进发,准备在兰州以西的永靖、循化一带北渡黄河,进入甘肃西北部。
部队在得到掉头向西的命令后,人心浮动,逃亡现象增多。许多人议论纷纷,满腹疑虑:“日本鬼子在东面、北面,往西走抗谁去?”“是不是又要过草地?”
红四方面军各部队奉命迅速筹足8天的干粮,待命行动。徐向前则先行一步,带领先头部队向洮州进发,调查行军路线。
无可奈何的朱德只好和张国焘等率部西进,到达了临潭。
但是,出乎张国焘所料的是今年的冬季又早早降临在西北大地,先头部队刚出发两天,就从前面带回情报说:“据当地老百姓提供的情况,黄河对岸现在已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渡河计划恐难实现。
“前面不通,可以绕道西进嘛!”张国焘仍然坚持非西进不可,这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西进怎能轻易放弃。
朱总司令在闻知天气变化后,对张国焘劝说道:“是回头的时候了,不能一错再错。这里不是噶曲河。”
“老天也绝我之路!”张国焘对天长叹,焦灼不安。
这时,敌情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切情况表明,唾手可得的北进要比西渡有利得多。但是张国焘的脸面却拉不下来,他处在了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地步。
张国焘为了重演漳县会议的结果,争取多数人的支持,于是决定就在临潭召开会议,再次进行表决。
会议在城中一个天主教堂里召开。张国焘说:“大雪封山,可不可以从南边绕道。我的意见是打到迪化,打通国际路线,得到装备再打回来,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也不迟。”
“从南面到迪化?”陈昌浩立刻表示反对:“从地图上看那又要走一片草地。现在部队过草地都过怕了,一听到草地,头皮都发麻。如果再过草地,这部队是不好带了,还不知会开小差跑多少?”
徐向前也不赞成张国焘的意见,说:“我知道,从鄂豫皖出来的同志,再也不想折腾。”
接着,李卓然、余洪远、傅钟、王维舟等人相继发言,表示不应当再置党中央的命令和气候条件而不顾,一意孤行,部队的确不能再折腾了。
张国焘原先预料的争取多数的设想落空了,他在会上被空前的孤立在一边。
毛泽东接到朱德的电报后,尤感问题的严重性,眼看就要实现的3个方面军的大会师,很可能在张国焘等人搅和之下落空。再次致电,表明与张国焘之间的争论应该一概不论,集中全力与团结内部,执行当前军事政治任务。电报针对国民党军胡宗南陆续入陕的情况,指出红军的对策:第一步应集合3个方面军于静宁、会宁一线,予胡宗南部以打击,使其不能达到隔断红军、各个击破的企图。第二步迅速以两个方面军占领宁夏,以1个方面军控制胡宗南部,占领宁夏是整个政治军事上极重要的一环。至于第三步,则在占领宁夏后,那时红军已得到苏联的帮助,处于有利地位,分兵略取甘西、绥远,乃至重占甘南均甚容易。
同时,毛泽东等人又致电任弼时,指出:“中央内部的团结一致,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必要条件。当前政治和军事的总方针,已为大家所同意,则中央内部的团结已有充分保障无疑。关于统一指挥等问题,正依照你们的提议等待国焘同志等北上商讨一切。”
张国焘的问题到了这时在毛泽东看来已经不难解决,他思考的问题已经向更远处深入,致电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党的领导人,广搜治国平天下的书籍,并告之“不要买普通战术书,只要买战略学书,大兵团作战的战役学书,中国古时兵法如《孙子》等也买一点。”
9月25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红四方面军既向西,应考虑何时由何地策应红二方面军北上问题。”中共中央并致电红四方面军,明确指示不同意张国焘的漳县会议行动方案,电称:“确悉:胡宗南部到略阳,本月底其后续部队将到齐。红四方面军有充分把握控制隆、静、会、定大道,不会有严重战斗,而红一方面军可以主力南下策应,红二方面军亦可向北移动钳制之。背后,粮食不成问题。若西进到甘西只限制青海一面,尔后行动困难。”
毛泽东等人又致电任弼时、贺龙、刘伯承:请你们尽量争取张国焘率部北上,西进将会造成行动困难,且妨碍宁夏作战计划。
这天,张国焘与朱德、徐向前、陈昌浩联合署名,向党中央连发4封电报,陈述红四方面军采取新方案的理由,但中央都未表示同意。张国焘在电报中的语气明显变软,望中央“务祈采纳”漳县会议西进方案,表示尊重中央意见,再作最后决定。其中,与朱德、徐向前、陈昌浩联名在12时发出的电报中称:“我们决定红四方面军即应行动,先机抢占永登一带地区……关于统一领导,万分重要。……我们提议请洛甫等同志即以中央名义指导我们。”
毛泽东把电报拿给张闻天看:“洛甫同志,你看呢,人家向你发出邀请信了。”
张闻天接过电报,从头至尾仔细地看了两遍,也高兴地说道:“我看不仅只邀请了我,这后面还有一个‘等’字呢!
你毛泽东也在他的邀请之列嘛!“
“不,不!他不会欢迎我去的。”
“中央如果决定让我到红四方面军,我马上就动身。”张闻天说。
“我看这封电报的重要之处还不在于让谁去,关键还是在这个‘中央名义’哟!张国焘同志的转变不小,进步不小,这是一个大台阶!第一次表示放弃同陕北党中央保持‘横的协商关系’,而接受党中央的领导。”毛泽东说。
已是深夜22时,难以入睡的张国焘又向中央发报:“请重看20时电,如兄等认为西渡计划万分不妥时,希即令停止西渡,并告今后方针,时机紧迫,万祈鉴察。”
张国焘到了这时也不知怎么了,充分暴露出他心无主见、忽左忽右的软怯本性,电报刚发出,又另外拟出一封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的电报,称:“红四方面军已照西渡计划行动,通渭已无我军,如无党中央明令停止,决照计划实施,免西渡、北进两失时机。”9月27日,毛泽东这天也接连4次致电张国焘等人,劝其北上。代表中央回电明令禁止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指出:“迭接26日两电,敬悉一切,并有如无党中央明令停止,决照西渡计划行动等语。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详细慎重的讨论了这个行动问题,特将结果奉告如下:中央认为,我一、四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合则宁夏、甘西均可占领,完成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不能达到任务之危险。”并告之红四方面军仍宜依照9月18日朱德之部署,迅速从通渭、陇西线北上。同日,中央又发两电,介绍敌情,千叮万嘱:“万祈决策北进共图大业,免使再分难合,各陷不利地位,至祷至盼。”
处于进退两难中的张国焘整日愁眉苦脸,既不再下达北进的命令,也不说西渡的话,谁也不知道他在等什么。
徐向前在洮州以北调查到难以渡河的情况后回总部向朱德、张国焘汇报,看到了中央明令红四方面军立即北进的电报,说道:“西渡难以实现,不北进还有什么好的出路!”“再开个会吧。”朱德见徐向前的态度很明确,趁机说道。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按照中央命令北进。张国焘在此情况下再也没有拒绝北进的借口,只好被迫同意北上。这天,朱德、张国焘、徐向前联名电告中央:“决仍照原计划北进,以出会、静,会合红一方面军为目的,部队即出动,先头约6日到界石铺,决不再改变。”
毛泽东接电后,立即致电彭德怀并告聂荣臻:朱德、张国焘来电,红四方面军停止西渡转向北进。中央指示你们,为策应红四方面军的北上,红2师立即南下,红1师在原地区与红2师相呼应。其余任务不变。
9月29日,红四方面军总部下达北进命令,各部队开始按计划分5路纵队向北急进。中央来电对红四方面军的决定回师北上表示“十分佩服和欢慰”,并告诉策应的部署。
第三十回 三军铁流聚汇陕北 长征精神芳泽寰宇
红军大会师在即。这时,中共中央考虑到了还处在党内斗争危境中一些高级将领的人身安全,其中最危险的是总参谋长刘伯承,即致电要求刘伯承迅速离开部队,专程到保安接受新的任务。新婚还不到10天的刘伯承立即在1个警卫排的护送下单独向北进发。汪荣华和警卫员黄兴紧跟在刘伯承身边一道北行。
途中,刘伯承一行多次与敌人接火。
有次,突然一架敌机从他们头上呼啸而过。
“快分散隐蔽,冲到前面树林中去。卧倒!”刘伯承指挥警卫人员紧急疏散。
喊叫间,4颗炸弹从空中呼啸着落地,就在刘伯承身边不远处爆炸。顿时,浓烟翻腾,弹片横飞。刘伯承和汪荣华这一对从艰苦征途和严酷的政治斗争中走过来的患难夫妻,如今又共同面临着战场上生与死的考验。
汪荣华从浓烈的尘土硝烟中抬起头来,拍掉头上的泥土,睁大眼睛一看,惊呼道:“啊!你受伤了!”
刘伯承臀部负伤,身边一摊鲜血。汪荣华心疼得浑身直抖,立即含泪为刘伯承包扎伤口,并叫黄兴去找担架和马匹。
“不要紧,打仗挂彩,乃兵家常事!”刘伯承镇定自若地摘下眼镜,擦着镜片上的尘土,安慰汪荣华。
“你的伤很重,不要动!”
“负伤有啥子嘛,革命哪有不流血的。你看,你还说我呢,你也负伤了,腿上的血都流下来了,快包扎你的腿!”刘伯承说。
汪荣华点了点头。在为刘伯承包好伤口后,才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腿伤,这时她才感到一阵钻心的痛,悄悄转过身去,为自己包扎。
刘伯承微微抬起身来,抚摸着妻子的伤口,动情地说:“革命,流血是常事。红军,就是从血泊里爬出来的。如今,我们两个的血还真流到一块来了!”
又一架敌机飞临上空。
“走,快离开这个地方,到前面树林中去!”
刘伯承临危不惧的精神鼓舞着汪荣华。他俩尽管伤口很痛,但仍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向前迈进,艰难地向前走了几十米。前面出现一个陡峭的山坡,汪荣华咬着牙往上爬,可是她那负伤的腿,怎么也使不上劲。刘伯承伸出一双有力的大手,忍着伤痛,把汪荣华先托了上去。
汪荣华在坡上站稳脚后,立即回转身,伸手使劲地把刘伯承拉上来。就这样,一对新婚燕尔在这生死关头,互相拉扯着,一步又一步,终于爬上山坡,来到了山岗上的树林中。
这时,警卫员黄兴带着几个战士跑过来。汪荣华扶刘伯承上了担架,自己才骑上马,跟在担架后面,缓缓行进。
为了迎接刘伯承,周恩来亲自安排工兵连连长王耀南和指导员李呈瑞带部队前往,对王连长说:“党中央决定派你们连去二、四方面军长征来的方向,把刘伯承总参谋长接回来,他已先于部队向我们这个方向过来了。给你们配备1部电台和1个骑兵班。路上要小心,不许出任何问题。”
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张云逸特别派来参谋,向王连长介绍了沿途的敌情,以及与中央联络的方法等。
聂荣臻叮嘱王连长,说:“你们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到保安的路有许多条,地形和敌情都很复杂,这就要看你们的随机判断能力了。从地图上看,你们第一步必须赶到华家岭以东30多里的三岔路口,在那里做好迎接他们的食宿准备。刘伯承同志是带着少数人单独北来的,恐怕不好找,但无论如何要找到。”
李指导员当即表示:“找不到刘总参谋长就砍我的头!”
聂荣臻严肃起来:“我不要你的头,要你们活着完成任务。”
王连长等率队离开红1军团部,按原计划在华家岭以东的三岔路口一个小村庄中设立了接待站,并从7公里外背来了能饮用的泉水。他们推测刘伯承一行最少也会有20余人,食宿一定要事先安排好。
在设立好接待站后,他们兵分3路成扇形继续向前搜寻,由骑兵负责联络。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