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2年夏,丘吉尔访问巴伐利亚,看到一群群渴望为国牺牲的德国青年正情绪高昂地在大街上游行,他感到德国“战争意识”的重新抬头,并为此惴惴不安。1933年,希特勒上台。丘吉尔清醒地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怕信号就要出现了”。他马上在下院发表演讲,指出:“德国要求军备平等,陆军与海军的编制平等……这是最危险的要求。只要德国的怨恨与不满尚未消除,还抱着我们不愿看到过的那种情绪时,就可能获得与其他邻国完全相等的军事力量,那么可以肯定,我们自己也将面临指日可待的欧洲大战的重新爆发。”
  1936年,希特勒出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同年,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法西斯联盟。1937年,他召集了海陆空三军最高将领参加的秘密会议,把战争定为国策,并命令他们做好战争准备。这一切使丘吉尔深为忧虑。他说:“我们的国防实力、尤其是空军实力不够充实,不足以保证陛下忠实臣民的和平、安全和自由。要拯救英国,就必须迅速地、大规模地把英国重新武装起来”,“必须再一次联合欧洲一切力量来约束、抑制、必要时挫败德国的霸权。”但是丘吉尔的忧虑和建议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他们继续坚持以裁减军备寻求“安全”的外交政策。
  在不会有战争的思想指导下,英国完全笼罩在一派和平的气氛之中。1933年,牛津大学俱乐部的学生还通过了一项“本院决不为国王和祖国而战”的决议,代表了英国所存在的那种缺乏远见、盲目乐观的思想情绪。
  丘吉尔对此更加着急,他说:“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上有着深信不移的看法,但我又不能使议会和全国人民重视我的警告,我提出的证据又不能使他们信服并从而采取行动,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他冒着被称为“战争贩子”、“恐怖分子”的罪名,到处大声疾呼,批评国内存在的这种浓厚的和平主义情绪,多次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一心一意地避免另一次大战的发生。但是,万一发生了战争,我们就要斗争下去,为了能在战争中求生存,即使付出武力也在所不惜。”
  然而,政府的政策与丘吉尔的看法背道而驰。1937年5月,“绥靖大师”张伯伦出任首相,他上台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向准备发动战争的希特勒表示友好态度,幻想以妥协、退让、姑息等方式达到息事宁人、避战求和的目的。对希特勒提出的领土要求,只要是“按和平演进来实现”,他就不予反对,甚至奉送,借以牺牲东欧,保全西欧。这一政策终于导致慕尼黑悲剧。
  4。激战北欧(5)
  慕尼黑悲剧发生后,丘吉尔的情绪更加激昂。他在下院发表演讲时痛苦地指出,我们没有经过战争就已经遭到了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和更加危险。他还进一步指出:“不要以为这就是结局,这仅仅是算账的开始,仅仅是呷第一杯酒,第一次尝到苦酒的滋味;除非我们竭尽全力重振士气和军威,再度崛起,一如往昔地坚持我们为自由而战的立场,否则我们将年复一年地尝此苦酒。”
  几年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是正确的。他的忧虑、他的警告、他的批评都应验了。这时丘吉尔在国内的威望空前提高,各层阶人士都普遍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即丘吉尔应该进入内阁。新闻界也活跃起来,称赞丘吉尔“由于同国家事务有着长期而密切的接触,不仅是一位干练的、极有责任心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对处理在战争中出现的、特别是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棘手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实际经验的政治家”。报纸的称赞掀起了更大的共鸣,“丘吉尔必须回来”的标语口号贴满大街小巷。丘吉尔以他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全英国人民的心,也赢得了国王的信任。丘吉尔出任首相,受命于危难之际,是人心所向,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5。“黄色计划”(1)
  当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还弥漫着呛人的硝烟时,希特勒又对比利时、荷兰拿起了屠刀。
  比、荷是卡在德、法之间的两个小国,其总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00多万。地理学家们在有关欧洲的地理著作中,常把比、荷放在一起叙述。由于比、荷濒临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同卢森堡以及北部的部分地方称为“尼德兰”,即“低地”,所以1830年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后,人们仍称比、荷为“低地国家”。
  荷兰境内绝大部分为平原,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1/3的土地仅高出海平面1米。中部是丘陵地带。南部与比利时接壤处是阿登高地,海拔仅300米。首都是阿姆斯特丹,其他两个主要城市海牙和鹿特丹在首都以南,与首都构成三角地形。在荷兰南部的比利时,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波状起伏的阿登高地,海拔在200—600米之间。
  这里的村庄、草地和农田四周围绕着林地,宛如大小不等的孤岛出现于森林之中,故又称阿登森林。中部是丘陵,有3条运河自南向北汇于安特卫普:一条是从列日到安特卫普的艾伯特运河,其上游有一个人工要塞,又叫埃本·埃马尔要塞;一条从沙勒纳瓦经布鲁塞尔到安特卫普;一条从蒙斯经根特到安特卫普。汇于安特卫普的这3条运河很像汉字的“个”字。西北部的佛兰德平原一直延伸到海边,沿岸沙丘连绵,岸外沙洲密布。
  希特勒对低地国家的入侵蓄谋已久。早在1939年9月27日,当华沙陷落前夕,他就在总理府召集将军们开会,他决定:“尽快地在西线发动进攻,因为英法联军现在还没有做好准备。”
  由于法国人在法德边境上修筑了绵长、坚固的马其诺防线,于是德国法西斯决定从低地国家打开进入法国的突破口。10月10日,希特勒又在将领们参加的会上发布:“做好穿越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地区的作战准备。这次进攻必须尽可能迅速有力地进行,目标在于尽量夺取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广大地区”,预定11月就要在西线发起进攻。为此,他把在波兰的两个集团军群的6个野战集团军从东线调到西线,摆开了进攻的架式。此时,西线德军已达136个师。
  但是,有两件事给希特勒带来了麻烦,使他不能马上进攻西线,而要挥师北上去对付丹麦和挪威。
  1939年11月30日,苏联和芬兰因边界问题发生战争,英、法在苏格兰着手组织远征军准备援助芬兰。希特勒十分担心英法此举从北方威胁德国,决定先抢占北欧。另外,德国的一架特殊飞机在比利时上空云层中迷失方向,被迫降落比利时。而这架飞机上的一名上校的公文包里正好装着德军进攻西线的地图,因来不及焚毁而落入比利时人手中,不久又被送到英法手里。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及其最高统帅部决定全面修改进攻西线的计划,并决定委托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泰因担此重任。
  曼施泰因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希特勒如此器重他?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于1887年11月出生于将帅名门,父亲是炮兵将军李文斯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进入陆军大学仅一年的曼施泰因就投身战斗,转战于东、西两线,先后参加了对波兰北部的进攻、塞尔维亚作战以及凡尔登和索姆河等著名会战。
  1915年,曼施泰因在未获得参谋本部军官资格的情况下,就开始担任参谋工作。由于他出身名门,又有过人的才智和多年的参谋工作经验,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1934年到1939年期间,他先后担任柏林第3军区司令部参谋长,陆军总参谋部作战处长,德军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但由于受德军将领派系斗争的牵连,曾一度下放当师长。1939年10月,他被升任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他为希特勒拟定过许多计划,并受到希特勒的高度评价:“曼施泰因大概是总参谋部所产生的最优秀的智囊专家。”
  曼施泰因这次要制定的是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计划。在此计划中,他提出使用坦克部队经阿登山区突击法国北部的大胆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后来被称之为“曼施泰因计划”,举世震惊。
  1940年5月初,眼看挪威的战局已定,希特勒立即按照已修改过的进攻西线的“黄色方案”,把136个师、2580辆坦克和3824架飞机组成A、B、C三个集团军群,在从北海到瑞士边境800公里长的战线上部署就绪:A集团军群共45个师,其中7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由伦斯德上将指挥,第3航空队支援,负责中段。任务是越过比利时东南的阿登山区和卢森堡,突破马斯河的法军防线,直趋英吉利海峡。
  B集团军群共28个师,其中有3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由包克上将指挥,第2航空队予以支援,在北段从北海沿岸到亚琛之间展开攻势。任务是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阻止荷军与其盟军会合,并突破比利时军队在艾伯特运河上建立的防线。
  C集团军群共17个师,由利布上将指挥,在南段法、卢边界至巴塞尔地段发起佯攻,迷惑法军指挥部,以便牵制马其诺防线的莱茵河一带的法军。
  就这样德国人在天气转暖的5月初,部署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见过的强大兵力。在西线待命进攻。
  荷兰当局倒是早就料到了他们的边境前沿将遭到德装甲兵的进攻,而他们的后方将会遭德伞兵部队的骚扰袭击。对于后一股力量,他们原计划在尚未造成致命毁灭之前就分割并消灭其战斗力;对前一股兵力,他们则企图通过缓慢的撤退,并在撤退时炸毁桥梁、淹没村庄等手段来阻止德军,减慢德军进攻的速度。要是一切如愿,进攻的德军将被引到一个很大湖边并困在那里。这时,德军装甲兵将两面临水,一面是湖,另一边则是荷兰的要塞——位于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之间人口稠密、连绵不断的海岸线。在这里,荷兰的防御部队可以很有把握地打一场围歼战。
  5。“黄色计划”(2)
  一切计划可谓是天衣无缝。
  另外,为了抵御德军的侵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在战前各自修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荷兰要塞”、“埃本·埃马尔炮台”和“马奇诺防线”。这三条防线自北向南,互相衔接,连绵数百公里。
  且说“荷兰要塞”,它包括海牙、阿姆斯特丹、乌德勒支、鹿特丹和莱伊登在内。该地区有海湾、河流和大面积水域,构成重重天然水道防线,它是荷兰的中枢神经所在地。德军占领荷兰计划的关键,就是用空运部队夺取鹿特丹和东南方马斯河上的几座桥梁。只有通过这些桥梁,德军才能攻入设防的“荷兰要塞”。
  德军将领为解决这个问题煞费苦心。这些德国名门之后、绅士贵族们竟然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最后,他们想到“特洛伊木马计”,决定成立五个伪装的谍报局特别营,大约400—500人。这个营要按荷兰边境警察的服饰装扮自己。他们的任务是保护桥梁,阻止荷军炸桥。5月10日拂晓荷兰战役开始后,他们化装成荷兰警察,押送几名犯人来到默兹河上格内普桥,突然向荷兰哨兵扑去,桥梁遂落到德军手中。
  但是,“荷兰要塞”还没能被突破,荷兰人看到一线希望。
  可是德军的空降兵从天而降,打得荷军措手不及。
  在荷兰的德空降任务是:先用2个机降团和1个伞降营夺取海牙附近的3个机场,然后用两个机降营占领鹿特丹以南的3座桥梁及瓦港机场,为装甲部队进入鹿特丹打开通路。
  不幸的是,欺骗性的暗示和恐吓性的谣言随着伞兵的降临接踵而至。比方说:抓到了德国战俘,他们是奉命来海牙与某某人接触联系的。单这样一条传闻,就使人们的恐怖感倍增。而且,就连首都的专栏作家也众说纷纭,纳粹同情者更是无孔不入。
  德国伞兵已经降落到了各处,他们装扮警察、农民、官员、神父和修道士,他们无孔不入,扰乱交通,往井水中投毒药,甚至还拉假警报。这种混乱和不安状况正是德国人所期望的,德国笑了。
  尽管如此,荷兰仍未放弃初衷。虽然德国部队已占领了通住鹿特丹的桥梁,荷兰的防御部队也封锁了北端的桥头,占领了桥头堡,德军坦克不能轻易通过。只要盟军的增援部队能及时赶到,荷兰还是有一线希望的。荷兰人等待着,顽强地坚持着。
  从战争双方的数量上看,作为守方的法、英、比、荷也有135个师,坦克数量也足以与德军匹敌。况且防御工事可谓固若金汤:北方有荷兰的水上防线;中间有绵亘不断的比利时要塞;南方有难以逾越的马其诺防线。然而,由于比利时和荷兰拘泥于恪守中立,他们没有举行联合参谋会议,以致不能充分协调自己的计划和力量。尽管以法国甘末林将军为首的盟军最高军事委员会也秘密制定了对付德军的“D计划”,但这是一个重阵地防御、轻机动作战的消极防御计划。而且防御地带上除“马其诺防线”之外,坚固据点不多,是一种宽正面、浅纵深的线式防御,缺乏弹性,十分脆弱。要对付有航空兵支援、实施多向、高速、大纵深开进的德军,根本不能奏效。
  5月14日,荷兰最高统帅部在德军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荷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命令他的部队放下武器,并签署了正式投降书。
  5月10日,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此时,42架容克运输机拖曳着一架滑翔机已经起飞,滑翔机上载着一支受过特殊训练的空降兵小分队,小分队成员都能熟练地使用一种极具摧毁力的武器。容克飞机从科隆起飞直飞列日防线上的埃本·埃马尔和艾伯特运河的桥梁。在拂晓的进攻开始前5分钟,这42架无声飞机已悄悄地来到了比利时平原的上空。
  德国人大胆使用了经过特殊训练的小股部队空降突袭的崭新战术。战前航空事业的发展,空降作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得德国能够运用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空中战争”理论、英国富勒的“机械化战争”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而形成它的闪击战略,作为闪击战的构成部分,希特勒在战争初期及时地将其运用到波兰、丹麦、挪威以及比利时、荷兰,配合地面部队,达到了突袭的效果。
  天刚破晓不久,当德国轰炸机在头上呼啸之时,德国使节将一份内容为德国部队即将开进比利时,以保卫他们的中立,抵御英法军队即将进行进攻的电报,送交给比利时大使。
  德国大使一踏进比利时外交部的办公室,正要从自己的衣袋里取出电报时,比利时大使立即阻止了他,说道:“请原谅,大使先生,让我先说。”接着,他气愤地说:“你们刚刚进攻了我们的国家,对忠实于中立的比利时进行了罪恶的侵略。在这25年中,已经是第二次了,目前发生的事情,较之1914年的侵略,更加可恶。德方既没有向比利时政府提出最后通牒,也没有提出照会或任何抗议。对此,比利时已下定决心要保卫自己的国家。”
  德国大使根本不理那一套,开始宣读德国正式的最后通牒。但是比利时大使打断了他的话,轻蔑地说道:“把文件交给我吧,我愿意免掉你这个痛苦的责任。”
  的确,德国对于这两个低地小国的中立曾作过无数次保证。比利时的独立和中立,在1839年曾经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