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希特勒在维西屠杀冲锋队头目的同时,戈林和希姆莱在柏林也动了手。
  他们一共搜捕到150名左右的冲锋队队长,排在利希特菲尔德士官学校的一道墙下,由希姆莱的党卫队和戈林的特别警察组成行刑队执行枪决。
  这次镇压到底死了多少人,说法不一。
  希特勒7月13日向国会报告说,枪决了61人,其中包括19名“冲锋队高级领袖”,还有13人因拒捕而被杀,3人自杀,总共是77人。
  德国流亡者在巴黎出版的《清洗白皮书》说有401人被杀。
  也有的说被杀者千余人。
  被杀者中,大部分是冲锋队头目,但有些人纯粹因反对希特勒而被杀;有些人则是无辜被杀。
  希特勒于6月30日晚从慕尼黑飞回柏林。
  7月2日,兴登堡对希特勒“及时扑灭叛国集团和拯救德国人民免于大难的坚决行动和个人的豪侠表现”表示感谢,还对戈林在镇压“叛国集团”中的“有力的和成功的行动”表示祝贺。
  7月3日,冯·勃洛姆堡代表内阁向总理表示祝贺,说这是“保卫国家”的必要措施。
  他还向全军发布命令,表示对时局趋向感到满意,保证与“新的冲锋队”建立融洽关系。
  军官团在6月30日血腥清洗冲锋队之后完全倒向了希特勒。
  一个月之后,德高望重的兴登堡总统于8月2日上午9时去世,享年87岁。
  当天中午,内阁根据前一天制定的法律,宣布将总理、总统职务合二为一,取消总统职衔,希特勒接管总统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权力,头衔是元首兼国家总理。
  希特勒独揽大权的愿望到此全部实现,时年45岁。
  兴登堡去世之前曾留下两份遗嘱,一份是给德国人民的,概述他一生为国服务的情况;一份是给内阁总理希特勒的,赞扬了希特勒,并提出应由霍亨佐伦王室的一名成员接替他担任国家元首职务的建议。
  让王室复辟,这是兴登堡的多年愿望。
  希特勒当然反对王室复辟,所以他没有发表兴登堡给他的遗嘱,只是向民众公布了兴登堡赞扬他的那些话。
  他还利用兴登堡的儿子奥斯卡·冯·兴登堡上校在电台发表讲话,说“我父亲本人把阿道夫·希特勒视为国家元首的直接继承人。
  我现在根据我父亲的意愿,呼吁德国全体男女同胞投票赞成把我父亲的职务移交给元首兼国家总理。“
  随后,希特勒决定于8月19日就是否赞成他出任元首兼国家总理一事举行公民投票。
  投票结果有约90%的人投赞成票;10%的人投反对票,从而确定了他的独裁地位。
  为了抓住军队,他要全体官兵对他宣誓效忠,誓词是:“我在上帝面前作此神圣宣誓:我将无条件服从德国人民和人民的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阿道夫·希特勒,作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愿意在任何时候为实现此誓言不惜牺牲生命。”
  希特勒取得元首独裁地位后即能够放开手脚“重整军备”了。
  不过,他从开始扩大武装部队就受到国际上的种种限制:除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之外,就是当时在日内瓦正举行的裁军会议,德国也参加了裁军谈判。
  为了掩护“重整军备”,希特勒于1933年5月17日在国会发表了“和平演说”,用了不少温和的词句表白他热爱和平。
  10。夺权(5)
  他说:“德国完全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装的国家也销毁他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话……德国也愿意解散它的全部军队,销毁它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也这样做的话……德国愿意同意任何庄严的互不侵犯条约,因为它并不想进攻别国,而只想谋求安全。”
  但这篇演说中有一个警告:“德国要求同所有国家享有同等待遇,特别是在军备方面。
  如果不能得到平等待遇,德国将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英国认为,从希特勒的演说来看,他是“讲道理”的,他的“平等待遇”的要求也是“合理”的。
  但是在裁军会议上,多数协约国主张在8年之后才肯降低军备达到与德国“平等”的水平。
  希特勒恼火了。
  他本来是想扩充军备而不是裁减军备,正想找个借口摆脱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的羁绊,协约国的意见正好给了他口实。
  1933年10月14日,他突然宣布,由于大国在日内瓦不肯给德国以“和平待遇”,德国立即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同时,他宣布解散国会重新举行大选,并将他退出裁军会议的决定付诸全国公民投票解决。
  他还命令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向军队发出秘密指示:如果国际联盟采取制裁行动,军队要进行武装抵抗。
  1933年11月12日,德国国会议员选举和全国公民投票同时举行。
  11月12日是德国“国耻日”(1918年停战纪念日)的后一天。
  希特勒在争取选票和赞成票时说:“我们一定要使这一天在我国历史上成为得救的一天——历史将这样记载:在11月11日,德国人民正式丧失它的荣誉,而在15年后的11月12日,德国人民又恢复了它的荣誉。”
  投票前夕,兴登堡总统也发表广播讲话,表示支持希特勒。
  11月12日投票结果是:合格选民有96%参加了投票,其中有95%赞成德国退出裁军谈判,92%赞成前国会提出的几乎是清一色纳粹党籍的国会新议员候选人。
  希特勒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在公民投票和选举后的第三天,希特勒邀见波兰新任驻德国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
  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说,德、波双方同意“用直接谈判的手段来解决两国共同有关的问题,并且为了巩固欧洲和平,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使用武力”。
  1934年1月26日,德国又与波兰签订了为期15年的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本来想以与波兰签订和约来树立他“热爱和平”和“实行睦邻政策”的形象,但他支持的纳粹党徒暗杀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的行动却险些使他栽了跟头。
  1934年7月25日,纳粹党卫队第89旗的154名队员身着奥地利陆军服闯入奥地利联邦总理府,开枪击中陶尔斐斯的喉部。
  别的纳粹分子占领了广播电台,广播了陶尔斐斯已辞职的消息。
  陶尔斐斯因伤致死,库特·冯·舒士尼格率领政府军很快控制了局势。
  奥地利的保护国意大利也迅速做出反应,紧急调4个师进驻勃伦纳山口。
  希特勒对此事件开始喜形于色,不久便感到担心。
  他缩回去了,把准备欢呼陶尔斐斯下台的广播稿,改成对“残忍的暗杀”表示“遗憾”的声明,并宣称这是奥地利的内政。
  他还召回了德国驻奥地利公使,并将副总理巴本派往奥地利充任公使,以完成“恢复正常和友好关系”的使命。
  希特勒当时还不敢过于暴露他的扩张野心,因为他的“重整军备”计划刚起步不久,同时他面临着和平收复萨尔的问题。
  为了收复萨尔地区,希特勒上台后即指定专人负责笼络萨尔地区各派别,结成统一战线,并广泛持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运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35年1月13日,萨尔地区就归属问题举行公民投票,结果以477万票对48万票的压倒多数同意萨尔回归德国。
  希特勒借此机会公开宣称,德国再没有对法国的领土要求了,意思是说,德国已放弃对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领土要求。
  英、法见希特勒的举措不似好战的样子,遂于1935年2月初联合向德国提出了包括军备平等和订立东方洛迦诺公约的全面解决办法的建议。
  2月14日,希特勒做了含糊其词的答复。
  希特勒对这个建议中的“军备平等”原则是欢迎的,因为这可以使德国能够无拘束地公开重新武装;对签订东方洛迦诺公约则是反对的,因为搞中、东欧集体安全会捆住他侵略扩张的手脚。
  他希望与别国签订双边条约,因为这种双边条约即使撕毁了,牵扯的主要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不会有多大影响。
  希特勒知道,英国是主张给予德国军备平等的,而法国则是极力主张签订东方洛迦诺公约的。
  因为法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分别订有互助协定,所以对欧洲东部安全是比较关注的。
  “怎么分化英国和法国呢?”希特勒想。
  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随即建议分别与英、法举行会谈,并邀请英国外交大臣约翰·西蒙爵士到德国来举行初步会谈。
  约翰·西蒙欣然表示同意。
  10。夺权(6)
  双方商定会谈于3月6日在柏林举行。
  英、德准备会谈的消息刚刚宣布,德国内阁于2月26日通过了“空军条例”,决定该条例3月1日生效,并在几天之后向国际社会公布。
  希特勒觉得在这个时候与英国外交大臣会谈不太合适,找个什么借口推迟会谈呢?正好,英国政府于3月4日发表了一份白皮书,公布了他们掌握的德国“重整军备”的情况。
  这使希特勒怒不可遏,遂指示外交部长牛赖特通知英方,他“患感冒”,会谈延期。
  3月10日,希特勒公布了“空军条例”,明确宣布德国拥有了空军。
  此举的目的是想试探一下协约国对德国违犯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有什么反应。
  其实世界各国早已知道德国建立了空军,因此对希特勒的宣布并无强烈反应。
  3月16日,希特勒又有惊人之举:颁布法令实行普遍兵役制。
  这项法令规定,和平时期德国建立12个军和36个师,约50万人。
  这等于宣布凡尔赛和约军事限制就此寿终正寝。
  不出希特勒所料,英国和法国等对此提出了抗议,但没有采取行动。
  英国还赶紧询问,希特勒是否仍然愿意接见它的外交大臣。
  希特勒当然是做了肯定回答。
  3月17日是德国阵亡将士纪念日,也是德国“挣脱”凡尔赛和约束缚的日子。
  所以,希特勒在柏林国家歌剧院举行盛大的纪念会。
  整个楼下是一片军服的海洋,其中除了陆军的灰军服外,还有人们以前未曾见过的空军的天蓝色制服。
  希特勒站在台中央,德皇军队惟一还活着的元帅冯·马肯森和其他将军们站在他的两旁。
  台上灯火辉煌,青年军官像大理石一样一动不动地站着,高举着德国军旗。
  在他们后面的巨大帷幕上挂着一个极大的铁十字架。
  希特勒和将军们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向十字架行注目礼。
  从表面上看,这是纪念德国阵亡将士的仪式,实际上是庆祝凡尔赛和约死亡和德国征兵制军队复活的欢乐典礼。
  3月底,约翰·西蒙和艾登到柏林与希特勒、牛赖特及里宾特洛甫举行会谈。
  西蒙就德国是否同意签订奥地利公约、重返国际联盟、签订东方洛迦诺公约等进行了试探,都被希特勒一一拒绝。
  但是,希特勒讲了不少他“热爱和平”和对英国“友好”的空话,还特别在英国最关心的关于海军建设问题上做了低姿态发言。
  他说:“德国既没有打算,也没有必要,更没有办法参加海军方面的竞争。
  英国需要在海上建立并保持一支优势的保护力量,德国政府理解这一点,真诚希望同英国建立并保持能够防止我们两国发生过的在海军方面的竞争。“
  西蒙对这次会谈有点失望,但对希特勒保证让英国海军占优势还是满意的。
  国际上对希特勒宣布实施普遍兵役制反应比较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于4月11日在斯特雷萨举行会谈并发表公报:对德国实行普遍兵役制表示遗憾,重申忠于洛迦诺公约,表示有必要维护奥地利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紧接着,法国和苏联于5月2日签订了互助条约;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于5月6日也签订了互助条约。
  这在一定程度上孤立了德国。
  为打破孤立的处境,希特勒于5月15日在国会发表“和平”演说。
  演说中,他没有对谴责他撕毁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的国家表示不满,说他要的只是在公正基础上的和平谅解。
  他说:“战争没有意义,没有用处,令人厌恶。
  德国丝毫没有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
  德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
  这是德国的基本信念。“
  他还说:“德国既不打算也不希望干涉奥地利的内政并吞奥地利,或者将其并入德国。”
  他暗示,如果国际联盟废除凡尔赛和约,德国将重新参加国联。
  在裁军问题上,他向英国施放了一个特别的诱饵:愿意把德国的新海军限制为只有英国海军的35%。
  又不出希特勒的所料,英国马上就上钩了,紧急邀请德国派人去伦敦举行关于海军问题的谈判。
  6月初,希特勒派“外交使童”里宾特洛甫去伦敦谈判。
  谈判中,里宾特洛甫坚持:对希特勒的建议不能讨价还价,要么接受要么拉倒。
  英国竟全盘接受了。
  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潜艇数不是英国的35%,而是60%,必要时可以达到100%。
  还规定允许德国建造5艘战舰。
  实际上德国根本就没准备执行这个协定。
  墨索里尼充分地注意到了英国对希特勒的姑息迁就。
  他认为,他也可以利用英国的姑息政策。
  因此,他不顾国际联盟盟约,于1935年10月3日派兵侵入阿比西尼亚。
  国际联盟在英国带头下决定对意大利实行制裁。
  这就破坏了英、法与意大利之间的友谊,宣告了对付纳粹德国的斯特雷萨阵线的破裂。
  希特勒注意到,自从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英、法就一直忙于制止意大利的侵略。
  10。夺权(7)
  这对他来说,是派兵进入非军事区莱茵兰的大好机会。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莱茵河左岸和一条宽50公里的右岸狭长地带为非军事区。
  洛迦诺公约重申了这一规定。
  莱茵区非军事化是上述两条约的主要内容,也是构成欧洲和平最重要的保证。
  遵守这一规定能使德国无法进攻法国或莱茵河下游各国。
  希特勒在1935年夏天同其亲信谈话时就曾提出莱茵区重新军事化的问题。
  同年11月21日,他在会见法国驻德国大使庞赛时称,法国同苏联签订的条约与洛迦诺公约是不相容的。
  如果法国参议院或众议院批准这一条约,他就派兵进驻莱茵区。
  1936年2月27日,法国众议院以353票对164票通过了法苏互助条约。
  希特勒遂于3月1日做出决定:派兵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
  希特勒的决定使将军们惊恐不安。
  他们担心法国会出兵干涉。
  但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还是根据希特勒的训示,向部队下达了占领莱茵兰的正式命令。
  命令说,要采取“突然行动”,争取“兵不血刃占领莱茵兰”。
  如法国竟为此而战,德军将采取“反措施”。
  所谓“反措施”就是赶紧将德军从莱茵兰撤回来。
  3月7日凌晨,德军3个营越过莱茵河桥迅速进入非军事区。
  德国的高级将领们,特别是冯·勃洛姆堡,战战兢兢地等待着来自莱茵兰的消息。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法国军队稍微采取些行动,这3个营的德军便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当日上午10时,牛赖特召见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大使,把德军进驻莱茵兰的消息通知他们,并宣布德国决定废除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