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报告人详尽地描述了中国极其复杂的内部关系,在那里,大国之间尔虞我诈,彼此倾轧,为此他们竞相利用中国的各个派别。孙中山反对北京的斗争,是南方拥护改革、反对北方满洲反动统治阶级的民主制(引者注:原文如此)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孙中山看来遭到了失败。虽然南方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条件很有利,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政府也希望运动有所发展,可是我们在那边的同志却未能充分利用这一形象去加强联系工人群众。他们推行宗派主义政策,而把自己毫无起色的工作和背离群众迫切利益的现象归咎于什么非法地位。中国青年,尤其大学生,乃是极易接受社会主义的人。但还谈不上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
现在,红色工会国际和共产国际在中国,特别在南方,具有卓有成效地推进工作的十分适宜的土壤,因此,问题应当认真地加以讨论。……决定委托×同志起草致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的信。
能够在莫斯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上作关于中国问题的长篇报告,又能代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起草致中国共产党、日本共产党的信,这位“×同志”——马林确非等闲之辈。难怪当他光临奥地利,会引起那么一番不小的风波!共产国际,亦即“第三国际”。“第一国际”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一八六四年创立的,叫“国际工人协会”,着力于组织各国的工人运动。“第一国际”在一八七六年解散。“第二国际”是恩格斯在一八八九年创立的,是各国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后来,由于大多数社会民主党公开背叛了无产阶级,“第二国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解体。“第三国际”是列宁在一九一九年创立的,是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称“共产国际”。它的通俗、形象的称呼是“世界共产党”。因为它不仅仅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它和各国共产党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高度统一的上下级关系。执行委员会是共产国际的领导机构,列宁是共产国际的领袖。
马林是在一九二○年七月,在莫斯科见到了列宁,受到了列宁的赏识。那时,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正在苏俄召开。马林是作为印尼共产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马林同志,您从荷兰的殖民地——东印度来,我想请您参加共产国际的‘民族和殖民地委员会’工作好吗?”列宁紧握着马林的手,这么说道。“好,我非常乐意参加这个委员会,愿为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出力。”马林一口答应下来。他用流畅的英语跟列宁谈话。他能讲英语、德语、法语和荷兰语,也稍懂俄语。正因为这样,他奔走于世界各国,能用多种语言与人交谈。列宁是民族和殖民地委员会的主席,马林被任命为秘书。在委员之中,有墨西哥代表团负责人——印度人罗易。列宁非常重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要在共产国际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讲话。列宁写出了提纲初稿,向罗易,也向马林征求意见。
“列宁同志,我对您的提纲有不同的意见。”罗易很直率地说道。“欢迎,欢迎。”列宁的眼角皱起了鱼尾纹,笑眯眯道,“罗易同志,我事先把提纲初稿打印出来,就是希望能够听取各种意见。”“列宁同志,我认为您的提纲初稿中,低估了殖民地国家中无产阶级的存在及其意义,低估了这些国家中革命的工农运动。”罗易开门见山地说道,“共产国际不应支持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应当只帮助建立和发展革命政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杨云若、杨奎松:《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
第二部分:前奏列宁委派他前往中国 2
“罗易同志,你的意见很好。”列宁说道,“我建议你也写一份提纲,根据你所熟知的印度和亚洲其他受英国压迫的大民族的情况写成提纲,在大会上发言。”这样,列宁和罗易相继在大会上发言。在七月二十八日第五次全体大会上,马林作了发言,谈了自己的见解,也谈了对列宁和罗易提纲的看法:“同志们,荷属东印度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由于过去七年我的工作是和东印度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希望大会对我作为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些国家中所取得的经验将给予关注。我认为在议事日程中没有别的问题比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对世界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更为重要的了。……“我看在列宁同志和罗易同志的提纲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解释是一致的。……同革命的民族主义者合作是必须的,假如我们拒绝民族解放运动,扮演一个空谈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者,那么我们就只是做了一半工作。……”引自《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增订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
马林在大会发言中,提到了应当重视中国的革命者:“我愿建议在这里通过的提纲,由共产国际用几种东方文字印刷,特别在中国和印度的革命者中间分发。……“我们应给东方革命者在苏俄学习理论的机会,以使远东能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有朝气的成员。”在这次代表大会上,马林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相当于这个“世界共产党”的政治局委员!他,跃入共产国际领导人的行列。
马林的跃升,当然是由于列宁的信赖。而他,正是以丰富的革命经验和超群的工作能力,赢得了列宁的垂青……马林,这个荷兰人,怎么会对东方的殖民地的革命如此熟悉?他怎么会成为印尼共产党的代表?
在众多的欧洲国家中,荷兰和葡萄牙是两个奇特的国家。这是两个小国,论面积不到十万平方公里,论人口不过一千万上下,可是却曾成为不可一世的“海上霸王”:在十五到十六世纪,葡萄牙凭借自己强大的船队远征海外,占领了很多殖民地,成了“殖民地大国”。紧接着,在十七世纪,荷兰猛烈地向海外扩张,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殖民帝国。
荷兰的殖民者远征亚洲,印度尼西亚沦为“荷属东印度”。一八八三年,马林降生在盛开郁金香的荷兰海港鹿特丹。鹿特丹不仅是荷兰第一大港,迄今仍是世界最大的海港,万国商船云集。莱茵河、马斯河在那里注入北海。一座座风车在这片地势低洼的土地上缓缓转动,把水排到长长的海堤之外。
马林在这“欧洲的门户”长大。中学毕业后,来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考入荷京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开始懂得革命的道理。一九○二年,十九岁的马林加入了荷兰的社会民主党,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他在铁路部门从事工会工作,表现出他的很强的组织才能。一九一三年,三十岁的马林被派往万里之遥的荷属东印度从事革命工作。
印度尼西亚号称“千岛之国”。最为繁华的是爪哇岛,那里集中着全国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马林在爪哇岛的三宝垄,担任那里商会的秘书。不久,他便兼任三宝垄铁路电车工会机关刊物《坚韧报》主编。在那里的荷兰人大都是殖民地统治者,而马林却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成为那里革命的组织者。
马林深感政党的重要性。一九一四年五月九日,在马林的倡议下,发起了“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的前身)。他也意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亲自创办了荷兰文的《自由呼声报》。后来,他又创办了印尼文的《人民呼声报》,擅长作文的他,写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列宁成功地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消息传到荷属东印度,马林兴奋不已,发表了好多篇文章,为十月革命欢呼雀跃。荷属东印度总督早已把马林视为眼中钉。这时,抓住了马林的文章作为把柄,通缉马林,并由三宝垄法院对马林进行了审讯。
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五日,马林被荷属东印度总督下令驱逐出境。
马林不得不回到荷兰。但是,他仍通过他在荷属东印度的战友,领导着那里的革命活动。一九二○年五月二十三日,荷属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把党的名称改为“印尼共产党”。就在这个月,马林从荷兰前往苏俄,以印尼共产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共产国际“二大”的筹备工作。在莫斯科,列宁一次又一次会见马林,跟他讨论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因为马林有着在殖民地领导革命的丰富经验……列宁那睿智的目光,关注着世界的东方,尤为关心东方的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列宁说,“东方各民族对帝国主义的态度和他们的革命运动”,目前具有“最重大的意义”。然而,中国还没有共产党!列宁在考虑着、物色着恰当的人选,派往中国,帮助中国革命者建立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
马林闯进了列宁的视野。不言而喻,他是非常合适的人选。这样,马林在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民族殖民地委员会秘书之后,又接到共产国际一项新的使命: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
马林的这项新的使命的任务是:考察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各国的情况和建立联系,调查是否有希望和可能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远东局,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不过,马林在接到共产国际和列宁的委派之后,没有马上前往中国。他到苏联巴库出席了东方人民代表大会。然后,又回到荷兰,希望办理撤销荷属东印度对他的驱逐令的手续。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他向荷属东印度总督寄递的撤销驱逐令的申请书被驳回。他又到意大利处理一些事务。在一九二一年暮春夏初,他出现在维也纳,开始他的中国之行……
第二部分:前奏“马客士”和“里林”名震华夏 1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中国,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灿烂的文化,辽阔的河山,众多的人口。中国,中国,一八四○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然而,中国仍在浑浑噩噩地沉睡着。
十九世纪法国统帅拿破仑有句关于中国的命运的话倒是千真万确:中国是东方的睡狮,一旦苏醒过来,它将是无可匹敌的!当二十世纪的曙光照耀在东方睡狮身上,漫漫长夜终于渐渐过去。这时,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及其学说,开始传入中国。此人名叫马克思,也被译为“马客士”、“马客偲”、“麦喀士”。最早用中文介绍马克思的,是一八九九年二月(己亥正月)上海广学会出版的《万国公报》第一二一期所载《大同学》第一章最近又有人考证,说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一八九八年上海广学会出版的《泰西民法志》中译本,译者胡贻谷。但迄今未找到一八九八年原版本。“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马克思之言曰: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实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吾侪若不早为之所,任其蔓延日广,诚恐遍地球之财币,必将尽入其手。”虽然此处把马克思误为英国人,但毕竟第一次把马克思介绍给中国读者。紧接着,一八九九年四月出版的《万国公报》,则称“德国之马客偲,主于资本者也”。这一回,把马克思的国籍说对了,而“主于资本者”是指致力于“资本”的研究。到了一九○二年,广有影响的《新民丛报》也介绍了马克思。《新民丛报》的主笔,乃是与康有为一起发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赫赫有名的清末举人梁启超。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提及:“麦喀士,日耳曼社会主义之泰斗也。”这样,长着络腮大胡子的马克思,开始为中国人所知——其实,早在马克思于一八八三年逝世前,他已是欧洲名震各国的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
过了四年——一九○九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名篇《共产党宣言》被用方块汉字印了出来(尽管只是摘译,不是全文)。那是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内中摘译《共产党宣言》的几个片段。这样,“共产党”这一崭新的名词,也就传入中国了。共产党——“Communist Party”,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一八四七年十二月至一八四八年一月写作《共产党宣言》时第一次使用的新名词。当时,他们在英国伦敦把“正义者同盟”改组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这个纲领最初叫《共产主义者同盟宣言》,在起草过程中改为《共产党宣言》——尽管此时建立的组织仍叫“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秘密革命组织。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后来遭到严重破坏,于一八五二年十一月宣告解散。
此后欧洲、美洲各国成立的工人政党,大都以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命名,不叫共产党。正因为这样,恩格斯所创建的第二国际,是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的国际联合组织。
后来,大多数的社会民主党蜕化,背叛了无产阶级。经列宁提议,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以区别于那些已经蜕变的社会民主党。俄国共产党成了第一个用“共产党”命名的无产阶级政党。
受列宁影响,各国纷纷建立共产党(也有个别仍叫社会民主党的)。正因为这样,列宁所创立的第三国际叫做共产国际——各国共产党的国际性组织。
把英文“Commune”译成“公社”、“工团”,因此“Communist Party”似乎怎么也不会译成“共产党”。不过,朱执信是从日文版《共产党宣言》转译的。在日文中,“Communist Party”译为“共产党”。这样,也就移到中文里来了。当时的《民报》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在日本东京出版,因此采用日译名词“共产党”也就很自然了。
一九一二年,《新世界》也发表了节译的《共产党宣言》。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有人振臂高呼,要建立“中国共产党”!
第二部分:前奏“马客士”和“里林”名震华夏 1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中国,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灿烂的文化,辽阔的河山,众多的人口。中国,中国,一八四○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然而,中国仍在浑浑噩噩地沉睡着。
十九世纪法国统帅拿破仑有句关于中国的命运的话倒是千真万确:中国是东方的睡狮,一旦苏醒过来,它将是无可匹敌的!当二十世纪的曙光照耀在东方睡狮身上,漫漫长夜终于渐渐过去。这时,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及其学说,开始传入中国。此人名叫马克思,也被译为“马客士”、“马客偲”、“麦喀士”。最早用中文介绍马克思的,是一八九九年二月(己亥正月)上海广学会出版的《万国公报》第一二一期所载《大同学》第一章最近又有人考证,说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一八九八年上海广学会出版的《泰西民法志》中译本,译者胡贻谷。但迄今未找到一八九八年原版本。“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马克思之言曰: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实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吾侪若不早为之所,任其蔓延日广,诚恐遍地球之财币,必将尽入其手。”虽然此处把马克思误为英国人,但毕竟第一次把马克思介绍给中国读者。紧接着,一八九九年四月出版的《万国公报》,则称“德国之马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