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杀官员Ⅲ-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五楼电梯旁的过道,陈法医指着窗户外道:“老大,石板就是放在这外面。”
  高栋扣下窗户中间的月牙锁,拉开窗户,朝外看去,窗户外的水泥挡雨板最外侧,有一条清晰的玻璃胶痕迹,长度和宽度都与石板相符。
  他思索下,随即翻窗爬出,陈法医也紧随他身后跟出。
  高栋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玻璃胶,玻璃胶透明,上面没有一点霉斑和污垢,这表明玻璃胶是最近涂上去的。因为露天的玻璃胶,时间长了一定会长霉斑。他俯着身子,顺着挡雨板最外侧向下看去。这里距离地面大约有十多米,这个高度一块六十多斤的石板掉下去,肯定是要当场砸死人的。
  底下的民警正抬头朝他看,他转身朝挡雨板其他地方看了圈,这个不到两平方大小的空地上,空无一物。他揉了揉太阳穴,又从挡雨板最外侧垂直向下看。凝神几秒钟,他眉头深深皱起,随即转身跟陈法医说:“走,下去。”
  “老大,你发现什么了吗?”
  “嗯,也许吧。”高栋并不多说,爬回了窗户里,两人坐电梯很快到了三楼。
  “来三楼做什么?”陈法医很不解。因为按照石板的破裂程度,从经验上看,石板不会是从三楼掉下去的,这里的高度不够。
  高栋没有回答,又爬出了窗户,在三楼外的挡雨板上趴下身,仔细观察了一会儿,随即站起,朝下面的警察喊了句:“车里的卷尺拿上来,送到五楼。”
  高栋重新爬进来,折回到五楼,再次爬出窗户,站在挡雨板上。
  很快,一个年轻法医带来了卷尺,高栋抽出卷尺,一端往下扔,一直扔到地面,对下面的人说:“小刘,旁边找块石头绑在卷尺上。”
  下面警察马上照做,高栋又把绑着石头的卷尺拉了上来。他把卷尺紧贴在五楼挡雨板的边缘处,绑着石头的另一头一直垂到三楼挡雨板的位置。随即,他叫人跑到三楼,把尺子的落地位置画上标记。
  做好这一切后,他收了卷尺,再度来到三楼,把标记做了测量,此时,他脸上的表情更不好看了。
  “老大,怎么了?”陈法医还没看出高栋的用意。
  高栋冷声道:“这案子恐怕不是意外,是谋杀。”
  “谋杀?可是……可是这怎么做到呢?如果有人要杀害胡院长,用这个方法谋杀,成功与否完全看运气,如果失败了,胡院长岂能放过他?”
  高栋摇摇头:“凶手到底怎么用石板杀胡海平的,还有疑点,现在我能肯定的只有这是起谋杀,绝不是意外!”
  他顿了顿,道:“我刚才用卷尺绑石头仔细测量过了,三楼的挡雨板比五楼的最外侧还宽出两公分。按照你们此前的结论,石板原先是用玻璃胶粘合固定在五楼挡雨板上的,没固定牢,被风吹了,石板掉落下来,刚好砸中胡海平。这结论有个大问题。如果是被风吹的,石板掉下来,那么一定是石板的上方先倾斜落下,当整块石板在空中处于水平位置时,贴地的石板另一侧才开始跟着掉下去。石板在整个下落过程中,只受到垂直向下的重力,水平方向是不会发生位移的。而三楼的挡雨板最外侧比五楼的宽出两公分。也就是说,如果石板是从五楼被风吹掉下去的,那么石板下落中,一定会先碰到三楼的挡雨板,接着再落地。我刚才检查过了,三楼的挡雨板边缘处没有任何被砸到的痕迹。”
  陈法医微微眯起眼,点点头。他知道高栋昔年是浙大工科毕业的,所以才会想到这一层。
  三楼的挡雨板比五楼的宽。而石板如果是被风吹掉下来时,石板不会出现水平位置的位移,所以无论如何都该先砸到三楼的挡雨板,再落到地上。
  现在三楼的挡雨板完好无损,唯一的解释,法医的结论是错的。
  高栋深呼吸一口,道:“基于这个证据,现在能断定的是,石板绝不是被风吹下来的。有两种可能。一是石板是被人推下来的,这才造成原本贴地的一侧发生了水平的位移,使掉落过程中没砸到三楼的挡雨板。另一种可能是,石板不是从五楼掉下来的。这两种都意味着,这不是一起普通的意外,而是谋杀!”高栋眼神寒光一闪。
  “不是从五楼?可是上面的玻璃胶和石板宽度一样啊?”
  高栋道:“假如是一起谋杀,凶手故意留着玻璃胶,让我们误以为石板是立在五楼,然后被风吹下来的呢?走,咱们再去另外几个楼层看看。”
  第二十一章
  到了六楼后,高栋依然不辞辛苦亲自爬出窗户,这时,他看到窗户外底下靠墙处,钉着一块有些古怪的铁片。
  铁片大约有十多公分长,钉的位置刚好是正中间,铁片上有个突起,整个形状像个老式的窗栓,中间有个手指粗细的洞。
  高栋看着这东西半天,叫过陈法医:“老陈,这是做什么用的,你知道吗?”
  陈法医蹲下身也研究了半天,最后摇摇头:“不清楚,没见过这东西,看样子是人为把铁皮加工成这个形状的。”
  高栋皱眉点点头:“莫名其妙冒出这个东西,有点奇怪。等下你先拍几张照片。”他又找人测量了六楼挡雨板延伸出去的宽度,结果是六楼的挡雨板比下面几楼的都要宽,也就是说,如果石板一开始是立在六楼,被风吹下去后,石板是不会撞到底下的挡雨板的。
  现在高栋已经排除了石板是从五楼掉下去的可能,不,准确地说,是排除了石板原本立在五楼边缘处掉下去的可能。当然了,如果嫌疑人从五楼把石板扔下去了,也是有可能的。
  但六楼冒出一个钉在墙根正中,人为加工,形状古怪的铁片,又因为六楼的挡雨板比楼下的都宽。
  高栋不禁思索,会不会石板是从六楼掉下去的?而这块铁片又跟石板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真从六楼掉下去,凶手又在五楼涂了玻璃胶,显然本意是想误导警方的侦查。他在误导什么?他在掩饰什么?
  高栋深知,谋杀案中,凶手多余的动作总是存在动机和目的的。
  现在已经排除了石板是立在五楼边缘处自然掉落的可能,那么五楼的玻璃胶显然是个掩饰。
  所谓掩饰,就是凶手希望警方把注意力集中在五楼,而不是调查其他地方。
  为什么凶手希望警方调查五楼?一定是因为五楼调查不出结果。
  真正的线索,在其他地方!
  这案子凶手从头到尾没和胡海平直接接触,凶手的脚印、指纹、DNA这些线索是查不到的,那么凶手还会担心什么线索被警方注意到呢?
  把犯罪的几项基本要素都列出来,只剩一个答案:那就是犯罪工具!
  凶手一定把某种犯罪工具遗留在现场了!并且这个东西是凶手短时间内无法带离现场的!
  所以才要五楼弄玻璃胶干扰警方的侦查注意力!
  用枚举法排除了所有可能,只剩下这一种可能,只有凶手知道自己没办法第一时间清理犯罪现场,才需要事先伪造另一个现场!
  从逻辑的必然演绎上推断,既然看破了五楼是故布疑阵,那么这就是唯一的结果。
  但是现在还有几个问题。第一,石板不是从五楼掉落的,就一定是从六楼掉下去的吗?第二,石板是怎么被凶手弄下去的?第三,凶手怎么知道石板掉下去,一定能砸死胡海平?
  对于第三个问题,高栋从五楼的故布疑阵中得到了启示。
  五楼的玻璃胶不是犯罪后涂的,而是犯罪前。说明这不是即兴杀人,而是有计划的谋杀。同时,这也表明凶手对整个谋杀计划已经考虑周全了,说明凶手是个很有想法,很细致的人。
  那么这样一个人,显然不会冒险去用一种完全凭运气,从高空扔重物砸死底下人的方式进行谋杀。这个谋杀成功率很低,并且一旦失败,后果很严重。
  看来凶手对谋杀的成功率有着很高的把握。
  高栋抿着嘴,想像着当时石板掉落的可能情景。
  这样的谋杀要成功,条件就是胡海平刚走到底下时,石板也刚好同一时间落到他头上。
  一种可能是,在胡海平走到挡雨板前的那个点时,被什么事耽搁了,停留在原地。
  另一种可能,凶手计算好了胡海平的走路速度,也计算好了石板下落的所需时间,在胡海平走到凶手既定的位置时,凶手抛下石板,随后胡海平继续往前走,石板再下落,当他刚走到挡雨板前,石板刚好落在他头上。
  高栋揉了揉太阳穴,这第二种可能听着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他细想一遍,这种谋杀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每个人的走路速度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是不同的。但你在大部分时间里,却是以你自己的固定速度在行走。或许人自己从来不曾发觉,也不曾想过,但你每天大部分走路时,速度都是一样的。
  尤其是下班回家,走进家门口时。
  胡海平每天下班回家,车子开进小区停好,下车后,朝单元楼走去。此时,他没有心事,也没有急着处理的事,而且是在平地上走,这段时间里,每天的走路速度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走平地和爬楼梯不同。爬楼梯时,有时会心血来潮,跑几步。但走平地时,同样的一个人,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下班,同样地走向单元楼,这个时候的速度也是同样的。
  高栋回想着自己下班回家的情形,他会把车开进地下停车库,下车后朝电梯走去,仔细回忆,似乎自己每次的步行节奏也是差不多。
  当每天走向单元楼的步行速度是一致的,那么凶手就完全能通过设置这个诡计,造成重物高空坠楼,不幸砸死人的意外假象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高栋暂时无法排除第一种可能。
  假设第二种可能成立,那么他可以判断凶手八成是理工科的,因为这需要计算时间。
  高栋是理科高材生,虽然高中毕业都快二十年了,但这些基础的计算速度的物理学知识还是记得很清楚。
  第二种方式杀人,凶手需要计算石板从空中坠落的时间,这涉及到重力加速度,不过这很简单,任何一个中学生,甚至文科生也知道该如何计算。然后还要知道胡海平的走路速度,这也很简单,在单元楼附近蹲点守候几次,掐秒表就能知道了。
  虽然这样的谋杀所需要掌握的信息很少就足够,但高栋想着如果真有人会用这种方式进行谋杀,他依然觉得匪夷所思,毕竟,他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
  现在是案件侦破阶段,遇到匪夷所思的案件,匪夷所思的假设是需要的,并且这个假设的一切出发点,均是看破五楼玻璃胶诡计后的逻辑演绎,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随后,高栋指挥警员,每一楼层逐层进行细致的检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的东西,包括窗户内外。
  一直忙了几个小时,除了在六楼看到墙角钉着的那块铁片外,再无其他发现。
  高栋苦恼地叹口气,难道这块铁片就是线索?可是他看来看去这块铁片,始终想不出会有什么关联。
  无奈,他只能让人一边先收集小区内的所有监控录像,一边安排人继续逐门逐户调查单元楼的每户居民,另外,小区内的其他住户也要进行走访调查,胡海平的亲戚朋友的人际调查也要马上展开。
  对上,为了避免被批评王宝国才死不到两星期,又死一个法院院长的失职,高栋只能报称是意外。可高栋今天经过调查,心里已经很清楚,这不是意外,并且,这次的凶手恐怕有点水平。
  第二十二章
  顾远当众和校长顶撞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顾远平日性格好,易与人相处,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光学生,大部分教师也和他关系不错。
  他一回到办公室后,几个楼层的办公室都有老师跑过来,劝他消消气,低头跟校长道个歉,毕竟这件事可大可小,这事情若不妥善处理,难保下回校长不给他穿小鞋。
  顾远仔细思量一番,自己前途事小,但因此得罪校长,最后害的还是陈翔。校长为了面子,更会坚持到底开除陈翔,学校和陈翔划清界限,此后必然就是司法审判了。如此一来,这学生的人生规划将被彻底颠覆。
  思虑已定,他决定去找校长赔礼道歉,同时为学生求情。
  年级组长老刘本说陪他一起去,怕这个年轻人脾气控制不住。顾远谢过了他的好意,不想让他难做,还是执意自己一个人过去。
  进校长的办公室前,顾远悄悄打开手机上的录音功能,他打算无论如何也要求得校长帮陈翔,又怕校长一时答应后将来在城管局干扰下反悔,所以要留作证据。
  他来到校长办公室门口,朝里张望一眼,蒋亮正坐在办公桌后看文件。
  顾远敲了两下门,蒋亮抬眼一看是他,什么话也不说,继续低头看文件。
  顾远小心地走进,低声道:“校长,对不起,早上是我不好,我太激动了,希望你能原谅我。”
  蒋亮冷哼一声,并不答话。
  顾远只好忍气继续道:“我仔细思考了一遍,您的决定有你的道理,也是为了从学校的大局考虑,是我太鲁莽,看问题目光短浅。我会在月底的职工大会上写报告进行反思,希望能得到你的原谅。”
  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年轻男老师之口,也算是极限了。在职工大会上当众反思,这是多么丢面子的事,顾远这么低声下气地道歉,蒋亮的威信有了,所有老师也知道了顶撞校长的后果。蒋亮再生气,此时也差不多气消了,朝他点点头,招呼坐下。
  顾远谨慎地拉过椅子,在他面前坐下。
  蒋亮道:“你的心情我也理解,毕竟陈翔是你带出来的尖子生。也不是我故意为难你,不给你面子,你也知道,陈翔不光是你的尖子生,魏老师是他们班主任,刘老师是年级组长,你们都想保住这个得意门生是吧?只不过这次事情弄得很大,没法收拾了。”
  顾远试着恳求:“校长,他毕竟还是个学生,这次事情能不能当成一个打架事件处理,虽然是发生在社会上,但如果当成打架处理,他落一个留校察看的处罚,也算挽救了他。陈翔家里条件不好,他爸爸前几年去世了,就靠他妈妈一个人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他一向读书很用功,照此发展,考个好学校,也算有出息了。这回的突发意外,很可能彻底改变了他们家的一切。”
  蒋亮道:“我知道,我也想挽救这学生,但这件事我很难办。一大早我就去了教育局,你应该知道,教育部门在县里的领导级别比不了其他社会职能部门,这件事教育局帮不上忙,最后还是要县领导来决定。所以教育局领导的意见是,这件事我们学校不要参与,由公安部门去处理。”
  “那么县里和公安部门有没有基本定调了?”
  蒋亮摇摇头:“还没有。最近检察院院长王宝国和法院院长胡海平都出事了,这件事你知道吧?”
  “听说了。”
  “所以公安局现在很忙,尤其是刑侦队一天忙到晚,这件事虽然报到公安局了,但最后由治安部门出面,还是刑侦出面,还没有最后决定。”
  “多久会有结果?”
  “估计总要几天时间的。主要是听说城管这边态度很坚决,希望公安部门尽快按刑事案件立案处理,另外,我还听说纪委的人也打电话给公安局,希望能按刑事案件定性。最后的结果,我个人估计不太乐观,所以我劝你也不用再多想了。”
  顾远一惊:“纪委?这案子不关纪委的事啊。”
  蒋亮摇摇头:“我不清楚,说是纪委沈书记的意思。”
  沈孝贤,好一个沈孝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