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徒-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蠢欲动……去岁寒冬,屡次渡河袭掠。今春以来,更不断袭扰九原郡,君侯渡河之后,不免要面对上他们。”
    刘心里一咯噔,说:“多谢将军的提醒,刘某定不会轻饶这些墙头草!”
    墙头草?
    涉间一怔,但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忍不住大笑起来,连连点头道:“墙头草,形容的果然不错。那些月氏狗贼,就好像是长在墙头的枯草,风往那边吹,它们就会朝那边倾倒。
    君侯……乌氏侯是不是……你的人?”
    “啊?”
    刘虽然说很镇静,但听了涉间这突然间的转变话题,也不由得激灵打了个寒蝉。
    “乌氏突然从乌氏大规模转移到九原,我就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儿。
    不过上将军对他倒是非常欢迎,而且在过去两年中,的确对九原郡,带来了很大地好处。
    我曾私下计较,乌氏转移之时,正是君侯逃亡之日……君侯莫担心,此事我谁也没说过。”
    怪不得蒙恬对涉间的重视,远远高过于王离。
    这个人能思考,会冷静的分析,已经具备了名将的基本条件。
    身经百战,且无甚名利之心,这也就让他能更进一步……只可惜,涉间虽也是出身蓝田大营,可终究没有王翦王贲那样的长辈。他没什么背景,完全是一步步走上来,远比不上王离的前途。
    扶苏看重王离,是从政治上地角度考虑。
    但论能力,涉间只怕是比王离更有发展前途吧……
    涉间轻声道:“我与君侯说这件事情,其实是想要告诉你,乌氏在过去一年中,似乎与匈奴大单
    ,联系颇为密切。据我所知,冒顿曾数次派人,与之地会面。”
    “啊?”
    “人心难测,不可不防!”
    涉间说:“君侯虽然和乌氏一样,都是商贾起家,但君侯身上,军人的气质更多一些,重一些;而乌氏,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商人。我几次想要动手除他,可碍于上将军之命,终究未能动手。
    君侯若是有心,不妨思考一下,乌氏地关系……”
    刘这一下,可真地有点担心了!
    陈平可是在九原郡呢,而且和乌氏有过联系。
    如果……
    想到这里,刘由得打了一个寒蝉:道子,你可千万别出事啊!
    涉间和刘交谈了一会儿,告辞离去。
    蒯彻走在最后面,趁机和刘+低声道:“君侯不要担心,道子机灵的很,而且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地主儿。不到最后,他也不会对乌氏交底儿。如果乌氏真的心怀不轨,也难逃道子之眸。”
    刘点点头,强笑了一声。
    “老蒯,王离同意让你留在涉间这里了?”
    蒯彻嘿嘿一笑,“同意了!”
    “那你可要小心……我是说,别逞强。还是那句话,兵打没了我再招,地盘没有了,我再抢。你老蒯只有一个,你地命是我地,我要是不同意,你可千万不能死,否则我就亏本了。”
    已没有了早先地激动,可心里面,依旧暖洋洋。
    蒯彻点点头,“君侯,你也要保重,别逞英雄。否则,我活着,你没了,那我可没人要工钱了。”
    两人相视,会心一笑。
    蒯彻快马离开刘,和涉间走到了一起。
    三人在渡口,马打盘旋,相互拱手,互道珍重。
    此时,渡口起了风,最后一批人,也都登上了渡船。
    刘最后一个上船,在船甲板上,不无留恋地看了一眼苍茫的原野,而后一摆手道:“开船!”
    —————————————————
    秦二世二年初秋,韩信在东郡,打了一场战果辉煌的战役。
    李由从六月起,一反往常的稳重,疯狂的向大梁展开了攻击。他调集麾下所有的兵马,并且将屯扎在三川郡的十万更卒全部推上了战场,昼夜不停,向古城大梁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
    每一天,大梁城上空喊杀声整天。
    成百上千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城里,城外。
    鲜血,把大梁城染成了红黑色,顺着城脊的缝隙,鲜血流淌而出……
    原本就不甚坚固的大梁,在坚持了八天之后,出现了裂口。每天围绕着大梁城,死伤无数。
    一时间,全天下的目光,从万里长征的刘身上,转移到了古都大梁城下。
    魏咎十天里派出了二十一批使者求援,其中绝大部分死于乱军之中,但还是有逃出战场的信使。
    项梁有点糊涂了!
    他不明白,早先不显山露水的李由,为什么会突然间发疯了?
    别说项梁不明白,连章也看不清楚其中的奥妙。他曾派人前去询问,但得到的答案却是:我围攻大梁,势必会让各方诸侯恐慌,前来救援。请章将军做好准备,截住各方的诸侯。
    而事实上,不管是项梁也好,田荣也罢,都在暗自观察,并没有立刻出击。
    七月初六日,大梁城破!
    秦军呼喊着向大梁城发动最后地攻击,可就在这时候,督战东郡的韩信,却奇兵突起,出现在大梁城外,李由地背后。三万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猛攻。遭遇偷袭的秦军,顿时乱了阵脚。已经准备在王宫里自尽地魏咎,得知消息后立刻组织人马,发动了反攻。
    两下夹击,秦军腹背受敌,大败而回。
    十七万秦军,在大梁城一战之后,折损了三分之一。
    在退往酸枣地时候,又遭遇蒲将军偷袭,损失惨重。虞子期抢先攻取了酸枣,断绝了李由地退路。无奈之下,李由兵退临济,驻守平丘。十数日之前,他领兵围攻大梁城……而今,他被楚魏二十万大军包围,困守平丘孤城,身边只剩下了不足万人的兵马,可谓狼狈至极。
    “李平之想作甚!”
    章在抵达~阳之后,暴跳如雷,“这不是他地风格,他用兵素来稳健,为何会露出后背那么大的破绽?
    连酸枣也不顾了,这是倾巢而出。
    他李平之想要干什么?”
    李平之,是李由的字。平之的意思是,平定天下。
    当年李斯在咸阳站稳脚跟后,把李由从老家上蔡接回来,始皇帝将女儿许配给了李由,赐字平之。
    李由,此时正稳稳的坐在平丘府衙中,神情自若。
    众将听召,前来府衙议事。
    可一进府衙大门,就看见庭院之中,横七竖八的躺着十数具血淋淋地尸体。
    一百亲随,杀气腾腾的在庭院大厅两侧站立。
    这一幕,让众将不由得心惊肉跳,咽了口唾沫,想要离开,却发现大门已经被李由派人堵上了。
    “都进来吧!”
    李由在大厅里沉声喝道。
    众将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大厅,却发现李由没有顶盔贯甲,也没有穿官府,而是一身洗的有些发白的青灰色便装。
    他跪坐在正中央,面前书案上的铁剑,犹自顺着剑脊往下滴血。
    李由的神色很轻松,摆手示意众人都坐下。
    “大家莫要担心,由并无恶意。
    门外所杀,皆阉奴耳目……呵呵,都坐吧。”
    心里,咯噔一下,一双双眼睛,骇然的盯着李由。
    李家和赵高之间的恩怨,这些为将官者,也不是没有听说过。一直以来,李由都是笑呵呵的,看上去并没什么大碍。没想到,突施杀手,竟然将赵高的耳目都杀了?难道说,李由想要……
    不知为什么,不少人一想到那个可能,心里没由来地一阵轻松。
    “由自出镇三川,从未与大家把酒言欢过。
    今日,也无甚美酒,只从城里搜取来了一些江阳老窖,与诸公分享。”
    亲随,捧来了几江阳老窖,给众人斟上了一杯。李由自顾自的饮了一口,长长的,吐了一口浊气。
    “三十年前,我父助先帝斩,夺吕不韦之权,亲理朝政。我带着一家子老小,从上蔡来到咸阳。当时那想到父亲会那般风光,临行前,老母将这件衣衫洗了又洗,才战战兢兢启程。
    一晃三十载,我受先帝重恩,更将大公主许配与我。
    我目睹了老秦最辉煌的岁月,如今细想来,却是
    目,犹如发生在昨日一般。
    主公,敬先帝!”
    “敬先帝!”
    众将官纷纷举起酒杯,洪声喝道。
    “如今,正是老秦危急存亡之秋,由本当竭尽全力,为君分忧。
    然则,此君非先帝,由以身心憔悴,实无力再力挽狂澜。唯有一死报先帝之厚恩而已矣。”
    不是要投降吗?
    众将听出了其中的端倪……
    一个个惑的看着李由,有点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诸公随我多年,如今的情况,平丘被几十万大军围困,以平丘之城,绝难坚守过三日。
    与其徒增死伤,倒不如……为大家求一生路。
    尔等,降了吧!”
    “李郡守……”
    李由摆摆手,“其实我也知道,尔等不少人的心里,早存了这样的念头。只是碍于我的面子……
    降了吧,能有条活路,总归是好事。
    由有一言,还望诸公铭记:如若将来,我老秦兴复有望,还请诸公多想想,昔日老秦荣光。”
    说完,李由让众将开城门投降,自己摔碎了酒杯,转身走进内堂。
    众将迟了片刻,一个个鱼贯而出。在经过了一番考究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开城投降。
    围困平丘地主帅,正是韩信和虞子期。
    乍闻平丘投降的消息,虞子期还有些犹豫,这是不是李由地诡计?
    韩信摇摇头,“子期兄,你我,前去送李由一程吧。”
    “韩帅,你是说李由他……”
    “从他早先猛攻大梁,我就有点怀,他存了必死之心。如今平丘举城献降,李由必死!”
    虞子期是商贾出身,论武力比不上龙且~布,论智力也不如韩信。
    但他是项羽的大舅子,对老项家忠心耿耿,否则项梁也不会派他前来,协助韩信。对韩信地能力,虞子期非常地佩服。攻掠薛郡,没有奖赏反而受到了责罚,韩信似乎一点都不在意。
    短短两三个月,从手中万余兵马,迅速壮大到了十万大军。
    别人是越打兵越少,韩信是越打兵越多。
    而且,指挥调度从容不迫,丝毫没有半点地混乱。这是一个帅才,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虞子期在给项羽地书信中,对韩信是赞不绝口。
    所以,他从在公事上和韩信为难,相反是竭力的配合,让韩信能够尽情的施展才华。
    如今韩信要进城,虞子期虽有些惶恐,却还是随着韩信,一起受降。韩信不喜欢杀俘,而是将降兵迅速调入了军中,打散了,混合在一起。受降仪式,韩信从来不会举行,只是让平丘众将纠集起兵马,交出兵器,然后派专人看管。他则在向导的带领下,一起走向了府衙。
    一进府衙大门,就见遍地的尸体。
    李由的那些亲随,全都自刎在庭院之中,无一生者。
    “这些都是义士,当好生地收殓!”
    虞子期点点头,表示记在心里。两人踩着流淌了一地的血水,啪唧啪唧,发出诡异地声音。
    李由静静的坐在书房里,正襟危坐,却已了无声息。
    他是服毒自尽!
    在书案前,放着一封书信。
    信,是李斯所写,韩信倒也认得李斯的笔迹。当年,刘+求字,楼仓搜集了赵高李斯的不少文字。韩信在楼仓呆了不少年,当然也接触过不少。他轻轻的念着书信的内容,轻轻摇头。
    ……由,我再想和你兄弟一起,出上蔡东门,牵着家中那条黄犬,一起追逐狡兔……但不知,还有没有这个机会!
    “韩帅,李斯他,死了?”
    韩信默默的收好李斯的书信,放入怀中。
    他静静的看着李由那张已经没有血色,但却仍带着一丝微笑地面容,突然间心里一阵悸动。
    也许,他正怀念和父亲一起牵犬逐兔的美好时光吧……
    “好好保存好李郡守的尸体,他日我们若攻入了关中,且将他的尸首,和家人合葬一起吧。”
    虞子期点点头,可是脑海中依旧回荡着一个念头:李斯,死了……一定要尽快禀报少将军!
    —————————————————
    秦二世二年七月末,李由兵败,自尽于平丘。
    消息传递到了~阳之后,李由的妻子,也就是秦二世嬴胡亥唯一的大姐,在~阳郡守府的后宅中,服毒自尽。
    同时,李斯已死的消息,在瞬息间,传遍了山东南北,举国震动。
    王离悲愤之下,在井|关大败武臣,兵发恒山郡……
    章八月中,率部再攻大梁,破大梁城,击杀魏咎。魏咎的兄弟魏豹,在周市的保护下逃出了大梁城,一路东去,在定陶才算是站稳了脚跟。同月,章邯复夺沛县留县,不十日,韩信反攻,与项羽会师于彭城……
    十一月,项梁再迎接了楚王熊心之后,拜上柱国,亲自督军,兵临彭城,直指定陶。
    同时以项羽为主帅,韩信为副帅,攻击砀郡。
    而此时,刘率领十余万流民大军,经过三个月艰苦地长途跋涉,终于走出了横山,立马于长城之外。
    扑面而来的,是河南地那苍茫古气。
    白茫茫一片大雪,盖住了那条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建而成地直道。
    站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十余万流民同时发出了欢呼声,那声音,在苍冷苍穹中,久久回荡。
    “娘,我们到了!”
    吕王姬两人,搀扶着夫人站在车辕上,流着眼泪,快活的大声说道。
    “刘家哥哥,这就是河南地吗?”
    车宁地小孙孙,拉着刘秦的手,轻声的询问。
    刘、灌婴、任敖、吕释之、李必、骆甲、李成……
    当年曾在这一望无际的土地上战斗过的人,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守慎,我们回来了!”
    刘身披一件黑色大袍,在风中猎猎作响。黑发,随风舞动,金闪闪的束发金冠,两指宽的黄金抹额……
    刘高举起了赤旗,大吼一声:“我回来了!”
    赤兔嘶风兽似乎明白了刘的那一份心情,仰蹄直立而起,一声长嘶。
    希聿聿……
    回荡天际!
    第一部 潜龙勿用 第三一一章 道子今何在?
     更新时间:2009…10…31 18:24:37 本章字数:7515
    时的黄河,与后世的黄河河道有很大的区别。
    特别是在河南地,河水通过=口之后,一路向北,陡然分为两股河流。一条河道,也就是黄河的河道,而另一条河道,则继续向北弧形流动,与黄河的河道形成了一个弓形的内套地区。
    这股分出去的河流,就名为北河(今名乌加河)。
    九原郡包括了河水以南,以及内套地区。
    广义上的河北之地,是指河水以北。但在九原郡人的眼里,必须要渡过北河,才算河北之地。
    临河,就在北河之畔,是内套的一处河岸要塞。
    始皇帝在河南地大兴土木,营造了长城。可实际上呢,长城是以河水为屏障而修建,过河水,虽还是在大秦的版图之内,但在大部分时间,这里出了驻扎在临河的兵马之外,再无秦军守卫。
    内套地区,是大秦帝国和河北之地的月氏国,进行贸易的一个地带。
    自匈奴北逃之后,月氏国和老秦建立了很深厚的联系。特别是始皇帝置九原郡,开四十四城,使得月氏与老秦的联系,更加频繁。扶苏活着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与草原上游牧民族的联系,以方便大范围的经济侵略和融合,于是就在内套地区,又营建了一座城池。
    这座城池,名为五原。
    不过这时候的五原,并非是以一座县城的形式而存在。
    它更多的是起到一个贸易交流的作用,常住人口并不算很多,不过千余人。
    由年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