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的内驱力之一。
夏鸿升希望大唐能够占据那里,那里能够为大唐提供大面积适合耕种的土地,那里的气候也保证了占城稻可以一年三季收获。而这,保证了大唐的粮食供应,减轻了百姓对于土地的负担,和土地对于百姓的束缚。只要粮食足够,更多人就会投身商业之中。商业的发展才是一个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等到商业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唐的各个方面就都会迎来革新。
另外,这片土地上还有最适合于远洋航行的木材。在能够推动钢铁大船的机器出现之前,这些木材做出来的船只都会是远洋航行的最要紧的建材来源。
夏鸿升会一步一步的将整个世界的财富揭开在世人的眼前,让世人向外扩张、拓展……这一切都离不开远洋海船。
大航海时代,夏鸿升希望这一次由大唐来开创!
大唐不仅要做陆上的霸主,更要做海上的霸主。
“陛下,诸位大人,您们想想,有一片跟大唐的国土面积不相上下的土地,那上面到处都可以种植占城稻……”夏鸿升见众人吃惊,于是继续以十分蛊惑的语气低声说道。
不用怀疑,每个人的面上都出现了一片遐思的神情。李世民还不由自主的舔了舔嘴唇,那一副贪婪的样子一个没漏的爬上了这一屋子大臣们的脸上。一屋子粗重的喘息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里面怎么了呢。
这是军方的人今日没来,若是换成那一帮子老兵痞,估计这会儿都开始争着抢着的请缨出战,为谁该去抢这个功劳而大打出手了。
“陛下,请赐纸笔一用!”夏鸿升见蛊惑的效果很好,决定再添一把火,让政府那片土地的种子在李世民和这一帮能够影响皇帝决策的大臣们心中更加茁壮的生发和成长。
李世民点了点头,头也不动的盯着地图,朝王德摆了下手。
王德立刻拿来了纸笔,夏鸿升接过来,铺开,吸引来了众人的目光,在众人惊奇未定的眼光里面开始画了起来:“陛下,这一块儿是咱们大唐,这是吐蕃,这里林邑,上回微臣给陛下画过。不过,这周围其他的地方微臣当时没画完。您看,林邑国往下来,这里有一条大江,沿江全都是肥沃的耕地,一直到这里,是海边。在往南边来,这里是沿海的海洋线。这边,就全部都是土地。继续往西南边,这里出来这个尖尖,同吐蕃隔着一条翻不过去的山,这就是天竺。天竺大家都知道,面积虽然不如咱们大唐面积大,可是也远比中原大多了,沿着天竺往这边来,西边是波斯,北边就是西域诸国。这一片全部都能够一年种三季,而且天竺的财富,诸位都是知道的啊。更重要的是,这么一大片的土地,上面的国家却很弱,太弱了,弱的不行,不说突厥了,就算是薛延陀都比他们强的太多。只要有能够抵抗瘴气的药,只要有合适的武器,咱们大唐一万精兵就能从这边一直打到这边!”
这话就说的很是直白了。
“呵呵,听夏侯这话,莫非是……”在场的都是朝中大佬,哪一个都不是傻子,听夏鸿升这么说了,要是还想不出夏鸿升的用意来,那可就白煞李老二能将他们叫过来了。
“我就是可惜啊!”夏鸿升说道:“这就好比一把绝世的神兵武器,被一个憨痴的傻叫花子拿来当拐杖用的感觉。微臣心有不甘呐!凭什么那帮什么都不会都不懂连个齐整的衣服都不知道穿的蛮夷,反而占着那么一大片能够一年种植三季稻种的土地,而我大唐的百姓却要为粮食而发愁!微臣不服啊!”
“朕也不服!”李世民盯着夏鸿升画出来的简易的南亚东南亚地图,冷不丁的突然冒出来了一句。
众人都看向了李世民,却见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诸卿还是先定下来占城稻的试点。至于林邑同天竺之事……此乃长远之计。”
李世民最后半句话说的很轻,但是谁都能听出来里面的意思。李世民越是平淡到几乎冷漠的对待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就是真的下定决心认真对待这件事情了。李世民所有重大的决定,都不是吼着出来的,都是这般轻飘飘,但是却又冷漠而沉静的语气。
夏鸿升兴奋极了。
夏鸿升知道,历史上的李世民在完成了对突厥的征服之后,主要的目标就放到了辽东,放到了高丽的身上。这期间的吐谷浑薛延陀,只能算是插曲而已。只可惜,历史上的李世民三征高丽同样未果,最终到死也没能实现目标。而是由他的接班人,高宗李治在李世民三征高丽打下的基础上,完成了这件壮举。然而却也因为高宗的眼界谋略和远见狠辣到底不如太宗皇帝,征服了高丽之后,却最终反而让新罗占全了便宜。
夏鸿升希望,在李世民对高丽动手之前,能够现将眼睛往南边多看几眼,先将林邑周边给占据了,作为大唐的粮仓。(未完待续。)
第613章 李世民的决定
皇宫之中,李丽质的寝宫外面,李世民隔着回廊静静看着里面。李丽质好似大病一场一样,没精打采的坐在走廊里,爬在栏杆上面,怔怔的望着廊下的池塘出神。
“陛下?”李世民的身后传来了一个温婉的声音。
李世民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了。
“观音婢,朕过来看看长乐。”李世民回头看了看,说道。
“陛下还在为赐婚的事情发愁?”长孙皇后走到李世民的身后,问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朕从没让长乐受到过这么大的委屈。只可惜……身为皇家女,这也是难逃的命数。”
“值得么?”长孙皇后看向了对面远处长廊里面的李丽质,叹了口气,说道:“那个夏鸿升纵是千般人才万般主意,可是其也已心有所属,陛下这般强求,不是反而不美?”
“夏鸿升对长乐是有情意的,长乐对于夏鸿升的情意更不用说。这样有何不好?你那侄儿虽然也是不错,然却较之夏鸿升远矣。且长乐对他无意,若是令长孙冲为驸马,长乐亦不会高兴。”李世民对长孙皇后说道:“观音婢,你看看这个大唐的变化。三年之前,大唐的百姓还大部分因为吃不上好盐而得病,现在呢,百姓谁还缺盐吃?当时就算是皇宫里面,到了夏天想用些冰块消暑,也得算计着用。现在,朕甚至可以给宫中每个人都赏赐一些冰块也用不着考虑冰块不够用。当初冬天里宫里冷的待不住人,只能多放炭盆子,弄的宫里乌烟瘴气,哪一年没有中炭毒死过个把人的?如今呢,几个煤炉子架起来,坐在宫里都能出汗,也不见有人中炭毒了。这是小处。往大处说,大唐军中的兵器,早几年百炼钢的兵器做的虽然坚硬,但是太慢。可是用了夏鸿升的法子呢,现如今不仅做出来的兵器比之百炼钢坚硬坚韧的多,且制作的速度极快。去年朕为何敢一举荡灭突厥,就是因为咱们大唐的军队,已经全部换上了比百炼钢刚好的兵器来。战马,夏鸿升献了马掌,军机坊又改良的马鞍马镫,使大唐骑兵的战力大为提升。观音婢,你没有去军机坊中看过,不知道那里面那些东西神奇之处。观音婢,你见过用钢做出来的船么?见过一个人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够拉起巨石么?军校的工地上,因为有夏鸿升贡献图纸做出来的那些器械,一个民夫就可以完成以前十几个民夫才能完成的事情。疟疾!朕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这种瘟疫竟然能够在朕在位的时候成为很容易就能治好的病。还有,观音婢,你知不知道,天下间竟然有一种稻种,一年能够种上三季,收获三季。朕也是昨天才知道,原来在咱们大唐周围,竟然还有那么多的土地,咱们的大唐竟然才只有巴掌大的那么一块儿!这种事情太多了,谁都不知道,可夏鸿升知道。观音婢,你有没有怀疑过他?当初他极力让朕留住孙神医,让朕同意给百官还有你和长乐体检,结果呢?你忘了孙神医是怎么说了么?那夏鸿升是不是已经知道,所以才极力让你和长乐去体检呢?还有杜卿,若非是当初体检的时候发现了隐疾,孙神医当初说,幸亏是发现的早,及时得到了医治,否则活不过今年。你说,当初夏鸿升那么极力的劝说朕让众人体检,是不是就是提前知道了这些?”
“这……”长孙皇后听了李世民的话,惊疑的摇了摇头:“妾身不知道……听陛下这么一说,难不成坊间说夏鸿升是谪仙人,是真的?”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八成不假。这话是夏鸿升醉后自己说出来的,当时承乾和恪儿他们都听的清楚——不管怎么说,这个夏鸿升不是一般人,朕万万不能让他同大唐,同李家撇开关系。有他跟我李唐一心的一天,大唐就会更好上一天。所以哪怕是委屈了长乐,此为我大唐万世永昌之大业,也只能委屈着她了。”
“那陛下准备怎么做?”长孙皇后问道。
李世民抬起手来,指间夹着一张纸来,递给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从李世民的手中拿过那张纸,展开,低头一看,顿时大吃一惊:“陛下,这……”
李世民点了点头,收回来那张纸来。
且不说李世民同长孙皇后在宫中说了什么,夏鸿升这边,却是忙的不可开交。
泾阳学院入学考试正在进行时,想要参加入学考试的人已经按照指示在考场中坐好等候着了。
这考场可不必寻常的考试那般严格,一人一个小格子的待着。而是三十个人一个教室,每人一张桌子,没有隔栏,没有挡板,就这么邻桌邻桌的坐着,只消稍微一伸头,就能看见旁边的人写了什么。
考试还没有开始,教室里面的学生先被这个新奇的教室所吸引了。前门进去也就是教室里面正前方一个台子,台子上一面桌子,也没有坐的椅子。台子后面的墙壁上是一堵白色的面板,旁边有一个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的放着一根根炭笔。有些个特别大的教室,里面是一个缓缓的斜坡,桌子是弧形摆放着的,围聚着下面的一整面墙壁大小的白色面板。这么一整面墙壁大小的白色面板由四块普通教室里面的白色面板组成,可以上下推拉换位。
不管怎么说,泾阳书院里面的所有一切都同他们原本的认知中的书院全然不同,这令前来参加入学考试的这些人不免心中或是忐忑,或是兴奋起来。
不多时,就有一个人出现在了教室的门外,手中抱着一个纸包,走了进去,上去了那个台子,举起了手中的纸包,指着那上面完整的火泥,对下面的人说道:“诸位都看见了。这火泥是好好的,密封也是好好的,没有提前拆开过。我现在当着大家的面拆开……诸位看,这火泥下面还紧紧粘着,若是提前开过,是不能原封不动的封好的。这是出题的先生们编好了题目之后直接封起来的,没拆之前,连我们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题目。”
众人等待着那人将纸包拆开,从里面拿出一沓纸张来,一人发了一张。(未完待续。)
第614章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夏鸿升和颜相时、盖文达、于志宁三人,连同乐台几人一道从外面的走廊上走过,时不时的透过玻璃窗看看里面的情况。亦或是是走入某个大教室里面,来回转一圈看看。
“教学子坐在一起,倒也不失为一个查验其人品行的办法。”在走廊里走过一扇窗户,颜相时笑着捋须对其他诸人说道:“若其人城而守信,则断不会去偷看旁人。而其人若正,则亦不会令他人所看。”
“不错,只是这所出之题目,倒也是新奇的紧。”于志宁说道:“那上面的题目连老夫都未曾见过,只怕是多数学子都答不来的。”
夏鸿升解释道:“批阅的时候,自然会松散一些。不过,这些题目考察的不是他们既学的经文知识,而是他们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格物来说尤为重要。”
“我看啊,这些学子之中,能顺利得留下来十之三四,怕是都不容易了。”盖文达很是遗憾的摇了摇头。
夏鸿升透过窗户看着里面的学子,他们无不紧锁眉头,面色严肃,看来也是被难的不轻。
实际上,夏鸿升出的题目跟平素这些学子们接触的经文之类毫无干系,他们平日里所学的知识里面,能够派得上用场的,也就只有算术及一些策论方面的知识了。
考试的时间也不多,只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所以这些考生们倍加紧张。
一个时辰的时间,太快了,对于那些考试门来说,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监考的人可是没留一点儿情面,时间一到,立马就收,一个字儿都不让多写。
夏鸿升本来秉承的宽进严出,所以批改的时候也不会去刻意的压低通过率,也会适当的放松一些。
从考场出来,学子们并没有被立刻赶出书院,而是准许可以到处参观。而但凡是参观了书院的人,就没有再觉得考试题目出的苛刻的了。毕竟,这么一个书院,门槛高是必然,是正常的。若是很容易就能够入学,那反而才是不正常的了。
跟军校刚开始的时候一样,泾阳书院也面临着讲师不够的问题。因此批阅试卷,夏鸿升不得不临时从军校将最初的那一批教员给借了过来,帮忙批改。他们在夏鸿升的影响下,如今已经大为改变。通过考试,大概入学的人数估计在一百人左右,加上估摸着长安的那些勋贵家里会派来一些子弟,合起来,这一头一批学生,也不过两百来人。因为这次报名的,也才只有九百多个人而已。
这还是宣传了整整一个年头的结果。
不过,夏鸿升也知道,对于一个新的,没有名气,又不以经文为主的书院来说,头一年能够收到两百来人,已经算是很不错了的了。
“这是头一年,书院还没有什么名头,也没人能看到书院教出来人究竟如何。人少,也是正常。”似乎是觉得夏鸿升看着人少,心中不快了,颜相时于是对夏鸿升说道:“头一年就能有两百多人入学,已经是不错了。当年兄长在鸾州开办书院,藉着兄长的名头,也不过一百来人。而圣人当年之初,也不过三千弟子。却不需为此介怀,以后人会多起来的。”
“不错,静石且不必为此难过。”盖文达也说道。
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在下并非是在介怀人数,多谢诸位先生了!在下只是在想,该给这头一批人开些什么课业。”
“哦?可有定论?”乐台问道。
夏鸿升咧嘴一笑:“有了。全部!头一批的这些人,所有的东西都要学!而且,我会问问他们的意思,然后将他们之中愿意的人全部都归入泾阳书院之下的一个学院里面!”
众人听了夏鸿升的,不是很明白,问道:“学子既求学,书院之课业自当皆通习之。泾阳书院之下的一个学院,又是甚子?”
“泾阳书院下设师范学院!”夏鸿升笑的意味深长。
“师范学院?”众人一愣。
夏鸿升笑了笑,伸出手指头占了口唾沫,在地上写下了“师范”二字。
“师范?”颜相时低头看看夏鸿升所写出来的那两个字来,说道:“若是我没有记错,此二字连用,应是出自汉时扬雄所编著之《扬子法言》有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是否?”
盖文达点了点头:“不错,正是出自此处。《后汉书·赵壹传》亦有云: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而《文心雕龙·才略评》之中亦云: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