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越早知道如张朝这样的人素来是无事不求人,此时听完这番话,他反而是松了一口气。张朝说得轻描淡写,他也没打算能从这一位口中套出什么详细的真话,于是含含糊糊应了下来。等到重新进了帐篷。
他就看见袁方正坐在里头,这才想起外头都是锦衣卫,自己带来的那些人却不知道上哪里去了。
“我有些话要对你说,所以只能暂时打发走你的那些护卫。”袁方点点头,见张越在自己旁边的那块石头上坐下,他这才正色道。
“我派人去打听过。之前你从北边回来的时候,皇上的身体是有些不妥当。所以杨荣金幼孜方才日夜跟随不离身侧。一应军务都是他们处置。
只不过。之后诸将献捷,皇上却三次单独召见了英国公。”
永乐朝的勋贵都是随朱妹打天下的那一批人,但要说真正的大将之才却挑不出几个,大多数人都是在风云际会的时候搭上了靖难这条船。比起那批开国功臣相去甚远。而朱橡治国的理念和朱元璋有不小的差别,因此武将的地个一再拔高,尊荣面子给足,军国大事却往往大权独揽。而且,放眼朝堂。论亲近。几乎没人及得上时时刻刻在皇帝身边的内阁。即便英国公张辅,得天子信赖固然不错。但亲近却也有不如。
只不过。有时候亲近也不是什么好事。伴君如伴虎。最初的内阁七人当中,病逝有个好结局的是胡广,活活冻死在雪地上的是解诸。
下狱八年的是黄准,调做国子监祭酒的是胡俨。余下的就只有杨士奇杨荣金幼孜而已。就连他那恩师,还不是“二进宫”?
所以,张越对于杨荣金幼救在朱椅病倒时留在御帐处置军务并不意外。但是,对朱抟三次召见英国公张辅,他却觉得颇为古怪。想起自己从京师起程的时候,张辅已经归来,他更是皱紧了眉头,旋即便抬眼往袁安看去,恰好和对方的目光碰撞了一下。
云州上接独石水,下接龙门川,元入中原时曾经沿这两条河川修建官道,以达上都开平。尽管如今已经过去了上百年,这条道路已经不复当初黄土垫道的风光,沿河树木早已不复得见,但还算平整,一行人在云州换马之后,疾驰了小半日就到了独石水的上游。正好遇上了北征大军的前哨斥候。很快便有人护送他们去见负责侦骑的左都督朱荣。
朱荣是老成持重的宿将。看到这风尘仆仆的一行虽有些吃惊。却立刻派人往中军传报。相井其他北征将校,他是货真价实从小小一个总旗一步步擢升上来的,平生打过的仗无数,再加上从来不涉政事。因此倒不在乎什么锦衣卫。他昔日两次随张辅征交趾,论功最大。可却总是阴差阳错和爵位无缘,于是对张越也只是淡淡的。等到中军派人传见。他立刻吩咐亲兵把人送走。连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
由于是御驾亲征,朱林又每每下诏与军民同甘共苦,因此什么大格象搭之类的繁复车轿全都不用。只是四马驾红松木车,更多的是骑马。
如今身体时好时坏,他方才在众人的劝说下乘车而行。那车外头看来寻常,里间却是陈设奢华,上施花毯、红锦褥席、红漆坐椅,可容纳五六个人。朱技这会儿闭目养神,旁边两个小宦官正跪着烹制茶水。
皇上,锦衣卫指挥使袁方和兵部武库司卑中张越已经来了。”
轻轻嗯了一声。朱橡便睁开了眼睛。随即漫不经心地吩咐道:
“让张越去见杨金两个学士。让袁方进来见联。”
须臾。便有一个中年太监领着袁方从前头那扇描金云龙红漆屏风后头绕上前来。尽管此时马车仍在行驶,因着路不平。车上很有震动,但一前一后两个人的步子都极其稳当。等到袁方上前下拜行礼,那引路的中年太监就向两个伺候茶水的小宦官招了招手,三斤,人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即便如此。袁方仍是没指望马车那一层红松木板能够隔音。
朱捷循例问了几句锦衣卫之事,旋即忽然直截了当地问道:“有人对联告发,说是先前你在河南卫所的时候。曾经在开封水灾那一遭出动过锦衣卫帮着张家找人?”
自打这消息传出的时候。袁方就知道免不了过这一关。此时皇帝垂询正在意料之中。即便如此。他仍是装出了一幅吃惊的表情,好一眸子方才尴尬地说:“皇上恕罪。臣那时候才当上千户不久,因想着张家乃是开封名门,卖个人情以后好办事,再加上张越的父亲苦苦恳求,又奉上了重礼,臣就答应了他。因为帮了这个忙的缘故。之后他还请过臣两次
第五百七十一章 文有人才济济,武者寥落无光
99第五百七十一章 文有人才济济,武者寥落无光
大明朝的官员是个体力活。(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拾陆K文学网)当大明朝的阁臣更是个体昏张越随领路的内侍见到御驾之后随行的杨荣金幼孜两人时,他再一次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个月不到的功夫,不知道是因为塞外天气还是因为劳心劳力,两人看上去都憔悴了许多。往日最重边幅仪表的杨荣乌纱帽两边露出了寸许长的乱糟糟头发,下颌的胡须也是参差不齐,两只眼睛密布着血丝。
此时还在大军行进当中,因此两人听那内侍说皇帝吩咐让张越先来见他们,立马对视了一眼。两人同僚多年,但凡北征便是搭档随行。
不管暗地里是否有别苗头较劲,却都知道得顾个场合,这时候便是杨荣先开腔,三两句话将那内侍打发了回去。等到人消失在视野中,杨荣金幼孜才策马靠近了张越,后者低声问道:“太子殿下的平胡表可准备好了?”
“两位学士放心,送平胡表的一行人明日就应该到云州了。”
“那就好。”
杨荣一面说一面不动声色地往左边瞧了一眼,见礼部尚书吕震正和随从说话,不禁想起了之前吕震迎驾时,皇帝那有些古怪的态度。他为人机敏多智,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就算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探知京师转呈奏折之外的事,只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向来不喜欢吕震这个睚眦必报的礼部堂官,但却不得不忌惮那手段。毕竟。阁臣虽重,却只有五品,就是年纪轻轻的张越,在品级上也和他平起平坐,而礼部尚书却是二品大员。倘若单纯吕震倒台,他绝对乐见其成。毕竟,当初他险些被吕震方宾等人逼去就任国子监祭酒。幸好皇帝知道那些人的心思,没有答应,否则,哪里还有今天的杨学士?
“橡学士?”
由于心里叉乱七八糟的思绪太多,杨荣几乎只是靠身下坐骑自己认路,甚至连抓着缰绳的手都不知不觉松了。直到听见旁边的这一声提醒,他这才一个激灵反应了过来,一侧头就瞧见张越递过了一截缰绳。
恍然大悟的他不自然地接了过来,见金幼技已经落下了几步远,赫然是正在马背上看什么奏折文书,他顿时露出了苦笑。
他都忘了,眼下是随军途中,这些天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别人可以指望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可他们在朝中就属于顶天的那一类,若是天降雷霆,首先殃及的就是他们。于是,他便定了定神,又向张越询问了一番京师的情形。
张越固然明白杨荣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但这种四周都是闲杂人等竖起无数耳朵的情况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显然不行。杨荣是永乐十六年戊戌科的主考官,是他名副其实的座师 尽管朱元璋朱林两代最厌恶的就是文人串联结党,一个觉得科举挑选的都是没用的年轻人,废了科举数十年;一个则是忌讳科场主考官和取中的进士有往来,严防师生结党。但这一层师生关系在天下读书人看来却也是不容质疑的,哪怕他早就拜在了杜祯门下。
因此,他从军粮转运说到民夫征发,从朝会事宜说到人员任免,看似事无巨细,但却是在旁枝末节上兜兜转转,大部分重要话题都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尽管如此,他仍是注意到杨荣的眉头一点一点紧锁了起来,心中自是明白对方体会了自己的意思。
自从太祖皇帝来元璋废宰相而尊六部之后。千百代文人的宰相梦就此终结,而自打被选入直文渊阁之后,杨荣便觉着这同样是一条名臣之路。只是要做名臣,首先就得有明君,而且还得不止是一代的明君。朱林如今对他越发宠信,此次北征更是委以军务,他要做的不但是维系并加固这份信任,更得让东宫登基后也对他同样信赖。
在心中仔细计算了一番张越的话,他便有了计较,当下也不再问朝事,而是随兴地聊起了其它事。当知道张越祖母如今身体不好的时候,他不禁想起了早逝的父母,面上就有些不自然。无论是父丧还是母丧,他都是因朱林下旨夺情,葬了父母就归京任职。虽说这也证明了皇帝确实离不开他,但于孝道而弃却是大亏。
于是,他便有意岔开这个让人黯然的话题,当下便笑说道:“你家祖母也是有福之人,家风严谨人才辈出,并没有人单靠家门荫庇。你年纪轻轻就名动天下,全都是凭的实打实的功劳,起头还有人不服,如今恐怕是没人质疑了。就是焕章,在学问上头也极其扎实,为人又脚踏实地,将来也必然大有成就。对了,你回京之后可见过他?他能够以监生入都察院并非全是我的举荐,南北京国子监祭酒和耳业全都保举了。”
见杨荣说起此事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张越不禁欣喜顾彬得了一位名师。他那位孤傲表兄拿着那锦囊多年,却是为了他张越的事方才登了杨家门,而杨荣为此收了这样一个弟子,恐怕不但是为了全昔日恩义,也是看重那人品。这时候,想起那天路遇顾彬时对方吐露的打算,他便索性坦白道:“我回京之后确实见过他,只是他对我说,来年还想再应乡试。”
“唔?”
把一卷书放进马褡裢的金幼孜这时候正好策马过来,听见这话便笑道:“勉仁,你这个弟子倒是有志气。虽说从太祖爷开始,我朝拔擢人才便是不拘一格,别说是国子监优等出身的监生,就是布衣,也往往一次奏对合意就拔擢为布政使。只不过他还年轻,走一走科举正途并不坏,好歹也算是一次经历。说起来,咱们当初建文二年这一科真是人才济济”
话一出口,金幼放顿时后悔了,连忙拿话岔开。只是这一来,三人就都有些尴尬,张越甚至有意堕后了几步。建文二年那一科确实是群星璀璨,单单入阁的就有胡广金幼技杨荣三个人,其中胡广还因为相貌堂堂而被建文帝亲自简拔为状元,而胡靖、吴漆、杨浮、胡淡、顾佐都是赫赫有名,反而是因其貌不扬被黜落为榜眼的王艮殉建文帝饮鸩自杀。
张越甚至还记得后世一句一针见血的话 建文帝最大的贡献就是为水乐朝选出了一批名臣。
耽误了这么些时候,他猛地想起袁方自打进入那辆马车之后已经过去了许久,心里渐渐地担心了起来。朱林如今越发暴躁,他曾经亲身经历过这位天子的怒火,此时不由得更留心前头那辆马车的情形。无奈这北征大军浩浩荡荡,马蹄声脚步声刀具摩擦声,而数万人的呼吸声汇集在一块也走了不得的声音,更何况塞外的风本就大”圳卜本听不出动拜也不知道等了多久,他方才看到前头车驾上下来了一个人。目力极好的他一眼就辨认出那是袁方,见他上马时身手还利索,总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 至少,这代表皇帝没有在一怒之下摔什么砚台茶盏之类的东西泄愤。然而,这心思网过,就有人朝他这边飞跑了过来。
“张大人,皇上召见!”
因出塞之后大部分路途都在荒野之中,为防沿途补水困难或是水源不够数十万人马饮用,除了用武网车运粮之外,随行大军的还有满载清水的水车。毕竟,断粮还能靠宰杀牛羊,断水就真正危险了。于是,由于清洗不便,哪怕是天子的座车,也只是在回师到了开平之后仔细洗刷过一次,但原本鲜艳的朱漆不免黯淡了许多。原本天子车络决不许臣下登乘,但此次亲征在外,也没有那么多文官在耳旁唠叨礼制,因此朱橡自是不在乎这些规矩。
眼看两个宦官打开了那两扇雕木沉香色描金香草板车门,张越便定了定神,稳稳登上了车。车厢的前部没有两个朱纱帘蒙着的通气窗,只是由于车厢中不好点灯,光线就显得有些昏暗,他虽影影绰绰地看见四周车板上雕玄着无数瑞兽瑞禽,却认不出是什么。
和寻常马车不同,这车厢高达六尺,纵使昂藏大汉亦能挺直腰,只是在这颠簸的马车走路实在难为,他虽竭力稳住步子,但最后下拜的时候仍是一个踉跄,所幸借着下拜的动作遮掩住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到耳边传来了皇帝的话。
“联让你先期回京,你所见情形如何?”
“回禀皇上,臣所见上下用命,井井有条。”
“井井有条?广东飓风失了仓粮,存北直隶水灾淹没田地无数,就是道路桥梁也都泡在水里,联派了这么多人监运军粮督运军饷,居然还出现失期,这就是你所说的井井有条?”
“皇上,哪怕是上古尧舜之年尚且大水泛滥天灾年年不绝,如今有飓风水灾,上下却齐心协力度过难关,亦足证井井有条。至于军粮军饷,臣回京之后遍阅账册,深信上下官员并无怠慢之心。皇上凯旋天下皆额手称庆,况且天下豪勇儿郎尽皆随征,上至朝堂官员,下至随运民夫,大多有亲人在军中,将心比心,谁愿意自家子侄于断粮之危?”
网判见了袁方,听其事无巨细禀报了京师动向,此时听到张越这么说,朱林反复思忖,倒是有些信了。只是张越既然说遍阅账册,他少不得挑了几条一一询问,见其对答如流,更是觉着他回京之后至少没有偷懒,便满意地点了点头。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张越奏完这些,竟是双手呈上了一卷东西。
那天去了兵仗局之后,张越回到家里就抽空写了这个条陈。大明的火器在同时代也算得上是极其先进的,尤其是神机营,但神机营毕竟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充人员。而且,之前朱元璋打天下时的那种兵种配备已经不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否则皇帝也不用专门设立三大营。
因此,他呈上那卷札之后,就说起了兵仗局的最新兵器配备问题。
上前的朱林听着听着,便忍不住展开了手中的卷札细细看了起来,最后若有所思地看了张越一眼。比起从前的润物细无声,张越这一次犀利尖锐了很多,不少言语都是一针见血,而且提到的情形都是他此次亲征能够看到感觉到的。他这么重武备,这么费劲苦心造出了京师三大营,但各都司的将兵比从前已经疲软了许多。他虽然重视勋贵,却也不想武将独大,可如今第二代乃至第三代勋贵,已经是远远不如从前跟着他南猛的战的那些人了。
军职承毒应该宁缺勿滥,兵种配备应该合理专一,边境屯田应该长效管理,,林林总总数千言看下来,他便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索性便低头很是端详了一番底下的张越。
步入仕途四只,这今年纪轻轻的张家子弟屡立功勋,在兵部锻炼了这么两年之后,此次一派出去,守御兴和、主持开中、清查谍探,林林总总都做得很不错。可惜,这巡抚宣府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