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一阵大风从山谷一边掠过,带来浓浓的泥土气息,闻着让人一阵精神,李游却是知道,风雨就要到来了。
这时候,头顶的雷声也是大作,远处的山峰,不时还出现一道道闪电。
“小弋,快穿上雨衣。”李游忙不迭地从背包里拿出雨衣,开始穿上的同时也叮嘱秦弋。
秦弋则一脸茫然地看着李游,雨衣这个词似乎对她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李游只好叹息了一声。看样子秦弋根本就没走出过马家屯,连雨衣都不知道什么。他也不再说什么,从秦弋身后的背包里拿出了雨衣,帮秦弋给穿好。
“哗啦啦……”雨衣还没穿好,大雨就已经劈头落下,豆大的雨滴打落在脸上,隐隐生疼。
祁教授慌乱地把雨衣往身上挂,一边骂咧咧地说道:“臭小子,也不快来帮一下我!还懂不懂敬老!”
李游冷哼了一下:“得先爱幼!”帮秦弋穿好雨衣之后,才慢悠悠地走过去,帮祁教授扎好衣带什么的。
大雨突如其来,队伍骚动了一阵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但这一场雨,却一下子打破了伍叔等人定下的计划。在雨天里行走的危险系数太大,山谷流水和山上的泥石流对众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危害。
“不要停下来,前面两公里开外,有个小道观,我们到那里再歇息!”伍叔的声音穿破厚厚的雨帘,落在每个人的耳里。
第三十六章 道观
伍叔所说的道观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背靠着一处陡崖,陡崖上面伸出一大块石桥,把整座道观都笼罩在其中。看到这座道观,李游有些傻眼。从道观和陡崖延伸出来的石桥看,他便清楚这是人为出来工程,石桥平时能够为道观遮风挡雨,甚至在大雨时候,上面还能够冲刷出一道小瀑布,落在道观前面,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但学土木出身的李游想到的却不是当年建造者的匠心独运,和落瀑形成的意境美感,心里生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当初把陡崖削成这个样子的人是不是脑子有毛病,难道就不会担心有朝一日,道观上面的石块会砸落下来,把道观连同里面的人一起砸成粉齑么?
李游暗暗在心里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小心地推算着头顶的石头的安全系数,得出一个相对安全的数据后,他才重重地吁了一口气。看来当初建造这座道观的人,也是精通建筑力学的。到了这时候,心里的不屑则是变成满满的崇拜。他可是清楚,想在古代建造这样的工程可绝非易事。尤其还是在这深山老林之中。
道观不算小,足可以容纳数十人。
只是这座名为青牛观的道观,实在破落了些,牌匾斜歪到了一边,几根木柱上的红漆早已经掉落干净,上面满是蛀虫蛀过的虫孔。道观的大门不知去了何方,里面三清的神像倒是还在,但也已经东倒西歪。至于香炉什么的,一个都找不着,估计被以前发现这座道观的人给带走了。
“哈……奇……”久无人来的道观里面布满了灰尘,一下子涌进了数十人,顿时尘土飞扬。李游感到一阵鼻子酸痒,按捺不住地打了个喷嚏。
“总算找到躲雨的地方了。”李游揉了揉鼻子,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在雨中跋涉,李游可算是吃遍了苦头。山路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有些地方陡峭,没打几个滚都不容易爬得起来,摔了几跤的李游走路都已经有些一瘸一拐。
这还不算,随着大雨的来临,蛰伏在林莽之间的蛇虫也出来活动,队伍路上遇到巨蟒就有三条,好在这些巨蟒也不主动挑衅人,而是顺着树木爬了上去,似乎是想去迎接天雷渡劫什么的……最后李游还发现,短短两公里的路程,他的小腿上便爬上了十多条蚂蟥,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弄了下去……
进入这道观之后,祁教授的眉头却是紧皱了起来。他对着伍叔挥了挥手,伍叔可不敢拿大,低眉顺眼地走过来问道:“祁老,有啥吩咐?”
祁教授沉吟了一会,才说道:“这里阴气似乎有点重,要小心些。”祁教授祖上好歹是阴阳先生出身的,又独自闯荡江湖近二十年,有着丰富的能力和经验。
“好。”伍叔连连点头,应了一声,继续问道:“还要注意什么吗?”
祁教授摇了摇头,说道:“不好说,不好说啊!”李游见祁教授这装神弄鬼的模样,有些拆台地问道:“祁教授,阴气是什么?”
“你过来!”祁教授倒是和善了许多,不理会李游这话,说道:“进来这道观,有没有感觉心口的地方有些发凉?”
李游眉头一皱,没好声气地说道:“在雨水里浸泡了差不多一个钟头,哪里都是凉的,何止心口?”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祁教授顺手就给李游头上一个暴栗,说道,自己捂一下胸口看看,神经这么大条,迟早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见祁教授一脸认真的模样,李游迟疑地摸了摸心口的位置,果然感觉到丝丝的寒意。
“人的心脏是热血最多的地方,阴气喜暖,最喜欢往这地方钻,所以在阴气浓郁的地方,人的心口必然是凉的。”祁教授慢悠悠地说道。
“道观里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阴气?”李游很是不解。虽然他对阴气的属性不明,但却知道,道观和寺庙这种地方,是敬拜神明佛祖的地方,如果真的有什么,那也应该是灵气萦绕才对,怎么会阴气沉沉呢?
“这座道观原本就是镇阴气的。”祁教授白了李游一眼,说道:“《秘藏十法》你究竟有没有看过的,这么浅显的的道理都看不透?
李游认真说道:“书我早就背熟了,但里面差不多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连起来之后,意思我就一点都不明白了。”
祁教授又一声“朽木不可雕也”,然后说道:“知行合一,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书里不懂的东西,平时须多加揣摩学习,还要不断结合见闻理解,这样才能够有所增益。”
说给李游说了一通大道理之后,祁教授让李游走过来,说道:“之前就跟你说过,这一带是一个古战场,对吧?”
李游点了点头。他对这一点早已经深信不疑,古战场上拣到的残矛还在他的背包里面呢。沿路所看到的残余骸骨也足以证明,在这一带,在古代曾经爆发过一次或者多次惨烈的战争,以至于至今仍有这么多的骨骸暴露于野外。
“阴气过重,就会滋生妖物,祸害一方。这座青牛观,建造最初的时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的就是镇压这一带的阴气。”
“为什么会是魏晋南北朝的建筑?”李游有些不解。他是学土建出身的,对古代建筑史也是有所理解。青牛观残破不堪,想从细节上了解它是哪个时代的风格不怎么可能。但从总体看,这座道观虽然有些残破,但光从背后的山崖石桥这一工程看,就知道是个大手笔。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道教是相对衰弱的,想营造这么一座道观可不容易。
但李唐就不一样了。李唐崇道抑佛不说,大唐盛世,建筑大气磅礴,所以道观建造的风格更偏向盛唐时期。
“所以说你不留意细节。”听了李游的的疑问和自己的观点之后,祁教授又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出去门口看看,那里有一座石碑,上面可是有着道观建造的年份。”
闻言,李游一呆。
第三十七章 阴气浓郁
尽管相信祁教授的话,但李游还是跑到了道观外面,寻找到了被青苔覆盖了大半的石碑。
石碑的内容佐证了祁教授的话。石碑记载,这一座道观是西晋太康二年所修建,曾经一度被雷电所毁,于是在东晋太元七年重修了一次。
太康这个年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是灭东吴,统一中原之后所取的。石碑的内容和时间都经得起推敲。以此为证的话,这座道观最早的建造时间,确为西晋无疑。
但李游最的的迷惑却是,太康二年,也就是三国纷乱刚刚平息,那时候道教虽然兴起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但是道观的建造,大抵是在名山大川或者繁华都市建造,怎么会有人跑来这个山旮旯建造这么一座道观呢?
把问题和祁教授一说,李游却遭到了祁教授满满的鄙夷。祁教授说道:“你好好想想,这道观叫什么名字?”
“不就是青牛观嘛,有什么特殊的?”李游依旧不解。
祁教授已经对李游无语,说道:“拜托你用点心思读书行不行,就是因为它叫青牛观,所以它才会在这里啊!”
祁教授咬重了语气,李游这才忽然想起了一个典故,如醍醐灌顶般,呼出一口气,恍然说道:“我明白了。”
青牛观这个名字,肯定不是纪念一头牛的。据说道家老祖李耳,也就是世人所说的老子,当年看到了周王室的破败,便离开了王畿,周游到了崤山悟道,终于修成了正果,便点化了坐骑青牛,出关化胡为佛去了。
当李耳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却被守关的小吏所求,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五千言传世,这便是世传玄之又玄的《道德经》。
“难道老子还在这里修道过?”李游一脸的狐疑。他可是清楚,这世上牵强附会的人和事实在太多,就像《赤壁赋》里的赤壁,跟历史上赤壁之战里发生的赤壁并不是同样一个地方的道理。都是世人牵强附会的结果,李游更加相信,如果李耳是真的在这个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修道,很可能没机会能写得出《道德经》这样的深邃博大的奇书。
“这只是其次。”祁教授摆了摆手,说道:“重点完全不在这里。”祁教授说道:“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座道观是用来镇压阴气的。”
祁教授此时来了兴致,站到了庙门口,指着远处逶迤的群山说道:“你看这青牛观周边的群山,基本都是断块山,山高危耸,如枪如剑,如戈如矛,而且你再看清楚一点,这些山势不管往哪个方位延伸,但站在青牛观这个位置,都能够感觉得到,它是指向青牛观周遭一带的。”
李游点了点头。此时雨势已经很大,加上天色稍晚,李游也就只看得到远山一片青黑的朦胧。不过白天一整天的赶路和观察,他知道祁教授所言不虚。
“从风水的角度看,则意味着这周遭是一片兵戈之地,也叫死绝之地。而历史上也证明了这一点,石碑上就记载过,从先秦到东晋,此地便发生了不少于十次的血战,败者无一逃生,胜者十不存一,战况之惨烈,是寻常战场上根本看不到的。”祁教授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
李游屏住呼吸,继续倾听祁教往下说,他没有注意到,玲珑和秦弋都已经走到了身边,悄然站立着听祁教授讲古。
祁教授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此地冤魂太多,杀孽太重,以至于阴气浓郁,阴气浓郁到一定程度,就会从中诞生妖孽,为祸一方。当初建造青牛观之人,应该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在这里建造了青牛观,试图镇压这一股阴气。但是看来,效果不佳。”
“这又如何看得出来?”李游不解问道。
祁教授却是翻了个大白眼,指了指头顶上的歪倒一边的牌匾说道:“道观虽然镇邪,可实际上,阴气浓郁的地方,活物都不容易生存,生活在道观里的道士,身体肯定很快就会垮掉,甚至很快就会死掉,所以用不了多长时间,道观就会荒废掉。而少了香火人烟的道观,也根本镇不住阴气,所以这里的阴气,虽然千年以来,消散的却并不算多。”
李游摇了摇头,说道:“那按照你的说法,这些阴气聚的地方容易滋生妖邪之物,又说这里的阴气没散去,那这里这么多年以来,岂不是已经生长出了许多妖怪才对?”
祁教授眯着丹凤眼,说道:“不错,理论上是这样的。但也得益于这座道观的存在,虽然无法彻底镇压和消解此地的阴气,但也相当程度的克制着,才让这个地方这么多年以来还没形成真正的大凶之物。但此消彼长,道观愈发地破落,迟早有一天会无法抑制,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是我们现在可以预测的了。”
听完祁教授这一番话,道观里队员们已经把火堆生了起来,不少队员还仔细地搜寻清理的道观里可能存在的危险,可是奇怪的是,按道理,这座破败许久的道观,里面必然会被不少蛇虫寄住,可实际情况却是,别说蛇虫,就连蜈蚣蟑螂,蜘蛛蚂蚁这类无处不在的虫子都没有找到一只。
如果是在别的地方,伍叔肯定会很高兴,但在这里,伍叔却是笑不起来,反而如临大敌。一个连虫子都不敢寄生的地方,自己却带着一群活人住了进来,万一出了什么状况,可不是自己能够应付得了的。伍叔甚至已经隐隐有些后悔,就不应该选择这里当落脚地啊。
伍叔对于昨晚在蛇君庙的遭遇还留下不少阴影,如今来到道观里,他总感觉危险无比。而祁教授的提醒,更让他如临大敌,草木皆兵。
“轰隆隆……”雷声一阵阵响起,闪电掠过群山,照亮苍莽的原始森林。大雨根本就没有要停歇的迹象,反而越来越大。道观上方陡崖的石桥上此时汇聚了大量的雨水,倾泻而下,在道观面前形成了一道瀑布,端是壮观无比,看着便让人心神激荡,听着飞瀑的声音,李游呆坐在道观门口,神游天外,不知在想些什么。听着听着,李游似乎发现,周围除了轰隆的瀑布声外,隐约还传来了其他的声音。
第三十八章 意外发现
这声音将李游从神游的状态之中给拉了回来。他不由侧耳倾听,想听清楚这声音究竟从何而来。
但声音若有若无,而且旁人也自古忙碌着,就连一直不离身的秦弋也不知去干什么去了,根本没人注意到这额外的声音从何而来。
李游站了起来,想凝神倾听,但那声音却消失不见了。
忽然,李游感觉有人拉了拉他的衣袖,回头便看到了秦弋那一双明澈的双眼。
李游正要说话,秦弋却眨了眨眼睛,示意李游跟她过去。
李游心里不由一阵好奇,便跟着秦弋走了过去。秦弋拉着李游的衣袖,走到了神台的旁边。
神台上倒落的神像已经被人搬回了原处,而且还仔细地拭去了灰尘。看到秦弋衣袖有些脏兮兮的感觉,李游便问道:“是你把神像放回去的?”
秦弋点了点头,张开嘴巴“呀呀”了两声,爬上了神台,还伸手要把李游给拉上去。
李游心中有些好奇,看样子秦弋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爬上神台之后,李游却看到秦弋慢慢地把神像的背面转了过来,指着给李游看。
李游这才发现,三个神像的背面,竟然都被刻上了字迹!
“百年一梦,至今乃醒,时至今日,方知吾之为吾也!咸宁五年,余有所感,为奸人所祸,于魏王墓得《冢书》三卷,初解符经七句,得周之凤起之地有……因而往,至此地,阴兵至……感慨涕零,遂记往事已矣……”
这是一篇自述,或者说是一篇自传。上面的字刻用的是小篆,十分工整圆润,已然有大家风范。
作者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这不代表李游不知道此人的身份。因为一开始此人就已经把自己的身份个暴露了出来。他说自己在咸宁五年的时候从魏王的墓地里盗出了《冢书》!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样一条信息或许会摸不着头绪,但对李游来说却是足够了。
因为《竹书纪年》这一部编年体史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