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已经有些凝重了。并不是因为英国的糊涂,而是希特勒总是以“英国国家主义者”的立场思考英国的大陆政策。这让希特勒抱有“不打世界大战”或是“可以和英国共同统治世界”的幻想。
而且抱有这种幻想的,还不仅是希特勒,就连德国国防军中都有不少人没有认清这一点。
“大将阁下!”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上尉——是施莱彻尔的副官——一路小跑到了赫斯曼等人面前。
“总理府的电话,内阁要召开紧急会议。”
“紧急会议?”施莱彻尔和赫斯曼对望了一眼——在国防军进驻莱茵兰后,德国就恢复了低调,并没有再干什么出格的事情。欧洲形势仿佛也恢复了平静,除了苏联和法国之间频繁交往……
“出了什么事?”施莱彻尔问。
“法国总理库尔邦刚刚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发表联合声明:希望签署一个由东欧、中欧多国参与的安全保障公约,以维护欧洲东部和中部的和平!”
“看来吃不到你家的法国菜了。”施莱彻尔看了赫斯曼一样,颇带些遗憾地说,“法国人和苏联人还真会找麻烦。”
“一起去总理府吧,”赫斯曼说,“我们必须要认真考虑是否加入这个公约。”
这大约就是历史上的《东方公约》,史塔西的特务几个月来一直在密切关注法苏交往。自然也探听到了不少这方面的消息,可以说公约大致的内容,赫斯曼已经基本掌握了。
“加入?”施莱彻尔一怔,“路德维希,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这个公约可是针对我们的!”
“哈哈,”赫斯曼笑了起来,“是谁说:一定要消灭白色波兰的?法国人要用苏联来牵制我们?这真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话!”他沉吟了一会儿,“所以我的意见是加入,以此换取法国承认我们收复莱茵兰和恢复义务兵役制的合法性。”(未完待续。)
第200章 好人希特勒
“什么?什么?我们要加入《东方洛迦诺公约》?那可是用来捆住德意志手脚的公约啊!”
“也不全是捆住我们,苏联一样被限制住了。而且奥地利并不在邀请之列,波罗的共和国同我们德国的合并也不需要使用武力。至于波兰……总理先生不是有把握和毕苏斯基达成协议吗?”
“捷克呢?还有捷克呢!”
“捷克?苏台德地区吗?”
“是的,捷克斯洛伐克有350万德意志人……所有讲德语的人都应该生活在一起,我们不能把他们忘记!”
“那和《东方洛迦诺公约》并不矛盾,完全可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捷克问题……据我所知,在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人占25%以上,斯洛伐克人占15%,另外还有不少波兰人、匈牙利人、喀尔巴阡乌克兰人,而捷克人的占比很可能不到50%。”
在威廉街77号的总理府内,赫斯曼、施莱彻尔和希特勒正在一间宽大豪华的办公室里面你一句我一句争论着德国是否应该加入《东方公约》的问题。
这三位显然已经把奥地利当成了德国的囊中之物。因为奥地利在整个20年代的日子混得比德国还不如!
德国好歹有容克防卫军这根定海神针,国内政治大致还算平静,各个党派主要还是靠选票而不是枪杆子决定政权归属。而且在还有苏德合作和《凯恩斯计划》来保证经济得以发展。
而奥地利在战败后的十几年,一直是枪杆子+民主!国内三大党,基督教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统统有党派武装力量。基督教社会党有保安团,社会民主党有共和保卫联盟,而布尔什维克党有红色旅。
从20年代中期到现在,奥地利国内三大党派之间的小规模武装冲突就没有停止过。在1927年时。还因为保安团成员枪杀共和保卫联盟成员,引发了一场大规模街头枪战,死伤千余人,还把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司法宫给烧了。
到了1930年5月18日,基督教社会党的武装保安团宣示“科尔新堡誓言”,公开呼吁推翻议会民主:“我们拒绝西方议会民主与政党国家!”
随后就是陆陆续续的武装冲突。虽然也不大打,但是总也没有太平日子好过。在这种情况下,奥地利的经济和民生自然一塌糊涂。人民看到他们北方的兄弟德意志发展的蒸蒸日上,自然心存向往,德奥合并自然是大势所趋。
而且在奥匈帝国崩溃之时,那些真正代表民意,而不是屈从于协约国意志的奥地利政治家都选择了让奥地利加入德意志而不是独立。
实际上现在德奥合并最大的障碍是后来德意志帝国的“忠实盟友”,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他目前是支持奥地利保持独立的。不过赫斯曼知道,这位意大利领袖在过两三年就要入侵埃塞俄比亚。然后还会和德国一起卷入西班牙内战。到那时,意大利领袖就会变成德国的盟友支持德国吞并奥地利。
不过奥地利的邻国捷克斯洛伐克却没有那么好对付,这是一个继承了奥匈帝国大部分工业的国家。工业实力排名世界前列,而且还拥有斯柯达这样的奥匈军工巨头。
另外,捷克斯洛伐克还有两个相当难对付的政治领袖,爱德华。贝奈斯和托马斯。马萨里克。
这两人都是捷克人,和另外一个在世界大战前加入法国籍,在大战中作为法国飞行员取得不少战功的米兰。雷斯提斯拉夫。什特凡尼克一起并称“捷克斯洛伐克开国三杰”——什特凡尼克在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初期当过国防部长。不过在1919年5月4日却神秘地死于飞机失事。
而当时。正是匈牙利战争期间,斯洛伐克境内出现了一个斯洛伐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这件事情。以及后来捷克军队对斯洛伐克境内布尔什维克分子的清洗和镇压,一直以来就是扎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心头的两根尖刺。
另外,捷克斯洛伐克的主体民族捷克人和邻国匈牙利也有血海深仇。一战后长达数年的匈牙利战争中,捷克军队手上也没少沾匈牙利人的鲜血。而且被捷克斯洛伐克占据的斯洛伐克“自古以来”就是大匈牙利的一部分——曾经是匈牙利王国唯一的一部分!
而捷克斯洛伐克的另外一个邻国波兰也对捷克人非常不满。因为匈牙利战争实际上是靠波兰大军打胜的,可是在战争胜利后,出于限制波兰的需要(当时波兰看上去太强大)波兰便没有如愿以偿得到切欣地区和喀尔巴阡乌克兰——那里的主要人口是波兰族和乌克兰族。
“总理先生。您尽管继续在国际上扮演好人的角色。”赫斯曼胸最后有成竹地说,“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对我们来说非常容易解决,这本来就是一个人为拼凑起来的国家,它和周围国家的关系非常糟糕。而且占据统治地位的捷克人从来都不是以勇武而著称的。”
“你们打算怎么办?”希特勒迟疑了一下,看着赫斯曼问。“我是总理。应该有权了解吧?”
“当然!”赫斯曼笑了笑,低声说,“史塔西和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斯洛伐克布尔什维克党向来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先公布什特凡尼克死亡的真相,煽动斯洛伐克人的不满。然后再派斯洛伐克刺客杀掉捷克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
“刺杀一国总统?”希特勒犹豫了一下,“你们真的有把握?”
“这没有问题,”赫斯曼点点头,“我们有这样的能力。”
“不会被查到?”希特勒想了想,又问,“如果被发现和我们有关,恐怕会有麻烦吧?”
“只会追查到第三国际!”赫斯曼顿了下,“捷克人只会发现是苏联的走狗斯洛伐克布尔什维克党干掉了他们的国父!”
赫斯曼当然不会告诉希特勒,这事儿得要和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库恩。贝拉合谋。
库恩。贝拉在匈牙利革命失败后并没有回到苏联,而是在匈牙利的山区坚持领导游击战争。因此匈牙利革命也不算完全失败,目前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还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境内控制着不少游击队。
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些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游击队都秘密接受史塔西的资金、武器和情报支持。所以现在让库恩。贝拉的人出来被黑锅是毫无问题的——这锅也不是白背的,因为一旦苏联和捷克人严重对立,斯洛伐克布尔什维克党(实际上是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个分支)就有机会在斯洛伐克发动起义。
而斯洛伐克一旦乱起来,苏联、波兰、匈牙利,甚至是罗马尼亚可就都要横插一杠子。
赫斯曼耸耸肩,“到时候没准就是我们德国国防军根据《东方洛迦诺公约》去保卫捷克斯洛伐克了!”
“我们去保卫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眼珠子转了转,已经明白了赫斯曼的意思,“听起来不错!就这样……我们的确应该签署《东方洛迦诺公约》。”
施莱彻尔补充道:“总理先生,我们也不能无条件签约,应该要求法国承认我们恢复义务兵役制和进驻莱茵兰地区是合法的。”
……
“什么?德国总理希特勒同意签署《东方洛迦诺公约》了?”
日内瓦,苏联驻国际联盟代表团驻地,正在日内瓦和法国总理谈判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听到了让他匪夷所思的消息。
“这个希特勒他不是个军国主义者吗?”李维诺夫看着德国问题专家,苏联驻国联代表团团长柯伦泰夫人。
“这个……希特勒没有当上总理的时候的确是军国主义分子。”柯伦泰思考了下,苦笑着说,“但是他现在已经是总理了,所以就不再喊打喊杀了。我想,他干了一件非常聪明的事情。”
“是的,”李维诺夫点了点头,“法国人一定会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换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只要有脑子的政治家一定会这么干的。
这时,放在办公桌上的一部电话机子突然想了起来。李维诺夫拎起听筒,一个轻快、柔和的女声说:“请柯伦泰夫人听电话,我是娜塔莉。列辛斯卡雅。”
“是列辛斯卡雅!”李维诺夫把听筒递给了柯伦泰。电话那边的声音继续说:“夫人,赫斯曼上将听闻苏联成为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感到十分欣慰,特请我打电话表示祝贺。同时,我方已经决定加入《东方洛迦诺公约》,这是对欧洲乃至世界和平皆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我方希望可以促成斯大林同志和希特勒总理获得1933年度的诺贝尔h平奖。并且在领取该奖项时,在瑞典进行会面。”(未完待续。)
第201章 伦敦经济会议
因为欧洲出现了两个无比热爱和平的大国领袖——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和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所以在这个时空的1933年,发生战争的阴云仿佛已经消散。
德国人在基本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条约》后,又通过签署《东方洛迦诺条约》和确认法德、法比边境的合法有效,再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法国总理库尔邦和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先后发表声明:承认德国有权在莱茵兰地区布防并且实行义务兵役制。
同时,两大世界帝国的领袖都对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对维持欧洲和平所作出的努力而表示赞赏——他们是真心这样认为的,破坏和平的是容克军事集团,而非民选的希特勒总理。
现在,欧洲的和平已经有了保障,所以严峻的经济形势再次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国最关心的话题。
而经济问题的核心,自然是围绕着货币、债务、贸易和就业四大难题展开。而这四大难题的核心,毋庸置疑就是货币!
还是货币战争的陈词滥调,但是在间战期间,世界货币发行权基本上就是世界权力斗争的重中之重——谁掌握了世界货币发行权,谁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1933年3月4日,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人民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救世主,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这个“计划中”将要主宰世界的国家,将从一片混乱和低迷中恢复,准备要夺取世界货币的发行权了。
在经历了漫长而又痛苦的经济动荡以及低迷之后,美元早就取代英镑,成为最为坚挺的时间货币了,但它还和黄金挂钩。并不是想刷多少就刷多少。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上任后的一个多月,也就是1933年4月19日,宣布废止了美国的金本位。
现在,美国可以想德国一样开动印钞机器,用刷美元的方法创造出需求了。但是和马克的地位不一样,美元是一种世界货币。而且美国政府也无意放弃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因为罗斯福总统手中还握有可以在肆意发行美元的前提下维持美元地位的王牌——欧洲国家的美元债务和美国强大的生产力!
……
“美元贬值,美国逼债,呵呵,英法抵挡不住,再回头向德国索取赔款……这个罗斯福果然出手不凡。总理,这次的伦敦经济会议,对德国和欧洲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威廉街77号。希特勒的总理办公室内,赫斯曼正和将要启程去伦敦参加经济会议的希特勒讨论对策——德国在经济会议上的对策。
“《凡尔赛条约》已经不复存在,德国无需履行赔款义务。”希特勒说,“美国人向英法逼债的目的,应该只是想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打击市场对英镑、法郎的信心……美元贬值只是为了扩大出口和推高通胀,以便挽救美国的经济。”
希特勒现在已经接受了许多“货币战争”的观点,因此一眼就看穿了罗斯福的意图。
希特勒顿了下。又说:“但是我们能做什么?除了在国际上让马克贬值和继续推动易货贸易之外,我们似乎什么都干不了……如果不是为了巴勒斯坦犹太国的问题。我都不会去伦敦。”
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的事情,现在终于有了一些眉目。这大概也是《东方洛迦诺公约》签署的一个附带效应——德国和波兰的关系,也因为这个条约而得以进一步改善。
虽然毕苏斯基还是迟迟不肯在“旦泽问题”和“波兰走廊”问题上让步,还对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表示了担忧。但是波兰和德国在“犹太人问题”上却是难得一致的。
顺便一提,现在波罗的共和国和德国合并的事情遇到了一些阻扰,英国人拿出了当年和波罗的共和国签署的条约。以反对它和德国合并。而波兰和苏联也同样表示了反对。
因此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的事情,只能暂时推迟到1933年11月希特勒和斯大林在挪威奥斯陆会面后再做考虑。他们是去挪威奥斯陆拿炸药h平奖的。1933年度的h平奖的最后评比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赫斯曼知道,这个奖项已经确定要颁发给希特勒和斯大林了。
两人或许会在领取炸药h平奖后,讨论一下是如何瓜分波兰。不过在瓜分真正实现之前。德国和波兰还是可以在他们拥有共同利益的地方进行合作——这就是欧洲政治的现实,可以一边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同时却在准备将对方彻底从地图上抹去——而巴勒斯坦犹太国,则是两国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之一。
在德国和波兰的共同推动下,英国人又不得不在犹太国的问题上让步——历史上英国人在1937年一度支持巴以分治,但是在2年后再度食言——答应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划出一块不到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