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是陈群多喝了几杯,他竟脱口而出,“钟公为何不仕汉?”
说完,他又自知失言,连忙道歉,“陈群酒喝多了,口不择言,钟公勿怪!”
钟繇微微叹息,“实不相瞒贤侄,我去年出使交州,回来时专门去了汉国,和汉王深谈,他曾许我中书令之职,为相国之首。”
陈群愕然,刘璟竟如此看重钟繇,他又急问道:“那钟公又为何拒绝?”
“人情难却啊!”
钟繇苦笑道:“我当时是使者身份,怎能答应?回来后,曹丕指使杨添弹劾我私通汉国,还找到了人证,我确实说不清楚,如果魏公较真,完全可以判我私通汉国,这样倒也就罢了,偏偏魏公压下了弹劾,不予理睬,公开说,元常绝不负我!如此,我怎能再背叛他去汉国?”
陈群也慨然叹道:“如此,却误了钟公的前程。”
“两国相争,没有什么误与不误,魏国也不差,只是世子继位后要铲除异己,我们难逃罗网,我还稍好,他不敢做得过分,但贤侄就难说了,所以我劝贤侄早谋退路,不要冤死狱中。”
陈群知道钟繇说得对,他这两年也反复考虑过,他多次出使汉国,刘璟对他极为看重,尤其希望他来主持新汉律的制订,陈群怎么能不动心,但他和钟繇一样,也感曹操厚待之恩,不忍背叛。
但现在眼看魏公时日不多,他的危险也一天天临近,尤其今天曹丕对他的冷淡,使他感到一阵阵寒意,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如果今晚钟繇不劝他,他或许还犹豫不决,但正是钟繇的一番劝说,使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连钟繇都劝他走,他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他缓缓点头,“钟公说得对,我是该有所作为了。”
。。。。。。。。。
第二卷江夏 第1085章 陈群的心思
陈群的府邸距离钟繇府不远,两名钟府家人扶着他直接回了家,半路上寒风一吹,他便忍不住蹲在墙角扼喉,这时,他府中管家也闻讯赶来,将他扶回府中。
妻子荀氏和儿子陈泰也得到消息,连忙赶到大门接他,“夫君怎么样?”荀氏担心地问道。
此时陈群已经清醒过来,他摆摆手,“先扶我去内书房,我有事和你们谈。”
荀氏和儿子连忙扶着陈群去了内书房,他们扶丈夫在书房内坐下,亲荀氏自给丈夫上煎好的茶,又让侍女准备热毛巾,里里外外忙碌。
陈群则坐在位子上发呆,他还在回味和钟繇说的一番话,虽然那是酒后之言,却发自肺腑,现在清醒过来,他更加意识到危险,使他愈加坚定了意志。
这时,荀氏替他洗了脸,他摆摆手,让两名侍女退下,又指了指门,对儿子陈泰道:“把门关上,我有话对你们说。”
陈泰心中疑惑,连忙关上了门,垂手在站在一旁,荀氏则握住丈夫的手,问道:“夫君要对我们说什么?”
陈群缓缓道:“我已决定离开魏国,去为汉国效力。”
荀氏一惊,“夫君如何有此念?”
陈群叹息道:“今天见到魏公,他已时日不多,若世子继位,必不容我,我再不走,只有死路一条了。”
荀氏是荀彧之女,她深知父亲就是因为心向汉朝,而被曹操排挤,最后郁郁而终,她绝不希望丈夫也走上同样的路,她点点头道:“若夫君已决定,我一定支持。”
“你呢?”陈群又问儿子道。
陈泰今年只有二十岁,但文武双全,也是一名极有潜力的将才,陈群只有这一子,另外还有两个女儿,都尚未出嫁。
目前陈泰在铜雀宫为执戈侍卫,今天正好轮休在家,他也是极有头脑之人,便点点头道:“天下人心向汉,父亲若为汉王效力,乃明智之举,孩儿完全赞成。”
妻儿的表态令陈群心中极为欣慰,他又对两人道:“我有个想法,再过一个月就是新年了,我们带上家人回颍川祭祖,然后就直接去南阳郡。”
荀氏没有什么主意,惟丈夫马首是瞻,但儿子陈泰却心思缜密,他想了想道:“这样虽然合情合理,但父亲不是说,曹真是曹丕之人,他会不会派人监视父亲行踪呢?”
“你说得不错,我须提防这一点。”
陈群也知道,他想效仿贾诩带领家小全身而退,若没有汉国的帮助,是很难成功,尤其许昌是曹丕的势力范围,曹真必然会对自己严密监视。
沉吟良久,陈群心中便有了一个大致的方案,他对儿子道:“我有一计,恐怕需要你来实施。”
第三天上午,邺都城内依旧混乱,尽管曹丕下令投入十万石粮食平抑粮价,设立十个售粮点,以每斗两百钱的价格对方贩卖,且限制每人只能买五斗米。
这是曹丕半年前的经验,半年多以后,南阳发生冲突,同样使邺都粮价暴涨,曹丕便投入十万石粮食平抑粮价,三天之后,粮价便被打压下来。
这一次,曹丕如法炮制,按照正常状态,粮价最多三天就会下跌,但这一次却有点和上次不同了,还是一样人潮汹涌,每个销售点排出三队,每队长数里,每户人家几乎所有人都出动了,连五六岁的孩童也出现在队伍中。
让曹丕没有想到的是,民众的购买力格外强,投入的十万石粮食一个上午便被买光,他不得不又在次日再次投入十万粮食,但依旧供不应求,很多外地民众也纷纷举家赶来邺都购粮。
尽管官府已经投入了二十万石粮食平抑粮价,但市场上的粮价并没有被打压下来,依旧是斗米五百钱,而邺都所在魏郡的其他县城,粮价已涨到斗米六百钱,形势十分严峻。
曹丕没有想到,半年前放开了自由贸易,使大量汉钱涌入魏国,民间积蓄了太多的钱,而离石县失守无疑是一根导火索,使魏国的粮价骤然失控,物价飞涨,不仅是粮食,所有的生活用品全线涨价,这就是物资短缺后造成的严重后果。
当然,这种物资短缺并不会永久存在,但至少在一两年内将保持这种物价高涨的局面,这是经济战留下的后果,这种后果也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
早在十年前,新汉钱逐渐被魏国人接受,并渐渐取代了中原市面上的五铢钱,便在那时种下了今天的根源,而半年前的自由贸易不过是汉国最后的收获罢了。
尽管官府已开始平抑粮价,但邺都街头依旧十分混乱,到处是排队和争吵,不断有人在街头斗殴打架,维持秩序的士兵到处奔跑,被弄得焦头烂额。
汉国的鸿胪馆门前还比较平静,十几名曹军士兵在大门前站岗,他们的职责不仅是要维护鸿胪馆的安全,同时还要严密监视邺都官员和鸿胪馆的联系。
临近中午时,两群地痞混混在汉国馆前为了争几袋粮食爆发了口角,继而大打出手,使鸿胪馆前一片混乱,在门口守卫的十几曹军士兵大怒,冲上来用皮鞭猛抽,“快滚!不准在这里闹事。”
就在曹军士兵冲上前维持秩序时,一名年轻人却趁大门口无人把守之机,迅速溜进了鸿胪馆内
溜进鸿胪馆中的年轻人正是陈群之子陈泰,陈群的计策虽然很简单,但它又很实用,城内到处是打架斗殴,没有人会留意鸿胪馆前的打架事件。
两群打架的地痞是陈泰花钱雇来,只要把守门的曹军士兵吸引过来,地痞们便一哄而散,混在人群中的陈泰便趁机溜进了鸿胪馆内。
房间里,陈泰将父亲的亲笔信交给了少卿郑离,“这是我父亲写给汉王殿下的亲笔信,我父亲愿为汉国效力,只希望汉国能协助我们全家离开魏境。”
少卿郑离在邺都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招揽愿意效力汉国的魏国及原汉朝高官,他们已经联系了不少中下级官员,而陈群是第一个愿意投靠汉国的高官,这让郑离极为重视。
郑离接过信,当即道:“我们热烈欢迎令尊为光复汉室出力,请公子放心,我会立刻安排好一切,保证令尊以及全家平安离开魏境。”
陈泰大喜,又说道:“我父亲准备新年时回颍川祭祖,就利用那个机会前往南阳郡,父亲就担心曹真会派人监视,所以希望汉国在那时帮助我们。”
“放心吧!我们会安排妥当,绝不会有半点闪失。”
停一下,郑离又道:“关键此事一定要严加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绝不能泄露一点风声,也包括我这边。”
陈泰点点头,“目前只有父母和我知晓此事,连两个妹妹也不知情,我们不会再让第四人知晓,另外,我怎么隐蔽离去,不让人知道我来过鸿胪馆,还望郑使君帮忙。”
郑离神秘一笑,“鸿胪馆内有一条密道,还从未启用过,公子是第一人。”……
入夜,陈泰从一条密道钻了出去,他发现自己竟然到了百步外的一条小河内,这里已不属于防卫范围,没有士兵守卫,密道出口就设在河水上方的石壁上,密封得非常好,可以防止河水倒灌。
出口外面长年停泊着一艘画舫,正好遮住了密道出口,旁边还停着另一艘小船,从画舫内出来,可以直接划小船离去,也可以上岸离去。
郑离一直将陈泰送出画舫,这才对他道:“公子请保重,我们长安见!”
“后会有期!”
陈泰挥了挥手,一跃跳上岸,大步离去了。
郑离回到鸿胪馆,立刻写了一封快信,连同陈群的亲笔信一起放进了文书皮袋,交给一名心腹手下。嘱咐他道:“速赶去长安,将此信交给刘正卿,请他立刻转呈汉王殿下。”
手下行一礼,接过了文书袋,他当天晚上便带着两名随从离开了邺都,快马加鞭赶往长安……
汉军夺取并州西河郡后,便不再继续东进,也没有再发动其他攻势,很明显,这次攻打离石县城就是为了引爆蓄积在魏国内部的经济危机。
此时汉国已经全面停止了和魏国的贸易,也封锁了所有通向魏国的官道要隘,只允许货物从魏国运入,但绝不允许汉国的货物运出去。
汉军随即查抄了十四家涉嫌走私生铁和粮食到魏国的商铺,抓捕一百余名人,刘璟下令将十四家商铺的主人全部斩首示众,并没收全部家产,警告汉国商人,违禁走私者,一律杀无赦。
物资流通断绝,魏国的汉钱流不回来,汉国内部物价平稳,但魏国内部却一片混乱,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家境殷实的人家感觉财富缩水,底层的民众却苦不堪言,大量饥民涌入邺都,买不起粮食只能沦为盗匪,或者闹事造反,河北七八个郡都有民众造反起事。
曹丕连续投入三十万石粮食,依然无法平抑粮价,新年前夕,粮价疯长到斗米千钱,万般无奈,曹丕只得采纳钟繇的建议,停止一切货物买卖,收缴民间粮食,开始实行严格的粮食配给制。
在一片混乱和无序之中,建安二十四年的新年终于来临了。
。。。。。。。。。。
。。。。。。。。。。。
第二卷江夏 第1086章 大朝受贺
建安二十三年是长安城发生大变化的一年,首先城内人口减少,并非长安城魅力消退,而是随着杜陵县、霸陵县和咸阳县三座副城建成,大量中下层人口都疏散到了三座副城中,这便使得长安城内的很多旧房拆除,新宅修成,使得长安城内更加整齐有致,各种建筑气势恢宏,隐隐出现了强汉时代的影子。
长安城内的另一个大变化就是商业店铺急剧减少,由于三座副城和主城之间修建了宽敞平坦的官道,官道两边立刻成了商业密集之地,大量店铺都迁到城外,商铺、商行、市集、社庙、酒馆、旅舍、青楼、乐坊、舞坊、武馆、赌馆等等,应有尽有。
这倒并非官府强令,而是利益使然,长安城内亥时要关闭城门,八百通鼓后全城实行宵禁,这对商业限制较大,而搬到城外则完全没有限制。
另外,三座副城夜晚可以出入城门,通宵不闭,这对做夜晚生意的店铺是极大的利好,但更重要是地租便宜,伙计回家方便,商人认利,商铺外迁已是大潮。
商铺外迁,平民外迁,大量土地空了出去,朝廷便在这些土地上修建了不少官方建筑,比如官学、驿站、官邸等等。
随着建安二十四年的新年到来,各地官员纷纷赶来长安,使得长安城内又再度热闹起来。
在汉制中,每年旦日都要举行大朝,庆贺新的一年到来,随即举行百官大宴,犒劳辛苦了一年的文武百官,这原本是朝廷礼制,地方诸侯不得效仿,否则就有僭越之嫌。
但在礼乐崩坏的汉末,朝廷的各种制度早已被各地诸侯效仿,包括新年大朝,当年在荆州时,刘表在每年旦日这一天都会举行新年大朝,要求荆州各地郡丞以上的官员都要赶到襄阳参加大朝。
刘璟在继承荆州牧后,新年大朝一度停止,后来在夺取益州后又重新恢复了,不过并不强求各郡地方官员来参加,若正好在成都述职,也必须参加。
定都长安后,新年大朝改为两年一次,一般是在双数年份举行,今年是建安二十四年,正好是双数年,但考虑到家家户户都要举行族祭,地方官员来京参加大朝必然会影响到族祭,所以当初平章台又有规定,新年大朝只限于京城官员参与,地方官员可以不必参与。
但新年大朝并不仅仅是一次大朝就结束,后面几天还有一连串的活动,包括祭社,祭天地等等,甚至尚书省各部也有自己的聚会活动,它实际上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动,可以建立人脉,疏通关系。
每一个官员都极为重视,正式这个缘故,很多地方官宁可将族祭推迟到正月十五,也要赶来长安参加两年一次的新年大朝。
旦日凌晨,天还没有亮,未央宫东司马门缓缓开启,早已等候在宫门外的数百名官员开始缓步进入武明广场,广场四周站着数千名侍卫,戒备森严。
由于夜晚严寒,殿中监特地在广场上搭建了二十几座临时大帐,供参加朝会的官员们避寒取暖,这次朝会将由近两千名文武官员参加,使得每座大帐内都几乎坐满了官员,他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当然最多的话题,便是魏国发生的物资短缺危机,物价飞涨,朝野动荡。
刘备自从被封为太尉后,便一直在长安的府中调养身体,极少出门,也不见外人,经过大半年的调养,他终于在北方的水土中渐渐恢复了健康。
虽然不能和他当年跃马疆场时的身体相比,但比起在交州的积弱病态,却又好了很多,用最通俗的话说,医士们又允许他行房事了,使他的人生又恢复了一大乐趣。
刘备也接到了刘璟的亲笔信邀请,请他出席新年大朝,刘璟给足了他面子,他也不好再拒绝,便一早乘坐马车前来未央宫参加朝会。
刘备虽然已不再是一方诸侯,但他德望依旧很高,官员们见了他,都纷纷行礼,“刘皇叔也来了。”
“参见刘太尉!”
众人的礼遇也使他心中的尴尬尽去,他也微笑着对众人一一点头,目光却在寻找交州旧臣,这时,他忽然看见了坐在一角的诸葛亮,还有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以及王累和陈到,刘备心中大喜,快步走了过去。
诸葛亮等人听见身后有人在打招呼,提到了刘皇叔,他们才发现刘备向他们走来,几人连忙起身行礼,自从他们在交州一别后,众人便再也没有见面,虽然都在长安,但刘备闭门不见任何人,也无缘一见,却没有想到在这里见到了。
激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