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还是这个单位,一个做文秘的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积极的一些主流媒体记者联系,宣传单位事迹,由此为单位化解了好几起危机,使单位树立了良好的形像。
单位领导本来准备给他五千元奖金,文件拟好了,却没了下文。据说是财务上资金紧张,于是领导便只好放放再说,随后不了了之。最后这位员工愤而辞职,其它员工也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人心涣散,各自天天混日子。结果,这个单位,自然很快就是一盘散沙的局面。
其实古人早就讲究赏罚分明,有功赏有过罚。
唐初的府兵,本质就是一群农兵,为何却能屡战屡胜,攻无不克呢?因为府兵制初期正是赏罚分明,能够及时的兑现军功。于是乎,府兵们为了军功为了勋赏甚至为了升官入仕,十分拼命。
而后来,不过几十年,府兵制却崩溃了,府兵再也不能打了。则是因为,朝廷不能兑现那些承诺的军功赏赐了,地主自耕农子弟争相当府兵,本就是为了军功赏赐为了入仕的途径,可后来,府兵戍边无轮替,一当好几年。
打了仗立了功也不能兑现田地钱财赏赐,甚至一般府兵子弟根本就无法晋升为军官。
渐渐的,地主自耕农子弟都纷纷想办法逃避当府兵,最后被征召进去的,都是些穷的办不起装备,又不强壮的人当府兵。这些人当了府兵,也成了混日子的兵油兵痞,府兵再也不能打了。
在张超代唐过程中,苏烈本来就是坚定的支持者,甚至在此前的护法战争中,苏烈也是最早起兵的。
甚至因为皇帝杀了张超之子,他还杀了皇帝的三个儿子。
一直以来,这位门生,确实对他忠心耿耿。
更不说,他此前还灭三国擒三王。
赏赐必不能少,但适当的敲打敲打也不能少,要不然万一他膨胀过头,居功自傲,干出什么傻事来,就悔之不及了。
“最近李靖身体不适,已经请辞归家。如今是秦琼代任枢密使,我拟由秦琼接任枢密使,你出任兵部尚书,平阳则担任北衙元帅。你觉得如何?”张超问。
李靖年纪大了,最近又腿疾复发,痛起来路都走不了,只能在家躺着。
张超给他送了副轮椅,最后也同意了他的辞呈。
枢密副使和兵部尚书,也不好说哪个职务高或低,都是朝廷重臣。
“等新朝建立后,我会册立张为太子,到时你来担任太子太保一职。”
东宫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还有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这些都是东宫太子的老师。
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则保太子安全。三少,则是东宫三师副职。
这些三公三师、东宫三公三少等职,好多都成了荣誉加衔,没有实职。
但张超现在跟苏烈说,让他担任太子太保,以后负责保护太子安全,实际上就是相当于过去统领东宫六率,这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务。
若太子登基,他这东宫的统兵将军,太子老师,将来自然难得重用。
苏家一国王两县侯,三块封地一千里,又给他加太子太保衔,还执掌兵部,确实是皇帝的重用恩赏。
“烈谢过老师,烈定保护好太子。”
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
立秋过后,日变短,夜变长。
天也一天比一天凉快。
八月初七。
夜。
登基的前一夜。
张超一家人已经搬进了紫禁宫,入宫第一件事,张超把紫禁宫,改回紫微宫。
登基用的冠冕礼袍都准备好了。
殿内省尚衣局女奉御带着一群局内宫女围在张超四周,为他试衣。尚书局的人手艺非常的高超,衣服袍冠鞋袜等都非常的贴身合适,不大不小刚刚好。
这些人也是非常辛苦,她们负责宫中皇家的衣服,不但要制作,而且每天半夜就要开始熨烫衣物,等皇帝起来前,就要把衣服准备好送过去。
衣服熨烫的很整齐,而且熏过衣。
上玄下赤的龙袍,颜色偏暗,这种色调张超并不喜欢。赤是暗红,玄色,则是先染白再染黑,黑中扬赤。
皇帝的这套大礼服,其实还是起身周,一直延续到如今,象征的是正统。
奉御捧来旒冕。
皇冠严格来讲,不叫冠。
皇帝戴的叫冕,冕和冠算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说这都是戴在头上的物件,但对于帝王而言,含义就带有唯一性和推他性了。
就好比皇帝自称朕,朕虽然也是我的意思,但除了皇帝其它人不能用。
冠,就好比我,很平常,谁都能用,甚至连猴子都能戴。
但冕,则独显尊敬,彰显身份。
所以加冕、卫冕也就拥有独特的含义。
冕,天子、王侯、卿大夫才能戴的帽子,说文解字里专门注明,冕,大夫以上冠也。
帝王冠冕,就是皇冠,皇帝才能戴的帽子。
这个帽子也一样是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的式样,
大体由“”、“旒”、“缨”、“”、“纩”、“”等组成。
,就是头顶上那块长方板,前圆后方,寓意天圆地方;旒,就是悬挂在方板前后的那个珠玉帘,一般用五彩丝线穿五彩珠玉串连而成;
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绸绳;
,有专门用途,也是丝做成的线绳,线绳下端有个黄色绵丸,专用名词叫纩;
纩,其实就是挂在头上的玉,谓之,因为两块正好位于左右两只耳朵旁,所以又名充耳、塞耳;
冠冕如何固定在脑袋上?用一根叫做玉笄的东西,其实就是俗称的簪子;玉笄的两端绕颔下系朱红丝带,这样才能把整个冠冕固定住,叫做。
旒,就是挡在天子眼前的那个珠帘。
天子冕十二旒,前后各十二旒。诸侯九旒,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戴着冕,前面还有一排珠帘,这是会挡住视线的。
魏征和房玄龄、马周、孔颍达等一群重臣站在旁边。
孔颍达做为翰林学士,又是孔圣后裔,他问张超。
“旒珠垂于眼前,会挡住君王视线,可陛下知道为何一直以来却要挂这十二串旒珠呢?”
明日就将是登基御极,因此现在开始,大臣们也开始尊敬张超为陛下。
张超当然也是知晓一这些这旒珠缘由的,不过还是笑着问,“学士定然知晓深意。”
“旒珠确实大有深意,汉书东方朔列传里曾记载东方朔的一番言语。他曾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也就少了信徒和朋友。所以说,做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摭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
蔽明和充耳这两个词,十分形像。
“陛下可知为何特意要摭住一些帝王的视线,堵塞一些他的耳朵呢?”
张超明白这也是古人的一种思想体现,要求当皇帝的人,主要精力要用在嘉奖有德之人,忽视和赦免人的小过失,不能苛求完美。这体现的其实是一种中庸之道,凡可不可过于较真。而中庸,正是不走极端。
该睁只眼闭只眼的时候,也要睁只眼闭只眼,难得糊涂。
“学士果然学识渊博,一顶冠冕,也能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不过这话确实对,身为帝王,统领万里河山,亿兆子民,应当有选择性的去看,有选择性的去听。目光应当去看到天下的不足之处,看到百姓的艰苦。耳朵要听到忠恳的建议,听的进那些治国的良言忠告。”
张超几句话,让孔颍达等都称赞不已。皇帝心里能清楚这些,自然是社稷之福。
明天的禅让大典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承乾那边呢?”
既然是禅让大典,自然就得承乾出面。
不过禅让大典中,最重要的人却不是承乾,而是奉送皇帝玺绶的行事官,汉魏禅让时是以御史大夫行事,目的除崇重禅让仪式外,亦象征着旧汉官僚向魏朝皇帝臣服。
而魏晋禅让以太保加太尉组合奉送玺绶。太尉源于东汉皇帝即位礼仪,太保则出身尚书顾命。
魏晋以后,则各朝禅让基本上沿袭太保加太尉的组合。
眼下朝中的太师是张超。
太傅为房玄龄,太保是李靖。
自从曹丕代汉行禅让礼以来,基本上各朝兴替都以禅让行式。杨坚的隋,李渊的唐,都是禅让而来。
除了禅让以外,还有一种王朝更迭的方式是革命,不过比较少,以禅让为主。
“陛下,明天先继皇帝位,再继天子位。”
这也算是一种古礼,二重即位。
同一王朝内的继位,一般是先继天子位,再继皇帝位。而禅让则相反,先继皇帝位,再继天子之位。
皇帝继位和天子继位,是两个阶段,皇帝继位是吉礼,天子继位是凶礼。
两个新旧王朝交替,两位天子都必然要到场,另外百官也得到场。
而为了明天的这场盛大的典礼。
大唐八千多位诸侯,不论年纪老幼,除了在外典兵打仗的,基本上都要到。京中文武百官,以及京外地方上的州刺史以上朝集资格的官员,也都要前来。
为了这一天,朝廷已经准备了三个月时间。
如今汉京城里,各道进奏院都住满了入京的诸侯和官员们。
玺绶是皇帝禅让仪式上最重要的象征物,因此早就选好由李靖和房玄龄两人奉送玺绶。
“承乾愿意出席明天的典礼吗?”
“已经派王承恩过去问过几次,但都没准信。一会说来,一会又说不来。”
张超笑了笑,他能够理解承乾此时的心情,只怕确实是犹豫万分。
当年他助李世民篡位夺权,当他准备登基的时候,李渊也是不肯出席。最后还是张超过去请人。
承乾护法之战,迫李世民下台后,李世民也一样的不愿意出席承乾的登基仪式,还是张超用的激将法。
“派王承恩过去跟承乾说,他出席典礼并做好配合,是之前谈好的协议。如果承乾到时不肯来,那之前的协议自然也就当他放弃了。”
都这个时候了,再使小性子耍脾气也没有意义。
长乐宫。
夜已深。
可承乾却又哪里睡的着。
他披衣站在殿前,引颈望天。
满天的繁星,明天肯定会是个好天气。他多么希望明天会是个恶劣的天气,最好是雷鸣暴雨,狂风大作才好。
明天,大唐帝国就亡了。
朕的大唐,朕的帝国。
自他祖父从隋帝手里接过玺绶,得禅让天下,到如今,不过二十二年而已。实际上,帝国只存续了二十一年。
唐三世而亡。
这和隋几乎一样。
也许后人会干脆说唐二世而亡,根本不把他当成一帝。
以后他会有什么名号呢?少帝、废帝、哀帝、殇帝、让帝、末帝?
愧对高祖皇帝,如果高祖皇帝得知他这个长孙,把唐帝国折腾亡了,估计在地下都不安心,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还有远在美洲的父皇,若是他知道自己把他赶下台,最后却只当了两年皇帝,估计只怕是带兵从美洲打回中原的心都有吧?
是啊,太上皇还不知道这些呢。
也许自己应当给太上皇写封信,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可这信怎么写呢?
当初若不是他听信张超的话,起兵护法清君侧,若他不把太上皇赶下台,也许就没有如今的这些事情了。
这世上,也许唯有太上皇能压的住张超。
可惜当初他信错了人,他宁信张超,也不信自己的父皇。
“陛下,夜深露重,莫着凉了。”
皇后张氏拿着一件批风过来,为皇帝披上。
承乾对这个怎么都不愿意离婚,宁愿随自己去那遥远非洲受苦,也不肯留在这中原当新朝公主的妻子有些无奈。
对她,他是真的心情复杂,既有些感动,又还有厌恶。
“朕的大唐都亡了,着凉又受的了什么。”
夏花握住承乾的手。
“陛下,大唐还没有亡,你只是丢了中原,你还有唐国。”
“什么唐国,不过是放逐海外而已。一个几万里之遥的异域,算什么唐国?”
“陛下何必如此说,想当年越王勾践不也卧薪尝胆,然后才能率三千越甲吞吴吗?”
“丢了中原,可陛下只要不放弃,一样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承乾的眼中闪过一抹亮色。
东山再起!
第1417章 君临天下
“陛下,王承恩来了。”一名宫人小声的打断了皇帝和皇后的温馨时刻。
承乾厌恶的回话,“天色已晚,让他回去吧。”
“他说有重要的事情,为摄政传话。”
夏花扭头对那宫人道,“你没听见陛下说不见吗?还不退下!”
宫人连声赔罪,低头退下。
“等下。”承乾叫住了她,“让王承恩过来吧。”
夏花对承乾道,“陛下若不想见,就不用见他,你现在还是天子,就算退位了,也还是唐王,一个不忠心的阉奴,也敢如此欺君。”
“算了,反正都要离开了。既然他现在是摄政门下一走狗,那就听听他要转达什么。”承乾拍了拍夏花的手道。
王承恩进来时,脸上堆着笑,见面先向承乾跪拜行礼,礼节上倒看不出哪里有失。
只是承乾看着他那光洁无须的下巴,和满脸堆起的笑容就心里一阵恶心反胃。此人当初是他父亲手下的心腹之人,可后来却毫不犹豫的出卖了他的父亲,然后,又出卖了他。
他心想着,这个看起来人兽无害的阉奴,也许早晚有一天会出卖张超的。
“王承恩,你应当改名了。承恩这个名字,是父亲当年赐给你的,你觉得你现在还配用吗,你还有脸用吗,你用这个名字的时候,不觉得的心里内疚吗?”
“多谢陛下提醒,臣已经向摄政求赐名字,摄政今日刚赐了臣一个名,叫做国忠,以后臣就叫王国忠。”
听到这话,承乾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差点要起身上去揍这不要脸的阉奴。
王国忠,你怎么不叫亡国奴呢。
世上不要脸的人很多,但却没有像他这么不要脸的。“少跟朕废话,摄政让你过来有何话要说?”
“陛下明日登基,希望陛下到时能够按时到达。陛下还说了,这些都是事先的约定。若是陛下不去,就视为对前约的毁约,到时的后果,陛下当自己清楚明白。”
“这是威胁?”
王承恩呵呵一笑。
这算是承认了。
承乾气的紧咬牙关。
“王承恩,放肆。”夏花喝斥。
承乾拉住夏花,“好,朕会记得协议的,明日一定会去,一定会好好的配合太师,好了,现在你可以滚了。”
“臣告退。”王承恩躬身退下。
“陛下若是觉得不想去,完全可以不去。我父亲他也不能拿你怎么样的。”夏花安慰丈夫。
“我会去的,反正也不差这一天。朕都已经是个亡国之君了,难道朕不去,这大唐就不亡吗?”
甘露殿。
这座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