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片湖水位于武威郡的最北面,由祁连山融水汇集而成的马城河注入后形成,这也是河西走廊特殊的地形造成,南面祁连山脉常年被冰雪覆盖,夏天冰川溶解后大量的泉水汇集成大大小小数百条小河流向草原,滋养了肥沃的土地,造就了河西走廊的富庶。
当河水继续汇聚北流,流到低洼处时便汇集起来,最终形成了一片片大湖,像南面武威郡的休屠泽和白亭泽,北面酒泉郡的居延泽,再北面敦煌郡和晋昌郡的大泽,这些都是河西走廊上著名的湖泊,四周牧草丰美,草原辽阔,一直成为隋唐两朝最大的养马场,也支撑着隋唐两朝骑兵的强大。
当张铉登基后便着手制定攻略天下的大计,以并州为诱饵,将唐军主力吸引到并州战场,同时再发动巴蜀战役和河西战役,一举剪掉唐朝最重要的三面外延,并州、巴蜀和河西,将唐朝的疆域压缩在关陇一地,这也是周军攻下荆州和洛阳后,兵力扩展到近七十万,强大的兵力三倍于唐朝,已经有能力展开三条线作战,发动天下大战。
这次李靖的河套军队增兵到八万,他便分兵三路,一路由虎贲郎将杜云思率一万军留守灵武郡,另一路四万军队由虎贲郎将麦孟才率领,南下金城郡,和唐朝大将军李高迁的两万陇右唐军对峙,而李靖则率三万骑兵攻打河西郡。
李靖大军首先抵达了白亭泽,面对茫茫大泽,士兵们都十分激动,但李靖却不敢放纵士兵去饮水休息,河西走廊的唐军虽然不多,只有数千人,但各羌人部落都比较强悍,有自己的军队,一旦他们集结起来,也是一支数万人的强大军队。
李靖必须等待先锋的消息传来才能做出下一步的行动安排,在他们出发的前三天,鹰扬郎将王苍海率三千骑兵为先锋,已经先一步进入了河西走廊。
这时,一支百余人的骑兵从南面疾速奔来,他们正是先一步进军河西的先锋军斥候,片刻奔至李靖面前,为首校尉在马上躬身行礼道:“启禀将军,白亭守捉一百余名唐军已被俘虏,附近三百里内再无唐军驻扎。”
“羌人部落呢?”
李靖又问道:“他们是什么态度?”
“这一带的羌人对我们的态度很好,没有任何敌意,之前王将军已经和他们接触过了,他们应该很快来拜访将军。”
李靖点点头,随即令道:“就地扎营休息!”
一声令下,三万周军纷纷行动起来,从随军大车上搬下帐篷,搭建起一顶顶大帐,战马也纷纷汇拢,去湖边饮水,虽然说兵贵神速,但很多事情却是欲速则不达,周军穿越了茫茫沙漠,人马早已疲惫不堪,需要充足休息恢复体力,其次河西羌人态度不明,仓促行动虽然有利于军事占领,但在政治上却会留下后遗症。
李靖心里很清楚为什么圣上会派自己来主导西域之战,就是因为相信自己能处理好西域的军事和政治问题,这时,参军李世谟上前笑道:“这次将军的西征真要到伊吾郡吗?”
李世谟是兵部尚书李景之子,官任北平郡丞,这次他被任命为西征参军,准备出任第一任武威郡太守,之所以让李世谟出任武威郡太守,主要是因为他出身河西李氏,他父亲李景在河西威望极高,这个任命将有助于稳定周王朝对河西的控制。
李靖也笑了笑道:“伊吾郡、且末郡和鄯善郡是前朝开拓的疆土,如果放弃了,天下人会指责我们的圣上还不如杨广,趁现在那里还是前朝任命的官员,及时收复,以免被西突厥侵占。”
李世谟点点头赞道:“将军收回边疆,必将留名于青史!”
李靖哈哈一笑,“不敢求什么名,无愧于心罢了!”
说完,他拨转马头向前方奔去,迎着一队外围巡哨大声问道:“什么事?”
“启禀将军,十几名羌人部落首领求见!”
李世谟听说有羌人部落首领到来,也催马跟了上去。
。。。。。。。。。
河西羌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部落分散,大大小小的部落有上百个,各守一片草场,仅休屠泽和白亭泽四周便有七个羌人部落,大的数千人,小的只有数百人,这些羌人部落世世代代生活在河西走廊上,在隋帝时代,这些羌人部落承认自己是大隋子民,接受官府的管辖,也象征性地缴纳一点羊马作为税赋。
不过河西走廊北面便是突厥人的势力范围,隋王朝的军队很难阻止大规模的突厥骑兵侵入河西走廊,这便使得河西羌人也同样受到突厥人沉重压迫,每年被迫缴纳大量税羊以换取和平。
今天前来拜见李靖的羌人部落便是来自湖泊周围的七个部落和南面马延河沿河四个部落,一共十一个部落的首领,看得出他们受汉族的影响很深,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
在一顶刚刚搭建成的大帐内,李靖接见了十一名羌人部落首领,李世谟也陪坐在一旁,亲兵们按照当地的习惯,给众人上了奶茶。
李靖笑道:“我想各位应该是和王将军打过交道了,所以才会来得如此及时,我们才刚刚抵达河西。”
为首一名老者欠身道:“将军说得没错,之前我们和王将军联系过,深感贵军秋毫无犯,我们也无以为报,特地送来万只肥羊犒劳军队,希望李将军能旗开得胜,尽快地完成目标。”(未完待续。)
第1147章 天下大战(五)
这个老者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周军和唐军争夺河西的战争能尽快结束,李靖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他淡淡笑道:“河西各郡除了武威郡外,其他都没有军队驻守,最多是少量郡兵,这些都不足为虑,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夺取河西,更重要是保持河西稳定,这就需要河西各民族的支持,大家互信互利,一起维护河西走廊的长期稳定繁荣。”
为首老者诚恳地说道:“大周皇帝两年前在并州全歼了突厥大军,导致突厥一蹶不振,现在还处于内战之中,那次战役给河西也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以前每年春天和秋天,突厥骑兵都要窜入河西勒索羊马,强迫我们缴纳税羊,但自从突厥南征惨败后,突厥军队再也没有侵入河西,我们过了两年的平静日子,说实话,河西各部落都很感激大周皇帝的恩德,只要大周王朝接管河西后,能继续保持从前的低税赋,不侵占牧场,那么河西走廊的长期繁荣一定会到来。”
老者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他们感激大周帝国抗击突厥,愿意成为大周帝国的子民,这是明确态度,其次就是最现实的条件,维持目前的低税赋,保证不侵犯各部落的牧场,那么河西就能继续稳定,反之,则一定会引起羌人的反抗。
李靖点了点头,“也希望你们能把话传到河西各部落中去,大周帝国将一如既往善待河西各部落,既不侵占大家的传统牧场,也不会增加税赋,相反,我们将大力鼓励河西和中原贸易,让中原民众吃上河西的羊肉,用上河西的畜力,同时也使河西各民族穿上最好的绸缎,用上优良的日常用品,大家互补余缺,经济才会更加繁荣。”
众人大喜,一起躬身行礼,“有将军这番话,我们可以彻底放下心了。”
。。。。。。。。。
两天后,三万周军骑兵休息完毕,他们重新上了战马,旌旗如云,杀气腾腾,向南面的姑藏浩浩荡荡杀去。
。。。。。。。。。
进入二月,中都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科举,不过从今年开始,科举做了几项重大改革,往年的科举都是各郡推荐士子进京赶考,这里面多少带有一些不公平的因素,毕竟能获得推荐的士子大多家中有点世家背景。
但从今年开始实施了郡考,郡考考上授予举人的功名,又称为举子,只有通过郡考的举子才有资格进京参加进士考,而且从明年开始再进一步增加县考,考中者称为童生,可以参加郡考,这样便形成了县、郡、京三级考试,这是科举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确保科举更加公平。
不仅如此,在今年的中都的科举考试中又增加了武举,近十万才子武士云集中都,使得中都变得更加热闹。
中都所有的客栈都已爆满,包括安阳县的客栈也统统没有宿位,甚至连寺院也被士子们占满,尽管今年科举增加郡试的条件限制,但由于唐朝今年暂停科举,一个重要的分流渠道消失了,使得天下所有郡县的士子都云集到了中都,参加科举都远远超过了往年,为历年之最。
不过对唐朝地区的士子却稍微优待,他们没有实施郡试,那么只要县丞以上官员的推荐信便可来中都应考,只是留给唐朝地区的进士名额并不多,只有四十八名,而今年的录取名额为两百名。
另外为了应对参加武举士子的特殊要求,兵部和军机台特地在东城外扎下一座占地数千亩的大营,划给参加武举的士子居住,对他们实施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五千名士子只能轮流放假出营。
每年的科举不仅是客栈的丰收,包括酒肆、青楼也迎来了生意火爆的时节,中午时分,靠近东城门的东川酒肆内人声鼎沸,三层楼都坐满了前来用餐的士子,由于这里距离武举大营比较近,所以酒客几乎都是参加武举的士子。
在二楼一个角落里坐着七八名武举士子,看得出他们都是军人出身,个个身材魁梧,腰板挺得笔直,一个个威风凛凛,气质和科举士子完全不同。
这次参加武举的士子一大半都是来自大周军队,只要是鹰击郎将以下低级将领和士兵皆有资格参加,不过他们实际上都是各军推荐的优秀军人,代表各军前来中都角逐一百名武进士名额。
这七八名武举士子都是来自尉迟恭的军队,由于武举中有文考,这实际上就限制了大部分热情高涨的士兵,毕竟这挑选能带兵打仗的大将,而不是挑选战场单挑的猛将,不过如果真是勇贯三军的猛将,也可以来参加武举,就算文考交了白卷,但只要武艺高强,依旧会被破格另卷录取,不占武举名额。
“听说这次武举的主考官是兵部李尚书,分武科和文科,武科考力量、骑射和兵器三项,文科则考文韬武略,虽然在家乡读了几年书,但兵书看得确实不多,真的很担心。”
说话之人叫做杨士彦,年约二十七八岁,弘农郡人,目前在军中出任校尉,他是去年才从军,虽然从军时间只有一年,但凭借高强的武艺,得到了尉迟恭慧眼识珠,破格提拔为校尉,这次如果他能考上武举,他便可直接升为鹰击郎将。
众人都笑了起来,“杨兄太谦虚了,如果杨兄还担心自己,那我们怎么办?”
杨士彦摇摇头道:“主要是科举士子在结束科举后,也允许参加武举,咱们在文才方面就比他们弱了很多。”
另一名士子道:“杨兄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说这次武举是武七文三,还是以武为主,大家只要武艺上过关,文方面我想也不会考得太难,毕竟圣上不喜欢纸上谈兵之人,还是以实战经验为主,那些书生哪里有什么实战经验。”
“马老弟说对了,据我所知,这次文考不是让大家默写什么孙子兵法,而是用实战为题,让考生身为主将来进行统筹安排作战,这就是考实战经验了,没有经过战争的人,是不会懂得战场上的鼓语和旗语,如果考一道斥候题,估计绝大部分书生都不会,他们知道进林惊飞鸟吗?懂得五里一报的规矩吗?懂得鸣镝和火箭的区分吗?”
众人一起围上前问道:“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是尉迟将军说的,以他的身份,我想不会信口胡说吧!”
众人顿时看到了希望,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次武举就对他们这些从军队中出来的人有利了。
。。。。。。。。。
紫微阁内,相国们正在商议科举的具体安排,包括礼部侍郎、兵部侍郎以及军机长史、御史大夫等重臣也一并参与商议。
这次议事由相国苏威主持,苏威提出辞呈已经被张铉批准,不过由于前线战事正激烈,张铉担心引起不必要的波动,便希望苏威再坚持几个月,待战事结束后正式改任太师一职,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苏威便接受了,不过大家体谅他年事已高,基本繁重的政务不再交给他了,夜里朝廷当值也不安排苏威。
“这次科举反映得比较强烈之事是唐朝地区士子,由于唐朝没有施行郡试,这就使周唐两地的士子不太公平,周朝士子反响强烈,并递上了万人签名,要求对唐朝地区士子进行加试,大家觉得有加试的必要吗?”
苏威说完,迅速瞥了一眼坐在上方旁听的天子张铉,张铉并不经常旁听紫微阁议事,偶然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过一般情况下他并不表态,只有在表决出现反对意见有三票之时他才会进行干涉。
但今天张铉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他昨天才从并州回来,显然心思还在并州大战之中,对科举的关注度不够。(未完待续。)
第1148章 天下大战(六)
这时,韦云起缓缓道:“这其实和几年前河北士子抗议是一个性质,抗议自己的利益受损,从士子的立场出发,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不满,但作为上位者,我们不能只考虑一部分人的利益,必须从天下角度来考虑,唐朝没有实施郡试制度,这并不是士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政令还没有遍及天下,在天下尚未统一之前,笼络唐朝的读书人有利于我们加快天下统一的步伐,不用太在意少部分士子的反对意见。”
“韦相国说得有道理!”
萧瑀笑道:“其实我们已经限制了唐朝士子,比如名额只有四十八人,只占总名额的两成半,但来自唐朝的士子却占总人数的四成,当然是因为郡试资格限制了很多士子来中都,但这些并不影响考试录取,毕竟是统一公平的考试,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机会被录取,依我看四十八个名额完全可以取消,让所有人都面对同样的机遇。”
“四十八个名额完全是一种歧视!”
户部尚书李纲十分不满道:“连郡试都考不过,来中都参加京试根本就毫无意义,这个根本就不是什么减少机会的问题,而且考中郡试后官府每月还有三斗米的补贴,可以在官府出任文吏,唐朝地区的士子没有郡试,当然也没有任何待遇,只能说郡试本身就是一种优待,得到优待还要去反对没有优待之人,到底是对谁不公平?”
李纲的一番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苏威转头对张铉笑道:“陛下的意见呢?”
张铉虽然没有细听,但也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点了点头,“这个问题就不需要朕干涉了,大家表决吧!”
张铉知道苏威请示自己,只是因为自己在场,但这件小事确实属于相国的权力范畴,一旦他表态了,就会影响到紫微阁的正常运作。
众相国都欣慰地交换一个眼色,苏威又看了看旁听的大臣,询问他们的意见,见大家都无意见,苏威便笑道:“既然圣上建议表决,那我就按照大家的意见草拟三条表决议案,第一,同意万人书的倡议,对唐朝地区士子增加一次额外的考试,或者增加别的限制,诸如进一步减少录取名额,同意这一条的请举手。”
七名相国都没有举手,增加额外的考试不现实,本身时间上就来不及了,再减少名额,歧视就太深了,所以大家都不赞成这一条。
苏威点点头又继续道:“第二条表决议案是维持现状,同意的相国请举手。”
卢楚和陈棱举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