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君肃指着最北面一座依稀可见的城楼影子笑道:“那就是端楼,我们很快就能看到。”
温大雅只是随声应和,他显得很是心不在焉,事实上他这次出使中都,肩头的担子极重,圣上要求隋军全部退出并州,但中都可能答应吗?
他唯一的依据就是去年双方签署的停战协议,但如果张铉真的看重这份协议,他就不会突袭并州了,可见在张铉心中,这份协议没有半点实际意义。
“不知摄政王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温大雅小心翼翼地问道。
这才是关键,如果没有张铉点头,不管苏威还是裴矩都不过庙堂里的泥菩萨罢了。
崔君肃并没有直接回答温大雅,只是淡淡笑道:“这件事我不是很清楚,等会儿温侍郎可以问一问苏相国或者裴相国。”(未完待续。)
第784章 谁毁协议
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中都,温大雅并没有选择去馆舍休息,而是直接来到紫微宫,拜见了苏威、裴矩两位相国,但他也知道,吏部尚书韦云起才是张铉在中都的代言人,所以温大雅也请求韦云起同时在坐。
内史省天赐楼内堂上,温大雅恭恭敬敬将天子李渊和相国陈叔达的信转交给苏威,李渊的信自然应该由摄政王张铉来拆开,但摄政王不在中都,便由相国苏威代为收下。
而相国陈叔达的信苏威便毫不客气地拆开了,他看完信,又将信递给了旁边的裴矩,笑道:“贵国天子之信我会派人转交给摄政王殿下,不过内容我估计也和陈相国的信差不多,温侍郎,我说得没错吧!”
温大雅连忙躬身道:“苏相国说得完全没有错,其实内容都一样,只是”
“只是措辞和级别不同。”旁边裴矩笑着替他说完了后面的话。
温大雅点点头,“我们一向珍视双方的友谊,更尊重双方签署的协议,所以,齐王殿下率大军东征高句丽,河北兵力空虚,我们依然遵守双方去年签署的停战协议,没有做乘人之危之事,现在距离协议到期还有两个月,为什么贵军就违反了协议,军队杀进了并州?”
说到这,温大雅取出去年签署的协议,在桌上摊开,又继续道:“苏相国、裴相国,协议上还有两位的亲笔签名,你们不会否认自己的承诺吧!”
在温大雅出发来中都的前一天,李渊特地召集重臣商议这次出使中都的种种细节问题,其中就提出了谈判节奏问题,是步步为营,含蓄引出长安的诉求?还是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提出要求?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谈判方式,众人商议后,都同意决定采取后一种方式,直接开门见山地指出北隋违反了去年签署的停战协议,毕竟张铉不在中都,直接向苏威和裴矩施压比较好。
苏威和裴矩对视一眼,他们知道对方一定会拿出这一招来压迫自己,毕竟上面白纸黑字有他们的签名,不过苏威和裴矩也有应对之策,苏威喝了口茶不慌不忙道:“我没有想到温侍郎会把这份协议拿出来,坦率地说,这份协议已经在我们这里被封存了,也就是说,这份协议早已经失效。”
“为什么失效?”
温大雅顿时急道:“要过了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协议才失效,恕我愚钝,我听不懂苏相国这句话的意思,能否解释一下?”
“温侍郎不要着急!”
裴矩在一旁笑眯眯道:“凡事都有原因,我们当然不会想当然地认为它失效就失效,一定是发生了让它失效之事,温侍郎不妨看看协议补充条款的第二条。”
这份协议温大雅不知看了多少遍,他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他立刻明白裴矩指的补充第二条是什么内容了,协议续存期间,任何一方发动针对协议另一方的战争攻击,如果三十天内双方没有达成谅解,那本协议即告中止。
温大雅当然很清楚这个失效条款的限制,朝中大臣也清楚这一点,他立刻道:“从隋军进入河东郡,夺取蒲津关来算,现在只过了二十天,补充条款说要三十天后才失效,所以两位相国现在还不能说协议失效。”
苏威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不解地问道:“难道贵国认为进攻壶关不算是战争攻击吗?”
温大雅顿时呆住了,半晌说不出一句话,他们在讨论这份协议时,都忘记了唐军曾经攻打过壶关,他们都没有想到,攻打壶关实际上就意味着唐朝单方面撕毁协议了。
“可是壶关属于并州的一部分,应该不在协议范围内吧!”温大雅说这话已经有点没底气了。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韦云起肃然道:“壶关我们是去年十月中旬拿下,而这份协议是去年十月三十日签署,协议上写得很清楚,双方承认协议签署日的实际控制线,我记得当时为壶关和西故关的归属问题双方争执了两天,最后双方达成了妥协,壶关和西故关属于北隋的领域,这份协议应该还有一份附件地图,上面明确标注了双方的控制领地,壶关是属于我们的领土,那么按照协议的补充条款,几个月前唐军对壶关的进攻也就意味着这份停战协议失效了。”
温大雅有点急了,如果协议失效,他就没有了要求隋军撤军的理由,那么他的出使也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当时你们不指出这一点,如果贵国派使者来长安协商,那么双方也可能达成谅解,我们不会再攻击壶关,也不会出现协议失效的尴尬。”
韦云起冷笑一声,“我想攻打壶关应该不会是某个大将一时头脑发热吧!退一万步说,就算长安不知情,那么事后也应该是你们来中都解释此事,双方达成谅解,但你们没有派人来,那我们只能认为是贵国不愿意这份停战协议再延续下去了。”
温大雅极为被动,他心中乱成一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裴矩笑眯眯打圆场道:“温侍郎一路辛苦了,今天就算大家见见面,改天我们再正式商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双方有诚意,一定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温大雅有了台阶,他便起身告辞,裴矩亲自送他去鸿胪寺馆舍休息,这时,内堂里只剩下韦云起和苏威两人,韦云起取出一封信,递给苏威:“这是齐王殿下今天一早派人送来的快信,相国请过目。”
韦云起为人刚正,原则性极强,他不喜欢裴矩的私心太重,比如裴矩送温大雅去馆舍必然会说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话,令人不齿,相反,韦云起更欣赏苏威小事装糊涂,大事讲原则的作风。
苏威微微一怔,急忙接过信,他看了一遍信,信中内容很短,但观点表达得非常清晰,由韦云起出任中都谈判代表,可让唐军赎回蒲津关和河东城,而上党郡和长平郡寸土不让。
苏威缓缓点头,他有些不解地问道:“殿下在信中说,让唐军赎回蒲津关和河东城,那我们的条件呢?殿下之前对云起说过吗?”
“不瞒相国说,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既然殿下在信中不提条件,显然是因为我知道该提什么条件,我觉得虽然现在粮食暂时不缺,但殿下提到过,要将军队扩充到三十五万人,那么粮食显然又要紧张了,我觉得还是要以粮食为条件,至于要多少粮食,就由我们来决定。”
苏威也想起张铉确实提到过要增兵至三十五万,就是因为现有人口及粮食产量无法支撑,所以才决定拿下江淮,粮食问题始终是困扰他们的一个大问题,否则就不会大量用野豌豆去赈灾了。
想到这,苏威便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条件应该是粮食!”
鸿胪寺的职能相当于后世的外联部,由于接待藩国使臣的需要,鸿胪寺在紫微宫对面的民坊内有一座占地约五十亩的馆舍,温大雅一行人就住在这里。
裴矩亲自将温大雅送去了馆舍,这时,温大雅见崔君肃已离去,便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天子给裴公的亲笔信,我本想今晚拜访裴公,但看样子不太方便,还是直接交给裴公吧!”
裴矩接过信却没有看,直接将信收了起来,他知道李渊在信中会说什么,不过他现在对唐朝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
“多谢温侍郎,温侍郎还有什么事吗?”
温大雅又叹了口气道:“今天我遭遇了重大挫折,信心丧失殆尽,裴公能否给我指点一条明路,难道我这次出使真要失败而归吗?”
裴矩微微一笑,“我不是说了吗?只要有诚意,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关键就在诚意。”
裴矩又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出使事大,不是一次两次谈判双方就能达成一致,更不是在中都呆一天两天就能解决问题,需要双方不断磋商,不断妥协,最终才能达成共识,温侍郎需要有耐心啊!”
温大雅心中若有所悟,开始又有了一点信心,他深深行一礼,“多谢裴公给晚辈指点迷津!”
(未完待续。)
第785章 再回江都
就在隋唐双方开始中都谈判的同时,张铉也抵达了中都,而这时来护儿已经先一步发动了水军攻势,他亲率数百艘战船沿长江向西而去,清剿杜伏威的水上运输能力。
阔别两年,张铉又一次来到了他曾经治理过的江都,消息传开,数十万江都民众自发地来城外迎接昔日的江淮招讨使归来。
江都城外的运河两岸已是人山人海,延绵十余里,当张铉的座船出现在江都运河上时,运河两岸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呐喊声,无数人喜极而泣,忘情地大声欢呼,数十万双手臂在两岸挥舞,不少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岸上跪下,仿佛在迎接英雄的凯旋归来。
江都在宇文化及兵变后已经沉沦太久,他们无比渴望获得重生的机会,渴望着繁华能重新归来,而当张铉到来时,使所有人都看到了一线希望,张铉身上承载着数十万江都人新生活的梦想。
当张铉从大船内走出,两岸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张铉挥手向两岸民众致敬,他着实被江都民众的热情感动了,数十万民众出城迎接他的到来,而他仅仅只在江都呆了数月。
这时,数十名白发苍苍的老者被官员们带了上来,他们跪下大礼参拜,“小民拜见齐王殿下,祝齐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张铉连忙伸手虚托,“各位长者快快请起,折杀张铉了!”
众老人被士兵扶了起来,为首一名老者喜极而泣道:“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殿下盼回来了。”
张铉认识这名老者,是江都豪门梁氏家族长老会的首席,至少八十五六岁了,他担任江都士绅领袖近三十年,张铉微微笑道:“两年未见,梁翁的身体还很康朗啊!”
梁实翁见张铉认出自己,心中更加激动,连忙道:“托殿下之福,小民身体还不错,既有千岁的金口玉言,小老儿一定还会多活几年。”
这时,张铉对众长者高声道:“张铉明白大家述求,恢复江都的繁荣也是张铉最紧迫要解决的事情,宇文化及已被抓获,不日将在中都公开处斩,瓦岗军也被剿灭,我这次南下就是为了彻底剿灭杜伏威而来,他是江都的心腹大患,这次一定要彻底铲除,相信通济渠很快就会恢复,南北贸易会重新流动起来,我向大家承诺,三个月内,江都不再有匪患之忧!”
张铉的话仿佛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人群中传播,运河两岸彻底沸腾了,男女老幼喜极而泣,无数人振臂高呼,“万岁!齐王万岁!”
江都留守府官房内,张铉正在听取长史李清明的述职汇报,李清明虽然出任江都留守府长史,但实际上江都的政务就是他全权负责,把江都城管辖权划给留守府,这就架空了江淮行台尚书卢倬干涉江都事务的可能。
“卑职这三个月主要拜访江都各大家族,以及各大商行,逆转江都人口外流,恢复大部分江都手工业,另外也要稳定住江都粮价,按照卑职最初的方案,是要把货运船队暂时集中在官府手中,这样可以集中运输,军队便可以参与护航。”
“效果如何?”张铉直接了当地问道。
“回禀殿下,由于粮价回落,江都人口外流已经停止,而且由于孟海公和江南会的战争持续不断,大量人口逃到江都,这几个月,江都人口数量从五十万又恢复到七十万,不过都是临时难民,江都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卑职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碌安置难民,人手不足,有点焦头烂额。”
说到这,李清明忍不住苦笑了一声,挑起江南和孟海公的内战就是他一手策划,但最后导致的难民潮他又不得不面对。
“人手不足可以从东海郡调人过来,东海郡那边的徐州难民返乡已经差不多快完成了,我会立刻将那边的官员调来协助你处理好江南难民问题,这是收买人心的机会,要好好把这个机会抓住。”
“卑职也明白这一点,卑职也在殚精竭虑安置好江南难民。”
张铉点点头,又问道:“货船集中运输进展如何了?”
“这件事可以说一波三折,屡屡出人意表。”
“具体说一说。”
张铉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中都已渐渐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而江都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如果能把两个经济中心统一起来,在经济上会迸出巨大的能量,李清明提出控制货运船队,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卑职之前拜访了江都三大船货运商行,百捷船行、南运船行和全通船行,他们拥有江都九成以上货船,达六百余艘,其中百捷船行的背景是独孤氏,而南运船行和全通船行的背景都是江南会,我提出三家船行的船运由官府统一协调,结果被他们一致拒绝,几次拜访都被严词拒绝,所以我考虑成立北运船行,由官府提供货船免费为商家运输物资,用竞争将他们挤垮,不料杜伏威却帮了我一个大忙。”
“你是说杜伏威军队袭击货船之事?”
“正是!”
李清明点点头笑道:“杜伏威的军队同时在谯郡、下邳郡和彭城郡抢劫商船队,导致数十家商行遭遇惨重损失,四百多条船只被杜伏威夺走,三大船行现在只剩下不到百艘货船,前天他们同时来找我,希望能临时租赁官府的船只,被我一口回绝。”
“那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张铉继续问道。
“卑职打算双管齐下,一方面成立北运船行,从各地调集五百艘货船至江都,以免费货运方式彻底击垮三大船行,同时釜底抽薪,责令江都船场不得为私人造船,这样不出三个月,江都官府就完全能垄断货运,那时再适当收点运费,不说赚钱,至少也不能亏本,卑职算过,只要是现在三大船行一半的价格便可以维持收支平衡了。”
张铉暗暗赞叹,李清明不愧是从兵部侍郎转为留守府长史,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也只有他才能迅速打开局面,扭转江都商业被各大势力控制的现状,卢倬确实不行,他没有这种魄力和手腕。
心中虽然十分赞赏,但张铉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他沉思片刻又问道:“江都船场的造船能力如何?可以造多大的船?”
这也是张铉十分关心的问题,虽然他已经收集了北方最好的船匠,并且搞到了图纸,但建造横洋舟之类的大船依旧很吃力,到目前为止只造出一艘,如果南方能造横洋舟,当然是最好不过。
李清明却摇了摇头,“恐怕让殿下失望了,这一年江都流失了近半人口,其中大部分是优秀工匠,船匠也大部分离去了,当初数千艘巨大的龙舟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