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密十三-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敢笑徐有贞,或许也可以叫他原来的名字徐珵,因为大臣们都记得,徐有贞现在的官职是卢韵之保奏的,毋庸置疑他是卢韵之的人。

    徐有贞得意洋洋的看着眼前这帮曾经傲气的不可方物的大臣,颐指气使的说道:“太上皇已然复位,尔等速速前去恭贺吧。”

    众人一愣,纷纷连连称谢,大赞徐有贞提点之恩,心中各有所想的进入了大殿之中,时辰将至宫门缓缓的就要关上了,却听宫门外有**喝一声,声音振聋发聩却略显中气不足:“等等我。”

    于谦穿着朝服,缓缓地走进宫门,他穿戴整齐但是鲜血却不住的从衣服中溢出,脚下也一步一个血脚印,就这样一路走来,也不知道他有多少血可以流。

    徐有贞愣住了,据他所知的计划于谦应该早被合围杀死才对,怎么能出现在这里,莫非是于谦杀出重围前来寻仇。徐有贞并没有见过于谦动手,却也听过于谦的威名,但是最主要的是于谦的声望已经早早的印在了朝中百官的心中,没有一个贪官听其名不闻风丧胆,弄权宵小更是把于谦看做瘟神一般。

    徐有贞颤颤巍巍的往后退了一步,紧接着是第二步,随着于谦步步逼近,徐有贞却步步而退。于谦并没有难为徐有贞,甚至连正眼都没瞧过他,眼睛目不转睛的望着奉天殿走去,在大殿前通常是上早朝的地方,那里有于谦的希望,以及他付出生命的所有。

    于谦的步伐有些凌乱,一个踉跄险些跌倒,没有人敢去搀扶,因为于谦败了。

    一双手扶住了于谦,于谦抬头看去,那人剑眉星目两鬓微白,是卢韵之。于谦报以一笑,默不作声,在卢韵之的搀扶下,于谦走到了奉天殿前,拱手肃立却并不下跪,高呼道:“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一百零三章 合情合理的杀人理由

    登基坐殿,昭告天下,朱祁镇复位成功,文武百官纷纷行大礼跪拜,恭贺朱祁镇。徐有贞石亨等人此刻的心情复杂的很,他们眼巴巴的看着卢韵之搀扶着于谦站在殿前,皆不敢多言唯恐惹恼了卢韵之,在他们看来中正一脉势力现在已经达到鼎盛,是谁也惹不起的,于谦都败了,自己若是阻拦卢韵之岂不是螳臂挡车。卢韵之会不会心慈手软,被于谦的忠诚所感动,从而放过他吧,这是每个复辟大臣心中的疑惑。

    他们过于小看卢韵之,走到今天这一步于谦不易,卢韵之更是难上加难,怎么可能放过于谦。没错卢韵之的确被于谦震撼到了,他瞬时间明白了忠臣的真正含义,以国家为己任,所说的这个国家不好解释却大于一切。可是卢韵之没有仁慈,对敌人尤其是于谦这样难以对付的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毁灭。

    正如卢韵之和于谦当年休战时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所说的那样,天下除了他们二人再无英雄,也没有人配得上英雄二字。而他两人的关系则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一人死后,另一人将无人可挡,能与同样的英雄并存于一世,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悲哀。失败者定有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卢韵之看向石亨等人,然后低头看向已经残喘不已的于谦,轻声说道:“你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徐有贞放心了,他得到了卢韵之目光的首肯,加之石亨等人在这场政变当中,早已视他为除中正一脉众人之外的主心骨,于是当堂下令逮捕于谦和王文等人,押送牢房候审,被逮捕之人也就是所谓的于系众人。

    朱祁镇显然对这个结果有些措手不及,一切都在熟络朝务且大现殷勤的众大臣的忙碌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朱祁镇这个皇帝只需要高坐堂上肯定允许点头称赞就好了。当所有事务布置妥当后,曹吉祥宣布了退朝,朱祁镇留下了卢韵之和石亨徐有贞等人,众大臣纷纷深躬抱拳倒退而出,一切都结束了,夺门之变已成事实,没有什么可以改变朱祁镇重登皇位的结果,现在又有谁会给自己找不再在呢。

    众大臣急急退去,回去商议着如何撇清自己与于谦等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巴结新上位的几位复辟大臣了,当然一切围绕中正一脉脉主卢韵之而行,不少人都庆幸没有得罪过卢少师,少数人则忧心忡忡。

    朱祁镇见众大臣走后,驱散了左右侍从太监,徐有贞启奏要斩杀刚才被捕之人。朱祁镇忙问道:“杀于谦这样好吗,况且还要连带这么大臣,我刚刚登基就大开杀戒,天下人该如何看我。”

    徐有贞抱拳答道:“于谦网罗藩王,预谋大位,而几年前还力推朱祁钰为皇帝,当时还不愿与瓦剌和谈就是陷陛下于危难之中,而后不似悔改还欲谋害陛下您,其罪当诛!”

    朱祁镇点点头,却又摇了摇头说道:“于谦有功啊。”朱祁镇这么多年苦日子过来了,心智也成熟了不少,于谦的确是大明的功臣,人尽皆知,虽然手段说不上光明磊落,却端的忠臣义子的做派。而且他此番作为,实在是因为大明着想,话说回来,就算是现在拥立自己的中正一脉以及石亨等人,想来当时也是赞同于谦的作为的,孰是孰非已难有说法,只是于谦确实为国为民立下了赫赫之功。

    徐有贞听到朱祁镇这样说,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得看向一旁的卢韵之。却见卢韵之手上沾满了于谦的鲜血,在衣摆上擦了擦,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就要离开。朱祁镇赶忙起身走上前去,一把拉住了卢韵之,深鞠一躬说道:“卢贤弟请受朕一拜。”

    卢韵之托住朱祁镇,让他站直身子然后说道:“陛下,今时不同往日,你现在归为天下之主不能再与我互相称为兄弟,更能向我鞠躬了。”朱祁镇却摇头说道:“韵之啊,你永远是我兄弟,患难见真情,若没有你的照顾和现如今的努力,我又怎能重登九五之位呢。既然你如此说了,以后我就不给你鞠躬了,可是御弟之称你休要推辞。”

    卢韵之点点头说道:“传闻陛下重情重义,果然如此,说起御弟来,朱祁钰也曾叫过我御弟,哈哈。今日是大喜之日,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了,我是朱见深的亚父和师父,这个御弟称呼我就安心收下了,陛下忙吧,我先行告退。”

    朱祁镇拱手到:“慢走。”卢韵之也拱手抱拳,然后离开了。

    朱祁镇目送卢韵之离去,感慨万千这半天的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正想着却被徐有贞打断了,徐有贞说道:“陛下,于谦的事。。。。。。。”

    “收押牢房,永世不得录用,严加看管,饶他不死,你看可好?这也算为他对大明忠心耿耿的报答了。”朱祁镇淡淡的说道。

    徐有贞退了两步,眉头紧皱,他必须要杀了于谦才可灭他心头之火,报当日被羞辱久久不得志之仇,徐有贞心中一紧计上心头,不退反进走近两步高喝道:“陛下,不杀于谦,夺门之变就没有意义了。”

    朱祁镇略一沉思,对啊,徐有贞说得对,不管最后的结果是朱祁钰本来就有意还给自己皇位也好,还是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也罢,亦或者是另立藩王为皇,总之自己的夺门要有一个由头。没有这个理由,这个夺门就是**裸的政变,本来于谦的想法就是立朱祁镶为皇,若是用此作为理由,说他勾结藩王预谋天下,自己的夺门政变也就合情合理了。

    想到这里,朱祁镇终于明白了,于谦是非死不可,为了自己的天下,为了自己不再担惊受怕过那苦日,为了能再次享尽荣华富贵,于谦必须得死。

    朱祁镇转身走了,但留下了一句话:“朕倦了,你们看着办吧。”

第一百零四章 惺惺相惜和臭味相投

    朱祁镇的你们看着办吧这句话一出,给了徐有贞等人莫大的信心,第二日就开始了秋后算账,大批朝廷命官被逮捕,有些的确是和于谦较为亲近的人,但是大多数还是与徐有贞石亨等政见不一的人,只是借此机会消除异己罢了。还有一些则是曾经做过一些有损于朱祁镇事情的人,当时的落井下石,今日却造成了自己的牢狱之灾,重者还可能身首分离有杀身之祸,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后悔了。比如是金刀案中的卢忠,还有那个砍掉南宫周围树木的高平,都难逃此劫。当然同时内阁成员也变动颇多,江渊,商辂,陈循等等内阁大臣被撤换下来。

    徐有贞石亨等人帮助朱祁镇谋取政变,就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这帮复辟大臣没有亏待自己,互相保举提名,朱祁镇和卢韵之也一一首肯,这让他们尤感欣慰。徐有贞晋为兵部尚书,入内阁。石亨则封为忠国公,也算应对了前去帖木儿的路上石方曾说过的,石亨日后必定拜公封侯的预言。

    张軏功劳也是不小,被封为侯爵,名为太平侯。而杨善杨准等人则是低调了很多,略胜半级以示表彰,卢韵之更是推辞了朱祁镇把他列为三公的想法。卢韵之手握重权已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趋势,要这些虚名也就没用了,况且于谦已死,在世的群雄没有能与卢韵之抗衡的,更不用再政务上压制别人了。如此一来,杨善和杨准的升迁就好理解了,一个为卢韵之的岳父,一个是卢韵之岳父的伯父,这两个身份比皇亲国戚还要好用,所以升不升官也就可有可无了。

    但是同是中正一脉的曹吉祥却一跃而起,得到卢韵之的授意,接管了司礼太监的职务,牢牢的控制住了内宫,同时监管三大营。加之卢韵之手中所握的兵权,现又是自己人监管,守备京城的主力,国之利剑的三大营已经成为了卢韵之的私兵。

    这次夺门之变,京城三大营的兵力起到了重要的阻拦于谦城外大军的作用。当年程方栋占据京城,于谦向卢韵之被迫议和,在兵权交割的时候,卢韵之和于谦曾有过约定。一,绝不更换异姓自立为王,江山仍有朱氏皇族来坐。二,一旦有边疆战事,定会抵抗外敌,不让外族入侵。三,定国安邦,让动荡局面平复,百姓脱离战争的灾祸之中。

    有了这三条约定,于谦才放心的把兵马交给了中正一脉,于谦不相信中正一脉,但是于谦知道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中正一脉还是靠得住的。卢韵之此次并没有违反曾经的约定,做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因为这个约定本来就思前想后很是全面。

    第一,卢韵之是复辟,没有自立为王,也没有立异姓为皇,依然是朱祁镇这个姓朱的坐江山。第二就压根不存在了,这几年边疆战事并不紧急,没有需要调动京城兵马的危及情形。第三就是此次政变除了在南宫被王振杀死的那些死忠于于谦的守备外,根本没有伤亡,更牵扯不上普通百姓和局势动荡。城外大军对峙也不过是震慑而已,好似演习一般。夺门之变可谓是兵不血刃,就一举成功了。

    京城权力更替之后,权势最高的内阁已经形同虚设,但是徐有贞却挺在乎内阁的构成的,内阁原先的五人中被裁去了四人,只留个不当事的高谷,于是徐有贞提拔了同为夺门之变的参与者许彬,以及自己的亲信薛瑄入阁。即便如此,还是少了一个,徐有贞看中了李贤,于是李贤也入阁了。令徐有贞没想到的是,日后自己的失败竟与李贤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若是他能提前知道定不会做出提拔李贤的举动,还会把李贤打入深牢大狱,起码此时复辟**还是如日中天的。

    于谦死了,被押入牢中的时候就已然不行了,徐有贞的意思是宣称于谦畏罪自杀,而卢韵之和朱祁镇则不允许。朱祁镇声称于谦若是死在牢中,百姓定误认为于谦是被折磨而死,是以隐瞒真相的作为,与国威不利。而卢韵之则是答应过于谦,让他死的光明磊落最好是被奸佞所害,就如徐有贞这样的人最为合适,当然这个理由卢韵之并未明讲。徐有贞也不敢多问,皇帝和卢少师都说话了,谁敢不从呢。

    于是乎王雨露出现在了天牢之内,半个时辰后于谦面色如初,神态依然,只是紧闭双眼,若是有人把手搭在他皮肤上就会发现冰凉一片,原来只是看似活人罢了。

    罪名已然张罗好了,那就是迎立外藩,换句话说也就是谋反罪。

    正月二十三日,崇文门外,于谦被斩首处决,天气冷寒加之王雨露用药的确高深,于谦栩栩如生的在百姓面前最后一次露面,随着人头落地血如涌注,活灵活现的逼真至极也真难为了王雨露。本来徐有贞意欲要腰斩于谦,却被卢韵之瞪了一眼不再敢自作主张,徐有贞这种人可能永远不明白什么叫做惺惺相惜,活血只懂得臭味相同吧。

    随着于谦的斩首,他的家也被抄了,可是每个前去抄家的官员都面如死灰,他们皆深深地被死去的于谦又震撼了一回。因为这个朝中一品大员竟然家徒四壁,手握着兵权有大量军械粮草损耗军饷可以贪污,竟然还是如此清廉,家中唯一值钱的就只剩下朱祁钰曾赐给于谦的宝剑和蟒袍。众人都明白了,什么才叫清官,什么才叫忠臣,国之财,过而不取。

    于谦的儿子儿媳纷纷被发配边疆,本来叛国罪应该诛九族的,可是他们却被逃过一劫,想来也一定是卢韵之的功劳。

    于谦的儿媳张氏被发配山海关,儿子于冕被驱逐到山西龙门,在那里得到了方清泽的照顾,于冕欣然接受了中正一脉的帮助,因为于谦曾说过,卢韵之乃当世枭雄,也是个有广阔胸怀的人。父辈的争执已然结束,于冕只希望日后能给父亲平冤昭雪,而卢韵之语气坚定的答应了他。

第一百零五章 后宫心计

    于谦的被斩,儿子儿媳被发配,无人替他收尸,都督同知陈逢在卢韵之的授意下收敛了于谦的尸体,然后交与方清泽,方清泽派人送回了于谦的老家钱塘,安排那边的商家代为殓葬,也算是入土为安了。方清泽受卢韵之影响也是有些敬佩于谦,本想找个风水宝地再修建庙宇,供人祭拜可是卢韵之却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转而又吟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方清泽不明所以,挠头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卢韵之叹了口气讲到:“埋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送他回钱塘无非就是让他落叶归根罢了,像这等忠臣义子不管他埋在那里都会被百姓记得,万世传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近来朱祁镶惶惶不可终日,想要回到属地,却被大军围困,走也走不得,还好没有人对他动粗,更没人前来提审,可越是如此朱祁镶越是惶恐不安,多次派遣朱见闻前去求见卢韵之,依然是避而不见。朱祁镶肠子都快悔青了,悔恨当初不听朱见闻的话。而朱见闻则是淡然的多,在他看来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是为人子者,他也不能抛弃朱祁镶独自离去,虽然朱祁镶留在于谦军营之中只是为了那些妾室和几个庶子。

    朱见闻知道,卢韵之一定会来见自己的,而他们相见的那一刻,即是自己的死期也是被满门抄斩之日,卢韵之做得来这样心狠手辣的事情。

    正月二十七日正午,夺门开始后的第十一天,也是朱祁镇正式重登皇位的第十天,同时也是于谦死去的四天后。卢韵之迈步走入宫中,没有通报更不需禀告,这是中正一脉应当享有的待遇。当年石方就可以乘轿入宫,但是卢韵之并没有弄着等排场,只是漫步在宫中的大道上走着,还不时跟侍卫宫女宦官们打着招呼。

    朱祁镇得知卢韵之来访后顾不上午休,起身相迎并且叫来嫔妃一起恭迎卢韵之,这是夺门之变后卢韵之第一次登门拜会,朱祁镇憋了一肚子的话要对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