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
不待唐才常反对,李荣盛便继续说道。
“伯平先生,在东北谁人不知道,伯平先生是我大汉都督府副都督,没有任何人比您更适合留在东北,伯平先生,到了江西,像我这样的小人物,正是冲锋陷阵之用,可伯平先生到了江西,到时候谁人来为我民军主持募捐?谁人为我民军与总督府勾通?而且伯平先生又岂能入关,这满清朝廷可还悬赏万两要先生的脑袋那!”
李荣盛的话,句句出于内心,也于公义,可他并不知道,此时唐才常的心埯却在思索着另一个问题。
“这边差不多是处理好了……”
打量着面前自告奋勇的李荣盛,唐才常心事重重地想。
“可是唐子然那边……”
相比这边安排人与谭嗣同等人取得联系,唐才常反倒更看重那位本家,虽说于他心底对其总有不满,可他却也明白一个道理,若是没有那位本家的支持,所谓的“革命”不过只是一个笑话,当年的杭州起义,若是没有那位本家的倾力相助,又岂会有当年的革命之盛?
但现在,如何打着谭嗣同的名义,争取唐子然的支持呢?
“哎,”
一声长叹之后,唐才常默默的点点头,然后看着李荣盛说道。
“这样看来,也只有如此了,可是……”
在这一瞬间,唐才常的眼眶似乎有些湿润了,在过去的一年中,偶尔出席一些活动时,他总是会回忆“革命志士的英勇”,当然这是为了加重他于百姓心中的份量,更多的只是一个表演,通过那个表演提醒所有人——他唐才常是“大汉都督府副都督”!
“这一路上要面对多少风险?这么多革命同志远去千里之外,且途中又有满清愚顽阻碍,我,我又岂能放心?”
说着唐才常猛的站起身来,看着李荣盛说道。
“我这就去总督府,去找大帅,就是求,我也要求得他想办法把你们平平安安的送到江西,送到同志们的身边!”(未完待续。。)
第97章 转变(求月票)
第97章
“嗯?”
狐疑地挑起一道眉来,看看李幕臣再看看手中的那叠纸;唐浩然伸手拿起来翻看着;越看心头越困惑,因为这些情报都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这是什么?只有两江的情报资料?”
这些情报资料有什么意义吗?
现在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情报?
是有关浙江民军残部的情报,是有关谭嗣同一年多来动向的情报。可这会翻看着手中的情报资料,唐浩然知道自己恐怕要失望了,尽管情报局已经组建了一年半,看似是全世界第一个专职情报组织,但是这个机构还只是个婴儿,它是靠着少的可怜的甚至经过文学加工的后世的情报组织奠定其最初的原型,可后世的文学作品却无法提高其情报搜集能力,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甚至情报局需要向一群骗子、小偷等捞偏门的人学习,至于情报局的本职工作,嗯,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就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一般,正在一步步的学习着,掌握着这个专业的行业,总之,这里只是刚刚开始。
看来还不能对情报局寄予太多的希望!毕竟它并不是中央情报局或者克格勃,只是一个刚刚组建的情报机构。寄予太多的希望之后,等待自己的势必是更多的失望。
无奈的心叹一声,这么自我安慰一番后,唐浩然这才算是松下一口气来。
“老师……”
老师的话让李幕臣显得有些尴尬,他又岂不知道老师需要的是什么情报。可是在过去的一年之中。情报局对浙江民军残部以及谭嗣同的了解。并不见得比其它人多出多少来。甚至在情报局有关谭嗣同的情报资料中,所标注的也是“失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情报局埋设的暗线处于失联状态。
正因如此赣州的起义不仅震惊了别人,同样也惊呆了情报局,甚至作为情报局局长的李幕臣也是通过驻京城的议政员了解到谭嗣同还活着,知道了浙江民军的消息。在此之前,驻南京的情报站根本就没有获得任何与之相关的情报。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情报工作的失职。要不然应该能从两江衙门中获得这一情报,而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获知此事,所以情报局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加大关内的情报收集力度。
当然作为情报局的负责人,李幕臣绝不会沉浸于对“失职”的尴尬中,他几乎是立即调整心思,看着老师郑重其事的说道。
“现在的当务之急,除去加强此事暴露出的对内地情报工作的忽视外,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置此事!”
李幕臣话让唐浩然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更何况。也不需要追责,情报工作本就如此,只有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才能收集足够多的情报,而对内地的情报工作,一直都是以天津、武昌为重点,至于其它地区,反倒有些忽视了。
而之所以会以天津、武昌会为重点,是因为两者对国内的影响力最大,对东北的威胁最大,或者说,对于东北而言,潜在的敌人正是天津的李鸿章与武昌的张之洞,至于其它人,还没有放在自己的眼中,即便是刘坤一,也是如此,两江……甚至连纸老虎都算不上,又怎么可能引起情报局的注意?
即便是后世的中央情报局、克格勃,也会忽视许多小国吧!所以,在责任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没有什么责任值得追究。
“源友,那你说说看,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直视着李幕臣,唐浩然好奇的反问道。
浙江民军残部夺取赣州,并于重创两江新军的消息传来时,着实让唐浩然为之一惊,同样也为之一喜,毕竟这是一年多以来第一次获得谭嗣同的消息。
可在惊喜交集之后,作为东三省总督的唐浩然却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立场问题。
准确的来说是东北当局在此事中的立场。
自己是应该像如“杭州事变”中一般支持谭嗣同,还是无视发生在赣州的起义。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着实不假,如果是在两年前,唐浩然会义无反顾的给予其支持,甚至即便是在去年,自己也会在片刻的犹豫之后,给予其一定的支持。但是现在,面对这一事件,唐浩然却犹豫了,甚至动起了“为什么还会冒出来”的念头。
这倒不是因为唐浩然身居总督之位,而是因为现在自己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并不希望有人破坏当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打破了眼下的平衡。那怕这平衡只是两江,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地区,可就是这个地区,对于关内的平衡而言,却又是极为重要的——刘坤一是张之洞的支持者。
当然这未尝又没有私心,震动全国的“杭州起义”已经把谭嗣同定格于“民族革命者”的身份,甚至称其为“革命领袖”也无不可。以至于即便是在东北,提及反满人们必会谈起这位“革命者”,甚至就是自己刻意冷落的如唐才常之流,在东北亦享有一定的声望,更何况是谭嗣同这位“打响第一枪”的“革命者”。
而这种局面却是唐浩然所不乐意看到的,毕竟自己才是真正的“领袖”。未来的中国应该是由自己去主宰,而不是他谭嗣同。更重要的一点是,外人对自己的挑战也不是唐浩然所能接受的,所以才会这般的纠结。
尤其是在儿子出世后,在看到他的那一刻,作为父亲,唐浩然的内心深处便升涌出一种从未曾流露出的**,那是对权力的**与渴望。也就是从那天起。自己所肩负的不仅仅只是一个穿越者的责任与担当。同样也有一个父亲的责任。
也正因如此。在谭嗣同的消息传来时,唐浩然才会表现出现在的这种玩味,甚至这种态度不仅仅局限于他一个人,东北官场上对于谭嗣同的消息,都表现的极为冷淡,即便是深知其与唐浩然友谊极深的宋玉新,也是装聋作哑,全不问其生死。
在唐浩然的经心构建下。东北的政治体制中,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的权威或者声望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没有二把手,无论是军队也好,政府也罢,都没有实质上的二把手。可如果谭嗣同来到东北呢?
无疑,其将会对自己的统治地位造成威胁,尽管只是一个潜在的可能,但作为一名政治家,唐浩然自然明白,面对威胁应该如何应对。必须要提前消弥于无形。
在这种情况下,唐浩然反倒好奇李幕臣的想法了。
“处置?东北地处关东。而赣州远在江南腹地山区,纵是府中有心相助,又能如何?”
在道出这句话的时候,李幕臣稍注意了一下大人,见其表情没有多少变化时,方才放下心来,他之所以敢说出这番话,是因为去年府中对“杭州”一事的态度——在其遭受重创后,以停止援助的方式,换取了他们撤出杭州,从而与关内各督达成了妥协。换句话来说,就是用“革命者的血”与“关内愚顽”达成了协议。
当然革命志士的血没有白流,他们唤醒了民众,即便是如李鸿章、张之洞那样的愚顽也受其影响,与满清朝廷成半决裂之势——当然,这只是将来写在史书中的说法罢了。可有时候,人们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借口。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借口,往往会成为最后一块遮羞布。
对于这块“遮羞布”唐浩然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而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当然,这绝不能成为借口,毕竟在反满事业上,我们同他们是一致的,老师与谭先生,同样也是一致的,所以,我想情报局会竭尽全力,利用一切渠道给予他们以支持,只是……”
话声微微一顿,见大人没有说话,心知自己赌赢了的李幕臣,又继续说道。
“赣州远在江南腹地山区,周边尽为愚顽把持,而福建更为满清所把持,欲支援他们,恐怕会颇费周折……”
“周折总是不可避免的!”
唐浩然微微一笑,看着李幕臣说道。
“可是这并不能妨碍我们支援内地同仁志士的心……内地与浙江不同,整个地区到处都顽固的保守势力……我们在支援他们的时候,恐怕需要远远躲开那些可恨的眼睛……还有福建,现在的闽浙总督崧蕃是旗人,他可是带着一协的八旗新军上任的,旗人与革命者之间自然是死敌,这种人又岂会坐视我们对民军的支援?”
实际上,这是恰恰相反,无论是张之洞也好,李翰章也罢,他们都不会坐视民军的壮大,但但是崧蕃却不介意其壮大,只要不对其构成威胁,作为唯一效忠朝廷的地方总督他自然乐意看到民军与地方实力派之间自相残杀,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只有稍微使些手段,完全可以在福建开辟一条支援民军的秘密通道,正如另一个时空中在那一地区利用军阀间矛盾生存下来的革命者一般。如果说,自己现在给这个时空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恐怕就是造成了各自割据一方的事实,而这也为谭嗣同等人开辟根据地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当下的这种地方割据,就绝不可能有根据地开辟的可能。
“走,陪我一起到后院走走,坐得太久,身子有些麻……。”
所谓的后院,实际上总督府后方的那座西式的园林,平整的精心维护的草坪就像绿色的毛毯一般。沿着铺满鹅卵石的园间小道在绿地间走着。中秋的气候略带着一些凉意。
“万丈高楼平地起……”
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唐浩然道出了这样一句话来。
“也许在几十年后,对于今天人们会有很多疑惑,他们也许会觉得,现在的东北或许有能力入关,有能力推翻满清的统治,甚至还会有人质疑去年的杭州一事上,我们的立场……”
唐浩然解释着,作为一个后来者,他又岂不知道历史的多面性,每一个人、每一段历史从不同的方面去看,都有其不同,只有身处其中方才知其中本意。
而此时之所以会说出这番话来,与其说是解释,倒不如说是希望获得些许心安,就像说服自己一般。
“可是他们却忘记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无论是去年,亦或是今天,或许我们都有能力打进关内,但是之后呢?。”
朝着远处望了一眼,唐浩然不无感叹的说道。
“就拿东北来说,即便是不考虑工业建设等问题,如果意欲全面推行现代行政我们就需要近万名官员,上万名老师,上万名警察,那么放之全国呢?”
无奈的苦笑一声,作为东三省总督,唐浩然又岂会不知道,即便是在东北这个人口不及内地一省的关外之地,在过去的一年中,也是为事务官、教员以及警察的不足而头痛。
“仅管理人口不过700万的东北,就已经令府中颇感困难;事务官员更是捉襟见肘,……”
实际上上,现在的人口应该是800余万了,在主动的移民引入下,几乎每天都有数千移民通在官方渠道的主导下进入东北,未来这个数字只会更高,东北一如历史上一般,正在迅速吸纳着来自关内的过剩人口。而这些人,才是未来东北角逐中原的根本。
“更何况是管理四万万人口的国家,我们需要时间,不仅仅只是训练军队和工业建设的时间,更需要时间让我们的官员成长起来,甚至还需要培养出新的一代青年,否则,即便是我们夺取了天下,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换了个国号的满清罢了!这难道就是我们所希望吗?”
这一声反问之后,唐浩然摇摇头,目光微敛的他声音越发的冰冷起来:
“所以在这件事上,必须让步于民族的真正未来!不是我们太过冷血,而是……相比于他们,民族的未来才是最为重要的!”(未完待续。。)
第98章 恰同学少年(求月票)
长沙西门外自永洲码头至鱼码头沿河地段,无疑是现在长沙城最为热闹、最为繁华的去处,烟赌馆、妓院比比皆是,甚至在这民风保守之地,沿着湘江新修的街道的面江的一侧还能看到几栋西式洋楼矗立于街边,给长沙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此许现代的气息。
两年前,湖广轮船局的铁船经长江驶进湘江,泊于西门外码头,便立即给这座城市以至紧靠长江,坐拥洞庭,又有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的湖南带来了改变。相比于旧式的木船,人们要出城,或是旅行,或是探亲,或是去别地做生意、求学,速度快的火轮船着实成了最好的交通工具。在此需求下,在湖广轮船局的把持下长沙航运业自然颇为发达,航运业的发达,同样令的西门外一带的码头也越加繁华起来。
码头斜对面,有一幢西式的红砖三层小楼房,与码头一带的西洋建筑大都湖广官办企业所修不同,这幢西式洋楼却挂着“北洋贸易公司湖南分公司”的铜牌,甚至还有一块“中国银行长沙分理处”的牌子。显然这是大名鼎鼎的“东北系”设于湖南的大本营。
贸易、银行,在过去的一年多之中,这是东北向内地扩张的根本,两者相辅相成,纵是于这偏远的内陆腹地,亦掌握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今日的这幢洋楼外,却显得有些热闹,楼外围了不少人,除去戴斗笠,肩上扛着扁担的乡下青年外,还有几名穿着其他服饰的人,正围着看墙上的一幅启事———《东亚同文学校长沙分校招生简章》。
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