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见刘琦说道:“不知道你可愿意到战场去打仗?我见你本事不错,有意组建一支娘子军,由你做统帅,只要你能立下战功,我也会相对其他将领那样对你进行封赏。”
“你说什么?组建一支娘子军?”吕玲绮听完之后不由瞪大了双眼,随即一脸诧异的说道。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百零六章 两年之后
见到刘琦微笑着点了点头,吕玲绮不由得惊诧不已,她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对面这个男人的脑子里为何会忽然冒出这样奇怪的念头,女人出兵打仗,这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极为少见的,在她所知道的历史史诗中,好像除了商代时期有一个叫做妇好的王后以女儿之身多次征战,还有本朝的徵侧、徵贰两个叛贼头子之外,其他的就再也没有听说过。
可是这个男人却提出要组建娘子军,想象着自己也能像那些男性将领一般冲锋陷阵,吕玲绮的心竟然莫名其妙的没有害怕,反而生出了一抹向往的神色。
“如果当初父亲活着的时候,也能允许我组建一支军队的话,那么我或许还可以帮助父亲对付曹操和刘备,就算到时候战死沙场,也算是没有什么遗憾了。嗯,我今后如果能够像父亲一般征战疆场,将来率领着大军踏破曹操和刘备的疆土,将他们打败在自己的手下,父亲见了一定会赞叹他后继有人的。”
吕玲绮略想了想,便激动的问刘琦道:“你真的愿意让我做女将军,率领一支军队随你打仗?你不怕被那些思想顽固的道学家所议论?”
却听得刘琦呵呵笑道:“本将用人,向来是只问才学和品行,不问出身,如果是女子有才,为何不能用之?头一段日子我军中就有襄阳黄硕女扮男装,进入军中,也是多次立下奇功,如今被任命为军器司,地位等同于两千石的太守,为我大军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黄硕之功有目共睹,即便是很多男性将领都自愧不如,既然女子能建功,为何不能被拜将?”
吕玲绮听完之后不由一愣,随后佩服的说道:“太尉大人果然气度非凡,令人佩服,今天就凭着你这句话,我便答应做一回女将军,呵呵,也让某些自以为是的男人瞧一瞧,我们女人也能上战场,而且比他们还要厉害。”
“呵呵,你能有此志,倒也不枉是吕奉先的女儿,既然这样,我便拜你为别部司马,准你招募一支两千人的大军,将来待你立下功劳,我会保证你的队伍越来越大。”刘琦点了点头,令新任命的太尉府长史王粲撰写任命状,并赐下兵符粮草,一并交给吕玲绮。
吕玲绮激动地接过兵符和任命状,朗声说道:“太尉大人请放心就是,末将一定会招募出一支满员的娘子军来的,末将也一定会用普通男子士兵的标准来要求娘子军,让她们成为我军中的一支精锐。”
之后吕玲绮又在家族之中选出几个有见识有能力的丫环婢女,又挑选了几个成熟稳定的家将,以他们为骨干开始组建自己的第一支娘子军。
这一次由于是在历史上第一次由女将招募士兵,所以吕玲绮也并没有执拗于建立一支清一色的女子军队,而是以男兵为主,女兵为辅,毕竟现在荆州承平,没有几个家庭愿意让自家的女儿去当兵的。
这也可以看得出来,吕玲绮并非是食古不化之人,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变,而这也是作为一名将领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听人说到这一幕的刘琦也不由点了点头,认为吕玲绮可以算的上是一位合格的将领。
既然认定吕玲绮是可用之才,刘琦自然也会倾力支持,他经过与夫人蒯如玉商量,不过把当初袁绍送给自己的美女,将其中大部分至今还没有用处的那些拉出来让她进行挑选,再加上吕玲绮在随她一起迁到襄阳的陈宫、侯成、魏续、宋宪诸家族以及自己家中进行动员,竟然拉起了一支有百余人左右的女兵亲卫队。
这样的战果可以说是非常大,能够极大的鼓舞人心,也更坚定了刘琦的信念,认为吕玲绮这一次定然能够开一个好头。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吕玲绮的队伍竟然因为军中有美女存在,显得格外火爆,许多**壮男纷纷涌向她的军营,应征入伍,这导致本来两千人的编制最后只能扩充到四千人,而吕玲绮的官职也从别部司马提升到了巾帼校尉。
即便是这四千人,也都是吕玲绮在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才留下来的,二期与那些被拒的人员,竟然还是普通军队中的抢手货,由此可见,吕玲绮军中的那些男性将士在兵员素质上,已经是比普通部队强上太多了。
这样的一幕显然出乎了刘琦当初的预料,即便是他都没有想到,军中有这百余名美女的号召力竟然如此大,简直就不下于一次后世的民间紧急动员。
而在这半年里,吕玲绮丝毫没有放松对麾下女亲兵的训练,甚至她们的训练量比一般的男性士兵还要多上不少,可是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女兵尽管一个个十分辛苦,却从头至尾没有任何一个向她申请退出的,全都是咬紧了牙关进行刻苦训练,仅仅半年的时间,这些女兵全都是脱胎换骨一般的发生了巨变,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反应速度,就算是比起军中的那些男性士兵都差不了多少。
于是,大汉历史上第一支正规的女兵就这样在刘琦统率的荆州诞生了,而娘子军的主将吕玲绮更是成了军中的名人,在名声上甚至都超过了霍峻那样的军中宿将。
而刘琦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所担忧的会遭到那些老顽固们的议论指责的一幕却自始至终没有发生。
其实刘琦早在产生让吕玲绮招募女兵的念头之时,就有了这样的担心,当初之所以表现的毫不在乎,主要是为了宽慰吕玲绮而已,那时候他早已做好了承受狂风暴雨一般的指责的打算了。
“不管如何,我这女兵队伍反正已经建立了,你们指责就指责吧,大不了我不反驳就是了,甚至我还可以学曹操,对你们的忠言进行重赏,但是却依旧会这样做下去。”
可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日子以来并没有任何一个儒生向自己提这样的建议。
其实这倒不是他们不想提,而是他们已经完全陷入了对刘琦的感恩之中,以至于不忍再就招募女兵这样的小问题令主公徒惹烦恼。
他们对于刘琦的感恩自然是来自于印刷术!
经过这半年来的努力,左伯的造纸术在三州各地得到了推广,由官方组织,在各地建立了数十处造纸坊,生产出了大量可用来印制经卷的优质纸张。
而这些纸张的供应,就为下一步印刷术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如今在三州的劝学机构中,各地印刷经卷的工匠们昼夜开工,印制出了成千上万份的儒家经卷,基本满足了各地学子对于书籍的需要。
而在这时候,刘琦又在儒学教育中增添了兵事、农事、天文、历算、医学诸科,分别向学子传授兵法战阵、典农屯田、天文历法、医学等门类,鼓励各地民众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分别学习这些科目,而这些科目的学子都是由官方出资,无偿令学生就学,在就学期间官方免费提供食宿,学业优秀的还会有优厚的奖励,甚至还有的会直接授予官爵。
尤其令刘琦感到喜悦的是,在医学科成立之后没多久,竟然吸引来了一个鼎鼎大名的医学家,此人就是南阳人张机,字仲景,与神医华佗齐名,在后世更是被尊为医圣的绝代名医。
刘琦当即便任命张机为医学主事,让他全权负责医学科教学事宜,在张机离开之后又亲自到庐江请来了名医华佗,让他与当初的张机一样,负责传授医术。
而事实证明,这两人的名头大,本事也绝对不是盖的,他们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为荆州培养出来了数百名医术高明的医者,并且将他们多年的心血著作《伤寒杂病论》和《青囊经》悉数传给学子们,并允许官方广为印制。
不得不说,刘琦对于两位医学大家的无私胸怀深深感动,他们都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人,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百姓有活命的机会,这样的胸怀实在是可敬可叹。
两位医学大家培养出来的那些弟子们有一少部分不愿为官,甘愿像他们的老师张仲景那样,在民间为百姓治病,悬壶济世,刘琦也不阻拦,命人对他们发放川资路费,让他们放心到民间诊病,并保证随时会给他们提供物资帮助。
到了后来,随着医学弟子越来越多,刘琦便下令在各地郡县设立官方设立的医院,方便广大病患的百姓及时得到救治,这是刘琦的声望已经是如日中天,无数百姓纷纷为他建立生祠,四时祭祀。
而更多的弟子们则是选择进入了官方,被举荐到各地做医官,尤其是华佗所培养的一大部分弟子,纷纷加入刘琦的军中做起了军医,这让刘琦大军在征战中极大地减少了伤亡。
农事科的建立则为三州培养了大量掌握先进耕作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的农业官员,他们的劝农务农政策进一步壮大了三州的经济实力,建安六年,刘琦所统辖的三州地区竟然收获了三百万斛军粮!
兵事科的建立自然也没有让刘琦失望,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让他的军中充实了大量的基层干部,包括伍长、什长、都伯、军侯、军司马等职位,进一步加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支天下最为强大的精兵再不为人瞩目的情况下悄然成型。
第二百零七章 部族纷争
茫茫的南海海面上,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在迎着风浪缓缓前进,这支船队规模之大,足以让那些到不远处的交州进行贸易的大秦商人感到汗颜,因为这支船队所乘坐的,都是当时最为先进和庞大的海船,经过了近两年的反复试验,又结合了整个东南沿海地区船民的出海经验所建造而成,最大的船长度都能达到十丈,宽度能达两丈,仅仅是舵都场三丈余,宽七八尺,船有三桅五帆,其中主桅高达八丈,每个时辰的航速都能达到七十多里。因为这样的船在外形上就像是鸟儿张开了双翼,所以被形象的成为“鸟船”。
而这支船队的主将,就是当初被刘琦任命为海军都督、夷州刺史的陆逊。
经过了两年时间在海上的长期活动,陆逊原本白皙的皮肤变得有些微黑,但是谁都能看得出来,他的体质却是比以前更加强壮了。
“多亏了主公当初在建造海船的时候,向我提出了三桅五帆的设想,并坚决否决了我提出的建造楼船的计划,到现在我才知道,江面上的风浪强度与海上的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是楼船的话,估计一阵风就能把它给掀翻,而现在的鸟船在风浪中却是如此的平稳,让人感觉不适在海面上航行,而是在江面上航行一般,甚至比在江面上还要稳当舒适。”
陆逊站在甲板上,望着碧波万里的海面,感慨的说道。
陆逊感慨了一会,心中又是感到一阵惭愧,因为主公刘琦早就把夷洲所在的大概位置告诉了自己,又把指南针也传给了自己,可是自己直到今天都没有找到夷洲的准确位置,这可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三次出海了,这一次我要是再找不到夷洲的话,誓不回转吴郡。”陆逊握紧了拳头,一脸郑重的说道。
就在这时,陆逊忽然见前面船上的将士们欢呼跳跃不已,不由得心中一动,随即感到了一阵紧张和激动:“莫非是大军发现了夷洲?”
随后便见一艘小船缓缓来到了自己的大船上,然后见一个将士对自己说道:“都督,我们在前方发现了一片陆地。”
“哦?在哪里?速速带我去看看。”陆逊不由得下令船上的舵手们加快了航行速度,瞬间便来到了船队的前方。
陆逊顺着前锋营内将士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远处发现了一片陆地,不由得心中喜悦,于是下令船队加快速度,迅速接近那一片陆地。
大军前进的速度非常快,不出一个时辰就踏上了那一片陆地。
在海中航行了数月的时间,一下子踏上了松软的土地之上,饶是陆逊为人沉稳,还是不由得唏嘘,虽然这么长时间以来自己日夜航行在空荡孤寂的海面上,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感到疲累,可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总算是找到了传说中的夷洲,倒也不负这一番辛苦。
不过生性谨慎的陆逊还是决定先确认这里到底是不是夷洲再说,所以他便命军士找来当地土人问明情况。
可是没想到竟然遇到了语言上的障碍。
原来那些土人用的都是当地方言,听不懂军士的话,双方之间根本无法交流。士兵心中急躁,却也只是干着急而已。
陆逊见状也没有发怒,而是亲自来到土人面前,向那土人不断的比划着,经过了一番耐心的交流,他总算是了解了一个大概,原来此地名叫平湖,往来数十里,拥有土人上万,远非主公所描述的南北长七八百里、东西宽二百多里可比。
陆逊闻言,心中不由得闪过了一丝的失望,原来他所到达的并不是传闻中的夷洲。
而当陆逊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问那土人是否听说过夷洲的时候,那名土人的神色甚是茫然。
陆逊见状不由暗暗摇了摇头头,可是正当他心中失望的时候,那名土人却打手势往背后的岛上指去,连比划带说的告诉陆逊,他没有听说过,却并不代表他的族人也没听说过,或许他们族中有人会知道那个地方也未可知。
陆逊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便决定随着土人前去见他的首领。
陈武却是担忧陆逊的安危,便劝陆逊带上几百亲兵,以防不测,陆逊略作考虑,便答应了下来,令杜袭点起三百亲兵,随自己一同前往,留下陈武暂时负责大营,驻扎在平湖岛最外围。
陆逊随着那名土人往岛内走去,用不了一盏茶的功夫就来到了一处洞穴之中,见到了那名土人的首领。
而令陆逊感到意外的是,那名土人首领竟然不像其他的土人那般黥面文身、被发跣足,竟然是中原文士的打扮,身穿长袍,头戴武士冠,足蹬麻鞋,虽然这幅打扮在他这个内行看来有些不伦不类,但还是眼前一亮,心中更多了不少期望:此人既然是类似汉人衣服,估计能够听得懂汉话。
所以陆逊听得那名土人把自己介绍给这位首领之后,主动笑着打招呼,然后用官方汉话说道:“这位老丈,多有打扰。”
陆逊这一次猜对了,那位首领果然懂得汉话,见陆逊身穿铠甲,腰悬宝剑,便知是大汉的将领,连忙谦逊不已,向陆逊介绍起自己来:“将军休要客气,将小民名叫巴布托,乃是这岛上巴布尔部落的首领,因为小时候经常到大汉进行贸易,所以还是略略懂得一点官话,今日有幸见到将军,实在是荣幸之至,只是不知道将军到我这荒岛中有何贵干?”
陆逊接下来便把自己想要去夷洲岛的事情告诉了巴布托,并问他是否知道这里离夷洲还有多远。
却听得巴布托说道:“这幸亏小的四处闯荡过,还真是知道将军所说的地方,其实那个夷洲离这里也不算远,大约只有你们汉人所说的百余里地,如果是顺风的话,估计半天就能到达。”
陆逊闻言顿时大喜过望,随即对巴布托说道:“那可真是太巧了,既然这样,老丈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