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轩曾经研究过万花筒,其图案是靠玻璃镜子反射而成的。具体的制造过程中,先用三面玻璃镜子组成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一些杂色的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经过三面玻璃镜子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万花筒的原理在于光的反射,而镜子就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成像的,这种成像原理中国远古时代的古人就已掌握。古书《庄子》里就有“鉴止于水”的说法,即用静止的水当镜子。真正的万花筒玩具是英国物理学家大卫??布尔斯答于1816年发明,而我国民间也很早就有了这种玩具,而且有创新,生产出了许多新型的万花筒。
近代曾有哲人说过:“我们身处的世界即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万花筒。”
此刻,林轩眼中的世界也正如上面的哲人所说,真的是一个万花筒。所以,他才感到极大的困惑,既有万花筒,则组成它、旋转它的又是谁?
无休止的旋转中,他终于看到远端有不一样的东西存在。那是漆黑的一个球体,巨大而空洞,毫无声息,毫无动静,只是静卧着。
“那是什么呢?”林轩感觉到,自己是笔直向着那球体去的,引力越来越大,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他曾参加过超低空跳伞,即使在跃出飞机垂直下落时,那种失控速度也比不过此刻的下坠速度。也就是说,他是在一种奇怪的加速下坠中,那球体产生了巨大的引力,才导致这种情况。
“黑洞,那是黑洞!”林轩突然醒悟过来,但他实在已经无法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笔直向前。
按照美国应用物理学家的推论,地球上不可能产生黑洞,唯一的可能就是人造黑洞。
据资料记载,人造黑洞的设想最初由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昂鲁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声波在流体中的表现与光在黑洞中的表现非常相似,如果使流体的速度超过声速,那么事实上就已经在该流体中建立了一个人造黑洞。然而,利昂哈特博士打算制造的人造黑洞由于缺乏足够的引力,除了光线外,它们无法像真正的黑洞那样“吞下周围的所有东西”。
林轩在被黑洞急速吸引而去的过程中,想到了太多太多,而其中最清晰的,莫过于堂娜的影像。
“她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啊!”他在心底默默地告诉自己,“也是唯一的遗憾。”
一个小小的错误葬送了堂娜,而他本来可以避免这个错误,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他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
“假如被吸入黑洞,我会怎样?”他心中涌动着无限悲哀。
科学家建造“人造黑洞”的历史如下:
美国纽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1998年建造了20世纪全球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将金离子以接近光速对撞而制造出高密度物质。虽然这个黑洞体积很小,却具备真正黑洞的许多特点。该实验室里的相对重离子碰撞机,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把大型原子的核子(如金原子核子)相互碰撞,产生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3亿倍的热能。
2005年3月,美国布朗大学物理教授霍拉蒂·纳斯塔西在地球上制造出了第一个“人造黑洞”,他在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利用原子撞击原理制造出来的灼热火球,具备天体黑洞的显著特性,比如火球可以将周围10倍于自身质量的粒子吸收,这比所有量子物理学所推测的火球可吸收的粒子数目还要多。因此,这被认为是黑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姑且不论其它,现在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林轩被吸入那里,身体将化为乌有,不复存着。
第二百五十六章 关塔那摩黑洞
林轩的身体开始急速移动,倏忽睁开眼睛,竟然还是在那镜面之外。那黑洞让他困惑而迷茫,此刻发现自己已经满头满脸全是冷汗。而且,在万花筒中飞速旋转的过程,则让他头晕目眩,有进入太空舱做失重测试后的感觉。
空沙也在,倚着镜面与岩洞的边缘,似乎已经睡去,只剩脚边的两支电筒还亮着。
镜子仍是镜子,只不过林轩此刻的心智与进入幻觉之前又高了不知有多少倍。他比所有人都提前认识到,所谓地球轴心根本不在地球的浅表,而是真正的球体核心。也许人类毕生无法到达那里,只有近乎神佛的个体,才能在那个毁灭一切应用物理学原理的幽深之所存在。
“这应该是件好事吧?”林轩摇头叹息。
至少,很多居心叵测之徒是永远无法达到自己目的的,他们企图掌控地球轴心的邪恶梦想最终必将落空。
林轩渐渐明白,刚刚经历的是一场心灵的探险,燃灯古佛与人造黑洞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虚幻存在的。信与不信,全在他一念之间,正如道德、理想、永生、善恶这些抽象的理论,都是不可触摸、不可目睹的,都是人的心理活动。
在他心目中,燃灯古佛已经成了点燃自己、照亮世界的先驱者。如果可能,他愿意与这样的人同在,放弃小我,成就大我。
“被吸入黑洞,只不过是死亡而已。这种形式下的死亡与其他任何人的死亡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结束生命,停止呼吸,进入下一个轮回。”林轩对着镜中的自己苦笑起来。
死亡、轮回、重生、死亡、轮回……这就是人类一生一生、一世一世周而复始的故事。据说,古代有些死刑犯被斩首时,因刽子手的刀太快,死囚人头落地时,眼睛还能看,嘴巴还能说,头与身的联络还没中断。那时候,死囚就能看清生与死之间的真实通道,洞悉人生的奥秘。
那么,因黑洞而死的人,是不是也可以做到洞悉人生?
在组织内部的训练课上,林轩曾亲耳听一位教官说过关于上面那个刽子手的故事,而教官就是当日的刽子手。
“我斩下他的头颅,他的颈子并不冒血,头落在我脚下,被我一脚踢开。这样的动作我已经做过无数次,刀快,刃过不留痕,踢飞头颅,则避免鲜血溅在自己身上。那一次,我看到他的颈子与头之间出现了一大团黑色的迷雾,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长约三米,宽约两米,恰好能把他的头和颈子连接起来。”那教官如此说。
教官来自古巴关塔那摩海底铁狱,当年他已经成为关塔那摩的御用刽子手,凡斩杀大人物,必定请他出刀。
当时的斩杀行动是在铁狱内部执行的,旁边除了宣读命令的典狱长,就只剩下教官、死囚和两名押解者。
那种诡异的情形惊呆了典狱长,他禁不住向前,伸手触摸那黑雾。
于是,在他手指与黑雾接触的刹那间,见鬼的事发生了,那身高一米八十、体重九十公斤的庞大典狱长,竟然被迷雾瞬间吸了进去,就此消失不见。
那个故事林轩早就听说过,而其中的重点,则是那死囚的身份——一个海湾小国的王储,以强悍对抗美国霸权著称于亚欧两洲,并最终惹得盟军两次三军会战,将那小国风卷残云一般消灭。
“黑洞是绝对存在的,典狱长就是消失在黑洞之中。”这就是教官的最后结论,“而黑洞的存在,并不在物理学家创造出的那些晦涩理论范畴里,而是以另一种匪夷所思的形式存在,能让我们看到并触摸。在各国的神话传说中,某一部分正是对应于黑洞的。”
正是因为那次独特的斩首行动,教官才下决心收手,离开了赖以成名的关塔那摩海底铁狱,成为组织的一名虔诚追随者,因为他从奇异事件中获得了“顿悟”的机会,真正地反思人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林轩经过仔细的回忆捉摸,由看到那灯光一直回忆到跌入黑洞。
于是,他隐约相信,一切幻象都是镜子带来的,而真正的智者一定能通过这镜子,进入真正的灵魂世界。
他抬头向顶上看,自从冰雪消融后,他都来不及抬头看,被研究线索、追寻方向累得心力交瘁。
头顶上又是一副巨大的岩画,其中一半内容竟然被压在了镜面之下。
那岩画的内容是一名身材健硕的大汉高举着一支长矛刺杀野牛,岩画与镜面的交界点是在通往镜子的转折处,所以那画中的内容也被反映到了镜中,变成了长矛刺向镜子中央。
“那只巨大的野牛到底代表什么呢?”林轩不解。
仔细观察之后,他发现那岩画并非被镜子遮盖,而是绘画者本来的意图就是如此,借助镜面的反射来达到将长矛刺向镜子的画面效果。
林轩参加过“画中谜”的训练课,其内容全都是解读画面中存在的谜题与答案,考察的是人的空间联想能力、画面解析能力。于是,林轩在最短时间内将那高举的长矛想象为一个拉长的箭头,长矛指向镜面中心,则是代表“箭头指向镜面中心”。
箭头,在任何一种“画中迷”的结构中,普遍用来指解谜的方向。
那么,林轩将这幅最靠近镜面的岩画解读为:“古代人指明了隧道里最大的秘密所在,是镜面的中心,而不是镜面背后。一切奥秘,全在这一面镜子。如果它不能被打碎或是被穿透,则它背后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它在这里,秘密就在这里。进入镜中,就是这隧道、山底空间的最根本意义,也是此次珠穆朗玛峰探险的终极目的。”
与其他探险者不同,他已经不再奢求直达地球轴心,而是将注意力转向镜面。
镜面幽深之极,无法探测分析其材料构成。
林轩看着镜中的自己,忽然微笑起来,那镜中人也自然地、即时地像他一样微笑。
“你在那里,又看到了什么?”他问镜中的那个“他”。
如果镜子是可以即时发声的,那么,镜中的“他”一定也可以同步发出声音向林轩提问:“你在那里,又看到了什么?”
在普通意义上说,镜子是无法发声的,它只能给予人类“影子”,而不能给予“声音反馈”。
就在这一刻,林轩耳中传来了声音,那声音跟自己刚才说的话一模一样:“你在那里,又看到了什么?”
林轩一惊,因为那声音正是从镜面里发出来的。
换句话说,是镜中的“他”向镜子前的“他”询问,意思就是——他活着,镜中的“他”也活着;他开口,镜中的“他”也开口;他研究镜中的“他”的同时,镜中的“他”也在研究他。
第二百五十七章 镜毒
林轩向前跨近,侧转头,右耳贴近镜面,这种姿势应该是最能听清里面那些动静的,但是,即使他将耳朵都硌得有些麻木了,仍旧听不到丝毫声响。
“是幻听吗?”他后退了一些,再看镜中。
镜中的那个“他”微微皱着眉,专注地向外凝视着。
“镜中有什么?镜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绝对相同,左右对调,是吗?”那是普通人所了解的道理,但林轩觉得,此刻任何常用道理都不可相信了,必须自己拓展出一些新的道理来才行。
“你是谁?你不是我,你到底是谁?”他盯着镜中的人。
有个细微的声音重复着他的话:“你是谁?你不是我,你到底是谁?”
林轩明白了,原来那种声音只有在他看着镜中人的时候才出现,而且他又发现了另外的问题,镜中的影子虽然同步做着任何动作,但模仿他的声音时,却是稍稍滞后的。这种影同步、声异步的方式,着实令人感到费解。
此刻,他就像刚刚长大的猫咪一样,对着镜子张牙舞爪,全然不知镜中反映出来的正是自己。
“我要到镜子里去。”林轩咬着唇,侧耳谛听那影子继续学他。
影子是在镜中,如果说同样的话,已经毫无意义。
既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的是,那影子保持沉默,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淡然冷笑,静静地看着他。
“嘿,在干什么?”萨曼莎从隧道外缓缓走进来。
从镜中看,萨曼莎其实是从镜中一步步走出来,直到站在镜子面前。
“在看我。”林轩回答。
“是吗?只要是镜子,都会映出影子,我猜它也没什么不同的。”萨曼莎慢慢地拔出短枪,对准了镜中的自己,“我想最后再试一试,看看这地球上到底有什么物质是既像玻璃又无法被击穿的?”
“是钢头*?”林轩问。
他知道萨曼莎不是随意开枪的人,既然要开枪,一定是找到了镜面的弱点。
萨曼莎点点头,右臂稳稳地平举,食指扣动扳机。那颗子弹脱膛而出,似乎射穿了镜子,但镜面上却没留下弹孔。
“这是怎么回事呢?”萨曼莎惶惑地抚摸着镜面。
“没事,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也就没有什么怪事了。”林轩说。
“可是……可是这根本解释不通啊?”萨曼莎喃喃自问。
她扑向镜子,叉开手指,抚摸能达到的全部镜面,“那子弹去了哪里?”
此刻,她跟镜子靠得太近,所以被逼死盯着自己的影子。
“知道吗?很多女性都喜欢照镜子,这很正常。每一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对自己的容貌也会非常在意。但是根据最近的英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经常照镜子会让心理压力过大。有一项调查表明,英国女性平均每天照镜子38次,男性18次。女性对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更挑剔,80%有所不满。”萨曼莎说。
林轩点头:“你很美,没什么需要改善的,更无需有任何压力。”
萨曼莎笑了,无论林轩说这话是虚情还是假意,她听了都非常受用。
“我感觉,镜子里的我不像我。”萨曼莎也看出了端倪,“那她又是谁呢?”
林轩摇头:“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应该离开这隧道了,镜子已经占据了大家太长的时间。既然无法突破,就得另想办法。”
萨曼莎充耳不闻,忽然抬起左手,抚摸着自己的左耳耳垂。
“萨曼莎,我们向外走吧?”林轩又叫了一声。
“在镜子中,我发现了另一个我……一个不完整的我,一个有着满身缺陷的我……”萨曼莎变得精神恍惚起来。
本来,林轩想带萨曼莎离开隧道,但事情既然起了变化,有变化就是有转机。他不再急于离开,而是希望在转机中抓住线索,进而破解镜面的秘密。
“林轩,你知道伦敦‘身体畸形恐惧症实验’吗?”萨曼莎问。
林轩点头:“知道。”
“呵呵,我现在发觉,自己好像就是实验者之一。”萨曼莎接着说。
所谓的“身体畸形恐惧症实验”是指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心理学家在1988年进行的一次特殊实验,其核心是检验某些人心理方面存在的“身体畸形恐惧”。这类患者强烈认为身体某部分不好看并夸大这些“缺陷”,但在别人看来,他们可能没有什么地方跟别人不一样。这种疾病的患病原因不明,不过大多数患者有抑郁症史,不少身体畸形恐惧症患者会画很重的妆或穿很多衣服,以掩盖“缺陷”。
他们的最大问题表现在——随时随地,不停地照镜子,以防“缺陷”被人发现。
当时,为研究照镜子对这些人的影响,精神病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招募25名身体畸形恐惧症患者和25名健康人士,男女各一半,让他们接受两次测试。第一次测试时,研究人员让他们照镜子25秒,第二次照至少10分钟。两次测试前后,志愿者都要填写问卷,让研究人员评估他们对外貌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