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粉碎机-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国忠惊悚地说。

    “杨公,您可知王玄策否?”

    杨丰笑着说。

    “贞观二十一年,右率府长史王玄策为正使出使天竺,恰逢其国奸臣篡位,以兵袭我大唐使团,王玄策与副使皆被囚,后他二人越狱而逃,至依附吐蕃之土邦借其兵七千,并千余吐蕃军,一战而败天竺军,不但救出所有被俘之同僚,而且斩其伪王之首献于太宗皇帝,如此孱弱之国杨公以为需多少我大唐精锐?”

    他紧接着说道。

    “呃?”

    杨国忠闭嘴了。

    “至于沿途诸国……”

    杨丰笑了笑。

    “杨公可召通海夷道常年往返的海商,询问一下这些南洋番邦情形。

    臣不是说笑话,一万适应了炎热环境并且忽略掉疾疫影响的大唐精锐,有能力灭掉那里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仅仅是夺取一座港口,那么一千大唐精锐就可用轻松完成这个任务。

    臣的计划是在这条线上建立五个这样的屯兵港口,每一个港口驻军两千,整条线上需要一万驻军,而另外一万击败天竺夺取这里的控制权,然后以海运向这里运送两万精锐,这两万精锐在天竺养精蓄锐,适应环境并且在天竺囤积充足的物资。同时在这片山口依托内河航运再建立一座城池,一旦开始进攻就以其为依托,进入吐蕃境内之后直接放开手进行血洗,能杀就杀,不能杀也必须抓回到天竺,总之就是烧光杀光抢光,就是农田也必须焚烧牲畜带不走也要统统杀死,最大限度削弱其人口。

    一旦吐蕃军队反击能战则战,战若胜则直捣逻些,若势不能战则退。

    控制住山口,以后随时可以重新杀回去。

    只要我大唐掌握了这条线,就算不能彻底灭掉吐蕃,也能让他们从此失去向陇右进攻的能力,他们的人口兵力不可能支撑两个方向战场,而我军只要不停袭扰下去,吐蕃就会像逐渐被放血一样直到血流干而亡!”

    他恶狠狠地说。

    “这是一个长久之计啊!”

    杨国忠感慨道。

    “十年,十年臣可保大唐彻底摆脱吐蕃这头身侧的饿狼。”

    杨丰说道。

    “十年,朕就等你十年!”

    李隆基很是霸气地说道。

    “臣恭祝陛下八一宇,早日使皇恩如日月泽被万邦!”

    杨丰行礼说道。

    然后杨国忠等人也紧跟着拍马屁。

    “还有什么好东西,一并献上来吧!”

    李隆基多少有些开心地说。

    “这是千里镜,当然,看千里是不可能的,若是开阔地上,可以将一里外的东西拉近如在目前,半里之内可看清人的面容,此物乃臣自制,只是所用玻璃需从胡人处购得。”

    杨丰说着拿出望远镜。

    李嗣业拿过去转递给李隆基并教他如何使用。

    “这是臣的海船图,此船臣称之为宝船,可载万石,配以床弩和连弩可兼做战船,体型巨大,高耸如山,顺风航速可超二十里,无论运兵运货皆可,在臣计划之中,此船当为我大唐舰队之主力,最少建造百艘。这是小型的鸟船,取其迅捷如飞鸟,速度可达三十里,此为巡弋护卫之哨船,这个船小造价低廉最少应建造两百艘,实际以其为主要作战之船,南洋诸国皆弱小,不可能具备与我大唐抗衡之能力,鸟船配床弩和连弩足以对付。这是沙船,实际不适宜航海,只能在近海使用,但此船胜在吃水浅,内河运输作战皆不可缺,可用于安南方向朱鸢江的航运,而且造价不值一提,对于船料也不必太在意,而此为车船,此船并非海船,无法在海上航行,乃内河湖泊作战所用之大型战船,以人力配合船帆驱动。

    前两种用于海上。

    后两种用于内河。

    这些只是最简单的图样,真正的全套图样和建造技术都在臣那里,陛下遣人随臣回去取来即可。”

    杨丰紧接着拿出一个盒子说道。

    高力士接过去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摞明朝版本的图纸,其中宝船自然就是福船了,而鸟船自然也是绿眉毛了,这两种船都没有超出这个时代太多,无论福船还是鸟船,都是这时候造船工匠能够解决的,而唐朝的海船本来就已经很发达,再有他的全套技术资料,在浙江福建等地的造船基地很容易就能造出来。

    至于沙船也就是沙船了。

    这种小船不起眼,但却是非常重要,这种唐宋之际成型的小船,几乎承载了数百年间中国绝大多数的内河近海航运。

    而车船当然是宋朝战船标志了。

    在没有火炮的时代,这种巨型内河战船就是无敌的,未来在印度驻军后,完全可以用这种战船和沙船相结合控制布拉马普特拉河,甚至于向恒河方向扩张,至少冷兵器时代的天竺人手中根本找不到与之抗衡的,床弩,投石机再加拍杆,古典时代的巨无霸航行于恒河上,在两岸阿三们膜拜的目光中宣示大唐威严,想这场面也是很令人期待的。

    同样,大海上无数鸟船护卫着一艘艘如山岳的宝船,就像原本历史上的郑和船队穿越了时空一样,横行在八世纪的南洋,这样的场景也是很令人激动的。

    “你这好东西倒是够多的。”

    李隆基笑着说。

    “没了,剩下就只有臣的一颗赤胆忠心了!”

    杨丰厚颜无耻地说。

    “好,你这颗忠心朕记下了!”

    李隆基说道。

    不过他还是没给杨丰封官,毕竟还得照顾安禄山的感受,当然,这只是小事,过了风头之后,只要杨丰再不搞事情,肯定会给他补偿,毕竟李隆基也的确感受到这家伙那一颗赤胆忠心了。

    “你是否愿意为朕主持造船?”

    他很直接地问。

    “回陛下,臣不愿意!”

    杨丰同样很直接地说。

    “为何?朕不会让你去外地,只是在工部专门设立一个督造司,由你来担任督造使,虽然需要时常到外面去巡视,但仍旧以留驻长安为主,岂不比你在碎叶受苦要强?”

    李隆基说道。

    “回陛下,臣志在为国守边,碎叶虽然日子苦,但只要想到臣的身后是我大唐盛世就不苦了,且怛罗斯之战臣的数千兄弟埋骨西域,臣和碎叶的三千兄弟发过誓,没有把他们的遗骨接回,没有为他们报仇,让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息之前,谁也不能舍弃他们而去,臣在碎叶秣兵厉马,就是为了能够有这一天,这是臣对天发下的誓言,还请陛下能够成全!”

    杨丰很是煽情地说道。

    李隆基沉默了一下,很显然有点小感动了。

    这是多好的孩子啊,宁可放弃长安的荣华富贵,也要到绝域去为国守边,而且毫无保留地向他献出一堆的堪称珍宝级别东西,却丝毫没有因为不能升官而不满,简直就是一个忠臣的楷模。

    “那碎叶悬远,造船之事若有意外如何处置?”

    李隆基说道。

    “回陛下,臣可每半年回来一次。”

    杨丰说道。

    “那碎叶回来一趟可就得半年。”

    杨国忠说道。

    “杨公,末将身体不同常人,只要碎叶至长安沿线驿站足够,每隔五十里有马可换,臣一昼夜可行两千里,最多六七天就可至长安。”

    杨丰说道。

    他又不在乎疲劳,就他那体格二十四小时在马上跑都无所谓,一匹养精蓄锐的战马怎么还不能载着他半小时跑五十里,只要沿着那些驿站一站站换马跑就行,半个月一个来回估计没什么压力。

    “好吧,朕会下旨给各地驿站,为你随时准备好马匹,不过你仍旧得留在长安半年,把这个督造司建立起来,还得前往江南东道和岭南道的各处船场走一趟,去教那些造船工匠如何按照图样来造这些船,至于船料那里应该有一些可用的,他们那里原本就是建造通海夷道上海船的,先让他们试着造几艘看看。”

    李隆基说道。

    “臣遵旨。”

    杨丰赶紧说。

    “不过臣也有一事相求,恳请陛下恩准!”

    杨丰说道。

    “何事?”

    李隆基问道。

    “臣恳请陛下能够允许臣到各地监狱中,搜拣那些普通囚犯带到碎叶充当苦力,臣在那里只有三千人远远不够,但大唐百姓安居乐业,很难愿意随臣前往绝域之地,故臣以为可用这些囚犯来充当助力。”

    杨丰说道。

    “这些可都是冥顽不驯之徒!”

    李隆基说道。

    “陛下放心,就是狼臣也能让他们变成羊!”

    杨丰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准了,十恶以外者任尔取之!”

    李隆基说道。

    他才不在乎那些囚犯呢,杨丰给他废物利用这是好事,这些囚犯养在监狱里他还得提供牢饭,让他们到碎叶去也算流放了,反正他们也没地方跑,以苦役服完刑期再释放回来就行了。

第三五九章 一夜暴富

    “李公,明晚某家中设宴,为李公洗尘,还望李公赏光!”

    大明宫外,杨国忠对李嗣业说道。

    “那鄙人就叨扰了!”

    李嗣业也没客气,直接爽快地说。

    “杨校尉若无事也一起吧!”

    紧接着杨国忠对杨丰说。

    “那末将就不客气了。”

    杨丰说道。

    三人笑着分开,杨丰看着杨国忠骑上马离开的背影,脸上多少带着一丝深沉的笑意。

    “造船归哪个衙门管?”

    紧接着他问李嗣业。

    “工部水部郎中,都水监舟楫署令都管这个,不过海船都是工部,此事需圣人指定,不需要你操心,到时候圣人指定哪家负责他自会找你,既然你已经拒绝督造使,那么肯定会另外任命督造使,你到时候只需要为他提供帮助即可,此事少不了一番明争暗斗,你没必要卷入其中!”

    李嗣业说道。

    “还有,立刻去把你母亲和兄弟姐妹都接来长安,以后让他们住在我那里就行了。”

    紧接着他说道。

    “我还准备让他们去碎叶呢!”

    杨丰说道。

    “除非你随行保护,否则你敢保他们不会在河西遭盗匪?”

    李嗣业说道。

    杨丰点了点头,紧接着他和李嗣业返回李府,然后带着自己部下随行士兵和大批李府家奴,以最快速度出长安直奔郑县,这时候渭河还在封冻中,只能走陆路过去了,郑县实际上就是华州,距离长安不到两百里而且都是通衢大道,他们一人两匹马一天即到。杨丰对他这些便宜亲人也没什么太深感情,见过他老娘和一干兄弟姐妹之后一说他把安禄山儿子打成残废,他那个老实巴交的府兵校尉大哥吓得直接晕倒,醒过来之后以最快速度搜罗家里值钱东西装车,反正他家也是个大户人家,田产店铺什么的都有下人掌管,家里主要成员转进长安留下那些管事的负责就行。

    杨丰带着自己这些遭遇飞来横祸的亲人连夜启程,在第二天傍晚又返回长安塞进了李嗣业家。

    至于他们的生计……

    “这是圣人的赏赐!”

    李嗣业指着面前一座小山说道。

    “真是霸气啊!”

    杨丰无语地看着这座由五千匹各色绸布堆成的彩山惊叹。

    这是李隆基给他的赏赐。

    也是李隆基对没有给他加官进爵的补偿,这时候唐朝绸布是当钱币使用的,五千匹其实并不算多,李隆基历年赏赐大臣的加起来,折合这东西四十六万五千六百五十三匹,平均每年就得赏出超过一万,最高记录一次赏了安禄山五万。除了这些绸缎之外旁边还有一堆铜钱山,里面掺杂着金银之类,这是哥舒翰给他的那批望远镜货款,一共两千缗,而旁边还有四个大箱子,其中两个箱子里面全是银饼子,另外两个里面全是各种珍贵的药材,什么人参鹿茸之类。

    “这是谁的?”

    杨丰愕然道。

    “这是虢国夫人府上送来的,以感谢你对她的救命之恩。”

    李嗣业说道。

    杨丰拎出根虎鞭无语了一下,这sao货还敢给他补啊,这不怕再把她干得下不了床?

    “那这一份呢?”

    他指着旁边一个小箱子说道。

    那里面是黄澄澄的金饼子。

    “这是嗣曹王皋府中送来的。”

    李嗣业说道。

    “呃,他送我黄金干什么?”

    杨丰愕然道。

    “因为他管都水监,而且圣人刚刚下旨由他督造海船。”

    李嗣业说道。

    “嗣曹王皋,李皋?”

    杨丰这才想起来这人是谁。

    话说督造战船可是等于送给他一座金山,办工程发大财的道理古今通用,数百艘战舰的建造所需资金是个天文数字,督造使十里抽一都能让自己富可敌国,这样的好事他拒绝然后转给李皋,后者饮水思源只要有点头脑就少不了感谢一下,更何况以后还得他帮忙提供技术咨询。

    “这个嗣曹王倒是明白人!”

    杨丰笑道。

    李皋当然是明白人,原本历史上车船有一种说法就是他发明的,这个大唐宗室,李世民的五世孙在安史之乱后的江西,荆南,襄阳连任三节度,是平李希烈的主要功臣,而且主要就是以水军出名,最喜欢那些奇技淫巧的新技术,他也的确是这时候李隆基手下最适合这个工作的,由他来负责杨丰还是很满意的。

    “这可是一夜暴富啊!”

    他看着属于自己的一仓库财物说道。

    这的确是一夜暴富,这些东西加起来价值万缗以上,在这个时代已经堪称小富豪一个,这时候身后传来脚步声,杨丰回过头看到李秀正小心翼翼地从他身后的门口探出头来,杨丰伸手一把将她拽过来,在她害羞的惊叫中,把仓库门的钥匙塞在她手里。

    “你的,全是你的!”

    杨丰说道。

    李秀欢呼一声,立刻扑倒那一堆绫罗绸缎里了。

    “快去换上衣服,该去杨国忠那里赴宴了!”

    李嗣业装没看见地说。

    “呃,岳父大人,我可以穿盔甲去赴宴吗?”

    杨丰一脸纯洁地说。

    “随你便,杨国忠应该不会介意!”

    李嗣业说道。

    既然这样,杨丰就终于可以不用穿他那身翠生生的青葱装了,紧接着去套上明光铠,骑上一匹最雄健的大宛马,在一声甲片的摩擦声中直奔杨国忠府邸,快要到的时候,突然另一侧路口出来几匹马,李嗣业随口向为首马背上人喊了声:“高公!”

    杨丰立刻明白是谁了。

    “节帅!”

    他上前行礼说道。

    “宴后到老夫那里,有事要与你谈!”

    高仙芝点头说道。

    “呃,节帅,您不会调安南了吧?”

    杨丰愕然道。

    “还不是你搞出来的,圣人已经下旨升安南都护府为安南节度使,以老夫为节度使并增兵至两万。”

    高仙芝没好气地说。

    他被调回长安后,原本是拟订接替安思顺的安西节度使,安思顺直接调朔方节度使,但安思顺指使治下胡人割脸请愿,李隆基也就只好作罢,然后给又他安排了一个右金吾大将军的闲差。这一次李隆基受杨丰蛊惑准备从安南向南诏进军,那么必须提升安南的级别,原本那里隶属岭南五府经略使,但岭南是十大藩镇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整个岭南五管不过才一万多唐军,分到安南就四千了,而岭南经略使主要职责是两广,也不可能把主力都调到安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