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踔皇鞘奔湮侍舛眩怀且欢ㄊ抢钪氐哪抑兄铩
战事的进展与李重预料的差不多,建安四年九月,太史慈和高顺围困蓟城,袁熙也落得个困守孤城的下场。但是袁熙要比袁谭倒霉的多,李重和袁绍可没那么大的交情,袁熙就是投降了也没什么好下场,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更可恨的是袁熙的手下,如焦触、张南等人,他们的想法又变了,老主公当时的遗命可是让大公子袁谭即位呢,袁熙你有什么资格统领我们呢,能统领我们的是袁谭呀。
那现在袁谭投降曹操了,也就是说袁家的势力已经烟消云散了,我们现在都是无主之人呢,背叛了你……呸呸……不能用背叛这个词,咱们就没有臣属关系,也实属正常吧。
所以袁熙手下投降的速度要比辛毗还快,几乎没到十天,袁熙的蓟城就剩下空城一座了,什么焦触、张南等人都一股脑的投降李重去了。
袁熙身边一个手下都没有了,只能仓皇而逃,直奔漠北,转道前去投奔公孙度了。
袁熙拱手将蓟城让给李重,让李重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辗转腾挪,同时也影响到了张辽的战略部署。
李重拿下了大半个幽州,就派遣高顺驻守蓟城,防备攻打辽东的张辽,天下人眼里,真是世事无常,张辽高顺这两位吕布的降将竟然再次聚首,可叹的是这两个人还要各为其主,叫人叹息不已。
但天下人又认为李重和曹操做的很对,很有大局感,应为李重和曹操在幽州相互接壤,换了别的武将还真不好说能和睦相处,擦枪走火实属正常,但张辽和高顺交情莫逆,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对于李重派遣高顺驻守蓟城,曹操的反应也很平淡,在曹操看来,李重此举防守的意味更重一些,毕竟高顺和张辽共事已久,熟悉张辽的作战风格,单纯的防守应该没有问题。
曹操也没打算让张辽进攻幽州,于是就张辽传令,让张辽尽量避免和高顺的军队发生摩擦,巧的是,李重的军令也是一样的,于是两方接壤之处的兵卒出现一幕极其和谐的景象,不时见到双方兵卒交换物品的现象。
以上对曹操来说都是好事,下面说坏事,坏事只有一件,那就是袁谭反了。
袁谭反的时候张辽正在和乌桓人激战,而这时袁熙也逃到了辽东,公孙度看中了袁家兄弟对异族的影响力,很是热情的接待了袁熙,并且许诺,有机会的话,一定出兵帮助袁熙,这本就是公孙度的推脱之言,但走投无路的袁熙也只能选择相信了。
袁谭在北方人脉丰厚,不多时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心思也动了起来。本来他就不想投降曹操,要不是辛毗搅乱军心,袁谭真有誓死一战的心思。
现在辛毗作为向导,跟随张辽的大军出征了,袁谭立即召集审配、辛评二人商议反叛曹操一事,这两个袁绍的心腹简直喜极而泣。
审配更是在心中大呼:我果真没看错人,当时主公投降曹操的时候我就发觉不对,觉得主公是忍辱负重,老主公传位给大公子果真是明智之极啊!
两个人立即表示,这就联系旧部,辛评更加激进,当即表示一定要将辛毗这个反骨仔全家抄斩。
不得不说袁家在南皮的根基深厚,袁谭振臂一呼,当即就拉起一只三万余人的军队,将南皮控制在手中,而渤海郡,河间郡大部分县城也都举兵相应,切断了右北平郡与后方的联系,张辽顿时陷入孤军深入的地步。
张辽真是乐极生悲,说起来北伐还算顺利,几场战斗打得也不错,斩杀了数千乌桓兵卒,本身损失也不大,有很大的希望能在明年平定北方,岂料被袁谭一刀子捅在屁股上,要是右北平郡的乐进不给力,守不住右北平郡,乐子就大了。
所以青州的夏侯惇一面给曹操传信,都不等曹操的军令了,召集了不到一万五千人马,心急火燎的就出兵前去攻打南皮。
南皮现在是审配驻守,袁谭领着大军前去攻打右北平郡郡了,北平的乐进手下只有几千兵卒,根本挡不住袁谭的两万大军,右北平郡一失,张辽的远征军连退路都没有了。
接到夏侯惇的传信之时,曹操正在和郭嘉饮酒闲聊,闻得袁谭反叛,惊得连酒杯就掉到地上了,郭嘉接过信件一看,也脸色大变,差点没背过气去。
这不是曹操和郭嘉的定力不够,而是张辽这支远征军对曹操来说太重要了,张辽手下共有三万余兵卒,其中就有曹操最精锐的力量虎豹骑,武将更有李典、乐进等人,这些兵将要是折损在幽州,曹操立即就会元气大伤。
还有,一旦张辽北伐失败,袁氏兄弟一定会联合公孙度卷土重来,不光是地盘损失,更可怕的是曹操要重新布置防线,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古代可没有火车运兵,进行一次数万人的兵力调动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现在曹操哪有时间来调动兵卒呢?
曹操心中盘算良久,就打算给张辽送信,放弃幽州,全力突围,能跑出多少兵卒就跑出多少兵卒吧,然后自己再命令夏侯惇在南皮以南布防,固守青州防线,嗯!自己还要在南方抽调一些兵力过去,夏侯惇手中的兵力太少了。
头疼啊!自己抽调南方的兵力,刘表和孙策一定会有所察觉的,自己只要稍微露出一点颓势,两个人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
到时候自己不但要应付袁家兄弟的反扑,还要分出兵力应付孙策和刘表,如果张鲁和马腾再有所动作,那可就陷入四面开战的地步了,呜呼哀哉!当年的董卓也就这待遇吧!曹操都不知道该自豪好了,还是自悲好了。
郭嘉心中也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危局,嗯嗯……有了,只是不知道那边会开出什么条件来,又或者说干脆的拒绝了呢,还是要落井下石?
那一边指的当然就是李重了,和曹操说出自己的想法,曹操也眨巴眨巴眼睛说不出话来,无奈之下,曹操只得再叫荀彧前来议事。
对于如何让李重出兵,荀彧也无计可施,毕竟现在两家的结盟已经结束了,指望李重友情助拳确实有点不现实,这不是李重和曹操的交情问题,这是两个军事集团的利益冲突,最起码荀彧认为,李重不落井下石就已经算是人品高尚了。
可是别无选择的曹操依旧给李重写了一封书信,派遣荀攸前去邺城和李重交涉,条件也不过是一些盐铁交易,铠甲兵刃什么的,指望着点条件能打动李重……呵呵,还不如指望李重脑袋进水现实一些。
令曹操没想到的是,李重真的就答应出兵了,出兵的速度之快出乎意料。
李重脑袋进水了吗?当然没有,曹操和郭嘉、荀彧就没考虑到一点,那就是李重也害怕,万一袁家兄弟被曹操打怕了,掉过头来攻打自己怎么办,蓟城和邺城都是河北大城,战略意义不在南皮之下呢
第二百二十章致命失误
更新时间:2012…10…20
归根结底,就是曹操和李重都是狡诈多疑之人,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才是袁熙、袁谭的主要攻击目标,其实两个人都不知道,袁谭、袁熙连结公孙度真的只是为了自保,什么收复河北都是口号而已,就连野心最大的袁谭也只是想想而已。
也就在这时,李重忽然接到高顺的一封书信,信上写的很简单,就是高顺想要前来邺城见一见李重。
这很不正常,要知道高顺可是蓟城太守,负责整个幽州的防御,在实际权力上,就连太史慈都不如高顺。
那么,这样一个北方重镇的守将,为什么会要求离开自己驻守的城池,只为了见李重一面呢?
怀着满心的疑惑,李重点头答应下来。
不提高顺回邺城求见李重,也不提太史慈出兵相助张辽驻守右北平郡,单提在柳城和蹋顿决战的张辽。
张辽带着三万精兵北征乌桓,可以说是风餐露宿,艰苦异常,不过还好,界桥、南皮两场大战已经让乌桓元气大伤,出征的还算顺利,再加上辛毗熟悉道路,出谋划策,倒还是打了一些胜仗,慢慢的将乌桓余部包围在柳城之中。
柳城是乌桓的大本营,守卫力量还算坚固,张辽一时间也打不下来,只能慢慢消耗守城的力量。
可就在这时,逃到草原的袁熙卷土重来了,带着一万余人增援柳城。
张辽不把袁熙放在眼里,蹋顿加上袁熙也就是两个废物,最关键的是南皮的袁谭也背叛了曹操,正在攻打土垠的乐进,张辽非常害怕土垠失守,急忙撤军回土垠,蹋顿和袁熙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率兵在后面追击。
幽州的道路崎岖,张辽又害怕中伏,撤军的速度极慢,等到张辽撤到土垠附近之时,忽然得到一个好消息,就是太史慈已经出兵帮助乐进抵挡袁谭了。
张辽接到消息,立即停下撤军的步伐,思索行军方略,细细考虑之后,张辽立即决定反攻蹋顿和袁熙。
张辽敢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土垠无忧,乐进手中就有数千兵卒,再加上太史慈的一万军队,抵挡袁谭的军队绰绰有余,毕竟袁谭反叛也是临时起意,并没有制造什么攻城器械,只要土垠的兵卒足够,袁谭根本就没有办法攻破城池。
为了稳妥起见,张辽还给乐进去了一条军令,大意是说:在能确保土垠无忧的情况下,尽量配合太史慈的军事行动,如果太史慈进入到土垠城内,那么两人制定的军事计划要以太史慈为主。
这相当于剥夺了乐进的军权一样,所以乐进接到张辽的军令鼻子都气歪了。
前文说过,曹操在选择北伐军主帅的时候,乐进也是人选之一,到了最后张辽才脱颖而出占据帅位,有很多人都不服气张辽,其中就有乐进、徐晃、于禁等人。
其中表现最为激烈的就是乐进,徐晃也是降将,就算心里有想法也不会说些什么,于禁此人生性沉稳,甚至有些沉稳过头了,所以也不怎么说话,乐进脾气暴躁,又觉得自己是曹操的老人,怨言颇多。
张辽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让乐进驻守土垠的,这样一来,两个人各管一摊,也就没有了口舌之争,张辽相信,乐进虽说嫉妒自己得到了主帅的位置,但也不会从中作梗,刷什么见不得人手段,故意让自己战败的。
也确实是这样的,乐进真没做什么手脚,反而更加热情的工作,乐进的想法很简单,张辽!咱俩比比看,看到底谁更有能力,反正我这里是不会出现什么差错的,粮草我也给你即时运转,你要是打不过乌桓人,看主公怎么说。
其实在后方哪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乐进也就是派人护送粮草,杀点小蟊贼。
乐进也是五子良将之一,行军打仗的本领很不错的,什么蟊贼能打过他啊,所以没用多长时间,乐进就将土垠附近的蟊贼杀了个干干净净。
闲着无事的乐进也不敢离开土垠,那就给自己找点事做做吧,嗯……就加固城防好了。
乐进对兵卒说的好听:要有备无患吗!其实乐进就是随便说说而已,他自己都不当真,岂料歪打正着,袁谭反叛了,率领两万大军前来攻打土垠了。
多亏乐进事先准备了不少守城物资,要不然能不能抗到太史慈来援还是问题,乐进心里说道:我这是运气好啊!
啊……不对,怎么能说我乐进运气好呢,那是我乐进眼光长远,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总之乐进狠狠的夸了自己一通,最后认为,我乐进、乐文谦,要比太史慈强多了,为什么要听太史慈的呢。
但张辽是主将,乐进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违抗军令,只能阳奉阴违,反正乐进就是不和太史慈好好配合,于是战斗就在土垠僵持下来。
张辽不知道乐进的心思,但他也通过斥候得知土垠战况稳定,那么就可以全力应付蹋顿和袁熙了。
张辽在肥如县西北列开阵势,与追击而来的蹋顿袁熙展开一场大战。
蹋顿和袁熙根本没做好迎战的准备,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张辽跑着跑着竟然不跑了,不过好在蹋顿和袁谭的兵卒士气正旺,毫不示弱的和张辽的兵卒绞杀在一起。
混战之中,双方的王牌部队都给对方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乌桓骑兵马术精良,在乱军之中往来自如,将张辽的步兵方阵杀的七零八落。
而曹纯的虎豹骑也一样,配备重甲的虎豹骑一路长驱直进,直接凿穿了蹋顿袁熙的军阵。
双方都死掐对方最薄弱的兵种,也就是步兵,就看谁先挺不住了。
这时候就看谁的部队训练刻苦,谁的兵卒毅力坚定了,两次凿穿过后,张辽将虎豹骑中的重甲虎骑留在后方休息,命令曹纯带领四千虎豹骑和乌桓骑兵对杀,除去骑射的能力,虎豹骑在单兵战斗力和装备上都高出乌桓骑兵一筹,渐渐将对战乌桓骑兵压制下来。
此时战场也到了最惨烈的时刻,虎豹骑虽然在战斗力上占据上风,但乌桓骑兵至少有一万余人,剩下的数千乌桓骑兵向蝗虫一样荼毒战场。
就在这时,袁熙、蹋顿在指挥上出现了一个致命失误。
曹纯的四千虎豹骑并不能完全牵制蹋顿的乌桓骑兵,数千没有牵制的乌桓骑兵在军阵之中往来冲突,张辽的步兵根本就没办法抵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辽开始指挥步兵尽量聚集起来,这是步兵对付骑兵的主要战法,于是蹋顿和袁熙也做出战略调整,命令手下的乌桓骑兵聚集起来,冲击张辽的步兵军阵。
这个策略也不能说不对,但二人显然忘了,张辽还有一千没投入战场的虎豹骑重骑。
经过几场大战的消耗,曹纯手下的重骑只有八九百人了,这八九百人扔进六万人的战场根本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用来斩首还是足够的。
蹋顿袁熙将乌桓骑兵聚集起来,正给了虎豹骑重骑突击的机会,说实话,如果蹋顿袁熙不这么干,曹纯这数百重骑就算累死也追不上来去如风的乌桓骑兵。而且如果张辽的反应慢上一点,乌桓骑兵冲击步兵军阵之后,也会自然而然的散开。
张辽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亲自带领虎豹骑重骑冲杀过去。
虎豹骑重骑和乌桓骑兵撞击在一起,溅起漫天的血肉,张辽手中的大刀划出一道道闪电,在军阵之中撕开一条缝隙。
最激烈的交锋只需要一点点时间,在这一点点的时间里,张辽率领的虎豹骑冲散了乌桓骑兵的阵势,集结完毕的步兵随后跟上,密集的步兵军阵就像呼啸而来的海浪,将散落的乌桓骑兵淹没到海底。
张辽冲透乌桓骑兵的军阵,看看身边还有数百骑士,当即呼喝一声,直奔蹋顿、袁熙所在之处扑来。
隔着上百丈,张辽就将注意力放到袁熙和蹋顿身上,冷厉的目光如同闪电一样,刺得二人心头一颤。
袁熙终归胆子小些,不愿意硬抗气势已经达到巅峰状态的张辽,拨马横移几步,躲开张辽的目光。
蹋顿也能感到这锋锐无匹的杀机,但蹋顿却不想闪避,袁熙退让之后,他就没法再躲了,两人所在之地是全军中枢,军心都凝聚在这里。如果两个人都逃避了,那对全军的士气打击就太大了,张辽再喊一声蹋顿逃跑了,很有可能引起全军溃败。
所以蹋顿硬着头皮迎了上去,力拼状态爆棚的张辽。
像蜿蜒而起的电光,张辽的钢刀自下而上划出一道冷厉的光芒,和蹋顿藏身而过。
与此同时,张辽为了躲过蹋顿刀锋,身子在马上向外倾斜,几乎要坠落马下,毫厘之差,蹋顿的刀锋擦着张辽的脖颈抹了过去。
血光飞溅,蹋顿猛然坠马!
如果蹋顿避过张辽这一刀,张辽带领的数百骑兵就会陷入重重包围之中,蹋顿和袁熙的亲兵也不是吃素的,那样一来失去指挥的就是张辽的军队了。
但世界上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蹋顿死了,乌桓骑兵登时大乱起来。
第二百二十一章屠城灭族
更新时间:2012…10…21
蹋顿一死,就进的乌桓骑兵顿时就慌乱起来,这种恐慌渐渐蔓延到全军,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军溃败。
在蹋顿和袁熙的联军中,主力部队就是蹋顿的乌桓骑兵,袁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