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龙军士兵不断倒下,战斗到此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时辰,应龙军也减少到了一千余人。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章 退守济宁城
“大明万岁!杀啊”
面对周围无数的清军铁骑包围,应龙军根本不可能冲得出去,杀到了现在,他们也不打算在冲出去了,一个个血液沸腾,抱着就算死也要拉上一个敌人的信念,悍不畏死的拼杀。
刀起刀落,有人以命搏命,以伤换伤,什么叫毫不畏死!汉人屹立世间数千年,始终牢牢占据万里疆土,不是没有血性。血性一旦爆发出来,震撼人心。
一名应龙军士兵躲也不多一名镶黄旗清军砍来的刀,就为了一刀削掉这名清军的脑袋。
“噗!”鲜血飞溅,无头的尸体坠于马下,死不瞑目的人头在天空中飞起后,随着雨水掉落在地上。
战况极度惨烈,许多蒙古人被吓得胆战心惊,就连素以悍不畏死着称的满人镶黄旗士兵也被震撼,心里隐隐被烙印下了些许对应龙军的阴影。
再次过去了将近半个时辰后,战斗渐渐进入尾声,随着最后一个应龙军士兵被斩落于马下,战斗在五千应龙军士兵全部战死的情况下结束了。
这是一场极为辉煌的战斗,鳌拜的三万满蒙铁骑虽然胜利了,但同样损失惨重,除了最开始遂不及防之下被应龙军火枪里的一发弹药打死打伤的三千余人后,后来白刃厮杀,镶黄旗死伤超过两千,蒙古人更是死伤三千余,也就是说清军满蒙铁骑一共死伤了近九千人才终于绞杀了五千应龙军士兵。
鳌拜得到这个结果后,一时之间难以接受,眼前一黑,加上右肩还在流血,身体失血不少,差点就一头坠下马去,还好及时拉住战马的缰绳。
“应龙军!”鳌拜愤怒的咬牙,犹如一头凶恶的野狼在怒吼!
“鳌大人!我等还要不要继续追击明军败兵!”一名蒙古将领问道。
鳌拜看了一眼灰蒙蒙的天空,冰凉的雨水滴在脸上似毫无感觉,片刻才一咬牙,充满不甘的道:“不追了!全军撤回大营休整!”
这场大战持续了近一个时辰,就算现在追击怕是也晚了,更何况他还受着伤,就在在勇勐,也实在不好继续作战下去。
“走!”最后盯了一眼一地的尸体,鳌拜调转马头,心里微微无力,无论如何他也没有料到,五千应龙军竟然就让他率领下的镶黄旗遭受了这般大的损失。
大汶坡,这里已经建城了一座简易要塞,易守难攻,纪锋在半个时辰前率军退到此地。
“探马回来了没有!”纪锋朝一名应龙军士兵问道。
“回军座,并未见探马归来!”这名应龙军士兵回答道。
纪锋微微一叹,其实心里已经有了预感,清军铁骑这么久了都还没有追上来,毫无疑问,谢泽鹏和那五千应龙军将士定是在大雨中阻击了清军铁骑,在火枪最多只能动用一次的情况下,怕是已经遭遇不测。
又是半个时辰后,十几名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兵回来了,还抬着一具尸体回来。
“报!军座!谢参将他们已经全部战死了!战场上一地的血水,属下等找到了谢参将的尸体。”这名说话的斥候兵也是一名应龙军士兵,说着便哭了出来。
纪锋眼前一黑,咬牙定住心神后,上前查看谢泽鹏的尸体。
“兄弟,走好!”纪锋低喃了一声,声音有些哽咽。
许多应龙军士兵围了上来,大部分人看到了谢泽鹏的尸体都开始哭泣,雨水中回荡起一股悲伤的气息。
“哭什么哭!男子汉大丈夫,战死便战死了,这个仇恨,我等将来在战场上为他们报回来便是!”纪锋大吼,语气中充满了仇恨,极为坚定,五千将士的血仇,唯有在战场上才能报回来。
“对!杀光清虏,为兄弟们报仇!”应龙军士兵举着他们手中的燧发枪大吼。
不一会,从莱芜撤退的另外四万大军也到达了大汶坡这里,领军主将来见过纪锋。
随着这支大军的到来,大汶坡聚集了九万五千兵马。
“纪军长,我等是否继续在大汶坡埋伏清军?”吕延寿对纪锋问道。
纪锋看了看还在下着倾盆大雨的天空,这场大雨也不知道何时会停,可恨的因为这场大雨,应龙军手中的燧发枪根本不能够动用,就连准备在大汶坡伏击清军才动用的霹雳弹也不能用,这真******……
果然清军等在五月到来之际才开始南下是早有预谋,就是为了让雨季死死的克制应龙军的火器。
“不了,雨太大,这场伏击根本不能进行,得不偿失。况且将士们没有避雨的地方,在这样继续淋下去,太容易出问题了。这里离济宁城还有四十里,我等全力赶路还能在今夜亥时之前赶到济宁城。”纪锋想了想说道。
他们阻击清军乃是为了拖延清军南下的速度,同时不断杀伤清军,尽最大的可能削弱清军的实力,这场大雨虽然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麻烦,让他不得不放弃大汶坡这个极好的伏击点,但清军数百门大炮同样因为这场大雨极难行进,就算清军很快抵达济宁城下,没有大炮辅助,想攻破济宁城也没那么容易。
纪锋随即率领九万余大军放弃大汶坡,连夜退往济宁城休整,打算以济宁城为依托,与清军大战一回,为战死的五千应龙军将士报仇!
这场大雨足足下了整整一夜,道路湿滑,大炮运送速度极慢。
次日,多尔衮留下一万八旗和五万汉旗军运送大炮以及粮草等物,自己先行率领五十余万大军兵临济宁城下,不等攻城大炮到来便直接挥军攻城!
这场攻城战持续了一天后,清军伤亡近万汉旗军。
“摄政王,属下有些不懂,王爷为何不等红衣大炮到来在攻城,反而徒增伤亡!”这是一名正白旗将领,是多尔衮的心腹。
“你不懂,本王在下诱饵呢,不多攻几天,死伤几万人,怎么能显得我大清军马无能,残明朝廷怎么放心让小皇帝离开南京城来亲征呢!”多尔衮高深莫测的笑道,反正死的都是汉人,全死光了他也不放在眼里,汉人有无数,转眼他又能以大量荒田荒地招揽无数汉人充当他的马前卒,连银子都用不上,何乐而不为,更主要的是怎么诱使残明小皇帝来徐州亲征。
徐州可是一块好地方,李化熙的李氏一族可是在这里经营了不下百年,现在李化熙投靠了他们大清,只要大清的军马到达徐州城下,他任何时候都能拿下这座江淮坚城,所以在残明小皇帝没有进入徐州之前,他甚至不打算攻下济宁城。
自从多尔衮率军到达济宁城下之后,连续数日都派大军攻城,双方展开激烈的攻城战,虽然每日清军都死伤近万人,但多尔衮却根本无动于衷,连一丝多余的表情也欠奉。
当数日后,多尔衮得知朱慈果然准备亲征的消息,清军中军大帐才传出多尔衮兴奋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天助我大清也!此次残明必灭!”多尔衮哈哈大笑,双眼中寒芒狂闪,仿佛天下万里江山已经紧握其手一般。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一章 郑森
南京城内外,兵马涌动,全城百姓都知道了皇上即将亲征江北的消息。
介于应龙军几番大捷,百姓们心里虽然对清军有些恐惧,但还不至于人心惶惶,倒颇为安定。
两名男子身穿甲衣的将军骑着枣红色战马进入南京城。
这两人皆二十岁上下,其中一人身穿银铠,面目白净,英姿勃发,另一人身穿普通灰铠,行动举止当中明显以银铠将军为主。
“原来这就是南京城,果然繁华。”银铠将军打量着街道两旁的各类店铺,以及道路上来来往往的商客,许多人衣着华贵,丝绸锦缎随处可见,在这个****的年代,也只有一个王朝的帝都才有这么多显贵之人。
“少主,我们泉州也不差啊,只是地方稍小了些,不过富贵的商客却是更多。”灰铠将领不以为意的道。
这人说得其实也不错,泉州乃是走私海贸最大的港口,商贾众多,自然也极为繁华。
同时还是南洋霸主郑芝龙的老巢。
郑芝龙原本是东海海盗,后来改做海贸后,专门跟洋人做生意,积累了巨量钱财,势力越来越大,麾下有千艘船只,数万水军,经常掳掠广东福建等沿海各县,朝廷拿郑芝龙没有办法,便打起了招安的主意,于十四年前将其招安,并封为海防将军,崇祯十六年又进为安南伯,兼任泉州总兵一职,郑芝龙彻底成了泉州的土皇帝。
虽然曾经是海盗,但对泉州老巢的百姓郑芝龙却是异常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经常救济贫苦,在泉州的威望比大明朝廷还高。
郑芝龙经营泉州十几年,不仅在海上有强大的水军舰队,路上还有泉州做为依靠,时至今日,郑芝龙的势力早已比十四年前接受朝廷招安之时又强大的数倍,麾下足足有近四千艘船只,十余万水军,就连路上也有三万多陆军,岁入千万两白银,势力强大,就连此刻称雄世界的荷兰人在南洋见了郑家的船队也要绕道走,可见郑芝龙的势力。
本来有这样的势力在手,郑芝龙可以不将大明朝廷放在眼里的,只不过郑芝龙过腻了海盗的生活,加上祖籍又在泉州,郑家人早已把泉州视为他们的‘根’,所以为了避免与朝廷对抗,对于朝廷的命令,郑芝龙一般不会违抗。
这次朱慈准备亲征江北徐州,还特意下了一道圣旨给身为泉州总兵的郑芝龙,让他也带兵前来参战,顺便试探他的心意。
郑芝龙自然是不敢自己前来的,不过也不敢明着对抗朝廷的圣旨,便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自己称病,派了长子郑森代父前来。
朱慈对此早有预料,并不失望,甚至大喜过望,郑森的到来比郑芝龙亲自前来更让他欣喜。
郑森啊,后世大名鼎鼎的郑成功,不仅是因为他善战,是一个难得的将帅之才,更重要的是他的忠诚,他对汉人,对大明的忠诚,史上郑森为了拒绝降清甚至跟亲生父亲郑芝龙闹翻,进占台湾之后,还一直奉垂死挣扎的南明永政权为正统,接受永政权的调遣,一度派兵参与永政权跟满清的大战,甚至在满清统一大陆后,为了不致使大明灭亡,又在台湾另尊了一位明朝王爷为帝,一直坚持抗清数十年,可以说对汉民族忠心耿耿,朱慈最喜欢这样的人了。
银铠将军正是郑芝龙的长子郑森,这次郑森足足带了两万泉州兵马前来参战,一到南京城外,朱慈便迫不及待的下旨召见郑森。
“走!去皇宫面见皇上。”郑森虽然想在南京城逛一逛,但想到皇上召见的命令,下意识的不敢让皇上久等,直接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皇宫。
干清宫,朱慈正在跟马士英等人交代一些事情,太监总管赵德全来到朱慈的耳边小声禀报。
朱慈大喜,当即便让马士英等人先回去。
“快把人传进来。”待马士英等人走出去,朱慈便迫不及待的想见到郑森。
赵德全看得出来皇上很看重这个郑森,也不敢怠慢,笑着对郑森道:“安南伯世子,皇上宣您进去。”
“有劳公公了。”郑森心里有些紧张,跟在赵德全身后向着干清宫内走去。
郑家势力虽然大,但郑森却是从小熟读儒学长大,还曾考中过举人,崇祯时期更是在国子监也待过两年,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下意识的便尊重皇权,忠君的思想一点也不比一些忠臣差,这也是为什么后世郑森无论如何也不肯降清的原因之一。
“唉………,你们干什么!”跟郑森一同前来的随从本来也想进去,但立刻就被拦了下来,当即不满的道。
“皇上召见的是安南伯世子,岂是任何闲杂人等也能觐见的?再敢无礼,小心你的脑袋!”赵德全回过身来怒喝道。
在赵德全的心里,皇上的天威不容任何人冒犯,所有冒犯者都是死罪,盯着这个随从的神情里都充满了冰冷的杀机。
“你”这名随从怕是在泉州仗着郑家的势力惯了,来到皇宫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但看到赵德全眼睛里实实在在的杀机,立刻心头一跳,到底也是在皇权的熏陶下长大的,下意识的便缩了缩脑袋,冷汗都流下来了。
“啊南,你在外面等候就行了,切不可无礼,否则惹恼了皇上被定下死罪,我也救不了你。”郑森怒瞪,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随从感到恼怒,要不是念在其从小跟着自己长大,他甚至起了出宫之后立刻将其赶回泉州的打算。
赵德全暗暗点了点头,虽然对这名小小的随从不知天高地厚很生气,但郑森的态度还是能令他满意的。郑家的势力是大,但这个郑森倒是一个聪明人。
“世子,快进去吧,别让皇上久等了。”赵德全催促,临行前又瞪了那名无礼的随从一眼,直把他瞪得冷汗直流。
郑森走进干清宫,一眼看过去顿时有些纳闷,这里似乎不像是御书房啊。
“公公,这里是什么地方。”郑森小声问道。
“这里是干清宫,是皇上的寝宫,皇上大多数时间会在这里处理政务。”赵德全回到道。
郑森心里愕然,在他的印象里,皇上处理政务不是应该在御书房的吗,怎么会是寝宫。虽然明白,但郑森不敢多言。
“皇上,安南伯世子郑森带到。”
郑森瞥见一个身穿明黄色龙袍的少年坐在软榻上翻看奏折的身影,深知这就是皇帝,连忙跪下参拜道:“臣安南伯世子郑森,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朱慈声音温和道。
“谢皇上!”
郑森站了起来,这才有机会打量偷偷打量朱慈几眼,虽然知道眼前这位少年皇上还要过一个多月才满十六岁,比自己还小了五岁,但眼见皇上沉稳威严,眸中透着精明睿智的光芒,不由得心生敬佩,心道,果然不愧是皇上,与常人到底是不一般的。
朱慈也仔细打量了郑森几眼,一身银色铠甲,英姿勃发,一表人才。
“世子果然一表人才,朕要是有公主,一定把她嫁给你。”朱慈赞了一句,笑着说道。
郑森当即就傻了,虽然明知皇上应该是玩笑话,但还是忍不住嘴角抽搐,皇上年纪比他还小五岁呢,要是有公主也最多几个月大,把这么小的公主嫁给他,难道让他领着花轿抬一个哺乳的婴儿回去成亲,也太恶搞了吧。
“开玩笑的,爱卿不必多想。”朱慈看到郑森的面色,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有些不妥,当即和颜悦色的道。
郑森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尴尬的笑了笑,心里安慰自己,皇上果真是性情中人。
朱慈招郑森前来,其实并没有其他事,就是纯粹的想见见他,一番闲聊之后,嘱咐了几句便让他回去了,同时,心里也暗暗决定,趁着这次与满清的大战,一定要找机会将郑森放在身边好好调教一阵子。
……
“少主,皇上这次召见您可曾说了什么?”跟着郑森一起进宫的这名随从名叫唐南。
“我也不知道,皇上就是随便与我闲聊了几句,不过皇上的性情倒是挺温和的,如同传言中的那样,是一位难得的明军。”郑森想了想说道。
其实郑森心里也有些纳闷,皇上这次召见他的确什么事也没说,一直和颜悦色的,让人难以猜透,心里再次感叹,皇上果然不愧是皇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