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鞑靼人对广州南部区域未建立统治,这里的村民在观望。少数鞑靼游骑并没有什么卵用,控制珠江三角洲必须依靠水师。
尚可喜在珠江广州上游新造200多艘船,基本是送脸下乡,难求一胜。鞑靼人始终无法突破广州水上防线,既不能封锁广州城,也难以从广州南方的村庄征缴粮食。
河中有许多小岛和沙洲,星罗棋布。大潮水或是夏天大水期,有些小岛会被大水淹没。
今年广州冬季气温不低,珠江两岸仍有许多常绿植物,每个河中小岛都那么郁郁葱葱。成群的野鸭在那里觅食,一个建得像房子似的大木筏和岛屿相连,野鸭从木筏的门口自由飞翔出入。
岛上村庄筑有围墙,圈起耕地、菜地和花圃。工事中隐约能看见黑洞洞的炮口。广东农村械斗常常拉着大炮上阵,官军装备比起来好不到哪去,官府统治全靠大家互相给面子。
水滋润着广州的一切,到处都是水田。这里的农民充分利用了土地,每年有两次收获。
鞑靼人未攻占广州,对水中村庄很无力,结寨的村民比陆地更安全安全。
士兵经过岛屿,向岸上的人询问,没有一个人回答。村民只是瞧着船队,冲着士兵们笑。
从珠江口至黄埔岛,有三个危险的沙洲浅滩。
盖伦战舰沿珠江上溯,大部分航行段问题不大,就是这三处沙洲难以通行。盖伦吃水过深,必须在沙洲前停船等待涨潮。如要安全起见,盖伦战舰最好在白天驶入珠江,用三个白天的潮水渡过危险的航行段。
galliot船和戎克船吃水浅,通过沙洲较为容易。
永历四年十一月初一,1650年11月24日。守序船队通过海珠石与海印石炮台,在白鹅潭停船下锚。这里的珠江宽度超过1。5海里,望之如海。
1。5海里的宽度意味着鞑靼人即便占领江对岸,也无法通过修筑炮台封锁江面。航道距岸边的距离,超过红夷大炮有效射程太多。这同时意味着广州无法从陆地包围。
广州明军以水师总兵吴文献控制东、南两面城墙,以山顶木城控制西城墙和大部分北城墙。
自鞑靼人三月初六开抵广州城郊,广州战役正式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8个月。
尚耿两藩原无重炮配属,在江西、南岭先后缴获明军27门红夷大炮。进抵广州后,鞑靼人火力不足,强攻广州三次尽皆败北。
广州明军频繁出城反冲锋,肇庆明军连续攻打三水、清远,尚可喜耿继茂压力山大。最紧张的时刻,鞑靼人围不下去了,藩下兵丁要求撤出广州死地。尚可喜硬顶着不撤军,一面向江西求援,一面修筑长壕坐守城北大营。
随着更多江西援军到来,鞑靼人的局面逐渐好转。尚可喜派投降的丛化知县季奕声铸炮,数月来共铸成46门大炮,合缴获重炮共73门。尚可喜通过搜刮、外购,给每门炮储备了500发弹药,全军单火药就储备了40万斤。这也就是在广东,全国其他任何省都没有这种军火动员能力。
与广州明军一样,鞑靼人也请了2名荷兰炮手指挥炮战。他们握有主动权,得以将重炮全集中到广州东北角,用一个月的时间逐步打塌城外各炮台,将火炮推进至距东北城墙不足600米的阵地。
东北角是广州城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不能夺取敌军炮兵阵地,广州城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船队在怀远驿靠岸,2000琼州明军踏着整齐的脚步,进入广州南门。
琼州明军深受登辽水师影响,盔甲带有浓厚的边军风格,颜色样式简朴,无多余装饰。军官头戴红缨六瓣铁尖盔,一身大甲叶全防护的铁扎甲。
长矛兵鸟枪兵中混有少数黎族和瑶族刀盾兵。士卒无头盔,尽以布巾裹头。上身着背心状的布面铁甲,下裹绑腿,后背处标出所属营头番号。各兵种以头巾颜色相区别,长枪兵裹以红巾、鸟枪兵裹以蓝巾,刀盾兵裹以黄巾。
军中未携带加农炮,后队拖着十几门佛朗机和劈山炮等步兵炮。
曾经繁荣的南天都会城内门户禁闭,坊内刁斗森严。道路两侧,偶尔从门缝窗隙中露出一两双警惕的眼睛。
三匹马并排走在队伍前列,守序左手是挂镇海将军印香山总兵张鹏,右手是广州水师总兵吴文献。两位明军总兵面容紧绷,神色严肃。
沉闷的炮声从广州城北传来,连绵不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
守序问道:“吴总镇,城北战况怎么样了?”
吴文献轻叹一声,“尚可喜在丛化铸成几十门大炮,从昨天开始轰击广州东北角,炮击两天未绝,至今已打塌外城城墙30丈,豁口还在扩大。”
张鹏飞:“你们也不想想办法?”
吴文献:“鞑子用竹篮盛土修筑炮兵阵地,城外炮台全被打垮。我们的兵力出城反击,难以夺取敌军大炮。”
守军需要照顾全城防线,难以集中火炮。鞑靼人不必,他们有资本集中火力。为时数月的炮战中,鞑靼人笑到最后。
“耀羽,你快去找张月安排换防。吴总镇,带我去城北看看。”
援军随即分成2队,守序率卫队与大队分开。张月是广州陆师总指挥,张鹏飞与他会面过数次,彼此相熟,两人都是宿将,交接当不会出什么问题。
先更一章短的。。。
第25章 广州之战2
广州建城1600年,珠江三角洲沧海桑田,广州城址经过多次变迁。
明代广州城位于越秀山、白云山前的珠江北岸平原地带。宋元旧制,广州子城、西城、东城三城并列,三城有独立城墙、护城壕或天然河道。明广州城将三城连为一体,拆除中间隔离的城墙,向北扩展至越秀山。因着山势和河道走向,明朝前期的广州城呈不规则的半圆形,城内主要居民是官吏、卫所军户及其家属。
珠江带来的泥沙淤积下来,广州城南界不断向下扩展。内地商人从珠江到广州城南水码头,外洋商人的海船从伶仃洋上溯,也在城南码头停靠。江海贸易在此汇聚,形成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区,广州城南的护城河因之变成秦淮河一般的娱乐场所。
嘉靖四十三年,广东最强的水师部队柘林镇兵变,洗劫广州繁华的南城区。
明朝广东政府靠雇佣澳门的葡萄牙战舰千辛万苦平息兵变,随后为保护两广最精华的南城区,广州增筑新城,将已形成的商业区扩进城内。广州城至此变成钟型,上半区为半圆形的行政区,下半区为四方形的商业区。老广州人分别称之为旧城,新城。
对鞑靼围城军来说,旧城北城墙在西北越秀山的一段就不要去打主意了,城墙依山而建,爬城墙前先得爬山,吭哧吭哧爬上去肯定会被火枪和佛朗机打成狗。
西、南城墙有珠江掩护,除非消灭广州水师,否则也是妄想。
东城墙外有珠江支流扩展的护城壕,绝非一般城池护城河可比,实际也是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
只有东北城墙是广州的阿喀琉斯之踵。
守序登上小北门城楼,广州城楼大而坚,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弹药,能容纳500守军在其中休息。小北门曰小,是因为城门前无瓮城,这里是鞑靼人主要突破口。
拉开望远镜,天色灰蒙蒙,能见度不太好。
远处鞑靼人大营位于白云山下,从白云山至东北护城河,现在全被鞑靼人占领。到处都是泥泞。广州东北城墙外是一段宽2km左右的水稻田,夏天徙涉这么长的泥泞地,再游过10余丈宽的护城河,强攻11米高的城墙,简直是作大死。重炮几不可能在夏天,冒着守城火力通过这段水稻田推进到有效射程。
尚可喜只能等到秋天雨季过去,填土修建通道,将接近70门重炮推进到护城河外。推进伴随与城外炮台之间的炮战,整个过程非常艰难,耗去整整两个月。
竹篮沙袋构筑的掩体中闪过一片火光,十余门火炮击发。守序扭头看过去,炮弹重重撞在城墙坍塌处,激起一片烟尘。坍塌处位于小北门与大东门之间。
广州东北角城墙是防御体系最薄弱处,但也是建筑土方量最大的城墙段。墙高11米,下宽11米,上宽6米。外城地面被整个挖去一层,垂直落差比真正的城墙更高。墙基全以1人高的大型红色砂岩构筑,其上为夯土和巨大的城砖。城墙虽然被打塌,形成的坡道依旧难以攀爬,鞑靼人还得花些功夫把口子轰大点。
守序随机挑选了一个年轻明军士兵问道:“士兵,你在想什么?”
被问话的士兵脸色苍白,看上去十分害怕,“大,大人……”
“听你口音是广州人?”
“广州左卫军户。。。”
守序轻轻点头,李成栋从松江南下,所部4100兵,鞑靼人给他加强了罗成耀、阎可义、马宝数部,总共不过6,7000人。这些老兵征战经年,多有折损,广州一万守军更多还是以本地人,尤其是广州四卫军户为主。
守序拍了拍士兵的肩膀,“坚持住,士兵。我们一起守住战线,我们守的时间越长,你们家人安全撤离的机会越大。”
守序收起望远镜,转身沿台阶下城。
杜永和一直拒绝任何援军进入广州城内。前些天城外炮台尽数毁弃,鞑靼人终于打开向前运动攻城炮的通道。炮垒修筑工程无法遮掩,鞑靼人会在哪里发动总攻显而易见。杜永和着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当初他挡着不让援军进城,现在他得四处跪求援军了。
潮惠尽数易手,虎门陈奇策是水师,李元胤被挡在三水,无法向前迈出一步。香山明军是杜永和唯一能指望的援军。守序等待这一天很久了,接到杜永和的求援信第一时间就上船开拔。
杜永和求援来得太晚,守序到时广州形势已十分危急。幸好香山明军动作快,赶在城破前赶到,否则以城墙毁塌后明军的士气,鞑靼人将轻易攻陷南天第一城。城墙是守军最后的心理凭依,很多时候,城墙塌陷守军就解体四散而逃了。其实像这种程度的塌陷,倒下的废墟依然是攻击方难以克服的障碍。从现在开始分秒必争,不犯任何错误,广州城的百姓犹有一线生机。
张月征发了6000壮丁,日夜赶工,在破口后重筑一道新的防御工事。工事以城北各衙门大院为核心支撑点,拆下砖石大木门板,堆砌沙袋和盛土的竹篮修筑炮垒胸墙。
在广州城东北角打巷战有个非常棒的地理条件,广州城内有诸多珠江支流与十余条壕渠,其中在旧城东边有2渠,稍北一渠自越秀山流经贡院,向东从城墙下注入文溪,老广州称之为东溪。珠江三角洲水量大,虽称小溪,可河道依然有20米宽,河道深达4米,难以轻松逾越。城内新防线依托这条文溪流而建。
守序骑上战马,紧咬牙关,东溪必须守住。
广州城防司令部设在由布政使衙门改建的两广总督衙门。
广州城内的主要将领,成栋部下杜永和、张月、张道瀛、吴文献、李建捷,杜军主守最危险的城北和城东。
广州回兵指挥官,广州左卫掌印指挥使羽凤麒、指挥使马承祖、撒三浮,左卫汉兵指挥使张启贤,左卫主守城南。
广州前卫世袭掌印指挥施然兄弟,前卫主守城西。
广州有南明最强的军事动员潜力,装备精良,官兵军户余丁众多,其中也不乏有战斗经验的精兵。袁崇焕东莞人,他带了很多人去辽东。袁崇焕死后,这些人多数回了广州。如游击将军郭瑶就曾以守备衔在辽东服役,像他们这样的本地老兵是广州明军中坚力量。
邵武帝把广州官兵派到三水与永历的肇庆兵广西兵打内战,李成栋300骑偷袭广州成功,控制广州官兵家属,收降本地明军。荒诞的一幕倒是留下了不少好处,广州未经血战,最大程度保存了城内动员潜力,现在全用到本次广州之战了。
守序到时,几个将军面红耳赤。会场上军议气氛很压抑,
有人小声告诉守序,羽凤麒与杜永和大吵了一架。
“各位将军,我们没时间说废话。”守序拿起权杖,红蓝亮色宝石在灯光下闪闪发亮,闪瞎一干人的氪金狗眼。
“以现在的进度,鞑靼人明天就能完全打开突破口。我们有一天时间重布战线。广州城内保守估计还有18万百姓,扬州、南昌殷鉴在前,我们得坚持下去,撤出城内百姓。”
“守,怎么守?城外的鞑子有2万多,我们根本挡不住,被他们冲进城就全完了。”杜永和脸上醺醺地,明显喝了不少。
守序早就听说杜永和在最后时刻基本不管城防,整日搂着美女以酒度日。绝望的将军在最后时刻多数就是这样,在诸多女人身上发泄他们最后的精力,所谓战地媳妇不外如是。
羽凤麒大怒,“你们准备了几百条船,随时可以跑路,我广州城的百姓怎么办?将十几万人丢弃在鞑子的刀口下吗?”
每次杜永和提出上船走人,羽凤麒就是一顿大骂。鞑靼人对抵抗的城池向来是屠城以殉,广州坚守8个月,一度将尚可喜逼上绝路。可想而知,尚可喜为激励军心,会向他的士兵许诺什么。城内的明军现在就算是投降都无法避免被屠杀的命运。
守序从年初开始撤离广州城百姓,杜永和为了稳固军心,撤退规模一直不大,到现在不过撤了4万多人,大部分人依然在城中。
杜永和贵为总督,手握最强的兵权,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拿羽凤麒这些地头蛇毫无办法。广州明军上下级关系已有崩解迹象。
“两位将军,没时间争执了。”守序连忙制止二人,走到地图前,从越秀山起至东城墙北侧,沿东溪新划一条战线。
“城破在即,我们必须守住东溪。”
杜永和:“就张月新建的那堆破烂,只要调几门红夷大炮就能轰垮。”
守序:“杜军门,我刚才上城墙看得很清楚。鞑靼人的火炮尚在护城河对岸,他们必须占领并扩大突破口,至少占领一座城楼才能把大炮运上城墙。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守住东溪,争取时间将旧城居民撤至新城。”
羽凤麒来了精神,“撤到新城以后呢?”
“羽将军,我们到时再坚守新城的城墙。鞑靼人就得重新修筑炮垒攻城,广州城内河渠众多,我们把桥全拆了,船全烧了,鞑靼人把炮运过来得花很长时间。有这些时间,所有人都能上船撤离。”
守序的话让广州本地军官们重燃希望,他们的家在广州,父母兄弟亲属都在广州,杜永和等人随时可走,本地军人只能与城同殉。
杜永和精神完全垮了,难以再背负起指挥重任,守序当仁不让地接过指挥权。
守序环视诸将,“援军兵力不够,我需要志愿者。”
迟到的感言,附登场人物介绍。
人物太多,一时难以凑齐,本章慢慢更新。
感言部分
首先感谢大家陪伴这本也许不是很好看的书走到现在。
匆匆开书,匆匆上架。周四问编辑上架需要什么条件,编辑说那周五上架吧。于是上架了,一般书里有的推荐感言,上架感言自然也都没有了。
写到一百万字,才敢写点感言。
自开书第一天起,就有很多读者担心这本书什么时候太监。恩,其实我也担心。所以从来不敢求票,从来不敢许诺不太监,只敢默默码字。中间有过很艰难的时刻,但有些东西支撑我走下来了。
这本书我主要目的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