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现在即使算上那些受伤不重的,也只剩下八万多能战之兵了。
如果再来几次,自己这十一万达军岂不是就得被留在关内?那大金就将面临灭顶之灾。
其实杨过这边也不好过,两场防守战下来,算上助战的百姓,战死一万六千多人,受伤八千多人。即使是他带来的士兵也有七千人的死伤。可以说全城的防守力量已经去了一半了。
如果皇太极能够坚持一下再来一次这样的大规模攻城,那么遵化就基本上完了。
不过皇太极能舍得再付出这么大的伤亡吗?杨过嘴角不由自主的翘了起来。除非皇太极不想活了,不然他不可能再让自己手上的大军死伤太多了。
没错,当天晚上,皇太极便在所有的后金高层军官一致的同意之下,决定绕过遵化。
不过,为了让士兵们修养生息,也为了迷惑杨过,皇太极决定在遵化城外再驻守一天,然后再连夜撤离。
最终在皇太极到达遵化城外的第五天夜里,皇太极率领大军秘密的离开了遵化城直接南下。
而这个时候,遵化城所发生的激战也传遍了整个北直隶。大明朝廷的那些关心国事且对杨过没有恶感的人都为之欢欣鼓舞,就连崇祯皇帝都连发两道圣旨,嘉奖杨过及遵化城中的官兵们。
可以说,杨过在遵化的成功防守,极大的鼓舞了不少城池当中的官兵们的士气。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感到高兴,比如说钱龙锡,比如说袁崇焕。
杨过的成功,只能让他们感到颜面无存。对于他们这些嘴上说的好听,但实际上只关心个人利益的人来说,遵化城被攻陷才符合他们的利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借此攻击自己的政敌,才能够从中谋取自己的利益。
这个时候,袁崇焕已经抵达了蓟州,他对不远处的遵化是不闻不问。遵化取得了如此的战果,他更是连一句嘉奖的话都没有。这种气量,真是让人感到心寒。
袁崇焕来到蓟州,为了显示他将后金大军挡在蓟州以北的决心,竟然将孙承宗的在通州的安排是一扫而光,将赶来的各路大军是调离原有防线,给通蓟一线的防务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他以为有自己关宁军驻守蓟州,那么皇太极便无法通过蓟州南下。最多也就是在蓟州以北劫掠一番,然后便会返回。
他的这种无视百姓生死的态度,在另一件事情上也彻头彻尾的体现了出来。关宁军这一路南下,对沿途的老百姓是烧杀抢掠,比之后金是一点不差。而袁崇焕对这种事情,却是不闻不问,任由那些兵将胡作非为。
沿途各地的官员,因此不断的弹劾袁崇焕,这也成为了崇祯心中的一根刺,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不可能擅动袁崇焕这种关键人物,崇祯也就没有对他怎么样。
但是袁崇焕随意变动原有防御布置的恶果在两天后体现了出来。皇太极在得到袁崇焕率关宁军驻守蓟州之后,便连夜秘密的绕过蓟州直下通州。
通州守军因为袁崇焕的大话,所以对后金的来袭是一点准备都没有,不用一天时间就被后金给攻陷了。
这一次,攻陷通州之后,后金不仅得到了大量的补给,还洗去了遵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士气大增。为了发泄心中的恶气,皇太极纵兵劫掠通州附近一整天。如果不是时间问题的话,他恨不得在让手下劫掠个几天。
袁崇焕见后金大军绕过蓟州,没有尾随追击,而是直接南下京师,说好听的是关心京师安危,说难听一些,是无视其他州县的死活。虽然赶在了后金的前面抵达了京师,但是他的这种作为,根本不值得称赞。
而杨过在后金离开之后的第二天也发现了后金大营之中已经没人了,他立刻向王元雅等官员交代一些防御的事项,以防后金卷土重来,而自己立即带着自己的一万两千完好的士兵离开遵化,追赶后金大军。
不过,一通忙下来,也到了下午才出发。而且因为蓟州有袁崇焕驻防,所以杨过并没有太过急着赶路,毕竟在他看来,袁崇焕再怎么着也不可能对后金的来袭无动于衷的。
而且,他的手下也很累了,他不想率领着一支疲惫之师疯狂赶路,那样的话,即使赶上了后金大军也没有一战之力了。
但是当他在赶到蓟州时候,才被告知皇太极绕过蓟州,直接南。而袁崇焕也率领关宁军主力南下京师了。
杨过都被得到的消息给气糊涂了,他袁崇焕这哪是入卫啊!无视各地百姓被后金大军劫掠而无动于衷,在自己拥有十数万大军的情况之下,对其他州县的生死视而不见。
杨过还就不信了,在你关宁军的尾随攻击之下,他皇太极敢去进攻那些城池。
这样的一个人,也能被任命为几十万大军的最高统帅,真***让人无语。不过,这些都和他杨过没关系。
在自己还没接到台湾的命令之前,他只要做好这个总兵的本分就可以了。
在蓟州稍作休息,增加些补给之后,杨过便率领一万两千人,沿着后金的行军路线追了上去。
在后金攻下通州的第二天,杨过也赶到了通州附近。不过,面对后金八倍于自己的兵力,杨过不敢正面攻击,而是在通州城外伏击那些出来劫掠的后金部队。
在消灭了两千多后金部队之后,皇太极也发现了杨过,不过当他率领大军攻来的时候,杨过早就已经在侦骑的预警下,率领大军逃离了当场。
这种如跗骨之蛆的感觉,把皇太极气的是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收缩自己的手下,减少小部队出去劫掠的次数,减少了通州附近百姓的痛苦。
就这样,杨过的这一万多人始终跟着皇太极的大军,让其不敢派遣小队士兵出去劫掠。大队的士兵,老百姓有很容易的就能躲过,所以皇太极的劫掠效果非常的不好。
没办法,经过商议,皇太极决定直接进攻北京城,逼迫杨过这样的明军出来同自己正面交战,也好一次性解决这个麻烦。
于是后金大军快马加鞭的直向北京而去,在德胜门外同已经赶到的满桂的五千骑兵交战在了一起。
见此情形,杨过也不能再不采取动作了,直接率领着一万一千多人,从旁边冲入战团,协助满桂将后金大军暂时击退。
这次由于杨过的及时赶到,明军这边参战的人数并不比后金少,而且杨过的手下的训练都非常的充足,使得其同后金大军的相比,也丝毫不差,所以在场面上,后金大军并没有占着便宜。
另外,由于杨过的手下多为步卒,使得城上的守将没敢胡乱发炮,所以也就没有造成误伤自己人的事情。
见到自己这边占不到便宜,又不想使得自己的军队再遭受太大的损失,皇太极便下令暂时撤退。
“早听说杨总兵治军有方,手下能征善战,今日一见,让满桂佩服万分啊!”
杨过的这一支援,让满桂心中是欢喜异常,虽然他手下都是些精兵悍将,但是在后金优势兵力之下,免不了要吃亏。而杨过的这些手下的战斗力,也赢得了满桂的认同。
“将军过奖了,治军以御敌,是我等为将之本分。倒是将军不畏建奴优势兵力,依然与之对攻,让杨过大为汗颜啊!”
杨过对满桂这样的悍将也非常的佩服,他们虽然在治军方面少了一些策略,但是始终不失军人的本色,敢战能战。
“呵呵,杨总兵这么说就是在骂我了,我已经听说了。杨总兵在关外就是一名有勇有谋的智将,而且入关之后,守遵化给建奴以数万杀伤。随后更是一路尾随,使得建奴无暇纵兵劫掠,当真是智计了得啊!”
满桂对杨过是真心的佩服,而且他了解到杨过在袁崇焕的手下过得并不如意,所以同仇敌忾之下,满桂也自然觉得杨过亲近。
“圣旨到,杨过满桂接旨!”
……
四百七十四章袁崇焕杀之不冤!
四百七十四章袁崇焕杀之不冤!(第二更)
杨过满桂这两个同自己都不对付的将领受到崇祯的盛情赞扬,让同样到达了北京的袁崇焕感到极其不爽。
满桂是大同总兵,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是他袁崇焕的部署,崇祯皇帝特别点名表彰也就罢了。
那杨过是袁崇焕的部下,崇祯皇帝怎么能越过自己来对其进行表彰。即使要表彰,也要通过他袁崇焕来发布表彰诏书,现在这样子这让他袁崇焕情何以堪。
另外更让袁崇焕难以接受的是,崇祯允许杨过满桂驻军外城,但是却不允许他所率领的关宁军主力驻守外城,以至于关宁军将领都产生了极度的不满。
其实这也正常,北京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其他地方城市,让十来万地方大军进驻没什么问题,大不了就是扰民而已。但是北京,这是大明的首都,如果让十来万关宁大军进驻外城,一旦生变如何抵御。
要知道,皇帝这种职业,要对所有人都保持足够的警惕,不仅是关宁军,其他地方有十来万大军抵达的情况之下,也不能轻易的让其进驻,即使是外城也不行。
很多人都以这为借口为袁崇焕叫屈,当真是不可理喻。难道说,他们就没有想到如果袁崇焕是另一个董卓该怎么办!不要说袁崇焕不会,即使他不会,作为一个国家也不能不防备着这种可能。那些关宁军有什么资格对此表示不满!
至于满桂和杨过为什么能够进驻外城,那是因为两人的兵力都非常的少,一万多人投入到北京城里,根本成不了什么事。最关键的是,他们两人都同袁崇焕有隙,不会来个里应外合。
反过来说,袁崇焕一开始要求进驻内城,然后被拒绝之后,要求进驻外城,提出这种要求,却是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不说这些,单说袁崇焕在被拒绝了之后,只能在沙河门外驻扎的情况之下,袁崇焕上书崇祯皇帝说:建奴大军远来,必不能持久,只需按兵固守,养足锐气,待到建奴大军退还,方可尾击。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我们只需要严防死守北京城,静静的等待建奴大军自己退回去就可以了。
他就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军队的牵制,皇太极的八万大军会给北京城附近的老百姓带去多大的灾难。老百姓养这样的军队到底有什么用!
杨过在得知袁崇焕的消极防守策略之后,立即上书崇祯皇帝,请求改消极防守为积极防守,自己兵出北京城,寻找战机。如路上一般,消灭他们的那些四处劫掠的军队。
但是这样的一个请求,却被袁崇焕严辞驳斥,他上书说杨过这是在破坏大局,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要求崇祯皇帝严惩这种无视上官命令的将官。
那些不知兵事,纠缠于文武之争的文官们也一窝蜂的站出来,要求严惩杨过的这种违逆上官命令的行为。
最终,崇祯皇帝虽然没有惩罚杨过和支持杨过的满桂,但是也严令杨过和满桂要严格按照袁崇焕的命令行事。
杨过在接到崇祯皇帝的命令之后,便再也没有说什么了,但是满桂却依然不依不饶的向崇祯皇帝请求接受杨过的提议,并且历数袁崇焕的数条罪状,其中就有放任后金大军劫掠百姓和欲带兵入城,意图不轨这两条罪名。
说实话,这两条罪名当中的第一条,完全属实。至于第二条,可以看做是满桂的一种从人性阴暗面做出的猜测。
但正是这两条罪名,让原本就对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感到极度不满的崇祯对袁崇焕是越来越猜疑。
其后几日时间,除了破坏了后金的一次夜袭之外,袁崇焕的关宁大军是什么都没做。坐看后金大军四处劫掠,对北京周围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十二月初一,崇祯突然召袁崇焕,杨过,满桂及满桂的部将黑云龙于平台。当着袁崇焕的面质问袁崇焕为何擅杀毛文龙,为何坐视后金大军从宁锦门前通过入寇关内而不奏报,为何坐视百姓被后金大军所劫掠而按兵不动。
说实话,这三个罪名当中,前两个和他朱由检没太大的关系,但是后一个就有崇祯默许的成分在内了。不过在这种情况之下,哪会有人就此而提出什么反驳,除非不想活了。
听到崇祯皇帝这三个问题,袁崇焕愣愣的看着一脸愤怒的崇祯皇帝,一时间无言以对。其实他这个时候,心里面是感到极其惊诧和不解的。
他不明白崇祯为何会在这个时候突然转变态度,前几天不是还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全力支持的吗?
他哪里知道,在得到满桂的上书崇祯皇帝的那些罪名的时候,皇太极灵机一动,决定实行反间计。
皇太极知道后金的老对手关宁军都是些什么货色,一旦为他们带来巨大利益的袁崇焕被崇祯拿下的话,他们就会将国家彻底的忘在一边,以撤兵向崇祯皇帝施压是肯定的。到时候北京城周围的兵力将会为之一空,他皇太极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于是当天晚上便派人伪造两份书信送入北京城,说这次后金入关,完全是袁崇焕同皇太极商议好的,要以兵胁迫大明谈和。
另外还故意将被俘虏的一个杨姓太监放了出去,将袁崇焕已于后金结盟的消息传了回去。
说实话,这种粗劣的反间计,非常容易的就能识破,但是俗话说的好,鸡蛋要是没有缝的话,苍蝇是无处下嘴的。
袁崇焕本人的行事就处处可以被人抓住把柄。不管他袁崇焕心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即使他再忠君,也无法抹煞他的众多的错误行为导致了大明对后金局势的崩塌。
所以说,从客观行为上来说,袁崇焕结盟这个说法,也是有些道理的。至于袁崇焕他自己是怎么想的,那根本不重要。
“改之,你也认为元泰勾结建奴吗?”
袁崇焕被投入南镇抚司大牢之后,孙承宗接任全权负责统筹抵抗后金大军的全局。
接任之后,孙承宗积极奔走于各个将领之间,晓以大义,使得因为袁崇焕被捕而岌岌可危的防守最终稳定了下来。
孙承宗是不相信袁崇焕投敌的,积极的奔走为袁崇焕说情,但是崇祯皇帝的耳根子可能有些软,但是一旦他认定了某个人对大明不忠,那么他的态度是极其坚定的。
在这段时间内,很多人将领都为袁崇焕求情,但是杨过和满桂却是一句求情的话都没有。
满桂是个粗人,孙承宗对他不寄予希望,但是根据他对杨过的了解,杨过应该不会是那种不顾全大局的人。
“督师大人,袁崇焕是否勾结建奴,我不知道。但是在我看来,他根本就不适合担任一方大军的督师。
五年平辽之言,荒谬之极;宁锦防线,空耗钱粮;杀毛文龙,自毁长城;纵兵扰民,任敌就食于大明;以财货收拢关宁人心,使军不知国。如此一桩桩一件件,皆为害国之举。
即使里通建奴的这个罪名是冤枉了他,但是他所犯的罪,足以够杀他的了,这才是我没有替他求情的原因。”
对着孙承宗,杨过可以将自己的所想一口气说出来,因为他知道孙承宗不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而针对自己的,即使自己说得话,得不到他的赞同也不会对自己怎样。
听到杨过这么说,孙承宗是惊愕不已,他没有想到杨过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不过仔细一想,杨过说的这些都是事实,几乎看不到有个人的偏见在里面。
这样的话,让孙承宗是一阵伤心,原来自己所看好的人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