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奴婢一定看好她们。”素心给严清歌磕个头,抹着眼泪走了出去。
出了这桩事儿,严清歌心里头乱糟糟的。
她想了想,给炎修羽写了封信,叫人去送,又拿了些碎银子和铜钱,叫给送信的人捎去,嘱咐道:“让他顺道去信国公府看看,使钱打点打点,问问信国公府现在什么情况。”
海氏药房这次是栽大了。信国公府怎么处置,是这次海家事情的一个标杆。
毕竟当初海氏药房拉来的第一笔钱,是信国公府庶子朱茂从信国公府公库里拿的,甭管是盗窃也好,偷骗也好,钱都是信国公府来的,不容置疑。
要是上面准备追究连带,信国公府绝对难逃其咎,那么严家的这批身份不明的丫鬟们,只怕也危险了。
但若是信国公府好好的,那就证明只是海家有难,不会牵连别家,也给严清歌留下这批丫鬟留了点儿门路。
严清歌一直等到深夜,才等到了送信的下人。这次事大,她顾不得避嫌,将那送信的小子喊进青星苑问话。
那下人给严清歌磕头,道:“大小姐,炎小王爷留着我,等写完回信,才让我回的,这才耽搁了点时间。”
说着,他将信件奉上,又道:“我打听了信国公府的情况,信国公府和往年一样,信国公夫人出去赏灯了,剩下的姨娘和庶子庶女在家里吃酒席,他们家知道海家被抄的事情,还有下人说改日信国公夫人会求牌子进宫,叫圣上归还海家骗走的财物呢。”
他掏出几颗碎银子,道:“大小姐,铜钱我打听消息时候散出去完了,这些银子还没动。”
严清歌长长呼口气,看来这次海家的事情并不是连带的。
她一颗心放回了肚子,对那下人道:“银子你收着吧,算我赏你的。”
等那下人走了,她才拆开炎修羽的信看,里面炎修羽安慰她,说是不会有事儿。那些丫鬟应该会被提走审几天,如果没事儿的话,就会还给严家。就算是海家其余被抓的婢女,查明清白,跟主家谋逆无关后,也会重新由官方组织发卖,一般不会轻易取性命。
收起了炎修羽的信,严清歌微微笑了笑,今日可真是虚惊一场。
正在她准备洗洗睡了时,如意匆匆走进来,道:“大小姐,外城起火了。”
第一百八十章 屯粮
这是自打重生后,严清歌第二次经历的起火事件。
这两个起火事件,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在严清歌重生前,它们根本没有发生过。
她唯一有印象的火灾,是在她生下朱铭第一年,外城一家油坊因操作不当,整个烧了起来。
外城离内城很远,而且有城墙阻挡,除非火大风大,不然是绝对不可能烧到这里来的。在她们这里,也只是隐约能看到外城方向的天空隐约有些发红,并不像上次卫家着火那么明显。
但是今日海家才被抄家,就忽然起了火,怎么想都有些蹊跷。这件事深思起来,让她有些毛骨悚然。
重生前,她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内宅小姐和夫人,对宅子外的事情两眼一抹黑,无知,所以也格外的幸福,从来没有什么大的忧虑。但是重生后,她知道的事情多了,对未来就越来越担心。
“如意,今晚我们晚些睡,看看情况再说。”她忧心忡忡道。
一直等到后半夜,严清歌困得脑袋一点一点,见外面的天幕一片漆黑,再没有一点着火的迹象,才对如意道:“睡吧!”
但愿她只是虚惊一场。
第二天早上,严清歌难得没按时起床,一直睡到近中午才起来。
她揉着眼睛,唤如意来给她穿衣洗漱。
“早上可有什么事儿?”她顺嘴问道。
“没什么事儿!着火的地方打听出来了,是海氏药房的一处分号,里面药材什么的都烧光了。”如意才回完,就听见外面寻霜隔着帘子道:“大小姐,炎小王爷来信了。”
严清歌道:“把信递进来。”
她坐在梳妆台上,任由如意给她梳着头,拆开信读起来。从昨晚上她心里就一直慌得紧,总感觉要出事儿。海氏药房着火,她也没心情问细节了,左右不过是海家想烧毁罪证,或是有其他一些什么龌龊在里面,才看了两行,严清歌一下子站起来,如意手没抓紧,严清歌一头未挽起的青丝如流瀑滑下肩膀,直垂到腰臀间。
如意看严清歌表情,知道出事儿了。她急忙问道:“大小姐,怎么了?”
“他……他……轩哥要出征了。”严清歌无语伦次的说道。
之前几年,她陪伴着水英、凌霄两人,经历了她们家人出征时的那段岁月,知道水英和凌霄的日子有多不好过。但她一万个没想到,这事儿竟然轮到了她身上。
水家和凌家都是军功出身,可炎王府又何尝不是。
只不过自从老王爷过世后,炎王爷又一直管着大理寺和刑部,世人对这件事渐渐淡忘了,可是朝堂上的人却没忘。随着炎修羽长大,他被派出去打仗,早晚会发生。
严清歌一阵慌神,尽管她重生前,炎修羽几近百战百胜,在沙场上纵横来往,杀敌无数,曾经含着贬义的“小阎王”称呼,随着他的屡建奇功成了褒义。但是,这一世和上一世完全不同。
那时候他是在京中惹了大祸,被逼上沙场,这一世却是被皇帝点兵。
如意慌了神,刀枪无眼,上了战场,回来的人能有几个?
“姑爷是和哪边打仗,又要多久才能回来?”如意问道。
“是北边有军情。”严清歌捂着胸口,一阵的难受:“蛮地三万骑兵南下,占了三府之地,所过之处,劫掠烧杀,鸡犬不留。这昨天晚上消息才传到京城,圣上大怒,连夜点兵。那被占的三府,有一府在青州……”
“这岂不是说,舅老爷他们也危险了?”如意立刻想到了乐毅,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这件事对严清歌的打击是双重的,不但未婚夫要上战场,连舅舅也深陷战乱中。
“大小姐,你不要着急,姑爷和舅老爷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到了这种时候,如意也只能这样安慰严清歌和她自己了。
严清歌却是非常失落,这封信到达的时候,炎修羽已经开拔了。
昨天,炎修羽曾邀请她出去赏灯,共度元宵。她小性儿上来,觉得今年和炎修羽见得有点多,想要晾他一晾,现一现女孩儿家的矜持,便没答应。哪想到只不过一晚上,就出了这等事情。
她一想到这个,便悔断了肠子,眼泪断线珠子样掉下来。
看严清歌抽抽噎噎的哭起来,如意吓坏了。
平时严清歌表现出的稳重平淡,甚至超过了大部分成年人,如意还是头回见她哭。
哭了好一会儿,严清歌才道:“打水来,我洗洗脸。”
世上没有后悔药,事情既然已经成了这样,再哭也于事无补。
拿热毛巾敷过脸,严清歌换了一身素净且方便走路的衣服,道:“我们出去一趟。”
如意道:“大小姐要去哪里?”
“到粮铺去。”
严家有庄子,每年粮食交完租以后,吃不完的,都会拉到粮铺卖。不过现在已经是年后了,庄子的粮食早就卖空了,现在在售的,都是从别处收来的。
粮库在外城,坐马车要多半个时辰才能到。
那粮铺掌柜的并不认识严清歌,是以走之前,严清歌带了严府的管家同去。
路上,严清歌并没有说自己的目的,一直保持着缄默,进了铺子,粮铺掌柜听管家讲了严清歌身份,巴结道:“不知道大小姐来有什么事儿,尽管吩咐小的。”
严清歌一伸手,道:“将铺子的账目拿来我看看。”
她一张口就要看帐,那掌柜的偷眼给管家使眼色,不知道严清歌是什么意思。管家笑骂道:“老胡,乱瞟什么,大小姐要看账本,还不快拿来。”
因为是小店,粮铺的账本不算厚,每日的出入量也就那么点儿,严清歌只看最近几日的,几下就翻完了。
她放下账本,道:“以往严家嚼用,也是粮铺送来的。但我看铺子里上等精米的存量不多,碧梗米,红粳米这些更是没有,倒是谷子有五千石左右,糙米两千石,粗面一千石,细面五百石,其余杂粮豆子各几百石。对么?”
那掌柜的立刻道:“是是是!大小姐看得明白。那碧梗米、红粳米只买来给府里用,不朝外卖,上次采买是三个月前,所以这三个月账本上没有记。咱们店里出入量不大,店里有这些米面已然够了。年里买米面的人少,所以才存下了,到过完年开卖的多了,会再少三分之一。”
严清歌哦了一声一声,合上账本,道:“从今日起,粮铺就关上吧,只进不出。”
“什么?”不但粮铺掌柜,连管家都愣住了。
严清歌这么做,是有思量的。
马上就要打仗,别管战火烧不烧的到京城,粮价上涨是必然的。
她记忆里,和北地之战,打了近三年。那时候海姨娘持家,严淑玉又是准太子妃,时不时来往宫中,严家不曾短了吃喝,但她也听说过外面民不聊生的可怜情形。
严家百十口人,嚼用可不是小数目,就现在粮店里的这些粮食,精打细算了吃,顶多够一年。严松年不顶事儿,若她还不管,严家要饿死大半儿人。
“大小姐,你这么做,可有理由?”管家小心翼翼的问道。
严清歌淡淡道:“今日清早我接到信,北蛮来袭,圣上大点兵,你们年纪都不小了,也经历过几次打仗时的情形,觉得我做的可对?”
掌柜的管家的手都抖起来。
这几年皇上南征北伐不断,粮价其实一直都不算便宜,但因为是主动出击,军粮总还在预算中,并没有对粮食的价格造成太恶劣的影响。
可是被人打过来,就不一样了,严重的时候一城一城的饿死人。
“老奴这就去办!”那掌柜的立马一口答应下来。
严清歌又嘱咐道:“收来的粮食多了,便分批朝庄子上和严府送去。现在才过完年,想必腊肉干菜这些也能收到不少,这些东西多多益善,能买就买。”
“是!其余生活用品,老奴也会买一些备着。听说府里面盖了几间小厨房,多挖出不少地窖,想必放东西的地方不缺。”那掌柜的福至心灵,想起严清歌去年的“糊涂”命令,忍不住在心里竖大拇指,大小姐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
严家四五间铺子,只有这一间是经营米粮的,剩余几家没什么相干,她便不去了。
出了门儿,管家跟在严清歌后面,道:“大小姐,老爷那边你不要担心,老奴自会去周旋。”
严清歌不但叫粮铺关门,还让人继续采购,这是只出不进的买卖,少了进账,多了支出,严松年这样目光短浅的,一定会大发雷霆。
严清歌微微一笑:“你周旋?只叫他找我就是了。”
才过了没几天,严松年果然主动来了青星苑,满脸的怒气腾腾。
“孽女,你给我出来!”严松年站在院子里,怒火冲天的说道。
今早上他才起床,听见院子里热闹的不像样,出去一问才知道,是铺子里送粮的来了,满满的四大车,近百袋细米白面,正被下人们往小厨房的地窖里背。
一问之下,严松年才知道,粮铺早就关门不卖货了,但还在继续收,收来的粮食那边放不下的,就运来严家地窖里。再一问收来的这些粮食的价格,严松年鼻子都气歪了——居然那么贵,比之前收粮的价格,贵出去两倍还要多!
待他问明白是严清歌的吩咐,他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严清歌想要借着这件事搂钱。
严清歌正在屋里绣花,听见严松年的喊叫,淡定的走出门,明知故问:“父亲所来何事?”
严松年啪的一声,将一本账本摔向严清歌脚下,横眉冷目:“这是粮铺送来的帐,你做的好事!”
第一百八十一章 城破
账本在严清歌脚下滚动,严清歌的脸色渐渐阴沉起来。
严松年破罐破摔,从伪君子变成真小人,一身臭毛病,越发的不像个人样,将东西摔倒人脚面的事情都做得出来,简直就是个泼皮。
她冷冷盯着严松年,道:“父亲难道不知要打仗了么?家家户户都在屯粮。”
严松年可不听解释,气急败坏道:“我严家两个女婿,一个是太子,一个是王爷,天下人都饿死了,我也照样吃香喝辣。”
听了他这样没道理的话,严清歌冷笑:“原来父亲指着打女婿的秋风!别说妹妹只是个侍妾,太子想不到管严家,何况我也没和炎小王爷成亲呢。”
“没成亲他们也要管我!我养了你们这么多年,一点饭都吃不得么?那些粮食明日统统都给我卖出去。”
严松年扯着嗓子嘶吼,瞪视着严清歌。
严清歌嗤笑:“父亲想卖,只管把寒友居的粮食拉出去卖了,没人拦你。吃不上饭的时候,别求旁人。”
除了寒友居,别的院子也被拉去了粮食和油盐酱醋等物,将地窖填的满满的。
青星苑的这份儿,严松年是不要指望了。他转头去别的院子搜刮粮食,让楚姨娘和彩凤将她们院子里地窖里的粮食交出来。
楚姨娘和彩凤姨娘怎么可能照办,一人交出来十几袋糙米粗面应卯。严松年却顾不得那么多,叫人将粮食拉回粮铺子里,当天便开门售货。
京里现在只见屯粮的,却少有放开了往外卖粮的粮铺。就算有存粮,也会刻意交代伙计手脚慢些卖,细水长流,谁知道后面价格会涨成什么样。
严家粮铺一开门,听说消息来买粮的人,瞬间严家粮铺的门槛踩塌了。
有严松年亲自吩咐,掌柜的唉声叹气,只花了一天,就把废了大力气收上来的粮食尽数卖掉。
若不是他留了个心眼,之前往庄子上偷运了一大批粮食藏起来,往后严家饿死的人里必定有他。
严家的粮仓本来就不大,严松年又嘱咐尽量多卖,到晚上,所有存货便卖的干干净净,一粒米也不剩。
掌柜的锁了门,将收的铜钱一筐一筐抬上车,共计十辆车子,朝严家行去。
严松年早等着收钱,他摸了摸胡须,欢天喜地叫厨房的人将地窖打开——现在里面只剩下十几袋米面堆在墙角,并一些粮铺里不好卖的油、盐、酱、醋、腊肉、干菜等物,整个地窖显得空荡荡的。
“把铜钱装了麻袋,给我堆进来。”严松年得意的喊道。
下人们得令,不一会儿,就将铜钱装满了几十条麻袋,整齐的垛在地窖一角。
看着这些比米袋子多出许多倍的钱袋子,严松年胡子翘的老高,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留着粮食干什么,有钱还能买不到吃的!”严松年得意非凡,自觉这一手干的太漂亮了。今天卖出去那些粮食的售价,是收购价格的三倍,今日他可真是赚大发了。
寒友居是严家内院挂靠奴才最多的地方,加上严松年在内,共有二十几口人。
这十几袋粮食,一天便能下去半袋,眼看着米袋一天一天的空了。
正月底的时候,外面传来消息,大周军队日夜开拔,刚到了青州、衮州一带,北蛮人便闻风而逃,不战而胜。
这样的好消息,让京城的氛围立时宽松起来。
本来价格涨的没边儿的各种米面粮食和生活用品,价格又有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