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的帮忙,猪都杀完买完了,终于完事了,我这一大块心病就算解决了,我这半年的忙活也没白费,多的我也不会说,现在就以杯中酒敬各位,多谢给位的帮忙。”孙军开始就代表主人对大家的帮忙表示了感谢,他说完话后,也不拖拉,一仰头把杯中白酒就一口干了。
又说道:“大家赶紧动筷子吃,都别拘谨啊,就当时家里一样,还有别不好意思多吃啊,我们家还请的起,姜哥可是给咱们省了不少粮食下来。”
我看着他这酒一口就干了,都觉得嘴里辛辣无比,胃也直抽抽,那可是二两半的杯子啊,我对他投去了钦佩的眼神。不过,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我这钦佩的眼神有点不够用了,这桌上的老少爷们都跟着他干了。
我立马开始心疼我们家老姜了,要知道他们这么拼命,我说啥也不能贪这点小便宜,非拉着姜智回家吃饭不可。
“说啥谢不谢的,咱们这么多年关系处着,谁还用不到谁啊。不过,说实话,真没想到,你家这几头猪能养到这时候。”张凡宇的爹张老头跟着干了一杯,放下酒杯后说道。
“是啊,我们也都以为夏天干旱那时候,你这几头猪得提早杀了呢,在怎么的,地里的水稻也比这猪重要啊。”秦叔喝完一杯酒,赶紧的夹了口菜送了送,然后说道。
“嗯,那时候是太难了,家里的井一共也没多少水,最热的那几天,地里都不够用呢,人能少喝就少喝,更别说猪了,但是要杀了吧,还觉得太白瞎了,那时候才六、七十斤沉,那去了皮和骨头,还剩啥了,所以就没舍得,多亏了姜哥给我们家送的那些冰块,要是没有那些冰块,就是我再不舍得,也的舍得了。哎,当时真是太难了,多亏了姜哥帮忙啊。来,姜哥,兄弟敬你一杯,以后你有啥事就说,兄弟我万死不辞。”孙军说着,还比划着,最后又端起了刚刚满上的酒杯。
“是兄弟,咱就不说那个了,咱这一桌坐着的,都不是外人,凡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肯定都抢着伸把手,我这不是刚刚好有这条件吗,等今年你们的冰窖用上就好了。”姜智也举起了杯,和孙军碰了一下,就又干了。
男人就是这样,一切的一切尽在酒杯中。
“对,今年我家也挖了个50平的冰窖,能存老鼻子冰了,等明年夏天咱也不怕干旱了,咱在跟着姜哥种早稻,那明年就不用愁了。”陈明的嘴一刻都闲不住,有机会就赶紧说两句。
我看了一圈,在坐的人家里今年都挖冰窖了,还好,要知道明年夏天比今天夏天还要热,干旱的情况应该是更严重的,大家都挖了冰窖,存了冰块,就相当于多了一层保障,最起码应该是够家里人喝的。
“明年夏天应该是比今年夏天还要热,干旱程度还要严重,咱们可不能大意了,还是尽可能的多存冰,多想点存水措施。”姜智听了陈明的吹嘘,放下酒杯和在坐的人严肃的说。(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饱穿暖的康庄大道
姜智说完,桌上的人都沉默了起来。
姜智接着说:“我们家今年的这些存水措施,大家都可以借鉴借鉴,如果咱们防患得当,度过酷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还是姜哥够意思,等明天我就去你家学习学习,把技术学会了,我在教给大家。”陈明大声的说。
我在旁边听了,非常的鄙视。还上我们家学习学习呢,我看他是想光明正大的蹭饭去吧,就我们家那个砌了水泥的蓄水坑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有什么可学习的,真是。
陈明他爹看不过他那得瑟不稳重的样,一巴掌就拍在了他脑袋上,他把刚想高涨的气焰个拍飞了。
然后张凡宇的爹貌似不太好开口的问姜智:“姜智啊,有个问题想问你,不知道应不应当问?”
姜智看着张老爷子,笑着道:“张叔,你有事就说,没什么当不当问的。”
“嗯,我是想问你,明年能不能让全村人都跟着你种早稻啊?你那种早稻的技术能不能传授给咱们村人啊?”他说的可不是他自己,也不是在坐的各位,而是全村的人。
“我是咱村土生土长的人,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大山脚下,从来没有离开过,所以我对这的一切都非常的留恋,不管是山,是水,是地,是屋,还是人,我都希望他们好,如果就我自己吃饱了,看着乡亲们都饿着肚子,我也开心不起来。所以我想要是能让外人知道。那就咱村都学习,咱就都能吃饱了。”张老爷子颇为感慨的说道。
“张叔,这是怎么说的。我们可没有权利管大家种不种早稻,那也不是我们家发明的,谁想种就种呗。”姜智还是那笑模样。
张老爷子听了姜智这明显有些敷衍的话,神色就暗了下来,以为我们是不想将技术教给别人。
张凡宇在旁边补充说道:“姜哥,我爸的意思是能不能在明年育苗的时候,给大家传授一下技术。要不我们这些没种过早稻的,怕是要把稻种都糟蹋了。”
“其实我们种早稻没什么特殊的技术,这可不是我们有所保留。是确实没什么技术,就是我们几个瞎捣鼓的,没想到还真种成了,我们后来分析了一下。可能是我们用的种子好。那是我在城里的时候。托人从研究院里弄出来的,一共就那些,去年已经把那种种子都用完了,所以今年只能用新种出来的稻谷了,这是它的第二代,也不知道产量如何,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成。
张叔说实话,我在刚刚当上村长的时候。就和家里的几个老人商量过了,想明年让大伙跟着我家一起种早稻。但是我爸提醒我,这个事不能大意了,不能草率了,要不反而会害了大家没饭吃。”姜智说道。
这是我们在家就商量好的说辞,今年我们家水稻算是丰收了,那肯定会有人要跟着我们一起种早稻,但是我们在育苗的时候,可是用了些空间溪水,虽然不是很多,也就用了几次,但是还是担心,苗出不来,或出的不好,所以姜智先把情况说明白了,大家如果还是想跟着种,那我们就提供种子,当然我们还是提供空间出产的种子。
姜智说完后,大家又都沉默了,要知道这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了,大家在做决定前不得不深思熟虑啊。
“爸,我想跟着姜哥试试。”张凡宇沉默了一会儿,就当着所有人说道。
张父又沉默了一会儿说:“行,咱明年就试试,要是真不行也没事,多种点地瓜就行了,姜智不是说咱这的地瓜,嘎嘎脆,吱吱甜吗。”
张父又想起了当初姜智对那个叫袁泉的政府官员说的话了。
张父的话立刻就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又都纷纷表示,明年要跟着我们家种早稻,然后在多种点红薯,两手准备。
姜智看大家都要种早稻,那有些事就要提前说明白了。
“大家既然都想种早稻,那我们家就提供种子,但是我们也不是无偿的。”
“那当然,谁家的粮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们肯定是不能白拿你的,咱村这么多的地,要是都种,那可不老少的种子啊。姜哥你说吧,怎么个算法。”秦韩斌说道。
大家听了他的话后都点了点头,看来都赞同他的说法,也确实,一亩水田就得用一斤稻种,全村的水田加起来也得有几百亩了,那就是几百斤的粮食了。要谁家白白拿出这些粮食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肯定是要作价买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家今年算是丰收了,亩产千斤,所以我们不差这几百斤粮食。”姜智财大气粗的说道。“但是吧,这也不能白白给大家,要是开了这个先例,那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姜智说的这个话大家听了也都点头,表示理解。白送别人东西,会把别人惯出毛病的。
要是我们家这次白送了,下次不管是谁要是想卖稻种就难了,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大家就会想,上次你都白送了,怎么这次你们就不能再大方了呢,怎么还要钱了呢。别的不说肯定会说些不好听的话,这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麻烦,我们也没必要惹那个气。
“我们家粮食够吃了,所以我们就想用种子换稻杆,大家觉得怎么样?”姜智接着说。
“什么意思?”孙军有些不明白的问道。
大家也都目光炯炯的看着姜智,等着他的解释。
“哈哈,就是不管种多大的地,我们都提供种子,到秋收后,把地里的稻杆都给我们家送来就成。”姜智笑了笑说道。
“你们家用那么多稻杆干什么?”秦父不明所以的问道。
几百亩地的稻杆,那得是多大的一堆啊,他们是在不明白我们不要粮食,而要那么多稻杆要干什么。
“稻杆可是好东西啊,用处可大了。我媳妇今天看孙军家养的这几头猪就心动了,想明年有条件的话,也养几头。那稻杆粉碎了在掺上糠,那就是现在最好的饲料了。还有我们家的牛和羊,那都是吃货,而且明年就该产仔了,这一年的饲料可老了。还有咱农村不是有句话吗,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现在也没有地方买化肥,那就只能用农家肥了,这稻杆发酵后就能当肥料。”姜智一样一样和他们说,当然最主要的一个用途就是制做有机碳,这个是我们家冬天取暖的主要材料。
“这倒是个好办法,大家收回来的稻杆也没什么用,村里除了你们几家,别人也都没养大牲口,稻杆收回来也是烧火用,那玩意还不扛烧,没几把那灰就满灶膛了,家里要是有柴禾,我是绝对不用稻杆的。”张凡宇说道。
踏山村的人,以前都习惯了烧木头绊子,就是现在林场黄了,姜智不让伐木了,那大家也是到山上随处可捡到手臂粗细树枝子,所以大家都不惜的烧稻杆,只是在引火的时候用点儿。
“大家要是觉得这个方法行,那我过两天就用大喇叭通知一声,看看咱村有多少人想种早稻的,有多少人同意这样的换法的。也统计一下有多少人家里有大棚的,看看怎么整才能把咱村的水田都种上。”姜智说道。
育苗必须用大棚,所以必须先统计有几家有的,都是多大的,育的苗能种多少亩。然后才能统筹安排。
“行了,大事也讨论完了,大家的心也落到肚子里了,大家赶紧吃饭吧,一会儿这菜都凉了,那可白瞎了这一桌子的好菜。至于其他的事情,咱们要相信咱们的村长,一定会带领咱们村人走向吃饱穿暖的康庄大道上。”孙军看大家说的差不多了,就来了个总结性发言,然后有冲着大家端起了酒杯。
这天中午,这些人在孙军家算是开了一顿荤了,都吃的满嘴流油回家了。我们回家后也和家里人说了大家在饭桌上说的事情,姜爸和曲爸都没表示反对意见,他们现在就一心扑到后院的大棚上,每天一有空就钻进去,侍弄蔬菜什么的。
看现在外面天气还不算太冷,雪也就下了一场,大家还能出来活动,我就想这事还是趁这时候赶紧跟大家说说,要是有想种早稻的,也好趁现在天好,来家里报个名。
姜智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村委会用大喇叭通知了所有村民们明年种早稻的事情。
主要就是两点,第一个就是这个事是完全自愿的,如果有人家不想种早稻那也是完全可以的,姜智强调这绝对不是强制性的。第二个姜智又强调了一下种早稻的风险性,不要看我们家今年丰收了,就以为明年跟着种一定也能丰收,要知道种植的环境与种子都不同,所以我们不能保证明年的收成一定好,这就要各位村民自己进行选择了,这就像一场赌博,老天是庄家,谁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本来我们以为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在通知播出去的当天,就有人找上门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速之客
本来我们以为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在通知播出去的当天,就有人找上门来。
踏雪而来的是一对男女,女的我们认识,就是村里有名的泼妇陈翠花,她还是那么特别,上身红底白色大花的条绒棉袄,下身穿着黑色的棉裤,就是有些肥,脚上一双手工的棉鞋。
在看他后面的陌生男人,也就30多岁,长相和陈翠花有些像,我猜测他应该是陈翠花那个出外打工的儿子,据她自己说,他儿子很有出息,跟着一个城里的老板干活,很得器重,总之在她嘴里,他儿子的前途一片光明。
这个男人长得很普通,要是非要说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他的嘴唇非常薄,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也是紧紧抿着。
人家都说嘴唇薄的人,为人尖刻,薄情,常以自己为中心,我是不知道这样的说法用到这个男人身上适用不适用,但是从我个人感官上,看着就别扭,连带着对这个陌生男人都没什么好印象。
还有他的穿着,我认为和他这个岁数,还和他所在的环境有些不搭调。他上身穿着非常修身的军绿色羽绒服,下身穿着紧身黑色牛仔裤,脚上穿的鞋本来我们没太看清楚,但是他进来院子之后,就一阵猛跺脚,把鞋上裹着的厚厚的雪都跺掉了,我才看见,他穿的是一双欧版的漆皮鞋,那种薄底,前面很长的那种,不知他这鞋以前怎么样。但是现在在雪里逛荡一圈后,鞋面上沾染了很多的污渍,不是他跺脚就能弄下来的。我看着他这一身。砸吧了下嘴,真心的为他感觉冷啊。
那种修身款式的羽绒服,我年轻的时候在城市里也给姜智买过,姜智穿在身上比这个男人穿的可好看多了,但是姜智就穿出去了一上午,回来后就把衣服又扔给了我,说这哪是衣服啊。就是纸片子,还没有棉服暖和呢,以后他再也没穿过了。我后来没办法。想着怎么也不能浪费吧,就把那个羽绒服给曲妈送过去了,让她把里面的羽绒拆出来,看能不能和别的羽绒一起。在毁一个羽绒服给曲爸。结果曲妈拆开一看。就开始批评起我来,说也就我这样没脑子的人才能买这种样子货。我探过去头去一看,羽绒服里面都被生产厂家用线砸成了一个一个小包,羽绒服就放到小包里面,曲妈费劲巴力的把羽绒服里的小包都拆开了(曲妈不舍得直接把衣服剪坏,所以就拆线),结果里面的羽绒加起来也没多少,曲妈说。就这些羽绒,就是一个一个平铺开。也没有衣服大,可想而知冬天穿这样的衣服,可真是美丽冻人啊。
现在我看着这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那人,真心的佩服啊!这有几个人能扛得住这大冷的天气,穿着两片布就出来得瑟啊。
我正在这感慨呢,那边陈翠花就开口了。
“姜大兄弟,这是我儿子陈才生。儿子,这是咱们新上任的村长,你叫姜哥就行了,那是他媳妇。”陈翠花站在我们家院子里,拉着她儿子就给姜智介绍。
我听到她的介绍,真想捂脸啊,太让人无语了。她这辈分是怎么论的啊,她管姜智叫大兄弟,然后让他儿子管姜智叫哥,这是不是差辈了啊,还是农民就有这种论法,我还不知道?所以我也没敢出声纠正,心思差就差吧,只要我们不吃亏就行。
只是这个陈才生好像自视甚高,听到他妈的介绍就哼哼了几声,也没开口打个招呼。
我有些不乐意,但是姜智还是面色不变,他就像没看见陈才生一样,直接就问陈翠花:“陈婶,你今天来有事吗?”
“嗯哪,也不是啥大事,对你来说就是个小事。”陈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