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永宁-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宁一直犹豫着拿不定主意,其实也是忧心于此,但是只从另外那对年轻男女不惧一死的态度来看,想让这老太婆就范,只怕是难办得紧……而且,一旦让她清醒过来,她要是不管不顾地直接对房玄龄下了死手,那才是真的糟糕了

    一想到此处,永宁不免脸色一寒,转头对孙思邈说道:“这些苗人用蛊,可于远处操控,还请师伯于内室照看,我还是先会会这下蛊之人……”

    孙思邈点了点头,便转身回了内室,却也有几分忧心,所以并未将内室的房门闭合。虽然永宁有异术防身,可是蛊这种东西却也实在诡异,万一有什么意外之举,他也好相帮一二。

    永宁其实并没有与那下蛊的老太婆对话的意思,她在心里换算出了一个合适的剂量以后,取了大半滴的半成品吐真剂,稀释后灌进了那老太婆的嘴里,等魔药起效后,才解除了昏迷效果。她并没有打算从这老太婆的嘴里询问些什么,而是定了定神,干净利索地将已经在她脑子里转了半天的“夺魂咒”给念了出来……

    永宁以前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夺魂咒”,这个咒语她知道,也见教授示范过,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用的一天,这次竟是她生平第一次使用,也是因为这是第一次,所以她才会想到先用魔药控制住那老太婆之后,再施咒。

    她施咒时的意念很明确清晰,就是指挥这老太婆去替房玄龄解蛊。虽然她不会苗语,而那老太婆也似乎不懂汉语,但是咒语传递的是一种意念,倒也不会出现沟通****的现象。

    这个咒语极为耗费魔力,而且因为永宁对这个咒语并不熟悉的缘故,所以她需要一直保持魔力的稳定输出,这给了她不小的压力,好在她手上还有几瓶魔力恢复药剂,应该是能支持得下去的。

    孙思邈看到那老太婆眼神空洞地走进了内室,吃了一惊,若非随即看到永宁发在身后,怕是他便要大叫出声了。他虽然并不知道永宁是怎么做到的,但却把这一现象归结到了袁天罡和星衍宗的道法身上,也没有多心,只随着永宁的眼神示意退到了一旁,任由那老太婆站到了房玄龄身前。

    解蛊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那老太婆嘴里叽里咕噜地说了一些话,然后划破了手腕,又掏出了些不知名的草药糊在了流血的伤口上,再一通叽里咕噜的话,一只米白色、约有小指粗细的虫子便从房玄龄的嘴里飞了出来。

    那虫子一出来,房玄龄便仰身吐了乌黑的血出来,眉心的绿痕也瞬间消失不见,人也哼唧了两声,似乎有了醒转的迹象。

    永宁见那老太婆已经没有了其他动作,知道这是蛊已经解了,虽然房玄龄身上的余毒似乎还是未清,也虚弱的厉害,但这些也不必靠这老太婆来解决,于是也不再强撑,“夺魂咒”一收,也不等那老太婆反应过来,直接又是一个“昏昏倒地”扔了过去。

    那老太婆随着永宁的咒语倒在了地上,永宁却也没好到哪里去,魔力透支的也站立不稳,靠着背后的墙壁缓劲儿。孙思邈却早在房玄龄吐血的工夫,便已经凑了过去,这会儿已经用上了针,也就自然没注意到永宁的脱力状况。

    永宁在控制“夺魂咒”的过程中已经喝了两瓶魔力恢复剂,手里虽然还剩了几瓶,却是有些舍不得浪费,只站着慢慢恢复。但是这会下蛊的老太婆却也实在让人放心不下,不说别的,若是弄醒了她审讯的时候,她给审讯的官员下个蛊什么的,怕是也是有可能的……

    本着不能让这老太婆再祸害人的想法,永宁想来想去,还是又喝了一瓶魔力恢复剂,然后施放了一个极为精准的“遗忘咒”,让这老太婆把所有关于下蛊害人的本事都给遗忘掉,但是她所做过的那些事却都还记得。这样精准的“遗忘咒”,也是极费魔力的,但是永宁却觉得能做到这一步,付出的代价是很可以接受的。

    等孙思邈将房玄龄身上的余毒控制住,也拟好了驱毒的、养伤的方子以后,才发现永宁已经累得蜷在墙边睡了过去。他探了探脉,知道永宁只是疲劳过度,心力憔悴,并没有什么大毛病之后,便只是叹了口气,就出门去叫人去了。

    李治得到消息以后,只是问过孙思邈房玄龄的情况,又问了问永宁,知道他们父女都无大碍之后,便直接抱了昏睡不醒的永宁回宫去了,从头到尾他都没有问过永宁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才让那老太婆把房玄龄身上的蛊毒给解了。

    孙思邈若有所思地看着李治离去时的背景,忍不住微微一笑,对当年袁天罡的话终是信了几分。然后便打叠起精神,全神贯注地准备替房玄龄驱毒。

    而这三个下蛊事件的主要人物,却并没有被李治关到刑部去,而是直接让人带回宫去,羁押在了宫中的私牢之中。虽然下蛊的是这三个人,但是谁都知道,这三个人只是一把杀人的刀,而握着刀的那个人是谁,从头到尾,不管是永宁,还是房遗直,甚至是房家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在李治面前提起过,就好像他们完全把这三个人当真凶了一般。

    但是李治把这三个人关在宫中私牢里的举动,却让很多知****士明白,背后的那个人是谁,李治怕是心中有数的,而且李治多半还有相保之心,所以才没将这三个人关到刑部去。只是不管谁做了什么样的猜测,也都只是私底下的的一些想法而已,并没有谁敢将事情捅到明面上,请求彻查……

第一卷 风雨长安 第二二七章掩才

    第二二七章掩才

    房玄龄于当日晚间便醒转了过来,只是到底伤了根本,而且也确实上了些年岁,即使有孙思邈全力救治,又有永宁的魔药养护,也足足养了四个多月才能下床。

    房玄龄卧病的几个月中,朝堂之中倒并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波澜,暂代他职务的是原就在他手下经办的几个年轻人,这原也是房玄龄自己推举上去的,而这几个年轻人倒也是极为争气,任朝中几方势力打压,居然也能站得稳稳当当的,即使是长孙无忌也不得不佩服房玄龄一声:教导有方

    李治在这几个月中也格外的沉得住气,处置政务一概依照李世民在世时的方针,并没有再议什么改革、新政之类的话题。只从房玄龄卧病之事,他便已经都看明白了,以往即使是房玄龄也对他私下里提及的那些改革之方多有不满,并不在于其方不可行,而在于他手中没有能行彼事之人

    老一辈的臣子,便有此心,却也已是英雄迟暮,难再倾心以向,而那些年轻一辈,到底还显稚嫩,到底尚未真正成长起来。

    与永宁私下相处时,李治却是将自己的那些雄心壮志,一一言说。而永宁也总是含笑听之,不时地发表些意见,往往一语中的,让他大生知己之感。看着那些由永宁记录下来的改革条目,他胸中便顿觉豪情大涨,只想铸一个强大兴盛的帝国与她共享。

    因这一病,空闲的时间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房玄龄突然又惦记上了当初交待给永宁的那个著书计划,他竟想着要在病榻之上动笔。别说房家上下没人支持他在病中如此耗费精力,就是李治也不敢由着他这样乱来。永宁无奈之下,将从手链中翻检出来的一本《贞观政要》给取了出来,结合着贞观朝已经被她蝴蝶的面目全非的历史,删减、更改着慢慢誊写后送去房府,让房玄龄检阅视察。

    只一篇《君道》开篇,房玄龄再不提亲笔著书之事,只是隔三差五地便着人去催促着永宁要下文,而经他过目的部分,自然不免有更改补漏之举,永宁却也不敢对此提出什么异议,改后的文章却是送回到了李治手中。

    “阿房……”李治看着手中不算厚实的一撂纸张,眼神颇是复杂地看着永宁,说道:“我记得,当初房相所言,是想著史书,记载父皇一生功过,你这……”

    “此书难道记录的不是先帝言行?”永宁瞟了李治一眼,她这些日子以来查资料查得眼都花了,亏得是有范本对照,如果真让她自己动笔去写,算了,还不如直接杀了她好了……

    李治喟然一叹,笑着说道:“此书若成,当用以教导诸皇子,方不负你这番苦心”虽然他手中的成稿只有短短的三篇内容,可是却已经让他大致明白了此书的大意与走向。

    “别书成之后,可千万莫把我与此书牵连在一处这样的风头,我可出不起”永宁做出了一脸惊恐之色,半靠在李治身上,软言相求:“九郎,此书就冠在我父亲名下好了,这毕竟不是什么传奇小说,若是让人知道此书出自一个女子之手,怕是难免看低了它去,若是那样岂不是白废了我一番心血?”

    李治笑着摇了摇头,并没有就冠名之事表态。但是永宁却知道,他已经将她的话放在心上了,想来是会妥善处理的。果然,几日之后,长安内外、朝堂上下便开始有了房玄龄卧病在家著书的传言,而且李治更是在朝议之时,几次隐晦地提及,房玄龄所著之书让他多有感触……

    于是,房家开始不断地有人上门求书,只是大多数人都被房家以房玄龄尚在养病,不宜见客为由给婉拒了。但是总有一些人是不能拒之门外的,比如魏征,比如王圭,等等……

    及至这些朝中颇有些交情的大臣找上门的时候,人家也并不说什么求书的话,只说是探病,同朝为官一场,相交几十年,总不能把探病的人也给拒之门外吧?可是这探病的人随口问上两句病情相关的话,便将话题转到了房玄龄所著之书上来了。

    最初的时候房玄龄却是没反应过来的,直到被魏征噎了几句之后,才从魏征的话里听出来,这坊间传言和李治的言谈,却是都将这著书之功推在了他的身上。他也只是微不可见地呆愣了一下之后,便明白过来李治,或者说是永宁的意思。

    后宫女子多有才情,但是这“才”,却不宜显露在著出这样的书上。对于永宁能自己想明白此中关节厉害之处,房玄龄心中甚是宽慰,虽然有些惭愧,却面色坦然地将《贞观政要》一书给担了下来,而魏征、王圭等人倒也并未对出现在他们手中的纸张上的是房遗直的笔迹而疑惑,只当是房玄龄于病中遣了儿子代笔罢了。待他们细细研读之后,自是对此书的立意赞不绝口,于一些细微之处,也不免与房玄龄讨论一番,于完善此书方面也付出了一番心力。

    此书,书未成,已先名动大唐。耗时七个月之后,永宁才将最后一篇《慎终》完结,写完最后一个字之后,她放下笔,长吁了口气,才觉轻松了些。

    “写完了?”李治这些日子已经习惯了与永宁分享书房,虽然也心疼永宁著书辛苦,可是看着一篇篇经房玄龄认可后送到他手中的成稿,让她停笔休息的话却也是绝对说不出口的。

    永宁可怜兮兮地点着头,揉着手腕看着李治不说话。

    李治顿时觉得手上的奏疏看不下去了,轻叹了口气,很自动地移到了永宁身边,帮她揉着手腕,说道:“龟兹一战,大功告成,你二哥他们下个月就能回长安了……等他们回了长安,咱们就去骊山避暑去,也让你好好歇一歇……”

    骊山的行宫,是从贞观年间便开始修建的,如今才全部完工,而去骊山避暑之事,去年永宁便偶尔提起过,只是当时李治囿于政务,并没应下,不过今年便是时机正好,借着远征龟兹大捷之势,去骊山避暑想来谁也说不出什么。

    “真的?”永宁一听说可以出宫,自然高兴,虽然在宫也没人敢找她麻烦,但是她却总不免想出去透透气。在宫中不方便做的事,在骊山行宫却方便的多,《贞观政要》也已经完结,终于可以腾出大把的时间与高阳公主、晋阳公主聚一聚,虽然她们估计心思都在自家驸马身上,未必乐意理她……

    李治看着永宁一副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的样子,忍不住搂着她大笑了起来,笑过之后,却不免心疼,留她在宫中,终究是让她少了自由……

    永宁并没有察觉李治的情绪变化,眨着亮晶晶的双眼靠在李治怀里,带着些小兴奋地说起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要李治挪出时间陪她们一起去哪里、做某事,不经意间,便将李治心中刚刚升腾起那一点点别扭念头给打击得一点不剩。听着永宁描述的那些事,那些只用想像就会觉得温馨的画面,他突然明白,只要他能一直维护着他们的家,替她和孩子们遮风挡雨,那么,她就会一直都在……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朝中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忙碌不堪。武将们都在忙着远征龟兹的善后工作,而文臣们忙着跟随李治的脚步,研读被李治下旨以极快速度印刷出版的《贞观政要》,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讨论风潮,而房玄龄也借着这股风潮,在休养了快一年之后,再度站回到了朝堂之上。

    或许李世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早就有所感应,所以这次远征龟兹时所派出去的多为年轻一辈的将领,而此次得胜还朝,凭借军功立于朝堂之上的不乏其人。

    李治坐在御座之上,看着朝堂上这几年间的变化,轻轻地舒了口气。有些事情,或许已经到了开始去做的时候了……

    已经五岁的李琮,已经到了该进学的年纪。其实这些年来,永宁一直都没有放松对李琮的教育,即使在忙着《贞观政要》的时候,也经常是会把他带在身边,认字、练字的事却是一早就开始进行了的,而且是直接拿着《贞观政要》做为启蒙教材,教他认字的。

    李治对于永宁的作法,虽然心中也觉得有些过当,却终归没说什么。等着后来发现李琮的言谈间,已经很有章法,而且对于《贞观政要》一书,甚至有了一些浅显的看法之后,不免大喜过望,一度想要另辟书斋请专人教导李琮。后来却担心这样的做法过于惹眼,这才作罢。

    但即使有这样的担心,李治最后还是与房玄龄恳谈了一番之后,让房玄龄在弘文馆挂了一个博士的职位,要教导的学生却只有一个——身上流着房家血液的皇子,李琮

第一卷 风雨长安 第二二八章封王

    第二二八章封王

    李治对于皇子的教导一向上心,但是他并未像李世民那般,很早就给皇子封王,如今的七位皇子都还只是按排行称呼而已。朝中早有不满之声,那些大臣不光认为应该将皇子封王,便是太子之位也当早定。

    配合着这些言论,养在皇后王氏宫中的奉仪刘氏所出的六皇子李玮,和养在贵妃长孙婧宫中的奉仪杨氏所出的七皇子李珉,慢慢的都显露出了一些“闪光”点,引人注目。李琮倒是在永宁的看护下,房玄龄的悉心教导下,愈发显得低调了起来。

    虽然李治一直压着不愿晋封皇子,但是皇长子李忠如今已经十岁出头儿了,这要搁贞观朝,这年岁就蕃的皇子亲王也是有的,却也着实是不好再拖下去了。又有长孙无忌一干老臣借着龟兹大胜之机,再度进言晋封皇子之事,李治考虑了一下,也就应下了。

    而这次晋封的风声一传出来,便将朝臣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要想知道哪位皇子深得帝心,只从王号和封地便可以看得出来。撇开远的不说,就从李治当年的那个影射着李唐一朝发源之地的“晋”字和封地,便不难看出李世民对李治这个小儿子的喜爱和厚望。

    其实对于李治现有的这几个皇子,所有人心中都是多少有数的,虽然养在皇后名下的六皇子李玮经常被说成“充做嫡子”,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