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第一一五摩步师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其地位与四十五师差不多。而第三十九集团军又是重装集团军,该师的装备非常齐全,坦克战车为数不少,所以美军把该师当成了第三十九集团军准备死守咸兴的标志。
不管美军打算怎么北上,都得占领咸兴。
如果第三十九集团军打算死守咸兴,就有机会围歼这支王牌部队。
要知道,中**队可没有足够的海运能力将这支军队从海上撤走。只要能够及时到达咸兴,就能包围第三十九集团军!
更重要的是,这是战术决策,由汉密尔顿做主,不需要请示帕特里奇。
结果就是,当天晚上,美军少将就越过黄真尹,命令韩军第二集团军群向咸兴进军,把元山交给即将到达的第二机步师。
当然,汉密尔顿没有忘记让第二机步师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十五日夜间到达。
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在十六日白天打响围歼战。
得知韩军第二集团军群强攻咸兴的消息后,帕特里奇与黄真尹都很惊讶,问题是此时第二集团军群已经与第一一五摩步师缠在一起,要想撤回来已经来不及了。
相对而言,帕特里奇还要稳重一点。
虽然没有亲眼目睹战场情况小但是美军中将相信,第三十九集团军在歼灭了集团军与集团军之后小没有集中兵力攻打元山,表明中**队已经放弃进攻。在此情况下,守住咸兴的意义并不大,所以第三十九集团军很有可能正在全速撤退,弗军第二集团军群北上进军咸兴最多只是空欢喜一场,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问题是,黄真尹并不这么看,因为他知道,第二集团军群是支什么样的部队。
离开防御阵地,这支又二线步兵师拼凑起来部队在野战中,恐怕连中**队的一个师都打不过,凭什么去攻打咸兴?
必须分散第二集团军群的压力,不然这个集团军群被击溃,将会殃及后面的美军。
更重要的是,还会祸害黄真尹。因为黄真尹已经接掌了第二集团军群的指挥权。真要追究问责的话,黄真尹会第一个完蛋!
为此,黄真尹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在别的地方做文章,比如让直接听从他指挥的第九机械化步兵师连夜发动进攻,争取在天亮前渡过清川江。到时候,就算第二集团军群在咸兴吃了败仗,他也能够拿出胜利果实,将功补过。
虽然黄真尹的想法有点天真。但是打下安州,渡过清川江也是战略任务。
不管怎么说,加把劲不会有错。这下,叶振邦等三营官兵就得遭受摧残了。
第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
:二日下午,美韩联军对战术部署做出仓面调喜寸圳讣集团军的两个步兵师从平壤派往顺川,支援第九机械化步兵师,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则开赴元山。()帕特里奇让美国空军调整了支援重点。集中力量打击高歌猛进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协助韩军第二集团军群守卫元山
第十五集团军本来就在顺川佯攻,所以韩军增援两个步兵师的影响并不大。
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早就被打掉霸气,损失的装备又难以补充。所以驰援元山的行动也不会有多少实际意义。
关键就在美军的空中打击上。
到傍晚前,美军出动了四百多架次战斗机,向第三十九集团军投下了上千吨炸弹。除了执行制空任务的一百多架次战斗机之外。主要就是执行遮断轰炸与战场支援。起飞频率最高的也是。,而不是丑。
面对美军志在火得的空中打击,第三十九集团军打得很顽鉴。
问题是,顽强并不等于胜利。
在台岛上,各地面部队也打得非常顽强,可是最终仍然被迫退守大陆
事实上,罗耀武早就料到了这种结果。
谁都知道,美军要介入朝鲜站镇的话,首先出动的就是空中力量,而且中国空军一时难以扭转局面。
正是如此,在制订反击计划的时候,罗耀武并不指望打下元山。
反击的目的只有一个:沉重打击韩军的嚣张气焰,让韩军无力北上。
为此,就得歼灭集团军与集团军。至于盘踞在元山的第二集团军群,罗耀武压根就没有考虑过。
以韩国的战争动员机制,一个月内就能逐渐十支第二集团军群那样的部队。
动员预备役部队并不难,难的是生产出足够多的武器装备。至少在几个月之内,韩国不可能重建一支像第九机械化步兵师那样的王牌部队。
对韩国来说。肯定等不了几个月。
只要给中**队几个月时间,就能把“红线”变成第二条三八线,而且会比三八线牢固十倍。韩军能够突破三八线,并不等于能够突破由中**队守卫的“四一线”。
美军大举轰炸的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已经调整了部署,当时正在向元山进攻的只有一个装甲旅的兵力,其他部队全都集中在川内镇与高原镇。扫荡已经溃不成军的集团军与集团军。
按照罗耀武下达的命令,最迟十四日清晨,歼灭战就得结束。
这不是垮海口,而是有绝对把握。
韩军擅长打顺手战,只要打得顺手,肯定所向披靡,可是只要战局不利,韩军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再说了,即便不能全歼集团军与集团军,也能打残韩军,让美军参战。
可以说,这场被称为“元山反击战”高原镇与川内镇都在元山治内的战役,绝对是中**队入朝作战后打得最顺利的一场战役。
当然,作为战略层面的决策者,十三日上午,第三十九集团军杀到高原镇的时候,帕特里奇就意识到,美军第八集团军就要踏上战场了。
不是帕特里奇对韩军没有信心,而是看清了中**队的反击意图。
以当时的情况,帕特里奇有理由相信,中**队的目的不是打回元山,而是围歼两个韩军主力集团军。原因很简单,如果要想打回元山,第三十九集团军就不应该在高原镇与川内镇投入战斗,而应该直接攻打元山。
当然,这会带来一咋。非常严重的问题,即集团军与集团军没有受到冲击,肯定会合兵一处,而以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实力,即便不会落败。也无法阻止韩军突围,也就无法重创韩军。
中**队选择打击韩军主力部队,就是要瘫痪韩军,逼迫美军参战。
从战略上讲,逼迫美军在朝鲜半岛参战。就能减轻东南方向上的压力。
也就是说,中**队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守卫本土,而不是反攻朝鲜。
认清了情况,帕特里奇也非常无奈,因为所有情况都表明,美军必须参战。而且得尽快参战,不然朝鲜战争将变得对美国更加不利。
等到中**队站稳脚跟再打?
开玩笑,这已经不是骑士时代的战争了,难道还要排好战线,用火枪对射?
十三日下午,调整部署之后,帕特里奇就跟加布里埃尔通了视频电话,要求批准第八集团军参战,并且亲自前往登山指挥战斗。
加布里埃尔日只批准了帕特里奇的一个请求,即第八集团军参战,没让他去务山。
帕特里奇也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得到加布里埃尔的准许后,他就给第八集团军参谋长麦克斯维尔仇伦二顿少将打了电话,让他古即率领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渊竹北上。并且让十月十日才到达釜山的第四步兵师做好参战准备。
必须承认,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不但能够带来更大的胜算,还能省去很多麻烦。
虽然在九月底,就连加布里埃尔这样的将领都认为,在刚刚输掉台海战争的情况下中国不会介入朝鲜战争,最多只会加强边境防御,因此反对增强第八集团军,最多只能出于防范目的让第二机步师恢复战斗力。但是帕特里奇坚持认为,只要朝鲜战争开打,即便有天大的困难,为大局着想。中国也会出兵朝鲜,至少会占领朝鲜部分地区,阻止韩国控制整个朝鲜半岛。
最后,帕特里奇用不可辩驳的历史说服了美国高层
这就是,六十多年前,中国当局在明知道出兵朝鲜会招至美国干预,从而错失统一机会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出兵朝鲜,最终让美国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
按照帕特里奇的要求,不但第二机步师迅速恢复战斗力,第八集团军还得到加强,第七步兵师在九月底到达韩国,第四步兵师也在十月十日到达。虽然没有继续增派部队,但是按照帕特里奇提出的计划,只要朝鲜战局恶化,就得继续增兵。
原因很简单。比起协助台军反攻大陆,帮助韩军攻占朝鲜半岛更加现实。
两个步兵师,总兵力加起来仅有三万多。
当然,谁也不能小看这两个师。
要知道,在台海战争爆发之前,第二机械化步兵师是美国陆军中,唯一全部配备重型主战装备的主力师,而且该师在韩国驻守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直是第八集团军的绝对主力。虽然在台海战争期间,第二机步师与第三机步师对调了番号,此时的第二机步师实际上是得到了重型装备的第三机步师,但是第三机步师也是美军的王牌部队,参加了最近二十多年间的所有地面战争。
在美军中,第七步兵师的名声不是那么响亮,只是该部队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的第七步兵团。
算上配备给两个师的陆军航空兵,这两个师的战斗力顶得上两个韩军集团军!
更重要的是。作战的时候,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都不是独立行动。还会得到韩军的直接支持。即便韩军的主力部队都被派上前线。只能提供二线部队,也能让两个美军师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作战。
有了部队,还要有可行的战术,不然部队就是摆设。
在反击方向上,帕特里奇没有犹豫,把重点放在了东面。不但是中**队的三个集团军在这边作战,还与后勤保障有很大关系。不管怎么说,美军作战。物资消耗非常惊人,仅靠朝鲜那些建议公路,与运输能力非常有限的铁路朝鲜的一些铁路甚至无法承载近七十吨重的…几主战坦克,肯定无法满足要求。解决后勤保障的基础是海运。而要走海运,就得依靠元山港。
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将沿陆路北上。到达元山后,由第二机步师在正面进攻,第七步兵师从左翼包抄,力争围歼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四十集团军,再向咸兴推进,最终目的是顺着城川江攻入盖马高原,直接向鸭绿江挺进,不给中**队任何反击机会。
显然,这不是最佳进军路线。
仅从军事上讲,最佳进军路线应该是先扫荡沿海地区。再北上盖马高原。
问题是,帕特里奇不想给中**队做防御部署的时间,必须尽快突破“红线”打乱中**队的作战安排。
帕特里奇没有忘记另外一件事情:让韩军在西线转守为攻,拖住第十五集团军。
虽然帕特里奇坚信,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除非罗耀武脑袋出了问题,不然就不会让第十五集团军向东运动。再说了,整个西线战场上。只有第十五集团军,罗耀武不可能放弃西线,也就不能抽调第十五集团军。但是帕特里奇更加清楚的知道,中国很有可能向朝鲜增兵如果不能在西线战场上同步取得突破,在东线冒进的美军就将成为“突出部”六十多年前,就是因为西线进攻受阻,杀上盖马高厚的美军陆战队过于突前,被志愿军抓住了反击机会,结果一口气退到兴南港。如果不是拥有强大的海空优势,及时将数以万计的官兵撤了回去,恐怕陆战一师就将成为历史!
帕特里奇不想冒险,也不敢冒险。
问题是,弗军有能力突破第十五集团军的防线吗?,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比叭,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十一章 绝不能退
四日夜间,讲攻来得非常突然。()叶振邦反映讨来的时…经丢掉了外围防线。
韩军的进攻打得非常坚决,不但在地面投入重兵,还出动大批空中力量,对战线后方的安州城区进行了高强度轰炸。
这种近乎“蛮干”的方式让叶振邦等三营官兵非常不适应。
要知道,在此之前,弗军打得非常“文明”不但很少使用温压弹与燃烧弹这些对平民有巨大威胁的弹药,还没有大量使用钻地炸弹。
在这个晚上,韩国空军把这些都用上了。
不是韩军不舍得用,而是没有合适的弹药!
开战前,在拜伦首次访问首尔的时候,韩国总统朴太玄就向美国副总统提出了紧急采购弹药物资的请求,其中明确提到,韩军需要一批最新式的钻地炸弹,才有能力按照作战计划突破军事分界线。
拜伦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朴太玄的请求。
第一批两千枚小直径钻地炸弹也在开战前送到了韩军手上。除了在前期练中用了一部分之外,这批炸弹全都用在了开城。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批炸弹,韩军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的突破开城防线。
耍知道,在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突击的时候,一路上都有战斗机开路,精确无误的轰炸不但摧毁了上千个朝军永固工事,还打垮了朝军的斗志。
可惜的是,打下开城后,这批弹药也用完了。
虽然当时美国答应的不仅仅是两千枚炸弹,而是一万枚,另外八千枚都应该在十月一日之前分两批送往韩国,但是在此之前,台岛战场上的局面与美军的预想并不完全一致,在无法投入更多地面部队的情况下,美军只能加强空中打击。
结果就是,原本应该送往釜山的八千枚炸弹全都送到了那霸。
此时,美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加速运转,在美国国会批准了战争计发之后,大批军火正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装上运输船。
受此影响,美国当局保证在十月底之前交付两批弹药,并且保证交付第四批弹药。
有意思的是。韩军没有对延迟交付弹药的事情多说什么。
除了奴才没有资格抱怨主子之外,还与弗军对战局的判断有关,即韩军上下没有人能够想到,最终会兵不刃血的占领平壤。要知道,突破开城防线后,韩军在平山与朝鲜人民军打了一场狠仗,又在沙里院大干一场。虽然这两场连战役都算不上的战斗比韩军预期的抵抗要弱得多,但是韩军上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朝鲜人民军将誓死守卫平壤,绝对不会轻言放弃。
只要朝军死守平壤,战争就很难在十月底结束。
甚至可以说,当时连黄真尹都认为,只要能在年底拿下平壤,并且将战线推进到清川江就非常不错了。
那些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想法,都不那么可靠。
再说了,谁想成为第二个麦克阿瑟?
要知道,就是那句“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让荣耀一时,甚至被人称为是“日本太上皇”的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脱掉了军服,最终郁郁而终。
既然如此,美国晚一点交件弹药也不是大问题。
不管怎么说,美军在台岛上打败中**队是韩国出兵攻打朝鲜的前提条件,如果美国在台岛上被打败了,韩国就只能做哈巴狗,连吠叫的胆气都没有。
显然,这个判断完全错误。
可以说,推进得太快,也不见得是什么好处。
虽然韩军的辐重部队能够保证将作战物资送上前线,韩国的交通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