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春风-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倒是懒得去看。

    未己,罗绍就垂头丧气回来了,显然是没能见到。

    罗锦言不想惹得父亲不快,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跑过去催促父亲早点下山,带她去状元楼吃螃蟹。

    反倒是腾不破和方金牛,又去找了一圈,哪里还有老七的影子,以至于方金牛自己都开始怀疑,他是不是眼花了。

    过了中秋,便是重阳,林总管在重阳节的前一天回到了京城。

    霍英的家眷安顿在茴香胡同的一处宅子里。

    罗绍带着罗锦言登门拜访。

    灰堵堵的外墙,陈旧的大门上帖着的门神已被雨水冲刷得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进了大门,里面是一处三进的庭院,院子里种着香樟树和西府海棠,庑廊下摆着应季的菊花和金桂,和外面的灰败陈旧完全不同,房子里外都被翻修得焕然一新,屋子里刷得雪洞似的,一水的黑漆家俱,挂着观音跌坐图,摆着玉石盆景,龙泉大瓶,富丽而不张扬。丫鬟婆子动作轻快,中规中矩,俨然一副大户人家的作派。

    罗绍颌首,对焦渭的办事能力很是满意。

    霍英的夫人姓郭,比罗锦言想像的要年轻,年约五旬,面团儿似的一个人,只是一路奔波,有些憔悴。

    罗绍见到郭老夫人,撩衣便拜,郭老夫人连说使不得,忙让孙儿扶罗绍起来,罗绍不肯,执意给郭老夫人叩了三个响头。

    郭老夫人的两个孙儿霍星和霍辰,一个十二岁,一个只有十岁,霍家出事时,他们两人年纪尚幼,因此不用随祖父和父亲一起发配。

    罗绍这才向郭老夫人引见了站在外面的罗锦言,罗锦言给郭老夫人曲膝行礼。

    郭老夫人看到她,眼睛就挪不开了,笑着道:“怎么就能生得这么漂亮。”

    一一一一

    亲们,今天的更新送上~~~

    预订十月一号的保底月票啊,有保底月票的亲,记着留给《最春风》

第六十九章 柳梢黄

    郭老夫人褪下手上的镯子,给罗锦言做了见面礼:“这是我当年从娘家带来的,是老物件了,样子不时兴了,你别嫌弃。”

    罗绍和罗锦言都知道当年霍家被抄家,东西都被抄没,这对镯子想来是郭老夫人随身之物了。

    罗锦言连忙推辞,罗绍也道:“师母,这可使不得,她还是小孩子,当不起这样的物件。”

    郭老夫人佯装不悦:“长辈赐,不可辞,这镯子我戴了几十年,看到惜惜我喜欢,这才摘了给她,你们若是再推辞,那就是嫌弃了。”

    罗绍无奈,这才让罗锦言收下谢过。

    郭老夫人和罗绍又寒暄几句,说的只是来京途中的见闻,于霍英起复之事却是只字未问。

    罗绍暗暗思忖,这位郭老夫人城府甚深,且波澜不惊,绝非表面看来的柔弱妇人。

    二人说话时,郭老夫人则让跟在她身边的一位嬷嬷带着罗锦言去隔壁屋里见自己的儿媳和孙女们。

    霍英膝下三子一女,女儿早年嫁给了华亭同乡的一户人家,三个儿子则都摘了乌纱跟着霍英流放了。

    儿媳薛氏、林氏和许氏,其中许氏还是双十年华,霍家出事时她的女儿刚刚满月。

    三个孙女之中最小的霍宝儿就是许氏所出,刚刚三岁。另外两个孙女,一个是大太太薛氏的女儿霍亭儿,今年十岁,另一个是二|太太林氏的女儿霍玉儿,和罗锦言同龄,比她大了两个月。

    霍亭儿和霍玉儿俱是相貌出众,举止典雅,罗锦言看到她们有些感慨,前世毛文宣死时,李文忠的地位已经稳固,朝堂之上再没有霍英什么事,霍家终生未能再回京城,也不知霍氏姐妹嫁了什么人。

    这一世毛文宣提前隐退,若是霍英能够抓住机会顺利起复,霍家会比当年更加兴盛,这三姐妹的境遇也会改了吧。

    常贵媳妇打开随身带的包袱,是些鞋袜、汗巾、荷包之类的小物,常贵媳妇笑道:“得知老夫人、太太和小姐们要回来,大小姐就日夜赶制了这些,只是不知道老夫人、太太和小姐们的尺寸,这鞋子都是估摸着做的,或许穿着不太合适。大小姐还给带来两位针线上的媳妇子,以后就留在府里,京城的花样子比不上江南,太太和小姐们还要指点指点她们。”

    霍家的女眷全都讶然,想不到罗家竟然这样细心,不但送了些女子的随身之物,还送了两位针线婆子。

    薛氏不由得重新打量罗锦言,听说罗绍发妻早亡,一直没有续弦,按理说家里并没有主持中馈的女眷。像这种送针线婆子的琐事,罗绍应该不会想到,难道是罗小姐自己的主意?

    她看向罗锦言的目光便又亲和几分。

    从那天起,罗锦言便常常让人给茴香胡同送东西,有时是京城里刚时兴的尺头料子,有时是两筐秋梨,还有时甚至是昌平刚送来的鸡蛋。

    而她和罗绍却没有再来,只是每逢初一十五,便让常贵媳妇过来给郭老夫人请安。

    这令郭老夫人很是满意。

    此刻朝中对毛文宣的弹赅越来越烈,墙倒众人推,毛文宣即使明天便大病痊愈,也再无回天之力。

    而与此相反,霍英的起复呼声也如暗涌袭来,这让霍家又一次处身风口浪尖。

    这个时候,霍家越低调越好。

    郭老夫人闭门谢客,也不让家中女眷出门,罗家父女的举动,既合礼数又不张扬,却又显得亲近,郭老夫人不由得对罗家高看几分。

    十月时,吏部给了罗绍一个太平府fc县的缺儿,罗绍婉言谢绝。

    这让帮他疏通关系的人很是奇怪,罗绍送了重礼过去,才把这件事翻过去。

    而梅花里罗家长房那边又来过几次,转眼便进了腊月,长房大太太刘氏带着女儿罗锦屏、侄女罗锦绣亲自来到杨树胡同。

    罗绍无奈,寒暄几句,见刘氏没有马上要走的意思,只好让人请了罗锦言过来,男女有别,他不便招待,吩咐厨房,留了她们用膳。

    罗锦言给刘氏见了礼,又和罗锦屏、罗锦绣相互见礼。刘氏在心中暗忖,刘嬷嬷果然没有夸张,这小哑巴不但会说话,长得似是比当年更加标致了,且,她还没见哪个这么小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气派,如果不知道的,说她是哪位勋贵家的小姐也能让人相信。

    罗锦屏却紧紧盯着罗锦言头上花解语的绉纱宫花、耳上的明月铛、绣鞋上指肚大小的珍珠。

    这真是那个去乡下的小哑巴,不对,她现在会说话了,虽然说得很慢,但却真的会说了。

    罗锦绣则走上前去,热情地拉住罗锦言的手,道:“几年没见,惜惜妹妹不但长高了,也更漂亮了,真要是在街上遇到,都不敢认了。”

    罗锦屏皱起眉头,韩家表哥和堂姐青梅竹马,父亲一声令下,二叔和二婶就要把韩家表哥让给小哑巴,她听了都给气得不成,可堂姐怎么一点也不生气?

    罗锦言微笑道:“多。。。。。。谢。。。。。。从。。。。。。姐。。。。。。夸。。。。。。奖。”

    罗锦屏又问她平日里有何消遣,读些什么书,常去哪里玩。

    罗锦言一一作答,不热络,但也不冷淡。你们问一句,我便回一句,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刘氏则环顾四周,见只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媳妇,其他的则是些年轻丫头,没见一个上岁数的管事嬷嬷。

    她灵机一动,对罗锦言道:“惜惜啊,你们府里平时也没人主持中馈?那一定从昌平带来几个管事妈妈吧?”

    罗锦言道:“没。。。。。。什。。。。。。么。。。。。。事,用。。。。。。不。。。。。。着。”

    也就是说,果然没有管事妈妈。

    刘氏笑着道:“这京城可不是昌平那种乡下地方,你爹是当官的,来来往往应酬也多,没人主持中馈可不行,总不能那些官家太太们来了,也没人接待吧。”

    罗锦言在心里想笑,我爹是鳏夫,那些同僚即使登门拜访,也不会携妻前来,又怎有招待官家太太一说,这位大伯母也真会糊弄小孩。

    一一一一

    亲们,今天的更新送上~~~

    感谢发稿箱君自动更新。

第七十章 扫地舞

    罗锦言是个乖巧的孩子,她不想让大伯母刘氏再为他们父女劳心劳肺,便道:“分。。。。。。宗。。。。。。几。。。。。。十。。。。。。年,劳。。。。。。烦。。。。。。您。。。。。。费。。。。。。心。。。。。。了。”

    刘氏怔了怔,小哑巴这是什么意思?

    提醒她两房人早就分宗几十年了,已经是出五服的亲戚,彼此都是旁支?

    嫡房的事,轮不到旁支费心?

    这是谁教的?

    舅舅和舅母?远隔千里,除非李家能掐会算,否则怎会知道自己今天会来的?

    再说,她也是来了之后,才忽发奇想,想要派个管事嬷嬷来的。

    可是她还没有把想法说出来,小哑巴就来了这么一句,硬生生把她的话给堵住了。

    打死她也不相信,小哑巴能猜到她的心思,她更加不相信,这么一个小丫头,就能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来。

    巧合,都是巧合。

    有人给小哑巴灌输过两房早就分宗的理念,所以小哑巴今天才会随口来了这么一句。

    刘氏想到这里,心中略微安定下来,笑着对罗锦言道:“虽说是早就分宗,可一笔写不出两个罗字,京城里也只有咱们这两房人,你大伯父说了,以后咱们要多走动,你娘过世早,你又没有兄弟姐妹,以后隔三差五,大伯母便让哥哥们把你接过去住上几日,或者让你的二姐姐和三姐姐来你这里小住,你们姐妹年纪相仿,能玩到一块去。”

    罗锦言微笑,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

    这时,小雪兴高采烈地跑进来:“大小姐,二表少爷和四表少爷已经平安到扬州了,崔妈妈来送年礼,把两位表少爷的书信也一并带来了,对了,同来的还有高兴的弟弟叫高明的。”

    罗锦言大喜,问道:“爹。。。。。。爹。。。。。。可。。。。。。见。。。。。。过。。。。。。了?”

    “见过了,这会子在您院子里,等着给您磕头呢。”

    罗锦言对夏至道:“我。。。。。。有。。。。。。客,你。。。。。。去。。。。。。看。。。。。。看。”

    夏至应是,对罗锦言和刘氏曲膝行礼,转身要走,罗锦言又叫住她,道:“让。。。。。。葛。。。。。大。。。。。。掌。。。。。。柜。。。。。。招。。。。。。待。。。。。。高。。。。。。明。”

    夏至答应着,退了出去。

    刘氏却是心头大震,扬州李家来送年礼了?想不到真如小叔罗练想料,李家和罗绍父女这般亲厚。

    那可是李家啊!

    扬州数一数二的大盐商。

    刘氏虽然没有去过扬州,可也听人说起过,扬州的那些盐商,说起来似是没有几家铺子没有几亩田地,可随便拎出哪个,都是银子堆成山的主儿。

    这李家还是其中翘楚。

    这样的人家,竟然不远千里过来送礼,真让大老爷说中了,罗绍要发达了。

    李家算什么,不过是罗绍的前岳家而已,那李氏虽是正头太太,可去得太早,又没有留下子嗣。可她们长房就不同了,几十年前和罗绍是一个太爷,分宗也不过才三代而已。

    当年罗绍落魄,从行唐调到那鸟不拉屎的陇西,还是他们长房收留了他的哑巴闺女。

    想到这里,刘氏的腰板硬了起来,对罗锦言道:“惜惜啊,既然来了客人,那不能让人一直等着,大伯母陪着你过去看看,顺便也教教你。你终归是要嫁人,到了夫家若是连这些都不会,会让人笑话的。”

    罗锦屏早就坐不住了,听说那来送礼的人都在罗锦言的院子里,她早就想去看看罗锦言的屋里是什么样了。

    她这会儿也站起来,对罗锦绣道:“咱们也跟着去看看吧。”

    罗锦绣笑着站起身来,看向罗锦言:“惜惜妹妹,不要慌,有大伯母在这里,一定帮你安排得妥妥当当。”

    罗锦言微笑谢过,丫鬟们在前面引路,一起来到她住的跨院里。

    葛文笙还没有到。

    罗锦言见和崔妈妈一起的年轻人,二十五六的年纪,清瘦精悍,和高兴有几分相像,穿着酱色杭绸直裰,手上还带着两个马蹄金的戒指,典型的掌柜打扮,便猜到他就是高兴的弟弟高明,扬州撷宝轩的二掌柜。

    崔妈妈和高明见到罗锦言,一起给她见了大礼,崔妈妈行礼时,罗锦言侧了身子,算是还礼。

    刘氏见崔妈妈穿着体面,手上的一双玉镯子水头极好,再看高明,分明就是个生意人,心里不禁暗暗称奇。

    让她不爽的是,她根本就没有开口的机会,罗锦言向崔妈妈和高明引见了她,那两人只是向她行了半礼,便连个眼角子也没有给她,勿自向罗锦言说着他们老爷太太的嘱咐。

    崔妈妈让跟着的小丫鬟呈上一个锦盒,道:“这是老爷和太太让奴婢给您带来的压岁钱。”

    夏至笑盈盈的过去收了,罗锦言依着往年的规矩,让崔妈妈替舅舅和舅母受了她的大礼。

    高明看一眼一旁的刘氏,从同来的小厮手里也接过一个锦盒,道:“表小姐,这是家里让我给您带过来的。”

    罗锦言打开,见里面是一本帐册、一张飞票,还有一封信。

    她碰都没碰帐册和飞票,只拿出那封信,又把锦盒递还给高明,道:“拿。。。。。。给。。。。。。葛。。。。。。大。。。。。。掌。。。。。。柜。”

    高明垂手而立,点头应是。

    罗锦言便对常贵媳妇道:“他。。。。。。们。。。。。。每。。。。。。人。。。。。。赏。。。。。。十。。。。。。两。”

    她抿了口茶,又道:“跟。。。。。。着。。。。。。来。。。。。。的。。。。。。每。。。。。。人。。。。。。二。。。。。。两。”

    崔妈妈笑着道:“方才姑老爷已经赏了咱们每人二十两了,跟着来的也每人赏了五两,表小姐的就免了吧。”

    罗锦言微笑:“不。。。。。。要。。。。。。推。。。。。。辞。”

    崔妈妈和高明这才重又谢过,欢欢喜喜地退了出去。

    有小丫鬟跑进来,说是午膳已经备好了,罗锦言便邀了刘氏和罗锦屏、罗锦绣一起用了午膳,刘氏的神情有些讪讪,用饭的时候,再没有方才的精神头儿。

    用完午膳,夏至提醒罗锦言:“陈先生等着呢,您该去上课了。”

    哪有刚刚用完午膳就上课的道理,分明就是下逐客令。

    刘氏再也没有待下去的理由,带着罗锦绣和罗锦屏回了梅花里。

    她们前脚刚走,罗锦言已经迫不及待拆开了那封书信。

    信是张广顺写来的。

    一一一

    今天的更新送上~~~

    感谢存稿箱君的自动发布~~~

第七十一章 千百度

    这是张广顺和莫家康的第二封信,和上一封信隔了半年。

    信上说笔墨铺子已经顺利开张,因为对外说是扬州的铺子,很受读书人的青睐,算着这封信送到京城也已经快过年了,便把帐册连同五十两红利一并送到京城。

    其次,常到铺子里来买笔墨的人里,有一个叫沈三白的秀才,其妹去年嫁给瑞王做了侍妾,如今正得宠。

    这封信是九月初写的,从平凉送到扬州,再从扬州送到京城,用了三个多月。

    罗锦言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虽然稳妥,但浪费太多时间,如果有重要的消息,传到京城就全都耽误了。

    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她拿着信笺呆坐片刻,便趿了鞋子从炕上下来,打着火石把信烧了。

    这才唤了大雪进来,把那部《浮生偶寄》拿过来。

    这书她已经看了两遍,现在正看第三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