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贪污克扣之事。
虽然他派去送抚恤银的人是他信的过的人,但在金钱面前,是不能光靠个人品行的,好的制度才能杜绝任何意外——这种很有道理的话是他儿子宗俊卿说的。
这是镇国公与儿子宗俊卿谈到北方事情时,镇国公也揣测到朝廷对难民可能会有抚恤之事时,宗俊卿向他提的建议——当然,镇国公不知道的是,他觉得宗俊卿说的这些有道理的话,是宗俊卿听闻百翎说的,身为现代人,做事自然不会只依靠别人的人品,而更知道完善的制度的重要性。
由于儿子渐大,为了培养他的能力,镇国公有时候会跟他谈起政事,让镇国公高兴的是,儿子往往分析的鞭辟入里,对他大有用处。
因公务劳心劳力至极,这会儿看有人的参考意见有用处,就让镇国公越来越喜欢跟儿子谈起政事,两人智慧胜一人,往往再难的事,父子俩一商量,也能商量出个子丑寅卯来,以前很多办不了的事,也能办的好了——这也是宗俊卿喜欢看到的。
前世他那真是在最险恶的环境中奋斗的,这一世,要是能从容布局,不用像上一世那样辛苦,倒也不错。
却说当下,元鼎帝不算太无能的皇帝,所以对朝廷上那群处处跟他作对的大臣,非常不喜,这次看这些人不同意打仗就算了,说抚恤之事,却只动嘴,眼看着又要博个恤民的名声,心中非常不满,想着大周子民死了几千,这些人毫不动容就算了,这会儿还想拿自己的钱装好人,怎么高兴的起来,于是当下想了想,便道:“百姓遭灾,朕没能出兵击杀贼人已是愧对祖宗与黎民,所以便从朕的内库里拿出一千两,算朕个人捐的吧,诸卿对这些受难的百姓,可有什么表示?”
不能让这群根本不把大周百姓死活放在心上的混账官僚们什么都不做还能得个好名声!要不然以后一想到这事得怄死!所以咽不下这口气、吃不了这种亏的元鼎帝便提出了这个建议,这样一来,哪怕抠出一两也是好的!元鼎帝在心中忿忿地想着。
听了元鼎帝的话,这回镇国公没装作没听见了,马上跟了,出列禀道:“陛下恩德无双,微臣愿捐九百两。”
出兵之事众人不愿意,这点小钱总不会拒绝出吧,所以镇国公便带头了。(未完待续。。)
第三零六章 闻八娘入宫
果然诸人看皇帝和镇国公这样说了,想着几百两不多,也就一个两个地认捐了,因镇国公是一品,捐了九百两,其他人便按少一品少一百两的规格,你几百两我几百两地踊跃捐助了。
一时文武百官统计下来,按平均七百两算(能上朝的都是五品以上的,所以最低也是捐五百两的),皇帝也拉到了几万两赞助,心中高兴。
元鼎帝看镇国公首先带头,先前对镇国公的不满也就消散了,点点头,笑道:“诸君如此体恤黎民,实是黎民之幸,朕会将诸位臣工所捐之数尽数详记,抄传天下,以令百姓知之。”
这些官员最是爱名声的,听说会传之天下,自然满意,也就对那几百两损失越发不计较了,当下齐呼“皇恩浩荡”。
就在朝廷处理北方遭难、抚恤、春闱等事务的时间里,二月里,镇国公府宗三奶奶生产,诞下一女。
洪姨娘看生的是女儿,心里未免有些不高兴,古代人嘛,重男轻女,都想生儿子,所以看是姑娘,不高兴也很正常,不说古代了,现代还有不少人是这样想的呢,这是跟男姓的风俗习惯导致的,要是规定生孩子跟女姓,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估计马上就要重女轻男了,反正他们只是想把姓传下去,而不是为了什么男的血脉,要不然也不会有人为了有个儿子,抱养的都无所谓,要真是为了血脉。那肯定不会抱养个跟自己没半点血缘关系的人嘛。
闻百翎不想宗三奶奶因为生了个女儿就被洪姨娘不喜,要是像有些三姑六婆那样,同是女人还不帮女人。而是跟在一起幸灾乐祸那像什么样子,于是便道:“先开花后结果嘛,再说了,小夫妻年纪都还小,日子长着呢,姨奶奶倒也不用这么急。”
这年头又不用计划生育,只要小夫妻感情好。同床次数多,怀孕次数多,总能生男孩的。
洪姨娘看闻百翎这样开导她。便笑道:“大奶奶的话有理,却是婢妾想岔了。”
于是便收起了那丝不高兴,跑去照顾“儿媳”了——按这个时代的规矩,宗三奶奶的正经婆婆是高氏和小高氏。洪姨娘是不能在宗三奶奶跟前摆婆婆的款的。毕竟,就这个时代的规矩来说,妾是下人,顶多算半个主子,而宗三郎那是正经主子,他的妻子宗三奶奶,也是正经主子,没有下人在主子跟前摆谱的理。所以洪姨娘自然也不敢在宗三奶奶跟前摆谱,说宗三奶奶是“儿媳”。也不过是在心里想想罢了,肯定是不敢说出来的,不过宗三奶奶为人还行,所以也还算尊重她就是了。
但这次生了女儿,还是让宗三奶奶心里有点打鼓,怕洪姨娘不高兴说自己什么难听的,毕竟就算对方只是个下人,要敢说什么,自己完全可以教训,但对方是宗三郎的生母,这层身份让她还是有点顾忌的,是,要按理,她是可以教训洪姨娘,但,要惹恼了宗三郎,教训自己,那就完蛋了,所以要是洪姨娘真说什么难听的,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应付。
好在洪姨娘看起来虽然不是十分的高兴,但也没说什么难听的话,这让她松了口气。
事后,她从下人那儿听说了经过,听说是闻百翎开导的洪姨娘,心中对闻百翎越发敬重了些,想着有这样一个知情达理的好嫂嫂,也是她前世修来的福气了。
不几日宗元娘的夫家,张家出孝,皇帝倒没为难张家,一出孝就复起了,但,已不是以前的天官吏部尚书,而换成了礼部尚书,虽然品级是一样的,但礼部尚书可没吏部尚书的权力大,是个人都知道,皇帝对张家,这是暗降了。
开玩笑,好不容易趁着张家人守孝,将吏部尚书的职位弄掉了,元鼎帝哪还会给他们家吏部尚书的职位!肯定是要分权,不让张家与镇国公这一支的势力过强的。
不过皇帝冠冕堂皇说的好,说是张尚书丁忧后,接任的吏部尚书这两年干的不错,不好换掉,刚好礼部尚书要致仕了,就让张尚书接替礼部的职位。
皇帝虽想压制一下镇国公这一支势力,但也不想把他们打压的太狠,顶不住立贤派和立长派的夹击,所以就这样,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这样的局面,宗俊卿倒没什么不满意,毕竟这已比上一世好太多了,上一世张家可是因津州事件一蹶不振,直到外敌入侵他临危受命,需要一支自己的人马,免得手下不是自己人,给自己使绊子,所以申请启用姐夫,张家才慢慢恢复了过来。
当时元鼎帝也是看国家危急,同意了他的提议,要不然搁在平时,他这样弄,就要落一个任人唯亲的骂名,哪怕张大郎本事再好,人家也会说闲言碎语的,但在内外存亡之际,宗俊卿启用自己的人马,就没人说了,毕竟,谁都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下,不启用自己的人马,却启用跟自己对着干的,还怎么办事?
张家人不笨,自然也能感觉得到皇帝对自家的虎视眈眈,虽对失去了吏部尚书的职务有点遗憾,但好歹继任了礼部尚书,也不错了,所以倒也没泄气。
张家没事,皇帝又松了口气,宗俊卿觉得,重生一世,总算帮到了姐姐家,这让他心情也不错,总之,算是皆大欢喜之事吧。
不过老话说的好,福无双至,这不,有好事,也有不好的事。
却说到了阳春三月,也到了闻八娘参选的日子。
但宗俊卿本准备让闻八娘生病,好让她没法参加宫选的事,却进展的并不怎么顺利,原因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宫选前夕,闻八娘进宫探望闻二娘的时候,遇到了皇上——当然是闻二娘安排的——据说皇上一眼就相中了,将她留在了宫中,提前获得了进宫为妃的机会,这自然给宗俊卿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当时设想的让闻八娘生病进而参加不了宫选的计划,只打算在宫选到来时执行,毕竟如果早就病了,到时招来大夫一瞧,很难一直让对方病下去,因为一直下毒会让人发现的,也只有临时生病了,等她招来了大夫瞧,瞧好了,宫选时机也过了。
哪知道对方根本没参加宫选,就提前进了宫呢,自是人算不如天算了,同时还让宗俊卿不由有些担心地暗暗揣测,想着是不是皇帝的暗探发现自己想对闻八娘做手脚的事了,幸好之后元鼎帝没任何异常的表现,这才让宗俊卿慢慢放下心来。
其实元鼎帝的确没发现宗俊卿想对闻八娘做手脚的事,纳了闻八娘,纯粹是皇帝自己的原因。
却说闻八娘进宫探望自然是安排的了,但皇帝留下闻八娘却也是故意为之的——他了解到闻八娘与闻百翎的过节,为了将来节制镇国公府,看闻八娘有勾逗自己的意思,便顺水推舟地同意了,故意放这女人进宫,想着将来也许可以靠她的仇恨,节制闻百翎,从而节制镇国公府,当然,将来如果何三娘不识好歹,还可以靠闻八娘平衡何三娘。
可以说,将闻八娘留在宫中,皇帝是有诸多方面考量的。
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的出来,元鼎帝其实是个能力不错的皇帝,要不然也不可能在跟文官集团周旋的时候没吃大亏。
闻八娘并不知道皇帝是要利用她,只以为自己的计划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不由在闻二娘有些嫉妒复杂的视线里,极为高兴。
当然,闻八娘就算知道皇帝是在利用她,只要能让闻百翎不快活,估计也不会拒绝的。
闻八娘成功入宫的消息传到康定侯府,并未掀起太大波澜,毕竟,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没有晋升到嫔以上特别是没有孩子前,一切都是虚的,只有有了皇子,且晋升到了嫔以上地位,才有谈的价值,毕竟,闻二娘不也成了嫔,但没孩子,就算成了嫔,康定侯府也没真正震动。
不过闻八娘进宫毕竟是得到了闻老太太支持的,自从闻百翎没给闻四老爷谋个肥差后,闻老太太对她极其不满,所以便想培养出个比闻百翎地位更高的人,给她一个狠狠的教训,而要比闻百翎地位更高,那就只有后宫娘娘了,所以闻老太太一听闻八娘说想进宫,便同意了,两人目标一致,让闻老太太对闻八娘的举动也非常赞同。
既然是得到她支持的,这会儿闻八娘进了宫,成了才人,闻老太太便吩咐闻大夫人:“以后八娘在宫中的使费,按以前老太爷在时,给二娘的使费一样处理,也给三千两。”
闻大夫人听了,不免不乐意了,便道:“二娘现在都没说给宫中使费了,却给八娘,这样不好吧?”
闻老夫人淡淡地道:“有什么不好的?老太爷在的时候,二房没分家,所以二娘有宫中使费很正常,现在二房分家离开了,自然不用给她了,而我还在呢,你们跟四房没分家,八娘的宫中使费,公中自然是要分担的。”(未完待续。。)
第三零七章 各退一步
“那就是分担,以前四房人一起才三千两,现在就剩两房人了,家里田地收入大大减少,孝敬也不像太后娘娘在时那么多,还给三千两,那府里的负担也太重了吧?哪里有钱给?”闻大夫人不快地道。
好不容易最近将田地铺子的收入截留了不少,没让老太太全拿去当私房,老太太又整出这样一出,哪来的钱给?
本来康定侯府自闻太后过世,少了大量孝敬后,就在寅吃卯粮——当然这主要也跟闻老夫人有关,闻老夫人没管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依然每年大量截留府里的田地铺子收入转为私房,这样收入减少,她依然还这样干,能不寅吃卯粮吗?——后来将二房三房弄走了,府里又裁掉一些人,再加上闻百翎嫁入镇国公府引来了一点孝敬,府里的收支在扣掉闻老夫人的截留当然后来还有闻大夫人的截留后才堪堪平衡。
但也仅仅是平衡,现在每年要给闻八娘三千两宫中使费的话,马上又会寅吃卯粮,要不想寅吃卯粮的话,闻大夫人就只能将截留减少了,毕竟要让闻老夫人减少截留肯定不可能——闻大夫人通过与庄头、掌柜谈谈人生后,他们考虑到闻家将来的掌权人是闻大夫人,不敢太得罪她,所以上交给闻老夫人的盈余减少了不少,落入了闻大夫人手里,闻老夫人哪能不明白原因,只是看自己越来越老,也没精力跟闻大夫人争这事。所以也就算了,但这样一来,落到闻老夫人手里的盈余已经大幅度减少。宫中使费这事要还从她那儿出,她肯定是不愿意的。
闻老夫人不愿意减少截留,闻大夫人自然也不愿意,所以这会儿便据理力争地拒绝了。
但老太太也是铁了心要支持闻八娘,非要给闻八娘宫中使费,这可事关能不能整倒闻百翎呢,一想到闻百翎是闻家养大的。却不听她的吩咐,给闻四老爷谋个好差事,她就对闻百翎深恶痛绝。余生目标就是整倒闻百翎,谁也不能阻止她实现这个目标,于是当下便道:“既然你说只有两房,那好。就给一千五百两。剩下的我来给,这个你总没话说了吧?”
闻大夫人想着,怎么就没话说了?老太太给?老太太手上的银子,不也是公中的钱转移过去的吗?不过她不想跟老太太争这些老太太不会承认的话,只道:“顶多一千两,一千五百两下去,府里喝西北风吗?”
闻老夫人有心想说把你截留的那些吐出来,不就有钱了?但怕闻大夫人以同样的话还给她。让她将截留的吐出来,于是咬咬牙。只得接受了闻大夫人的让步,道:“算了算了,就按你说的吧。”
闻老夫人答应了,也算是双方各退一步了,只那幅不情不愿的样子看的闻大夫人不由憋屈。
回到自己的地方,便说起了这事,越说越气,再一次气的脸色铁青,道:“也不知道那老太婆什么时候死,再这样下去,她不死就是我死了!用侯府的钱,资助仇视四娘的八娘,将来八娘发达了,得好处的只会是四房,跟咱们什么关系都没有,但要是八娘朝四娘出手没成功,倒霉了,搞不好四娘却会迁怒我们家,怪我们家这会儿资助八娘在宫里上窜下跳,给她找麻烦的!这种只有害处没有好处的事,却逼着我们做,一想到这些,我这心里就受不了。”
钱婆子看闻大夫人因忧思过度,脸色的确有点难看,不怪她担心,要知道镇国公府可也不是什么好惹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说的就是侯府大房眼下这情况。
钱婆子怕闻大夫人整天这样忧虑,别比闻老夫人还先挂了,那就要糟了,于是便道:“太太也不用太担心,一来四小姐肯定知道我们没有资助八小姐的意思,二来,老太太不就是因为身体慢慢差了,怕自己不行了,所以才提前让八小姐进宫,免得八小姐要守孝,没法参加宫选的吗?既然如此,想来老太太也撑不了多久了。”
所以闻八娘没参加宫选,就频频入宫,终于引起了皇帝注意,收进了宫里,一方面也是闻家的安排,因为闻老夫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不行了的缘故。
闻大夫人苦笑道:“别指望了,前几天那老不死的倒看着快要不行了,但这几天,听到了闻八娘的好消息,身体又好了许多,估计是有寿的,一时死不掉的。”
钱婆子道:“老奴倒不觉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