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罗彦似乎看到了自己以后的方向。文学改革,必然是自己将来绕不过去的一道坎。甚至说,成就文宗这件事情,在文学一道上,就和这个息息相关,毕竟,开创一个学说流派,相对而言开创流派要简单一些。只是不知道搞一次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算不算。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罗彦也只是在寻找道路罢了。
想把思绪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时候,罗彦被自家老师推了一下,回过神来。
原来,李世民的这些高级幕僚们基本上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在李世民把主意打到了罗彦的身上。
反正之前韬光养晦的策略就是罗彦提出来的,这会儿到底怎么走接下来的路,李世民也不能绕开罗彦。
谁知道,示意了半天,罗彦根本就没反应。没办法,李世民只好开口询问,谁想到罗彦居然都没有理会。
这下子场面就够尴尬了,陆德明无奈之下只好推了自己弟子一把,让他回过神来。
知道自己失神误了事,罗彦也只好乖乖告罪:“因为想到了一些学问上的事情,罗彦一时失神,还请殿下恕罪。”
当然了,大家也知道罗彦这会儿说什么想到学问之类的纯粹就是在找借口,不过既然罗彦告罪了,李世民也不会深究。反而是笑着说道:“难怪传闻进之刻苦读书名动长安,没想到在这个时候都还想着学问上的事情。方才小王就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安排征询了诸位的意见,不知道进之有什么高见?”
“唔,殿下客气了。高见确实是没有,不过馊主意彦倒是有一个,不知道殿下想不想听。”罗彦也毫不客气。既然问到自己头上,罗彦肯定不会藏拙。现在他在李世民的阵营里边,只能算是二流人物,想要抬高身价,积极献策肯定是少不了的。
“哦,那进之说来听听。”李世民被罗彦这样的回答提起了兴趣。
“说之前,彦想问殿下一个问题,希望殿下能够坦诚回答。”罗彦对于李世民的询问已经有了答案,自然是需要一些铺垫。
“请问。”
“说实话,圣人易储的可能究竟有多大?”
“这个,希望不大。”
罗彦听了李世民的答案,知道李世民这个时候还抱着侥幸心理。什么是希望不大,其实就是说还有希望。这会儿罗彦需要做的,就是把李世民的希望彻底打消。
“不是希望不大,而是根本没有希望。”罗彦语出惊人,吸引了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
第六十七章 欲行改革文风事
这种让人绝望的话说出来,简直就是扔了一颗炸弹。座中人虽然养气功夫都不错,但是听了罗彦的话,还是脸上露出惊容。像年纪小一些的,有些面露颓色,有些愤愤不平,场上顿时有些喧闹。
房玄龄不得不喊了一声“肃静”震慑全场。虽然罗彦说的话是有些惊人,但是他还没有讲完,自然不能任由着场上这么喧闹下去。而且,形式要是不加控制,恐怕有些人会就此离开。
看到场面重新恢复安静,罗彦也不管李世民是什么表情,自顾自地说道:“东宫废立,关乎社稷。历数历代废太子,无非就是失德谋逆,若非重罪,怎么可能轻易被废。”
说着说着,罗彦抬头问在座的诸人:“诸位平心而论,当今太子,可有什么越矩之处?”
罗彦的这个问题可真是把在座的所有人给问住了。
当今太子李建成,真要说起来,已经算是以为相当贤明的太子了。要论军功,虽然比李世民差点,但是李建成从李渊起兵之初就跟随李渊南征北战,无非就是领兵的次数比李世民少一点而已;至于政事,从大唐建国以后,作为太子的李建成在政治上也是给自家老子很大的帮助,反而是李世民这样的事情少了很多。至于才德,也没有什么好挑刺的地方,不然像魏征这种人怎么可能就因为一个官位就把把自己卖给李建成。
自己这些人拥立李世民,也只不过是政见和个人偏好使然。所以想要抓住李建成的小辫子,实在是太困难了。
“为今之计,也不过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然,我等恐怕会一个个步了杜先生的后尘。”罗彦其实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总不能直接跟李世民说,砍了李建成,你就是太子。这话要说出来,他自己就得被李世民给砍了。
没有办法,罗彦只能想出这样的馊主意。毕竟形式还没有坏到李世民无路可走的境地,大家都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态在博弈。
说了这么多心惊肉跳的话,原本以为罗彦会给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计谋,谁想到最后居然就是这么消极的办法。这下子是谁也不愿意相信罗彦的话了,李世民听了之后,心里也是有些失望,只是看着罗彦还年轻,所以还安慰了几句,这才把目光转向别人身上。
二流谋士里边,最被看好的罗彦已经跌落神坛,其他人自然是想着上位,所以纷纷踊跃发言。看着那些人说着特别激进的办法,罗彦也只能无奈地低头继续思索他今后的路。
当最初的建议演变成最后的吹捧的时候,就连李世民自己都听不下去了,宴会也就这样草草的结束。
回去的路上罗彦被陆老夫子一阵埋怨。
“进之,今夜的事情你做的实在是太草率了。”陆德明还是有些不理解罗彦的做法,所以只能这么说罗彦。
“老师,其实弟子今天必须要这么说,也只能这么说。”罗彦还是不想瞒自家老师。
“哦?怎么说?”陆德明有些不解。
“对于太子的看法,我想即便是老师,也不能不承认是对的。如今的形势还没有太严峻,所以大家都乐观的以为秦王还有希望,只是在弟子看来,恐怕秦王想要坐上那个位子,不经历一番腥风血雨,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完成权利交接。”罗彦只能把自己的想法跟陆德明交代清楚。“虽然这一时之间弟子肯定会成为那些人的笑柄,但是想必到我今天的话应验的那天,他们会有所改观吧。”
既然罗彦这么说了,陆德明也不好多说什么。
罗彦真正想和陆德明说的事情,是关于自己在宴会上想到的关于诗文改革的事情。所以看到陆德明沉默不语,罗彦就开始说正题了。
“老师,其实弟子在宴会上出神,真是想到了学问的事情。兹体事大,弟子想跟老师仔细商量一番。”罗彦斟酌了一下,给陆德明说了一声。
“唔,既然如此,那到府上书房里再说吧。”虽然是学问上的事情,但是陆德明对待起来反而比刚才谈论宴会上的事情更加谨慎。车夫是李世民派来的,罗彦说话自然是会注意。但是学问上的事情,既然罗彦仅仅是提了一句,那就说明暂时还不宜被更多人知道。
马车很快驶到陆府,下了车之后,师徒俩进入书房,等陆德明坐下之后,罗彦就立刻张口了。自己内心的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过背离当下的文坛,这由不得他不激动。
“老师,我想让诗文复古。”罗彦这句话说的乱糟糟的,虽然努力想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明显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办法完全表达出来。
“坐下,慢慢说。”指指旁边的椅子,陆德明说道。
听从自家老师的建议,坐下长舒一口气之后,罗彦开始仔细解释:“老师也知道,弟子在这半年里读了不少书,所以前些时候有些得意忘形,在长安城里逛了一圈之后,想效仿左思的《三都赋》,写一篇《长安赋》自娱。然而写来写去,实在是感觉这骈文意少言多,太过华丽,有违我儒家精义。所以,弟子想一改当前这文章的靡靡之音。”
“你可知道,你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吗?”陆德明没有正面回答对罗彦想法的态度,反而是问罗彦。
“这个是自然。自六朝以来,文学奢靡成风,长此以往,儒家危矣。只是这么多年,这种文风甚嚣尘上,不但是普通的学子,便是五姓七望这些世家的子弟也是如此。弟子现在要是这么做,恐怕会被千夫所指,成为文坛的异类。”罗彦看的很清楚,当下如果急于文学改革,自己绝对会被世俗洪流磨的渣都不剩。
“那你打算怎么做?”陆德明这会儿还是没有表态。
“苦读二十年,养望二十载。”罗彦可没有那个胆子说自己几年之内就把这个事情给搞成了,毕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之后,后继乏力,导致晚唐的时候文风又是各种奢靡,这才有了宋代的古文运动。好在宋代人才辈出,所以这件事情还真是给办成了。
罗彦再怎么说也就是一个人,如果他侥幸能活到六十多,可以遇上陈子昂这些人,那么还有些把握。对于这件事情,罗彦是打算花一辈子时间去做的。
至于苦读和养望,罗彦也是参考了王安石的做法。
这位宋朝名相,政治上的事情不多说,但是他对当时士林的号召力可不是一般的强。这声望就是二十载苦研经学,不断著书立说,才能够达到的。
罗彦准备走的也是这条路。
他之所以这么自信能走下去,只是因为,自己能够在李世民争夺皇位的时候做出贡献,那么到时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李世民,之后再上行下效。这样加上罗彦自己的亲力亲为,想必效果会好很多。
最为重要的是,他今年也才十七岁,就算是二十年后不成功,只要注意一点身体,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努力、
虽然这没有争霸天下那么刺激,而且还会借助系统的帮助,但是想一想,能够以一己之力,改变一个时代的文学走向,那对于一个文人来讲,简直就是最大的成就。
听到罗彦并没有像一个愣头青一样,直接想到就愣是往上冲,而是准备徐徐图之,陆德明很是满意。而且这个徐徐图之的时限放的很长,足足有二十年。按照罗彦现在读书的认真程度,到那个时候不说阅尽天下书,博览群书是肯定的了。如果再能仔细研究经学,那么到最后自成一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能这样想,老夫很欣慰。但是老师要提醒你的是,你不论想要做什么,不要忘了根本。既然你承认自己是儒家门生,那么说到底,经学才是最重要的。一切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个根本。”
顿了顿,陆德明又说道:“你的打算,在没有完成准备之前,不要再跟其他人说。还有,既然是想一改当前的文风,首先你要会做而且要做好如今的文章。你的进士科文章胜在言论惊奇而且比较务实,但是想做好你想做的事情,先去学习写骈文。嗯,以后,多去孔助教的府上走走。”
很明显,陆德明同意了自己弟子的想法,而且比较支持。不然也不会说这么多话,还顺带支了招。
至于让罗彦多去孔颖达的府上,那简直就是当下最重要的提点。
要说如今对这靡靡之音最不满的,肯定就是孔颖达。当前的文风可是与儒家精义严重相悖。作为孔子的子孙,对于这样的事情能忍得下去才怪。要说孔颖达如今做的努力,确实是默默无闻,但是到了李世民继位之后,由他编修的《五经正义》,看过了之后就知道孔颖达这些年绝对是没有闲着。
恐怕苦读书的,也就罗彦能和他相比了。
第六十八章 带着萝莉看花灯
等罗彦和陆德明商量完关于文风改革的事情之后,罗彦还是激动的不行。拿着这几天看的书,一直看到大半夜,这才在辗转反侧中睡去。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也没有更多的应酬,所以罗彦继续宅在陆府认真读书。想来是因为之前罗彦教过莺儿小姑娘怎么折纸,最近几天也没有再见她来找罗彦,正好落得清静。
然而罗彦不知道的是,莺儿小姑娘不来找他,自然是有大图谋。
当时间到了正月十四这天,在罗彦眼中消失了接近半个月的莺儿小姑娘自己找上门来。好吧,其实每次都是莺儿自己找上门来,从来没有例外过。
“罗彦,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么?”几天不见,小姑娘学会装腔作势了,捏着小嗓子就是一阵傲娇。
可是罗彦确实不知道除了正月十四,还有什么特殊的。所以只能实话实说:“不就是正月十四么,有什么奇怪的啊。还有,师侄女,你嗓子不舒服么。”说着说着,罗彦习惯性地开始逗莺儿。
“死罗彦,都说了多少次了,不准叫我师侄女。”小姑娘说话的重点立刻转移到罗彦对自己的称呼上来。
眼见着小姑娘就要发飙,罗彦只要屈服:“好好好,我不叫了,坚决不叫了。但是,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我还真的不知道。”
“就知道你不知道,哼。今天有灯会,罗彦,你要带我去。”莺儿这会儿开始得意,终于有罗彦不知道的事情,这可是第一次。
“等等,灯会不是在明天么,怎么今天就有了。”一向不出门的罗彦,自然不知道在这长安城里,上元节的灯会是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连续三天,而且灯火通宵达旦,不用宵禁。
“谁说的,这都好几年了,一直元夕灯会过三天,我说罗彦,你不会是不想带本姑娘出去吧。”莺儿可没准备放过罗彦。
“那好吧,等天色见黑的时候,我就带你出去。这总行了吧,不过,这次需要你跟老师去说。每次都要我跟老师打招呼,我也会脸红的好不。”罗彦知道自己是逃不出莺儿的魔掌,只能把向陆德明请示的事情扔给莺儿自己去处理。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这会儿就跟阿翁去说。”小姑娘得到罗彦的承诺,开心地走了。
罗彦开始回想这上元节的事情。
说起来这上元节的称呼还就是唐朝的事情,如同莺儿说的,这会儿上元节还是称为正月十五或者是正月半,当然称呼元夕也是没错的,但元夕也就隋朝才开始这么称呼。至于罗彦记忆里的上元节,还得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后才搞出来的事情。
说来也可笑,把老子认为祖宗的是李渊,但是把老子发扬光大的绝对是李世民无疑。这货不仅给老子弄了不少封号,而且还因为这个改了不少日常事物的称呼,这上元节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想起来李世民也是个可怜人。世人都说他杀了自己的兄弟争了皇位,但是为了能当好这个皇帝,李世民干的好事和坏事可都不少。想来也是为了天下人能够认同自己。
改史书的事情,其实也不止一个李世民在做,历代开国皇帝或者皇位来路不正的其实都干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偏偏李世民干了就特别招骂。同样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但是就有很多人说他厚颜无耻。为什么?就因为他坐上了那个万万人之上的位置,还干的不错。
一个人,想要得到另一个人的认同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李世民更加艰难,他要得到全天下人的认同,不然,这皇位根本就坐不稳。贞观开头三年各种自然灾害,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流言,说是李世民因为皇位来路不正上天要惩罚他。无非就是想挑起民怨,然后趁机得利。
能这么干的,会是已经死的不能再死的李建成么?肯定不是。封建王朝的自然灾害多了去了,为什么有些皇帝在位的时候他就没什么流言呢。无非就是有了流民作乱,有些人能够得利了,自然这流言就止于智者。但是像贞观刚开始,人民刚刚生活稳定,搞事的心情平息了,有人见无利可图,就跳出来搞风搞雨,然后智者们也装作什么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