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泵鸩涣耍蛳氯ゾ褪歉龀て谙喑值木置妫院笤趺囱菔辈缓盟担窍衷诰褪巧僖桓雠笥讯嘁桓龅腥说淖纯觥�
皇太极还生气盖州的多尔衮不知道变通,看到毛文龙只来了一万多人就应该撤离盖州,不信毛文龙不会带领大部队随即跟来,只要让阿敏占据金州自己堵在辽河边毛文龙还是插翅难飞。正在皇太极埋怨自己两个兄弟一个贪小便宜,另外一个只知道执行命令不知道变通都是猪脑袋的时候,锦州那边已经打起来了。
一探听到林丹汗向东袭击背叛者的消息明军这边就作好准备,当侦察小队发现塔山、松山等地的女真人纷纷撤离时,满桂的两万骑兵和祖大寿的三万水师陆战营就分四路向北开进。第一路是满桂的两万骑兵直出宁远关进抵锦州城下,第二路步兵从小凌河绕到锦州城后与第一路对锦州形成包围,第三路从海上坐船占据松山,并扫清右屯、大凌河堡等哨探之位的敌人,第四路从大凌河古道进抵义州城下。
390 互为攻防
满桂的两万骑兵和祖大寿的三万水师陆战营加起来有五万人,对付锦州和义州的两万疲兵按理说应该足够了,况且守卫锦州和义州的还是两个明军叛将孙得功和李永芳,其中孙得功还是个残废只能算半个人。但是五万人一上去就发现锦州是块难啃的骨头不好下嘴,首先是义州的守军见义州城城小墙矮不好守,分开兵力容易被明军各个击破,李永芳和孙得功一合计立即把义州的士兵撤到锦州,合兵一处力量大便于坚守。
锦州城的城墙又高又大还很厚实,清浅的小凌河从锦州前面流过既不用担心缺水也不用担心被水淹,况且现在到处是雪还考虑不到缺水问题上去。城中的粮食粗略估计吃个两三年没有问题,士兵多为实心眼的女真人不用担心叛变逃跑的事发生,城上还有多门女真人自己制造的大炮,自产自用自己修理很方便。
女真人的大炮是从明军那里学习仿造的,还处于从无到有的初级阶段,大炮的特色是傻大黑粗不易搬动,发炮时声音宏亮气势很足,射程不是很远但用来守城完全够了。本来皇太极还想在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后,进一步优化造炮方法解决从粗到精的问题,但时间不等人明军没有给他机会直接过来了。世上很多战争都是在自己没有准备好之时开始的,这时候就要看你的应变能力,话又说转来假如你准备得非常充分敌人也许就不会来,打仗一般都讲究趁机寻隙。
皇太极的主要想法是占据皮岛消灭毛文龙,但是也担心蒙古林丹汗有卷土重来占地盘的想法,因为皇太极知道在已经归顺他的蒙古人中也有很多对林丹汗有感情的,所谓血浓于水就是这个意思。出于这种考虑他在调动了一些归顺过来的蒙古人去阻截林丹汗的时候,也亲自出马率领好几万人去迎接林丹汗的挑战。谁知道林丹汗这次显得有些胸无大志,抢了些人和牲畜后就逃之夭夭,逃跑时不敢原路返回而是翻山越岭绕圈子,足见林丹汗现在已经是胆小如鼠了。
女真人总共只有这么多,又要北上抗击侵略又要南下挖坑害人,沈阳、辽阳等中心城市还要坚守,所以锦州这块地方就兵力布置有些单薄。好在皇太极给李永芳等人的命令是只守不攻,守得越久就能拖住明军越久,方便自己的主力吃掉毛文龙。李永芳跟孙得功合兵一处后首先把大炮抬上城头,从明军那里学习到的守城方法也很多,什么铁链铁球滚油等都准备得很足,几个城门洞全部用石头堵死压根没想短时间内出去,打退一次进攻后成就感和安全感大为增加。
明军一开始兵不血刃占据义州后自信心大增,稍做准备就想一鼓作气扫平锦州,谁知道被锦州城上的大炮砸了一阵后,一个个都被砸得晕头转向不敢再莽撞。见女真兵这么善于学习满桂也很焦急,就上书北京问是不惜代价进攻还是慢慢地磨,反正双方已经这样子了退也退不走肯定要拿下锦州,所差的是拿下的时间和方式。就像一个人已经买回来一堆肉准备吃,还没想好是红烧还是清炖,是今晚宵夜下酒还是明天中午用来请客。
此时摆在天启面前的是四份奏报,准确地说是三份奏报外加一份国书,三份奏报一份来自军情处。蒙古人占据大宁进而堵住新修的会宁城后,军情处从草原出去打探消息的路就断了,好在人都是灵活的草原走不通可以翻山,这份奏报就是从医巫闾山旁边的广宁发来的。奏报里说皇太极已经驱逐走了林丹汗回到沈阳,现在正从沈阳向两个方向进兵,一路向广宁一路向盖州,看样子皇太极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向东还是向南,由此也可以看出辽南地区有战斗。
第二份奏报来自锦州的满桂,满桂在奏报中陈述了锦州的现状,然后说听从天启的安排,可以不惜代价全力进攻,但是死伤很大而且需要再添人,防止皇太极北上的军队回来夹击。如果天启要围而不打甚至想围点打援,这边也可以作适当的安排,反正就是不管怎么样都可以,只要北京这边尽快拿决定。从满桂的奏报中可以看出满桂是个只愿意动手而不愿意动脑的人,而且他可能还不知道皇太极已经回来了,只是担心受到夹击。
第三份奏报是毛文龙发来的,毛文龙在奏报里说自己现在扼守在金州咽喉处,因为金州城地势险要敌人一时攻不过来,堵在他前面的是女真人的镶蓝旗和镶红旗兵力雄厚,问朝廷这边是怎么打算的。如果要撤退就需要派船来装运,四万人不是个小数目要一次性撤走需要商议好。假如朝廷有让他在金州多坚持的想法,就需要尽快运送衣服、粮食、草料等东西,最好把赵率教找来让他的修建部队来金州修房修路,其他人也能做这些事但没有赵率教的修建速度。
第四份就是所谓的国书,是朝鲜国王李谴人送来的,他先是自责了一番然后请求看在番属国的份上派兵援助,自己这边尽量坚守决不轻易投降。这份求援信其中还写道进攻朝鲜的是镶蓝旗的阿敏,说阿敏的军队在进攻朝鲜前先偷袭了皮岛,现在已经拿下朝鲜的安州正在攻打王京,看日期是半月前写的说明李还不知道阿敏会撤走。
天启先让人给朝鲜方面写了一份回信,说大明君臣的心胸都非常开阔,天朝也自有天朝的气量,不会计较朝鲜小国的微小过失。在明军的牵制下阿敏的军队已经撤了回来,剩下的最多是一些杂牌军战斗力不强,希望朝鲜方面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家卫国驱除靼奴解救自己的同时也为大明分忧,相信朝鲜军民在李先生的英明领导下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朝鲜方面天启可以自己做主写回文,毛文龙和满桂的回文怎么写他却不敢自作主张,兵凶战危不敢儿戏还是博采众家之长要好些。本着这种考虑天启通知军务院第二天开会讨论,参加讨论的除了涉及到的北京、东北、渤海三大军区的督军、监军,还有军参处的张祥安、陈奇瑜两位,天启先把几份奏报发下去给大家看,然后要求大家到时候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天一早天启来到军务院,发现渤海军区的监军侯恂眼睛有些红好像没有休息好,于是有些惊讶地问道:“侯大人怎么有点没睡好的样子?难道你是从天津连夜回京的?冬天里还要组织捕鱼吗?”
侯恂是渤海军区的监军,但是他平时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军船保护和协助捕鱼,这两年旱灾虫灾频发庄稼欠收粮食产量连创新低。粮食收得少就该少吃点或者每天喝点稀饭少运动吊着命等老天爷发慈悲,但是奇怪的是越是缺少粮食人们越要猛吃,而且还吃得多一般都要吃几碗。博学院和医学院中的人解释说这倒不是人们想作饱死鬼,而是因为肚子里油水少所以得多吃饭,假如能多吃肉让肚子里的油水多一些饭量就会减下来。
一说起吃肉大家立即想起了猪牛羊,但是现在人都没吃的哪里有多余的粮食喂它们?如果只喂草喂三年喂得猪长獠牙也喂不肥,牛羊食量大毁坏庄稼严重更不敢养。在这种情况下天启命令渤海军区组织多余的军船捕鱼,无论什么大鱼小鱼怪鱼只要没有毒都捞上来卖,这样一来还真解决了大问题,鱼肉也是肉吃得多了饭量立马就小了下来。因为不许民间私人下海,所以天启用军队的船去作业捕鱼,后来大铁公司组织人接手,侯恂才慢慢轻松下来。
侯恂见天启首先问到他,于是说道:“大铁公司接手后臣等已经逐步在移交民事,臣前几天就回到北京在跟户部作最后移交。昨天接到消息说皇上今天要讨论毛总兵被困金州的事,臣想事关渤海军区而臣又是渤海军区监军,所以自己先想了一些方案,睡得晚了有些疲态让皇上操心了。”
天启说:“既然如此那就由侯大人先说说你的方案是什么。”
侯恂看了看大家后说道:“臣想了一晚上发现就毛总兵的情况来看,他的人马在金州比在皮岛要好很多,首先是地方大能够积聚更多的人;其次是地方近方便管理和支援,从金州到旅顺到皇城岛再到登州,最多一天的路动作快恐怕都要不到一天;第三就是可以跟辽西军队互相声援和共同牵制。”
见侯恂说了这么多优点,天启知道侯恂倾向于让毛文龙在金州就地生根,点了点头问孙承宗:“先生以为如何?”
渤海军区是王在晋的地盘,孙承宗不想说得太多怕引得王在晋的猜疑,他想了想对天启说:“王在晋王大人是渤海军区督军,臣在京里不知道具体情况还是先听听他的意见吧。”
391 互为攻防(中)
王在晋见孙承宗要自己回答天启的询问,也没有推辞就说道:“皇上,臣也认为毛总兵在金州要比在皮岛好很多,侯监军开始已经说了几大好处,臣认为还有最大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别人再说毛文龙。想必皇上也有耳闻,从当年的巡抚武之望开始就有人一直说毛总兵有不听调遣、克扣军饷、私下议和等罪,臣为渤海军区督军后没有发现有这样的事。不是臣袒护毛总兵,臣的意思是他从皮岛移到金州后,除了方便支援也方便调查。”
天启当然听过不少诋毁毛文龙的言词,不过他也没当真只是让军情处多加调查,以前锦衣卫在皮岛驻守有人,后来成立军情处后虽然没有固定住所,但是也时不时上岛清查帐目和兵员数量,小出入当然有但大过失还没有发现过。从那些别人说他的罪名中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不听调遣那是因为地方太远,一个在登州一个在国外调遣起来肯定不方便;克扣军饷在大明军队中是个普遍潮流,不克扣军饷的军官他就升不了官,只要不引起哗变就没什么事。
只有私下议和是条大罪,作为一个武将私下跟敌人议和那就意味着你想背叛,在这一点上毛文龙是明白的,他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议了几次和都禀报过,这些都不是什么把柄。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得到澄清,让朝中有人误会生疑也可以理解,王在晋说毛文龙在金州方便调查也是一种态度,免得别人说他接受了毛文龙的好处。
天启听了王在晋的话就问道:“大家对毛文龙是就地驻守还是组织撤离有什么其它看法没有?”
督军和监军都表示支持毛文龙就地扎根了,其他人也不好有其它想法,都表示没有异议。只有孙承宗说:“既然都认为毛总兵应该在金州坚守,那么就应该派人并运送物资支援,毛总兵说最好让赵率教带人去帮他修房建屋,皇上是否同意毛总兵的请求?”
天启想了想摇头说:“赵率教去南京后办了一座学校,专门教授如何修建房屋和驿路河流,山东、山西、河南、江西、湖广等邻近省份都不断轮流派军队去学习,陕西、福建等远一点的还专门来请人上门教授技艺。现在他的那帮老点的人都在当教师爷,剩下的都是些子侄辈技艺和吃苦耐劳精神大为不如,就算要派去也要等春天雪化了再说,冬天里修建的不结实,既然决定要长久驻守就要修一些结实耐用的。”
孙承宗点头说:“既然如此就让侯大人亲自去走一趟,给毛文龙带些应急的衣服和大炮,告诉他朝廷的决定让他下决心坚守。”
侯恂答应后天启接着说道:“金州的事说完了我们再说说锦州的事,你们谁来说说意见?”
黄道周是东北军区的监军,他见侯恂都是先说的话,自己同样是监军也不好意思等别人来,于是说道:“皇上,锦州的情况比较复杂,对锦州不能强攻只能另想办法,臣看了各处的奏报内容后,发现女真人完全有可能趁我们久攻锦州不下之机夹击我们。锦州这一场仗恐怕不是短时间内能有结果的,凡事要往最坏处打算,根据臣对女真人的数量分析,臣认为应该向锦州增加兵力。”
天启说:“现在是十二月,看来前方将士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他们太辛苦朕也不好再让他们多流血,强攻的想法先废止吧。黄大人说你对女真人的兵力有具体分析,那么你认为皇太极会拿多少人来夹击我军?”
黄道周说:“抛开归顺过去的蒙古人和死心踏地替女真人卖命的汉人不算,女真人中能打仗的总人数不超过十二万人,分析毛总兵和朝鲜方面传来的信息,可以知道围堵在金州的女真人约有四万人,其他的都是杂牌军不足为惧。围堵会宁城的都是原来的蒙古人,锦州城里有两万女真人,算起来皇太极手中最多还有六万人,如果他还要守沈阳辽阳等中心地带,能用来夹击我们的最多可能达到五万人,我们一共过去五万他们有七万兵力上我们不占优。”
天启点头说:“那么要增兵又该从什么地方调遣人过去?”
黄道周说:“会宁的人不能动,蓟州一带的守军和宁远的守军也不能动以防万一,算起来只有刚从贵州来的两万人可以用,吴襄的七千骑兵也可以拉到锦州去,女真人现在是防守不是进攻,短时间内边墙处用不上他们。”
天启想了想说:“吴襄的七千骑兵拉出去应该没问题,据说袁崇焕很看重这些人想必有些战斗力,只是贵州来的人还不到一个月,或许刚刚适应辽东的恶劣气候,拉他们上前线去能不能起到作用?”
黄道周见天启质疑贵州兵的能力没有说话,孙承宗这时候说:“那两万人在贵州打了多年仗,除了气候原因外其它的战斗经验恐怕比其他人更丰富。想当年秦良玉率领她的人马来辽东当时也不受人重视,结果与努尔哈赤一战之后显示了超强的战斗力让人刮目相看,这些贵州军就算能力欠缺也可以让他们在战斗中成长嘛。”
天启说:“如此算来我军有步兵五万骑兵近三万,就算皇太极倾力来攻也不怕他,何况他还不可能做到不顾一切拼血本,先生以为兵力布置上应该怎么办?不强攻有什么好办法巧攻吗?”
孙承宗说:“不强攻那就只有以守代攻了,臣的意思是先在大凌河堡跟右屯像金州一样垒土泼冰为墙,以此为防御阻挡皇太极的援兵,步兵骑兵各出两万坚守应该问题不大。剩下近四万人想办法拿下锦州,什么办法臣没看过具体情况不好说,最好让陈奇瑜和张祥安两位亲自去看一看再说,年轻人去实地观察一番比坐在房子里空想要好。”
陈奇瑜和张祥安见孙承宗点将立即表示愿意去锦州实地观察,这时候东北军区督军熊廷弼说道:“皇上,臣也想去锦州实地观察,本来皇上命令我们这些人都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