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家仅剩的那些族人,也在那一次截杀中全部灭亡。
后来她才知道,沈从善之错,乃是在于他那一席“上官无道,沈氏从龙,必遭灭门”的言论,更可怕的是,他有沈氏取而代之的暗示之意。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论,使得他的父亲,也是时任族长的沈积安惊恐且惧,联同沈氏家、积、善三辈决议,以大错逼其幽居思过处。
沈宁也就知道了,原来自己的祖父一直偷偷跑去思过处去看望自己的哥哥,沈华善一直都和沈从善保持着极其亲密的联系。这三十多年来,沈华善瞒着自己的父亲和族人,一直对思过处的哥哥敬慕有加,受他影响也最多,却在入狱之后后悔不已,悔不听兄长当初反对之言,辅助了上官长治登上了帝位,没想到他嫉恨沈氏势大,这么快就开始对沈家下手了。就是在狱中,他想到给沈宁来信,让她救下沈从善,只有救下这个兄长,沈家才有一线生机。
当然也就知道,长泰三十八年祖父沈华善所献《承平八策》乃出自这位伯祖父之手,可惜的是,穷尽这位叔祖父一生政治智慧的《定乱八策》直到沈氏倾覆才成书,但随着他的死亡,最后也不知所踪。
这是沈宁前世对沈从善的所有印象,也一直和祖父认为的一样,只有这个伯祖父,才能改变沈家的命运。
可是,现在,长泰三十五年,他就过世了,那么沈氏怎么办?那么《承平八策》在哪里?那么沈家是不是还会按照既定的轨迹走下去?那么沈家最后还是逃不过被抄家灭族的命运?难道还要我眼睁睁看着前世那一幕再次发生吗?
一时间,沈宁错乱了,不知今夕何夕,好像又看见坤宁宫之乱,秋歌她们血肉模糊的样子,又好像回到了长春冷宫破败宫墙内,听见宫女恶毒的诅咒,祖父、父亲、叔叔、哥哥一一在她面前倒下,斩首无头的情景……
不可以!沈宁倏地睁大黑亮的眼睛,这样的情景不可以再发生!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再让这样的情景在发生!既然我已经重生了,还重生在所有事情的开始,这一切就都有了改变,我既然可以阻止二哥进入五皇子府任职,那么我就可以改变沈家的命运!
这一世,必要阻止上官成长登上帝位,必要改变沈家七月沉的结局,这,才是我重生的意义!慌乱过后,沈宁迸发出浓浓的斗志。
她重生,他而死,这其中,冥冥是不是有所注定?不然伯祖也不可能在她重生那一日过世。伯祖已过世,这是沈宁意料未及的事情,但是,这又何有可惧?何有可慌?我都重生而来了,已经是先天之机,过后一切,也不过是见步行步,水来土掩而已。
凡今之后,只能靠我自己了,不对,我还有祖父,还有父亲,还有那么多兄弟,这一世,必和前一世是不同了的。沈从善的过世,更是夯实了沈宁本就沉稳的内心。
第二日又是个晴天,沈宁很喜欢晴天。在阴冷幽暗的长春冷宫待了那么多年之后,沈宁更喜欢看见阳光,让人暖和舒服。只有经历了那等永远暗沉的时光,才发觉这天地最无私的阳光,是那么让人感激。
她还是一副清浅的装扮,带上四大丫鬟中年纪最小的冬赋,准备去给和鸣轩给母亲沈俞氏请安。和鸣轩,是沈则敬和沈俞氏居住的院落,位于沈家的东南,离沈宁所在的青竹居也有一段距离。
从青竹居出去,穿过几个小花园,再绕过一翠湖,顺着翠湖东南行,就能到达和鸣轩。这条路是沈宁走惯了的,可是今天,她却带着冬赋,在翠湖边拐了个弯,往另一个方向走去,那是通往沈家思过处的方向。
思过处,顾名思义,那是沈氏一族犯了过错的族人家仆居住的地方。沈家每一个人都知道,却甚少有人去,沈华善上京兆任官之时,把思过处也从杭州迁了出来。说不出是什么心思,就算为着沈从善这个从未谋面的伯祖父吧,她今天很想去思过处那里看一看。
冬赋跟在身后,小声提醒:“姑娘,走错了……”
没有走错,怎么会走错呢,她前世已经走错了,今生绝不会再走错了。沈宁笑了笑,继续带着冬赋前行,不一会,就在思过处门前站定了。看着门匾上挂着的“思过处”三个大字,也不知是出自谁手,细一看,竟觉出凛然的气势来,仿佛万马千军肃然蓄势待发,再看两边挂着的对联“花落犹香知前后”“雪融仍寒问有无”,也是同样的感觉。
花落犹香知前后,雪融仍寒问有无。
前后,有无,思过之意义,就是这样吗?身前身后之事,得失有无之间,控制贪念,控制**,到最后,在艰难困苦之地,想一想所来之路,顾一顾所为之事,值得不值得?思过处,是为了警醒族人?前一世她做了皇后,身份地位之尊崇,无人能比,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得到了什么?
思过思过……竟是前后和有无四字吗?沈宁沉寂了。
院子高高的围墙边,还有一株梅探出枝条来,还零星点着几朵梅花,那姿态妖娆,甚是让人欢喜。这都春三月了,这梅花还开着啊,沈宁好像还嗅到了梅花的香气。
原来这就是思过处啊,沈宁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怔怔,仿佛无限惆怅,又仿佛无限欢愉,终于有机会来这里看一看了,终于有机会知道思过处是怎样的了。前世今生,她都没有来过这里,原来,这就是思过处啊,思过处原来是这样的啊。
她就这样站定,就这样看着那紧闭的大门,也没有让冬赋推开门进去,还有什么必要进去呢。想到沈从善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最鼎盛的岁月,就是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大错,他有什么错呢?沈家已经以灭族的代价,沈宁已经以囚居十七年的代价,证明了这个伯祖父说的话没有错的啊。
沈从善伯祖父都已经不在了,思过处对于她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她就在门外,就已经完成了这次来这里的意义。是来这里寄托祭奠的心意,为着早早就过世的伯祖父,甚至,是为了前世幽居冷宫的自己。
然后转身往回走,往翠湖东南方向走去,依旧静默不语,好像真是来看一看而已,只看一看,就够了。身后的冬赋困惑不已,这有什么好看的?
晚梅有香,终不算迟。伯祖父,你放心吧。沈宁也没有说话,只在内心里完成了对沈从善的敬拜的仪式,也是,对自己的交代,更是,对自己决心的坚守。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章 姨娘庶妹
还没踏进和鸣轩,沈宁就听到了一阵阵的话语声,夹杂着几许笑音,有年轻的、有年长的,有少女的,也有丫鬟婆子的,似乎很热闹。等到走了进去,就看见那大大小小的一群女人都围着沈俞氏身边,难怪会这么远就听到声音,敢情今天人都齐了啊。
和鸣轩正房内,沈俞氏坐在正中央,不同设宴时的热情活络,端的是面容平稳,听着周围的妇人少女在说话,偶尔才露出一丝笑。沈俞氏今年三十六岁了,婆母已逝,她又是嫡枝嫡长媳,管家几年,早就历练出一份威严来了,把沈家整理得那是有度有条。
坐在沈俞氏左边的是儿媳妇沈安氏,沈安氏马上就要临盆了,大夫嘱咐她要做走动走动,每日也是坚持来沈俞氏这里请安,又加上沈余宪远在湘州,她每日逗留在沈俞氏这里的时间也不少,说说笑话凑凑趣,学习学习婆婆的管家之道,和小姑子联系联系感情,都是很容易打发时间的事情。
沈俞氏右边的是采薇院的李姨娘,正抬眼对着沈俞氏,神色间也有几丝恭谨,姿色清丽,与沈俞氏的大气相比,别有一番味道。李姨娘比沈俞氏小了几岁,是沈则敬第一个纳的姨娘,生了一个女儿,名唤沈宓的,正端坐在她傍边,十一岁的小姑娘,容貌比沈宁要好上不少,梳着一个简单的飞仙髻,有些瑟缩,看得出是个性格内向或稍稍怯懦子,她正在认真倾听众人的说话。
沈安氏的下首,则是沈则敬的第二个姨娘,碧荷院的何姨娘,正是她高声说着话,快言快语的,又引得大家一阵笑。何姨娘性格直接爽朗,长相却颇为娇俏,一双杏眼似会说话,看着就让人舒服。她所出的沈宛现在才得六岁,就只绑了两条麻花辫子,用粉丝线缠着,圆圆的脸蛋,煞是稚嫩可爱。
见沈宁推门出来了,两个姨娘和妹妹,还有她们旁边的丫鬟婆子,都站起来打了个招呼,李姨娘还挪了位置,好让沈宁靠近沈俞氏坐下。沈俞氏连生了四个儿子,才得了沈宁这一个女儿,自是宠爱看重非常,所以周围人也很有眼色地和沈宁笑了笑。
沈宁一一见过众人,又问候了大嫂,还对李、何两人打了招呼,这才坐下,看着这一屋子的人,面色不显,心里却是浪涌翻滚。这是她的家人啊,这过了多少年了,才又见着了她们。原来沈宛小时竟然这么可爱,原来李姨娘年轻时姿色也这么好,她怎么都不记得了,前世脑海里怎么就没有留下这些印象呢?
前世,沈宓很早就死了,在她嫁给那个残暴的兵部尚书幼子之后不久,就死了,连婚后三个月都不到。此后,她就只记得李姨娘枯萎空寂的脸庞了,直到她随着沈家灭门死去,沈宁记得的,一直都是她那副容颜苍老的样子。
何姨娘,最后也殉了沈则敬的,不知道她在上吊自杀前,会不会想起沈宛幼时带着婴儿肥的圆脸?
还有沈宛,她最后是怎么死的,沈宁好像不太记得了,还有沈安氏,连同她所出的几个孩子,那是沈宁的侄子,最后也都是一一凋零了啊。
好在,好在,现在还只是三十五年,现在她们都在,还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沈宁不由感激不已,想起前世时对姨娘庶妹的冷淡漠然,那几丝不满怨怼早就在倾家灭覆时就不在了,经过天人永隔之后,她才知道,这些人还都活着,意味着什么。这个世界上,她还有妹妹啊,这两个前世和她一样,受尽苦难的妹妹,她们同出一父,是血脉相连的手足之亲啊。
沈宁觉得眼睛有点湿润,还有沈俞氏,她孺慕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她还是和自己记忆里的一样沉稳。她看着自己的时候,眼里有不加掩饰的柔和怜爱。这是她的母亲啊,即使前世今生加起来,她的年纪比沈俞氏还要大,沈宁还是想扑进她怀里,痛痛快快哭一场,求得她安慰庇护,这个怀抱,她在冷宫想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渴求而不得啊。
“宁儿,怎么了?”许是沈宁的神色凄苦沉默,沈俞氏不由得问了一句,其他人也安静了下来,齐刷刷地看着她,连六岁的沈宛也懵懂懵懂地看着她。
见此,沈宁也笑了,说道:“没什么呀,母亲你们刚刚在说什么呢?”
“还没说什么呢,你就到了。”见沈宁神色没有什么不对了,沈俞氏就回了一句。因为刚回京兆不久,事情也不多,没有拜亲访友,只沈则敬这一房的人在说说家常,气氛倒是不错。沈家是很传统的家族,家训祖训不少,所以沈则敬虽有一妻两妾,别的人家后院那些腌渍事,倒没有出现在沈则敬这一房,又加上沈俞氏生有四个儿子,两个姨娘各只有一女,根本就不会动摇沈俞氏的位置,也没有什么好争斗的,所以沈俞氏也对两个姨娘多有包容,宠妾灭妻?沈则敬自己都不会放过自己。
说话间,李姨娘向沈俞氏说了一事,道是娘家姐姐想要来借住几天,请沈俞氏允许,最后还抹了一下眼睛,哽咽道:“我这个姐姐,也是可怜的……”原来李姨娘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她也没有兄弟,只有这么一个嫡亲的姐姐,嫁给了外地的一个颜姓商人为妻。虽然商人重利,可是对她也很好,日子本来也是和美的,不料她相公早日前骤逝,只留下一个十五岁的儿子,孤儿寡母的,她性格本就怯弱,又加上狠兄恶嫂霸夺家产,逼迫无奈之下只得带着仅剩的一点家财,前来京兆投奔自己的妹妹。
众人一阵唏嘘,沈俞氏道:“就让她安住下来把,也不拘几日,想住多久都可,能相帮就多相帮。”李姨娘一阵谢过,众人也说沈俞氏大度好容量之类的。
沈俞氏放下茶杯,沉了沉脸色道:“这些就别说了,都是一家人,有何大度可说?今日是李姨娘娘家有事,他日不管是你们哪一个,我也都不会坐视不管的。我只有一条,这后院里可不许有别人家的那些污脏事,否则我也会不客气的,随便发卖了出去,老爷也不会说什么!”众人唯唯答应。
沈俞氏又对李氏道:“你姐姐来时,带她来给我看看吧,还有那孩子,够可怜的了。”语气也很同情,带了一点悲悯之心,李姨娘点头称是。
沈宁看到沈俞氏此番作为,忍不住赞了一句,恩威并施,此道母亲用得是炉火纯青啊。看见母亲这样,外祖家教女确实有一套啊,难怪时人对溪山俞氏交口称赞呢。
过了几日,李姨娘带来姐姐和外甥,前来拜会沈俞氏,沈宁也在屏风后面见到了他们几个。李姨娘的姐姐,确实是个软弱的,只见她叠声说着:“谢谢太太,感激不尽感激不尽……”也没别的可说了,她傍边的少年,也对着沈俞氏作了一个揖,表达他的谢意。
沈俞氏连声说客气,还给了那个少年一个大红包,道是给外甥的见面礼。最后还劝慰道:“逝的人已逝,就不要再想了,以后还是好好过日子才是。有什么困难,就找李姨娘吧。”又交代李姨娘若是有为难之处,可随时来禀她。
沈宁在屏风后面看着那个少年退了出去,心有感叹。母亲不知,她却是知道的,李姨娘的外甥,那个名叫颜商的男孩子,是个经商奇才,后来创下局面之大,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啊。那时,他不过三十多岁,人人却称他“颜商子”。
略一沉想,沈宁心下便有了计较,挽着沈俞氏的胳膊,夸张感叹道:“他们好可怜啊,京兆居,大不易,他们以何为生啊。”一副人小鬼大的样子,听得沈俞氏发笑,问道:“你怎么知道京兆居,大不易的?”
“前些天听二叔说的啊,他不是掌管着咱家的生意庶务嘛,那天我听他唠叨几句,还说没人帮他什么的。父亲也说,自古饥肠出奇策,是不是说颜家哥哥以后会很厉害?”少女自是天真无邪,才十二岁,说出的话也让沈俞氏顿了顿。
人在穷困微末之时,受到的恩惠和冷眼,点滴都会在心头,也会在此后人生随着经历的增多而逐渐被放大,也不可或忘。我虽不求他记恩,不过他们孤寡两个人,确也凄苦,还是要为人为到底才行,沈俞氏心里有了这个想法。
等到晚上,沈则敬是在她房里宿下了。夫妻两人说说家人孩子的,气氛也颇为融洽。不同当年少时夫妻的柔情蜜意,这些年相濡以沫走下来,又有五个儿女的牵挂萦绕,这些经过时间的积累,反而使得两个人的感情更为深厚。
沈俞氏向沈则敬说了此事,道:“想必李姨娘也向你说过了,我看孩子,也是可怜的,听说在商事上还有几分天赋,不如把他放到二叔那里谋个差事?听宁儿提出她二叔那里最近也缺人手,能帮忙跑跑腿也是好的。”
沈则敬听到这,觉得沈俞氏思虑得很是周详,对待妾室很厚道,连好处都为她们谋划了。他当下就满意回答道:“这样的小事,你安排就好了,这样安排很好。”这样一个贤妻,是他沈则敬之福了,此后对沈俞氏越发爱重,这是后话了。
第六章 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