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蔡云培和李石曾的派系之争,一直延续到南北两大研究院中。
中央研究院的成员主要由“留英美派”组成,跟美国展开各种学术合作,甚至派人参与学习了“曼哈顿计划”。而北平研究院的会员,大部分是“留法派”,积极和法国的科研机构合作,郎之万、玻尔等科学家都来北平研究院访问指导过。
比如钱三强先生就属于留法派,师从约里奥居里夫妇。而居里夫妇则跟北平研究院联系颇深,甚至连北平研究院的原子研究所,都是在居里夫妇的帮助下设立的(此举为新中国制造原子弹打下坚实基础)。
两人坐着黄包车前往北大,周赫煊瞅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问道:“北大学生还在闹吗?”
“闹啊,从没停歇过,只不过现在稍微收敛了些。”李书华无奈摇头。
北大的学生太轴了,组团前往南京请愿不说,还组织成立了所谓的“救校敢死队”、“武力护校团”。以至于中央教育部都被迫做出让步,承诺合并改组后的“国立平大北大学院”,对外译名仍旧称为“国立北大”。
然而学生们还未满足,由于阎锡山断掉了李石曾的经费,导致教育款项捉襟见肘。北大和北师大的学生继续请愿,要求增加学校的预算,结果遭到北平当局镇压。
此次镇压虽然没闹出人命,但还是有几个学生受伤,以致北大和北师大两校学生通电全国抗议,并举行大游行示威活动。
说起来真的很搞笑。
以前只听说过某某军阀、某某政客,在权利斗争失败后,通电全国下野的。如今居然连学生们也玩这套,抗议就抗议吧,还特么通电全国抗议。
李石曾算是玩脱了,学生通电全国抗议这种事情发生,搞得全国人民都知道北平教育是个烂摊子。
南京政府的官员们震怒,下令整顿学风,惩办为首闹事的学生。
在政府抓捕一部分学生代表后,北大和北师大两校学生终于认怂。就在3月中旬,北大总算正式复课了,这时距离北大停课已经有9个多月。
然而复课归复课,具体情况却十分糟糕。
学校的教员分为两派,一派以周作人为首,他们是并校后的既得利益者,强烈支持李石曾的教育改革。另一派则把李石曾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李石曾的教改是在乱搞,而且还没能力给他们正常发工资,拖拖欠欠跟北洋政府没啥区别。
李石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净化学校环境,避免教育和学术官僚化。从这一点来看,他的教改非常失败,本来还算团结的北大教授,现在被生生弄成了公开敌对的两派。
倒是没有政府官僚来管学校了,但教授们自己却斗争起来,这还能安心治学吗?
来到景山东街时,李书华做东请客,找了家街边小饭馆坐下。
刚走进去,便有人认出周赫煊。
那是几个北大学生,看到周赫煊后颇为激动,齐齐站起来问候:“周校长好!”
“同学们好。”周赫煊点头微笑。
李书华显得极为尴尬,他如今可是国立平大(国立九校)的副校长。学生们居然对他视而不见,简直就是当面打他的脸啊。
可怜北大最困难的时候,李书华还在苦撑北大物理系。而今学生们却视他为李石曾的走狗,就快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了,这让李书华感觉里外不是人。
饭菜还没端上来,就有学生问道:“周先生,你什么时候回来做我们的校长啊?”
周赫煊笑着敷衍道:“这要看政府的安排。”
那几个学生居然不顾李书华在场,直接说:“我们打算搞一次大动作,驱逐李石曾自行复校,周先生到时愿意回来做校长吗?”
周赫煊狂汗,安抚说:“大家还是安心读书吧。”
“胡闹!”
李书华愤怒呵斥道:“石曾先生是中央政府任命北平大学院院长,你们怎么能妄谈驱逐?还说什么自行复校,复校后的教育经费从哪里来?你们给老师发工资吗?”
学生毫不留情地反驳:“难道留下李石曾,他就能给老师们发工资?”
“额……”李书华无言以对。
自从阎锡山断掉教育拨款后,国立九校的老师们,已经又无法领到工资了。而且以前积欠的教师工资,到现在都还没补齐,师生们的怨气根本无法平息。
“唉!”周赫煊摇头叹气。
北大学生可不是说着玩的,历史上他们真的这样做了。
就在下个月,北大学生便将通电全国,宣布自行恢复北大校名。而李石曾则灰溜溜地回到南京,强行合并的国立九校也就此解散。
307【乔帮主】
“灵均,小灵均,快给爸爸笑一个!”周赫煊推着摇篮逗弄女儿。
“呀,咿呀……”
小灵均瞪大水汪汪的双眼,好奇地看着老爹,挥舞着小手乱抓空气。
张云鹤笑道:“王国维老先生不愧是大学者,取的名字可真好,又好听又容易记。”夸赞几句,她才试探道,“灵均就快满周岁了,是不是该办个周岁宴。”
从法律意义上讲,姨太太的身份是不被承认的,甚至连封建社会的小妾都不如。
周赫煊跟孟小冬的关系,也只有少数一些朋友知道。
张云鹤提出给小孩儿办周岁宴,无非是想大请宾客,把孟小冬的姨太太身份坐实。
孟小冬自然明白,但她又担心有损周赫煊名誉,连忙说:“就自己家人聚聚吧,把叔叔伯伯他们也叫来,旁人就别请了。”
“这样也好。”张云鹤有些无奈。
周赫煊必须同时顾及张乐怡和孟小冬的感受,请多了张乐怡不高兴,请少了又对不起孟小冬,他折中道:“我再请几个好朋友吧。”
周赫煊所谓的朋友,自然是那种走得比较近的。像啥天津青帮大佬、天津总商会会长,请来虽然很有面子,但完全没必要。甚至他连北平的几个朋友都懒得请,别人跑一趟还耽误时间。
其实也就请《大公报》几个同事,比如胡政之、朱湘、郑证因、吴宓和李寿民两兄弟。沈从文去了上海当老师,那是没办法了,这位估计正在疯狂写情书追女学生吧。
袁克文袁公子那边,周赫煊倒是发了请帖,但人家正在上海潇洒,顾不上来吃小灵均的满月酒。
至于刀妃文绣,为了避免她跟婉容见面尴尬,还是别请了吧。
数日后,周赫煊在家摆了三桌宴席,只孟小冬的娘家人便来了20几个。
“明诚兄,恭喜恭喜!”朱湘牵着四岁大的女儿进门,他老婆怀着二胎没来,这几天也快要生了。
周赫煊笑道:“同喜同喜,也祝弟妹生个大胖小子!”
紧接着,李寿民带着弟弟走来,递上礼物说:“周兄,这幅画送给侄女儿。”
周赫煊展开一看,却是李寿民亲手画的梅花,当即笑道:“有心了。”
让周赫煊感到惊讶的,却是郑证因,他居然跟施剑翘一起出现。
历史上,郑证因以刀枪棍棒为伴,打了一辈子光棍。而施剑翘为了替父报仇,嫁给阎锡山手下的情报股长,由于丈夫对报仇的事情不上心,她便带着儿女回到天津,直接跟丈夫分居了。
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居然因为周赫煊带来的蝴蝶效应走到一起。
认真想来也很正常,郑证因属于热血汉字,施剑翘又是烈性女子,他们很容易就能互相看对眼。
很快,胡政之也带着夫人到场,送了一方玉佩给小灵均。
正式开席前,要完成一个剃头仪式。
这属于风俗传统,满月酒又叫剃头酒,这天要请剃头师父上门,把小孩儿的胎发剃掉。旧时剃胎发的仪式非常隆重,家中要点红烛,桌上要铺红布,并且摆放贡品。
周赫煊是不讲究这些的,但孟小冬的母亲张云鹤却很在意,重金请来天津城最好的剃头师父,此人经常给租界的达官贵人剃头。
剃头师父还带了个十多岁的徒弟来,徒弟将白酒倒入碗中,细致地用酒给小灵均润发。
只见剃头师父手起刀落,小灵均前脑的一撮毛就没了,转眼间剃得干干净净。
如果是男孩儿的话,就要在后脑或头顶留一撮胎发,剃成桃形,叫做“百岁毛”,可以避免小孩儿夭折。女孩儿的胎发要剃光,是人们认为剃光头发后,以后的头发才能长得又密又黑。
剃头师父收起他的剃刀,张云鹤拿出一顶红布做成的“和尚帽”,亲手替外孙女戴上,说是可以获得神佛的护佑。
周赫煊看着觉得蛮有意思,民间风俗传统嘛,信不信皆可,完全图个热闹。
那师父剃完头就要离开,不能留在主人家吃饭,但需要封给他一份可观的红包,并且桌上的贡品也要让剃头师父带走。
有种说法是,这些贡品是用来供奉剃头匠祖师爷关公的,剃胎发的同时可以剃走晦气。而且关二爷降临,还能镇压邪祟,让小孩儿不至于生病夭折。
周赫煊其实很纳闷儿,为毛剃头匠的祖师会是关二爷?
关二爷倒是挺擅长剃头的,但他剃下的头,可不能再长出来。
“感谢诸位今天来喝小女的满月酒,我先干为敬!”周赫煊站起来举杯喊道。
这天晚上,周赫煊喝得很多。
特别是郑证因,此君平时话不多,喝酒上头后嗦无比,非要逮着周赫煊划拳。
直至宴席结束时,周赫煊已经醉得头昏眼花。
孟小冬的娘家人去了旅店,包括她母亲张云鹤也走了。女儿已经做完月子,当娘的自然不好再留在周家,否则张乐怡肯定不高兴。
至于周赫煊的那些朋友,则由张乐怡、孟小冬一个个亲自送出大门,并为他们叫来黄包车。
婉容和廖雅泉负责指挥佣人,把周赫煊扶回卧室休息。
“婉容姐姐,我来守着吧。”廖雅泉亲自拧干热毛巾道。
婉容说:“那我让小兰弄点醒酒汤来。”
等婉容离开后,廖雅泉把旁边的女佣也支开,轻拍着周赫煊的脸说:“周大哥,周大哥,能听到我说话吗?”
“嗯,嗯……”周赫煊闭着眼睛嘟囔两声。
廖雅泉又试探道:“周大哥,我是谁?”
“你谁呀?”周赫煊下意识问。
廖雅泉拼着字母问:“i…p…h…o…n…e组合起来是什么意思?”
“i啥?”周赫煊意识不清道。
“i…p…h…o…n…e!”廖雅泉再次重复。
周赫煊迷迷糊糊道:“哦,你说iphone啊。”
“原来这个英文单词读iphone,”廖雅泉自言自语,又问道,“iphone是个什么组织?跟加州的苹果又有什么关系?”
周赫煊嘟囔说:“苹果?苹果的掌门人是乔布斯,加州那是全球总部。”
廖雅泉兴奋地追问:“乔布斯的全面叫什么?”
“史蒂夫乔布斯,我们都叫他乔帮主……主,呼噜噜……”周赫煊说着说着,竟然沉沉睡去。
廖雅泉使劲摇了几下,都没把周赫煊摇醒。即便如此,也足够她欣喜若狂了,因为她的潜伏工作取得巨大突破。
她知道iphone的拼读方法,知道了这个组织的总部在美国加州,更知道组织头目叫史蒂夫乔布斯,还有个称呼叫“乔帮主”。
婉容很快端着醒酒汤回来,廖雅泉说:“周大哥睡着了,让他好好休息吧。”
“别着凉了。”婉容帮周赫煊批了条薄毯。
等两女说笑着出去,“醉眠”中的周赫煊突然睁眼,他打着哈欠说:“妈的,差点真被灌醉了。这次透露的情报,应该够日本人消化一阵子了吧。廖雅泉果然看过我的手机,该给苹果组织取一个什么正式名称呢?苹果,苹果,伊甸园不错。嘿嘿,还可以把共济会扯进来。共济会不是自称该隐的后人吗?该隐就是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跟苹果、伊甸园也能扯上关系。妈蛋,这故事变得不错!”
308【热爱炒股的间谍先生】
历史上,1931年法国驻华使馆武官卡瑟韦尔少校,曾给法国国防部写过一封报告信,内容摘抄如下:
“日本在中国有50万侨民,主要集中在满洲、山东及主要的沿江沿海城市。然而,日本人虽然掌握着大量的本地情报,却不太善于对这些情报进行综合概括,得出整体结论……日本在华情报业务十分发达,几乎每一个在中国的日本人,都是日本的间谍特工。”
几乎每一个在中国的日本人,都是日本的间谍特工。这句话出自法国驻华武官之口,还是有些说服力的。
相较于中国而言,日本在美国的情报机构就比较悲剧了,或者说,他们就根本没能力在美国设专业情报机构。
永山康夫今年26岁,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主修的是社会学和心理学。
他出生在近畿地区的农民家庭,日本此时虽然普及了基础义务教育,但农民的儿子想读高等学府还是很困难的。永山康夫也是靠着在美国的叔叔资助,才有钱读完大学课程。
毕业后,永山康夫的理想是从政。谁知只做了半年公务员,还没来得及升职,便被军部指派到美国做间谍。他的任务是调查一个叫iphone的神秘组织,仅有的线索却是“加州苹果园”。
见鬼的任务!
清晨,永山康夫早早起床,只等吃完早餐便去下一个目标加州的苹果园实在太多,根本调查不过来。
“约翰,你今天又要出门吗?”叔叔永山八郎问道。
永山康夫鞠躬说:“是的,我要走遍加州,做一个详细的农业调查,然后才好帮叔叔发展农场。”
永山八郎有些不耐烦道:“约翰,你来米国已经快一年了,总不能这样游手好闲。男子汉应该有担当,今天就跟我一起去翻土种地吧!”
“叔叔,调查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永山康夫说。
“八嘎!”
永山八郎本来一直坚持说英语,现在爆粗口却用上日语,他生气道:“我出钱供你读大学,出钱帮你移民美国,你居然如此没有上进心!今天必须跟我一起种地。”
“哈依!”永山康夫不敢拒绝,否则他就要被轰离美国了。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掀起了两波规模浩大的移民国美潮。
第一波移民潮是在1885年到1907年间,与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赴美的日本劳工。他们跟在美华工一样,都是些国内底层贫民,依靠辛苦劳作赚血汗钱,对美国毫无归属感,存够了钱就想衣锦还乡过好日子。
日本政府想要增加海外收入,也积极鼓励本国贫民赴美打工,丝毫不管这些贫民在美国过得比黑奴还惨。
由于去美国的日本劳工越来越多,招致美国本土居民不满,各州的反日情绪愈演愈烈。终于,在1908年的时候,美国开始限制日本劳工入境,并陆续颁布《外籍人土地法》,限制日本人在美国拥有土地。
为毛要限制日本人拥有土地呢?
因为日本劳工在城镇受到歧视和压迫,不得不往乡村跑,靠种植农作物为生。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勤奋,打工赚来的钱舍不得花,都攒下来购置土地。
渐渐的,日本人在美国购置的土地越来越多。举个例子,在1913年的爱达华州,日本人种植甜菜的面积多达8000公顷,占了全州的三分之一,另外他们还种植了1万多公顷的其他作物。
面对如此情况,美国佬能不眼红?
日本的第二波移民美国潮,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