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迷红楼-第8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奔畏惧且茫然的看着牛继宗,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不止他们不知道,连秦风、温博并诸葛道等人,也不知牛奔哪里说错了。

    顾千秋是名满天下的桐城四老啊,不说其他门生,单一个张廷玉,就够人喝一壶了。

    贾环诛杀了他,难道会不被人记恨?

    纵然一时没事,日后总也有被清算之忧。

    牛继宗却摇了摇头,不理会他们。

    看样子,似是失望之极,连说话的心思都没有。

    温严正在一旁道:“环哥儿,你给他们说说吧。”

    贾环见几双眼睛瞪过来,嘿嘿一笑,道:“一个顾千秋,无官无职,家里能不能余下活口都两说。你们怕他作甚?”

    秦风皱眉道:“环哥儿,我以为,大意不得。顾千秋虽一介白衣,可连太上皇当日都敬重非常。

    他们那些读书人,代表的就是民意啊!”

    贾环摇头道:“风哥,他们代表不了民意。

    这世上的民意,只掌握在三种人手里。

    第一种人,是天家。

    正因为他们代表着民意,所以才能坐稳龙庭。

    第二种人,就是咱们这样的权贵世家。

    尤其是,手中掌控着军队力量的世家。

    第三种人,才是黎民众生。

    而区区一个顾千秋,不过是个做学问的书生。

    可尊重他的德行,但以他的身份,凭借写了几本书,就想干预皇权,参与权利斗争……

    呵,不过是螳臂当车,自寻死路罢了。

    他能代表哪门子的民意?

    从古至今,这世上又有哪个大儒,能一言废立君王?

    孔子当年都不行,何况现在区区一个桐城四老。”

    秦风与诸葛道两人面面相觑,牛奔和温博倒也罢了,俩粗坯。

    可秦风和诸葛道两人却都是饱读书史的,还从未听过这种民意。

    别说他们,连牛继宗都顿住了脚步,与温严正两人一起有趣的看着贾环。

    牛继宗道:“环哥儿,你继续说,我和你温叔叔也听听。不要虚套!”

    贾环嘿嘿一笑,不好意思道:“我就这么一说,都是平时瞎捉摸的。不过伯父和叔父愿听,那我就说说,若有不周到的地方,您二位多指点。”

    牛继宗笑骂道:“哪那么多俏皮话,快说!”

    贾环干咳了声,道:“从第三种说起,芸芸众生嘛,他们之意,本就是民意。

    这种民意,其实是最好安抚的。

    只要有饭吃,有条活路,他们就绝不会轻易作乱。

    但真要逼急了,没了活路……

    黄巾李闯,并非偶发。

    好在当今天子虽然对官员勋贵苛刻,但对百姓却极好。

    有他在位二十年,大秦国运至少可延二百年。

    第二种,便是我们这些武勋亲贵。

    我们有祖宗余荫庇佑,又有战功傍身。

    有这两点,天家和朝廷,便不能轻易对我们下手。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自己的力量!

    这绝不是小力量,而是稳定国朝根基的决定性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使天下万民作乱,可只要我等不乱,国朝根基便不会轻易倒塌。

    最后一种,就是天子。

    所谓天心即民意。

    有大义在身,自然金口玉言,言出法随。

    这三种,便是天地间所有的民意。”

    秦风忽然插口道:“环哥儿,你的意思是……所谓的民意,都掌握在有力量的人手中?”

    贾环哈哈一笑,看了看牛继宗和温严正,见他两人也都带着笑意,便对秦风道:“通俗些说,就是这样。”

    “靠!”

    半天听的云山雾绕的牛奔骂出口,道:“你多咱跟那群酸书生一样,喜欢东拉西扯了?直接说明白不就完了!”

    牛继宗喝道:“混帐东西,你懂个什么!环哥儿不说清楚,你能听得懂?”

    牛奔顿时蔫儿了,心里腹诽道:他说了我才听不懂……

    诸葛道听懂了,不过可能懂的有些过了,他面色发光,道:“环哥儿,你的意思是,即使这种德高望重的大儒,杀了就杀了,不过一个书生,谁能奈我何?”

    贾环忙道:“诸葛,你千万不要曲解,我从没说过咱们可以仗着有力量就能随便杀人。

    顾千秋是个特例,他不是死在我手里,他是死在自己手里。我不过是借大势而行。”

    诸葛道有些糊涂了,奇道:“那是为何,你不说他就是一书生吗?”

    贾环扯了扯嘴角,道:“我们的力量,不是用来破坏规则的,而是用来维护规则的。

    我杀顾千秋,便是在维护规则。

    这个规则,就是王法,是能让朝廷千秋万载传承下去的根基。

    别说是我们,就是皇帝,都要遵循这个规则。

    否则,天下必然大乱,我们也迟早会玩儿完。

    而我杀顾千秋,不是因为我强他弱,是因为他犯了谋逆大罪。

    这样的人,我杀了,也占着大义,所以没人能奈我何。

    民意,也站在我们这边。”

    “行了,到此为止吧,听不懂的下去再多想想。”

    牛继宗喝止了秦风等人的继续追问,不过还是补充了句,道:“环哥儿的意思是,只要你们占着大义,那么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都不用畏惧。”

    说罢,不再理会他们,看向贾环道:“环哥儿,轮调一事,我与你温世叔应下了。

    但是,调往长城军团的将领,我和你温叔叔,要八成!”

    贾环闻言,抽了抽嘴角,有些无语的看着牛继宗。

    牛继宗毫不动摇道:“西域数次大战,油水都被黄沙军团一方占尽了,世上不可能让所有的好处都归黄沙军团一家。

    你就这样跟秦梁说,他会明白的。”

    贾环点点头,道:“那义父若是想往天府军团调人呢?”

    牛继宗冷笑一声,道:“他不会!若他真糊涂了,你直白跟他说,就说我好心劝诫他一句,不要再想着往外伸手了,黄沙军团的盘子已经够大了。

    否则,就不是我们顾忌他,而是有些人不放心了。

    到那时,我看他如何自处。”

    贾环闻言忙道:“我就这么一说,义父想来会明白伯父的好心的。”

    牛继宗闻言,点点头,看着贾环忽然叹息了声,道:“等这件事定了,再往后,你就不要轻易接触军务了。

    那位或许看在今日的情面上,能宽容你一两回。

    可他终究是个帝王,不能看你在军中地位超然,一呼百应。”

    其他人闻言眼神纷纷一变,贾环则无所谓的笑了声,道:“如今也算是富贵已极,往后一心受用就是。”

    牛继宗想了想,又道:“族中可有什么上进的子弟?有的话告诉我们一声,总能保他一个好前程。”

    贾环呵呵笑道:“伯父,我家里什么情况您还不知道?

    废物的废物,老幼的老幼。

    不过没关系,有奔哥他们在,和自家兄弟一样。”

    牛继宗闻言,不再多言,拍了拍贾环的肩头,道:“你下月初六成亲,可都准备妥当了?

    真不准备大办?

    有了今日之事,想来那位也不会再相逼太甚。”

    贾环笑道:“不是怕他,只是不想多事。到时候,就咱们几家人乐呵乐呵就是。

    何苦再折腾。”

    牛继宗笑着对温严正道:“一转眼好些年了,当初环哥儿被他家里那些不成器的给撵到庄子上时,才多大一点。

    如今,却已经长大成。人,就要成亲了。”

    温严正道:“是个好孩子。论起来,奔哥儿他们比他还大些。”

    牛继宗瞥了眼牛奔,冷笑了声,道:“空活一百岁也没用。环哥儿从武之时,你都已经三品了。现在环哥儿都突破武宗了,你连七品的边儿还没够着。

    我明白的告诉你,不到七品,想都别想成亲。”

    牛奔闻言,生无可恋,只用一双绿豆眼看着贾环,想用目光干掉他……

    “好了,咱们也都回去吧,已经夜了。

    今天这一出,唱正戏的毕竟不是我们武勋,忙的是文官那边。

    张廷玉现在还跪在上书房外,呵呵,顾千秋可将他害苦了。”

    在贾环陪同下,牛继宗一边往外走,一边笑道。

    温严正摇头道:“不知这位御前红人,这次能不能过关。”

    牛继宗道:“难,太难。他得罪了太多人,宗室勋贵文臣,一网打尽。

    瞧着吧,明日一早,弹劾他的折子能堆满上书房。

    不过,这并不关我们的事。

    老温,回去再思量思量,长城兵团的事。

    我以为,这件事大有可为……”

    ……

    ps:推一本好友的书:《大宋将门》,青史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极稳。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张府蒙难

    夜幕已深。

    贾环站在宁国正门前,目送牛继宗、温严正等人离去。

    面色,如天际残留的云雾般,有些淡淡的复杂。

    牛伯伯,不止宫里那位,不愿看到我再接触军务。

    怕是连你们,也不希望一个太过强势的军中核心出现吧……

    不过,贾环并不怪他们。

    谁也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势人物,将自己的利益集团吞并,这是人之常情。

    尽管,贾环从不曾这样想过……

    “环郎……”

    董明月悄然现身。

    贾环微微颔首,道:“月儿,外面如何了?”

    董明月道:“今日你离去后,祭天大典勉强举行完毕。

    不过除却桐城四老和孔孟家主外,都中士子们并未大肆拿问。

    但他们都被黑冰台的番子给盯上了。

    如今张廷玉一直跪在紫宸书房前,倒不是那位责罚他,他是在给顾千秋家族求情,当然没被理会。

    对了,咱家周围的番子,大都撤走了。”

    贾环并不意外,对于张廷玉的下场,也并不关心,他问道:“市井中,有什么风声没有?”

    今日之事,周围的百姓虽然也能听到些,但肯定听不真切。

    他们距离太远,或许知道出了乱子,不过未必就知道出了什么乱子。

    当然,流言蜚语一定会不少。

    果不其然,董明月道:“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咱们的人发现,有黑冰台的密线们,在四处散播谣言。

    说那些读书人在祭天大典上闹腾,并不是在攻击皇帝,而是在骂你。

    皇帝只是被牵连的,因为皇帝太过宠信你,所以才出此下策,他们是在清君侧!

    环郎啊,你说他们可气不可气?”

    “那老百姓信吗?”

    贾环饶有趣的问道。

    董明月埋怨道:“怎地不信?还有叫好的呢……

    今日你自己就是这般大声宣扬的,还一剑杀了顾千秋,由不得他们不信。

    环郎,外面人都说你飞扬跋扈呢。

    还有些书生,骂你奸佞祸国,喊打喊杀的。

    我真想让人出手,给他们两剑!”

    贾环哈哈笑道:“和他们一般见识做什么?放心吧,百姓只是看个乐子,至于那些书生……

    呵呵,他们的好日子就在后面,不远了。

    到时候,哪里还有心思骂我。”

    董明月见贾环笑的那样畅快,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没见过你这般,自找着让人骂的。不过……”

    说着,她又轻轻松了口气,道:“这招还真好用,黑冰台那些番子,不再像疯狗一样缠着咱们不放了。

    前些日子我真真是心惊胆战,唯恐之前那群人再留下什么把柄。

    李先李锐那爷孙俩,可不是善茬。

    尤其是那李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而且,黑冰台里,甚至还有人想接触李万机的家人。

    再这样下去,我怕迟早会出事。

    如今倒好了……”

    贾环面色淡淡,道:“还是大意不得,赵师道不是庸手。

    告诉索兄,安排李万机一家第一批转往西北。

    到了武威后,也不停留,直接去西域。

    西域一切草创,正是需要大量砖石的时候,有他用武之地。”

    董明月闻言,心里微微一叹,点点头应下。

    李万机……

    可惜了。

    这个忠心耿耿之人,日后怕也只能在火窑里度过余生。

    忠心是好的,可自作主张,却是大忌!

    “什么人?”

    韩大低沉的声音响起,贾环和董明月转头看去。

    却见一婆子急匆匆从西面荣国府那边走来,两府相隔不过一箭之地。

    贾环和董明月在这里说话,周围自然有亲兵警戒。

    暗中,还有青隼之人暗藏。

    有人前来,便可早早发现。

    “见过韩大爷,老奴是西府前院的婆子,专在二门前候着传话的。

    里面传话,老太太正寻三爷呢。”

    一个荣国府的嬷嬷陪着笑脸,对韩大道。

    韩大转头看过来,贾环点点头。

    韩大再对那嬷嬷道:“知道了。”

    那嬷嬷闻言,大气不敢多喘一口,忙陪着笑脸退下。

    心里暗道:都说三爷规矩大,往日里还不知道,今儿可真见识到了。

    站在路口说话都有亲兵家将警戒,老天爷……

    “你先去忙吧,我去西府看看。八成是大嫂看到兰哥儿脸上的伤,闹将起来了。”

    贾环挠挠头,笑道。

    董明月无奈道:“那些人也真真是下作,把主意打到孩子头上。环郎,你为何不让我们去查,是谁在背后作妖?”

    贾环呵呵一笑,道:“还用查吗?其实真往下查,也查不到根儿上去。

    牛伯父说的对,这事还需要证据吗?”

    董明月闻言,也反应过来,冷下脸,道:“咸福宫那位还真敢作死!环郎,如果今日你不出面,会不会闹到不可收拾,真随了那位的愿?”

    贾环笑道:“怎么可能……”

    董明月奇道:“天子难道还有什么后招?我见没一个人肯出头的。”

    贾环摇头道:“没人主动出头,不代表当那位下旨后,他们还不动。

    咸福宫那位,怕也只是想败坏陛下的名声,让他在士林中愈发举步维艰,并且打击他的威望。

    他并不曾真想靠这些书生来成大事。

    所以,即使我不出头,陛下只要一道旨意,就能解决问题。

    只是,颜面尽失,成为笑柄罢了。”

    董明月叹息了声,道:“这些朝堂上的事,还真真是复杂。

    罢了,我还是做好我的事。

    环郎你去吧,我去给索先生传信儿。”

    贾环应了声,又抱了抱董明月后,在她抿而一笑的目光中,往西府走去……

    ……

    荣国府,荣庆堂。

    过了垂花门,上了抄手游廊,就可见游廊下,挂着那一长排玻璃风灯。

    已入深秋,庭院内的芭蕉树渐显萧瑟。

    但墙角处的那一株金桂,却开的正盛。

    桂花香气浸人。

    “咦?”

    月光和烛火之光一起晕染的游廊夜色下,一道身影俏生生的站在尽头。

    贾环轻疑了声,往前走数步,方看清候着的人,正是鸳鸯。

    “你怎么在这?大嫂闹的这般凶?”

    贾环看着身着一件藕荷色坎肩并薄裙裳的鸳鸯,笑道。

    鸳鸯眼睛倒映着烛火,亮晶晶的看着贾环,抿嘴轻笑道:“不是,是我听传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