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其麾下雄军飞行军布阵,天下少有能敌者。
鱼鳞阵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但有的用兵大家,能分出五个层次。
最前方的是先锋阵,后面是兵力更多,力量更强的第二和第三层次。
总之,越往后面力量越大,实现分层次攻击。
鱼鳞阵的关键,就在于将大军分层次,且能将火候把握的好。
把握不好,就成了添油战术,乃兵家大忌。
把握的好了,分成多层次攻击,一层接着一层的攻击,迫使敌人露出破绽,而后用后续层次,一举攻破。
一层强比一层,则天下莫与能争,比如成吉思汗。
但这个阵法,寻常将领都不大用。
一来怕成为添油战术,二来,麾下没有一支如臂使指的大军,也协调不好。
方冲,是个人物啊……
你看他,用的是叶家的重甲军,之前肯定不熟,可是却能极好的变阵。
以战鼓和军旗发令,丝毫不错。
我勉强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没事环哥儿,不打紧。这个东西,其实就是熟能生巧的东西。
普通人接触不到,没有名师指点,所以才难以入门,可咱们不同……
上回我爹说要教咱俩兵法,可后面一连续的闹腾,赶上太上皇驾崩,又要准备西征,才没来得及。
等这回回去后,我爹会亲自教咱们,到时候去灞上大营里练,保准比方冲、叶楚他们强!”
见贾环面色肃然,眼睛微眯,紧紧的看着对面方冲在那里指挥兵马,牛奔宽解道。
贾环点点头,笑道:“我知道了,奔哥。咱们回去后是要好好练……”
“咦,这是……六花!!”
贾环和牛奔话没说完,一旁的秦风忽然失声惊呼道。
牛奔等人闻言,再不复之前的轻松笑意,面色纷纷一变,眼神有些骇然的看向前方。
贾环的脸色也一瞬间沉了下来……
他兵书虽读的甚少,却也听说过,六花,乃先荣国最善的军阵!
此阵颇难,对军卒的要求极高,自先荣国战殁后,从未听说还有哪位将军,能布出此阵,包括牛继宗、秦梁……
看着阵中指挥的叶道星,秦风没等贾环相问,就沉声道:“环哥儿,此阵为前朝军神李靖,根据诸葛亮的《八阵图》法推演而来。
其阵中大阵包容小阵,大营包含小营,四方四角相互衔接,一曲一折彼此对应,相传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是这样的。
而李靖创的六花阵继承了这一原则。
六花阵法外面六阵呈示为方形,里面中央军阵呈示为圆形,因其总体形状像六角花瓣,所以俗称六花阵。
你看此阵,内圆而外方,外面六阵是正兵,所以呈方形。
里面的中央军阵是奇兵,所以呈圆形。
方是用来规定战场的范围,圆是用来连接各方机动的路线。
所以,规定战场范围的步数要像大地一样固,确定机动的路线要像天体运转一样灵活。
步数固定,回旋整齐,就可以在变化中不容易发生混乱。
从八阵演变为六花阵,仍然是源本于诸葛亮的布阵原理。
此阵极难极难!
自先荣国战殁后,不是没人想学习这一所向无敌的阵法。
只可惜,大都因为将兵关系混乱紧张,列兵布阵杂乱无序,而致败了。
六花阵有方阵、圆阵、曲阵、直阵和锐阵五种阵型,五种阵型又各有五种变化,共有二十五种变化。
不止为将者要对此二十五种阵法悉数皆知,连布阵士兵都要对这二十五种变化娴熟于心,这才是最难之处。
也因此,古之名将,强行演习六花阵而不乱者,寥寥无几。
非将不知阵,实为兵卒训练不出……
自先荣国战殁后,大秦军中就再无第二人能布此阵。
这叶道星……了不得啊……”
贾环不大懂六花阵的神奇,但他知道六边形的神奇。
前世学数学时,六边形的神奇是少有的不枯燥的数学课。
从雪花,到龟壳,再到蜂巢,皆是六边形。
结构稳定,节省材料,是其最大的优点。
而六花阵,同样如此。
叶道星亲自操演军阵,自然不会只是一千人,而是整整五千兵马齐动。
五千兵马布成一六边大阵,每一边,就是一个作战单位,运转极其灵活。
六边受力均匀,攻守强势。
守则六边齐动,就是攻,也可做到三角齐攻。
足以可见,六花阵要比一字长蛇阵和鱼鳞阵发杂的多。
见周围气氛有些压抑,贾环能明白他们的心情。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大家都出身将门,又都是自幼从武,心气颇高。
他们和他们父亲都做不到的事,叶道星却做到了,这不得不让他们郁闷。
贾环见之,笑道:“这不算什么,叶道星麾下的五千重甲军,被他训练了多少年?且只有这五千精兵,叶道星对他们熟的不能再熟了,怕是连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记得住。
他们十数年如一日的驻守在龙首宫,寻日里也没其他事,不操演军阵做什么?
这种情况,别说牛伯伯和义父他们,就是换做咱们,这般练上十几年,也一定能做到!
没甚了不起的,落后的,咱们好生努力,追上并超赶过他们就是!”
“说的好!”
牛奔捧哏道:“这就叫笨鸟先飞……”
“噗!”
秦风刚从水囊中喝了口水,却被这句话给逗喷了,笑骂道:“奔哥儿,你真真是……咱们这叫奋起直追,哪里叫笨鸟先飞?”
贾环、温博等人哈哈大笑,牛奔倒有急智,高声道:“你懂个屁!我是说他们,他们是一群笨头贼厮鸟,让他们先飞一阵,咱们再追赶!”
一群衙内被贾环开解通后,也就不再郁闷,再听这两人的对话,无不大笑。
又看了一阵后,众人就回到了庭院内。
篝火上架起了三头大黄羊,贾环带的庖厨收拾的差不多了。
肉香扑鼻!
早早就贮存在驿站地窖内的伏特加被取出,用大碗分润。
一干衙内们用随身刀匕割着烤羊肉,喝着辛辣刺激的烈酒,嘻嘻哈哈,过的好不自在。
诸葛道一伙儿靠着贾环等人,吃着吃着就笑了起来。
见众人看过来,诸葛道咽下口中烈酒,“啧”了声后,道:“咱们大都跟家里长辈们行过军,何曾有这等快意过?嘿嘿!”
众衙内一阵哄笑。
苏叶笑道:“那年我爹回京,我才八。九岁,刚开筋锻骨完,就央我爹带我去鲁地的东方军团开开眼。我爹见我开完筋骨了,也就答应了。
好家伙,虽比不得上回我们随环哥儿去西域的速度,却也将人累个半死。
关键是吃食……
不怕你们笑话,当时累我倒是不怕,可那吃食,我都哭了!”
“哈哈哈!”
众人大笑,苏叶出身象阳伯府,其父苏卢现袭一等男,任东方军团都虞侯。
苏卢默默无闻了许多年,但在今年,名声大噪。
齐鲁之地今年多灾,先是春季的大旱,赤地千里。
到了夏季,黄河在入海口处居然发生了改道……
因民风彪悍之故,再加上一起子混帐官员那些操蛋事,使得山东之地落草起义者数不胜数。
有一名唤王波之人,想效仿宋时梁山旧事,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帜。
还别说,一时间从者云集……
和梁山上那些人差不多,历代农民起义,其血腥暴虐程度,其实都超出了后人的想象。
无论是前汉时的黄巾,前明的李自成,还是后世的太平天国,做的都是比八国联军和日本鬼子还要残忍的事。
连屠了几座城后,王波麾下已经聚集了十万“大军”。
这个时候,征东将军诸葛城,也就是诸葛道之父,派遣苏卢,率麾下两千五百兵出征,连战十八场后,诛杀王波,取其首级于黄河边。
苏卢的爵位,怕是要往上提一提了。
苏叶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
倒不是众人势力,看中他爹的权势。
只是单纯的敬佩能打的人。
二十多个衙内吃饱喝足后,三只大黄羊连骨头都被嚼碎了,酒也喝干。
众人围着篝火坐着,远处的军鼓声渐息。
离睡觉还有一些时间,许多人也都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和贾环、牛奔几个核心相处相处,因此,没谁离开。
贾环用一根木棍拨拉了下篝火后,看着围在大篝火旁的一群伙伴们,轻声笑道:“都还记得襄阳侯府的陈贺吧?”
众人闻言,无不面色微变。
谁会不记得那个倒霉鬼?
此人是近三十年来,武勋将门家族出来的最大的耻辱。
铁网山之变,先和几个武勋子弟脱离了贾环的序列,然后又在宁至杀向皇帐时,居然弃兵逃遁,使得大阵被破,上千御林军被宁至麾下的蓝田大军砍瓜切菜般斩杀。
丢尽了武勋的颜面,也让他们自身死亡,家族败落。
只是,贾环现在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贾环又挑了挑篝火,道:“咱们是自己兄弟,这会儿又没事,所以有些话,我就不遮掩,直接同大伙儿说明白。”
这个时候,牛奔、温博、秦风几个不好接,所以诸葛道就接道:“宁侯,就像你说的,能坐在这里的都是自己人,你有话只管说,我们都听你的。”
贾环笑了笑,秦风等人看向他也笑了笑。
诸葛道这一伙儿,再加上曹雄赵虎,是仅次于贾环、牛奔、温博、秦风这一核心的,第二紧密梯次。
因为他们的靠近,原本渐行渐远的东方军团,又回到了荣国一脉的核心利益圈中……
贾环对着数十双看着他的眼睛,道:“这次和铁网山之时不同,那会儿陈贺他们虽然先跟着我,却只是他们自己想跟着我立点战功。
当然,这没什么,以我们这样父祖辈的交情,一起立功也算是一件美事。
至于他们后面离开,想自己去建功,我也没拦着,也没这个资格和权利。
但这次不同,这次是我同陛下打擂,才求来这次机会。
本想带几个兄弟,几个老兄弟,去西域见见大阵仗。
比如诸葛道、苏叶、涂成、马刚他们,都是上回随我一起去西域出生入死,在铁网山时也紧跟着我的,我本只想就带着他们去就好。
因为他们信我。
只是后来,好些叔伯前来寻我,托我把你们也带上,去见见世面。
都是自家叔伯,好言相说,我不好驳他们的面子,也就答应了。
然后又到陛下跟前去磨,好说歹说,总算说通了。
不过陛下警告过我,再有铁网山陈贺之流出现,我是要负责的。
不止是我,整个武勋一脉,都要承担着再次出现陈贺之流的风险。
今儿正好赶巧,大家兴致也高,所以我就同大伙儿提前说说。
我明白的告诉大家,这次去西域,我们一定会上战阵,与罗刹鬼正面厮杀。
光看是没有用的,这一点,我和诸位叔伯都说过。
他们也都理解和支持,并且表示,可以接受战死……
其中有多危险,不用我多说了,都是出身将门,该明白罗刹鬼是什么样的敌人。
如果有兄弟还没准备好,现在告诉我,私下告诉我也行,这不丢人,再经历些阵仗,日后就不怕了,没什么的……
告诉我,我提前安排你在后面观战。
而如果有人好虚面,分明还没准备好,却强自上阵,临阵前,却又和陈贺、杨坞他们那般,转身逃跑,致使战阵崩坏……
不用等回京后捉拿下狱,谁先跑,我杀谁。
都记住了吗?”
ps:快可以恢复更新了。差不多了,她祖母对我的印象非常好,说我是一个本分老实的好孩子,为人正派。
咳咳,我也这样以为,我私下里问清楚了,老太太虽然喜欢读书,却不读的书……
希望明年我可以鄙视单身汪……
(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三章 愚蠢
大明宫,紫宸书房。
又经过一夜操劳后,上书房外间的西洋钟连敲了五下,隆正帝抬起头,颈椎部传来一阵“咔咔”轻响声。
他太久没抬头了……
细眸微红,稍微看远一点,眼睛有些发花。
长时间盯着奏折上的小字,极伤眼。
再者,岁月不饶人……
心里暗叹一声,隆正帝看向御案左下侧的案几,忠怡亲王赢祥眉头紧皱着,面色凝重,还在持笔批改着奏折。
之前的钟声,对他仿佛丝毫没有影响。
他身前的案几前,也摞着两摞高高的奏折。
一摞是已经批改完的,一摞是还未批改的,几乎等高……
这些奏折,都是经内阁筛选后,分出来的。
最紧要的一部分,交由隆正帝批改。
其次的,交由总理王大臣赢祥处理。
当然,这并不是定死的。
隆正帝时常将自己的折子划给赢祥看,赢祥也时常请教隆正帝一些问题……
一般来说,分权,最为帝王所忌。
但赢祥不同,他最得隆正帝信任。
这与他谨慎谦恭的作风有关。
虽然有权,却不贪,更不揽。
对于赢祥而言,这份权利,与其说是他拥有的,不如说是承受的。
权利并不是他的红利,而是他帮助隆正帝的心意。
这点隆正帝也知道。
他私下里曾问过许多人,许多高人。
那些人都告诉他,对于一个半步天象的绝世高人而言,世间的权势远远不如迈出最后一步有吸引力。
若是跨过传说中的最后一步,便为陆地神仙,甚至破碎虚空羽化飞升都有可能。
神仙,和权势,二者选一,连皇帝都会选前者。
不管是真是假,总之,隆正帝对赢祥极为信任,也愿意分权与他。
“十三弟,天又将明,你也歇一歇吧……
走,随朕出去转转,缓一缓,也换换脑子,闷了一宿了……”
看着赢祥隐现血丝的眼睛,隆正帝笑道,他近来心情不错。
赢祥犹豫了下,还是将手里的笔放下,抬头笑道:“也好,不过皇上,您该去休息了……”
“出去转转,不就是休息吗?”
隆正帝呵呵一笑,从苏培盛手中接过打湿的锦帕,擦了把脸后,一边往外走,一边笑着问道:“十三弟,西征大军离京几天了?”
赢祥想了想后,笑道:“今儿七月初七,大军六月三十离的京,八天了。他们清一色的骑军,又没甚大的辎重,今儿差不多能到武威了。”
两人笑谈着出了御书房,站在汉白玉砌成的游廊上,眺望着巍峨的宫城,隆正帝眼神悠远,望向西边,道:“也不知情况怎么样了……罢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打仗的事,就交给军机阁去处理吧。”
这本就是大秦祖制,政事交由内阁总管,军事交由军机阁掌总。
政事上皇帝还能插的上话,可军事上,一般都不需要天子发言。
养在九重深宫中的天子,又能知道什么军事?
前明若非崇祯皇帝瞎指挥,战事未必就一定会崩坏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太祖高皇帝和圣祖太上皇帝有感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