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便有了王承恩和曹、杨二将的此行。
三人的来意让李植感到有些突然,李植一直视十八磅长炮为自己的优势武器,此前还没有向外出售过这种武器。李植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便让李兴先招待三人在范家庄随意看看,自己则仔细考虑一下到底卖不卖。
王承恩前几次来范家庄都是来去匆匆,没有仔细观察这座平地拔起的天下名城。此时骑在马上,细细听李兴给自己解说,倒也觉得有趣。曹变蛟和杨国柱则是第一次来范家庄,一进范家庄大门,就无处不觉得新奇。
看到范家庄主街上的密集人流,杨国柱拱手问道:“巡抚大人,这范家庄如今竟有这么多人口?”
李兴笑了笑,答道:“然也,范家庄如今经过历次扩建,如今周长十八里。整座城池设城门九座,城内有三横三竖六条大街,又有六横六竖十二条小街。城内尽是工厂、作坊和军营,以及为工人们服务的酒楼茶肆,勾栏戏院,各色商店,肉市菜市。城内人口共有十七万七千,已经算是大城了。”
听到范家庄的规模,杨国柱顿时对李植肃然起敬。想不到津国公短短十几年,白手起家,竟在无人之地建起这样一座大城,当真是了不起。
进了城,那干净宽敞的道路和道路两边整齐划一的别墅建筑让两个总兵看得不住地点头。他们到过无数的大明城市,只觉得城市必然是满地垃圾污水横流的,还当真没见过这么干净的城市。
三名贵宾后面的亲卫进了范家庄,满脸的震撼。他们左看右看,仿佛不相信世界上竟有这么干净的都市。
走到一个垃圾桶边上,曹变蛟突然停住了马。他立在那里,看来来往往的百姓将手上的垃圾全部扔进垃圾桶里。曹变蛟发现范家庄的百姓没一个乱扔垃圾的,若有所思,沉吟了好久没有说话。
往前走了几步,王承恩突然咦了一声,指着前面的钟楼问道:“巡抚,前面那高高的塔是什么东西,我以前来去匆匆倒是没有注意哩。”
李兴笑道:“公公,那是钟塔。公公看到那钟塔上面的钟盘了吗?那钟盘里面较粗短的一根柱子叫作时针,他指着的刻度,就代表现在的时辰。旁边一根较细长的柱子叫作分针,代表现在是时辰中的具体分钟。”
王承恩和曹、杨二人听李兴解说了一番,终于明白了怎么看钟塔时间,一时惊为天人。他们还从未听说世界上有这么精准的计时工具,能准确计算出现在的分钟的。即便是皇宫中,也没有这么精妙的机械。
皇宫中计时用浑天仪和日晷。日晷十分粗糙,因为不同季节太阳位置不一样,日晷有时候根本没法在表盘上拉出足够长的阴影表示时辰。浑天仪就更别说了,造价昂贵操作复杂,天上稍微多几多云,这昂贵的器材就无法报时了。
而像范家庄钟塔这样风雨无阻报时,还能把一个时辰分为两个小时,把两个小时分为六十分钟精准显出出来的仪器,三人当真是从未见过。
王承恩吸了口气,说道:“这范家庄的百姓,把握时间比皇宫中的圣上更强几分啊!”
曹、杨二将对视了一眼,眼睛里满是震惊。光是这一个钟塔,就让范家庄显得更有档次,在气势上已经隐隐压过京城了。
走了几步,曹变蛟眯了眯眼睛,问道:“巡抚大人,这范家庄的百姓怎么这么多肥胖的。”
李兴愣了愣,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正是这些年我范家庄的一个顽疾,倒是被总兵官发现了。”
“我范家庄的百姓这些年越来越富裕,吃得越来越好。百姓们不但一年十二个月都能吃饱,而且吃上了十分廉价的鱼肉。一些自制力强的市民还好,还知道节制懂得克制,没有吃成胖子。但大多数百姓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胃口,顿顿有鱼是家常便饭。”
“加上工厂里的活计又没有种田那样辛苦,往往是在流水线上稍微动动手就干了一天。小商贩也是,在市场上坐着吆喝几声便可以,活动量都不够。这样下来,导致我范家庄的胖子十分多。”
“大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的愈演愈烈,最近已经号召百姓们每天晨跑半个小时。但是这样的事情不好用强,尚不能立即让肥胖人口减少。”
听到李兴的话,王承恩和曹、杨二将对视了一阵,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在这四处灾荒蔓延的崇祯十九年,在河南和湖广饿殍满地的崇祯十九年,范家庄百姓居然因为伙食太好控制不了普遍性肥胖。这是怎样的反差啊。
三名贵宾后面的亲卫们面面相觑,心里都在嘀咕这天津巡抚在吹牛吧。他们作为高官的亲兵尚无法顿顿吃鱼肉,范家庄的百姓竟富庶至此?
然而那道路上行人的肥胖身躯是装不出来,事实摆在面前,由不得众人不相信。
曹变蛟摇了摇头,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王承恩作为天子身边的亲信,本来算是京城来的显贵,走到哪里都算是见多识广的。但在范家庄,他却始终有一种土包子进城的感觉。
王承恩有些不爽起来,他举着马鞭朝道路两边的民居一指,问道:“巡抚,怎么那些民居的窗户上全是镂空的?怎么只有一个框架?不糊上窗纸,难道不怕漏风漏雨么?”
李兴看了看道路两边的民居窗户,笑了笑说道:“天使,那不是镂空的窗户,那上面全部装着玻璃窗啊。”
王承恩听到这话,愣了好久说不出话来。把昂贵的玻璃装载窗子上?这怎么可能。王承恩有一套玻璃酒具,那是几十两的昂贵器具。把玻璃撞到窗子上,那要多少银子?
王承恩有种被戏耍的感觉,压低声音说道:“巡抚,你莫要诳我。”
第六百九十五章 震怖
李兴听王承恩的话,仰起头来哈哈大笑。
王承恩听到李兴的笑声,十分地尴尬起来。他转头看了看曹变蛟和杨国柱,二人同样是一脸的懵懂无知。他们又看了看不远处的民居窗户,可怎么看,三人也不相信那窗户上装了透明的玻璃。
李兴笑了一会,才跳下了马。他抓住王承恩的手,把王承恩也抓下了马,抓到了那民居的窗户边。
李兴抓着王承恩的手,拉着他的手往那玻璃窗上去撞,直到王承恩的手碰到那无色透明的玻璃。
王承恩身子一抖,确定自己的手真的撞上了一个光滑坚硬的表面。
他愣了愣,用手指在玻璃窗上反复摸索,反复确定那整个窗户上面装的全是玻璃,才恍然若失地收回了手掌。
“乖乖,真的是玻璃哩。”
王承恩身后的两个总兵对视了一眼,按耐不住惊讶,也跳下了马。两人走到那民居的窗户上反复摸索了一番,确认自己摸到的透明物是确实是玻璃窗才善罢甘休。
杨国柱吸了一口气,说道:“拿无色玻璃做窗户,即便是紫禁城也没有这么奢侈哩。”
李兴笑了笑,说道:“杨将军言重了,这是大兄的新产品平板玻璃,售价不过三钱一面。即便是寻常的市井小民也用得起。如今产量不足,只在范家庄销售。过段时间产量上去了,说不定就卖到京城去,到时候杨将军的府邸也可以装上这个。”
曹变蛟虽然素来沉稳,此时也忍不住诧异地问道:“这么一大片玻璃只卖三钱银子?”
李兴点头说道:“然也!”
曹变蛟点头说道:“不愧是津国公,果然是造福百姓耳!”
杨国柱和王承恩摇了摇头,又看了那玻璃窗好久,才恍然若失地骑上了马。
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王承恩看到了一群高大的建筑,建筑门口写着“转炉炼钢实验厂”七个大字。
王承恩刚才看到玻璃窗时候失态,在李兴面前丢尽了面子,此时不好意思再发表疑问了。他回头看了看杨国柱,果然发现杨国柱也是一头的雾水。
杨国柱见王承恩看自己,知道王承恩的意思,拱手朝李兴问道:“巡抚大人,杨某人只听说过高炉炼铁,还从未听说过转炉炼钢。所谓千锤百炼,好钢都是铁匠们一锤子一锤子敲打出来的,如何能用炉子炼的?”
李兴笑道:“这是试验钢厂,是当初蔡怀水试验转炉炼钢时候留下的临时工厂。现在范家庄转炉钢的主要生产基地在东面的钢铁小镇上,这个临时工厂产量远低于那边的主厂。”
一挥手,李兴说道:“不过既然到了这里,三位贵宾就随我进去看一看!看看我们范家庄是如何批量生产钢材的。”
三人点了点头,随李兴下马走进了炼钢厂。一进钢厂,就感觉到一股热浪从工厂里面袭来。工厂里面充斥着火焰燃烧和钢液流动的巨大轰隆声,面对面说话都要大声嘶吼,否则根本听不见。
李兴带着三人走上了工厂二楼的监工走廊,站在一个视野良好的地方停了下来。
“王公公你看,那个两层楼高的大炉子就是转炉,里面是烧得滚烫的铁水!”
“铁和钢的区别,就是含碳量的区别!我们用蒸汽机将空气从上面鼓入铁水中,将铁水中的碳烧成二氧化碳,铁就变成了钢!当然,同时要造渣,除去钢中的硫和磷!”
王承恩看着那个轰鸣的高炉,越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实在是个无知之人。李兴说的什么含碳量,什么硫和磷,听上去似乎言简意赅,但是王承恩是一个字也听不懂。
王承恩转头看了看曹变蛟和杨国柱,发现两人也是一脸的懵懂,却又不得不随着李兴的话缓缓点头,以免看上去过于无知可笑。
王承恩低头想了想,正琢磨要不要详细问问,却突然听到李兴大声喊道:“公公你看!钢水出炉了!”
王承恩抬头一看,只看到硕大的转炉已经倾斜起来。赤红的钢水从转炉右侧的一个出钢口流了出来,落进了钢块模具中。钢水落在模具上溅出无数的火花,顿时让整个钢铁工厂里像是点燃了无数烟花一样,到处都是溅射弹跳的火光,十分好看。
那个炉子倒出了钢水出来以后,便又有工人往炉子里装生铁了。炉子下方的钢锭被抽了出来放到一边冷却。李兴带三名京城来客到放钢锭的仓房去,指着满仓房的钢锭说道:“三位天使,这里的钢锭就是冷却后的成品。”
曹变蛟走到一个钢锭面前,敲了敲。他拔出了自己腰上的宝剑,举剑猛地往钢锭上刺去。
钢铁碰撞出溅出了火花,曹变蛟的百炼钢宝剑用尽了力气,也没能刺入批量生产的钢锭内部,只在钢锭上刺出了一个小小的口子。曹变蛟惊讶地看着那些钢锭,又举起自己的宝剑看了看,发现自己的宝剑居然卷了剑刃。
“好钢!”
杨国柱满脸的惊讶,赞道:“原来用炉子真的能炼钢!这么快就炼出一炉,这以后好钢的成本要降到什么程度?”
李兴笑道:“这些钢材是用琼州府石碌的优质铁矿炼出来的,目前全部用于建造铁路。”
曹变蛟愣了愣,讪讪问道:“如此好钢,竟用来修路?”
李兴点了点头,答道:“正是用来修路。”
王承恩仿佛觉得此时多说一句就要被人鄙视一句,摇了摇头,一句话不肯多说。曹变蛟和杨国柱对视了一眼,觉得这范家庄的事情是越来越令人看不懂了。
曹变蛟突然问了一句:“这些炼出来好钢多少钱一斤,若是便宜,能不能卖一些给京营士兵做钢甲?若是这种钢比津国公的坩埚钢更便宜,那钢甲的成本会大幅下降。”
李兴点头说道:“总兵官此事要和我大兄商议。”
李兴拉着三名贵宾走出了炼钢厂,已经是下午五点了。三名京城来客刚才一路上看到了太多震撼人心的新鲜事物,心情已经不足以用惊讶来形容了。有些被范家庄的种种事物震撼到,三人一个个低着头,面色沉重。
李兴暗道不能再看更多东西惊吓这三人了,便把三人带到了一家酒馆吃饭,吃饱再说。
那酒馆是范家庄有名的一家平价酒店,此时里面已经是客人爆满。李兴带着三名高官和一大堆亲卫走进去竟只找到两张空桌。而李兴一行人有三十多人,起码要三张大桌才坐得下。李兴和三名京城来的高官说道:“大兄不允许我们强用民间资源,我也不敢驱赶客人。我们先入座,等下等酒家再空出一张桌子,再让亲卫们入座吧。”
沉默了好久的王承恩却没有听到李兴的话,他站在酒楼门口看着酒楼里面,像是看到一件令他震惊万分的事情,竟停住了脚步,咬牙问了一句:“巡抚,怎么这些等着上菜的百姓一个个都拿着报纸在看,这些食客看穿着都不是读书人,分明都是工人小贩,难道范家庄的百姓全识字?”
曹、杨二将此时才发现这个惊人的现象,也十二分地惊讶起来,张大了嘴巴。
第六百九十六章 海鲜
三名高官之所以对人人能看报的现象这么吃惊,是因为识文断字在大明朝实在是个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大明朝可谓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在地方上,读书人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哪怕是朝廷命官看到一个秀才,也要礼让三分。虽然这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利用浸淫在“忠孝”思想中的儒生稳固朱家皇室的统治,形成一个稳固的上层建筑。但在几百年的运转后,在地方上已经形成了读书识字等于个人能力和威望的传统。
识文断字,就能读书明理,就看得懂大明律,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识文断字,就能看得懂官府告示甚至朝廷邸报,知道天下大事。
识字者的见识和能力,和文盲具有天壤之别。
更别提在天津、山东这样的地方,官府发行报纸,识字的人能直接阅读报纸。一旦能看懂报纸,什么朝廷要闻,津国公动向,最新的政策,乃至国内外形势甚至最新的商机和变化,就全部能知道了。
识字的人稍加培养,就是一个合格的军队军官或者官府吏员,在这个时代可谓是人才。整个范家庄基本都识字,那范家庄的实力会多么强大?
更令王承恩心惊的是,李植的读书人,都是有别于儒生的另一种读书人。
朱明皇室和儒生共天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种共天下成为一个唯一的选择。但是在范家庄,李植的识字百姓却不谈仁孝。从这些完全未曾受过儒家思想洗脑的百姓中选拔人才管理国家,是李植拥有的一个新选项。
这是可能会改变一个政权性质的选项。
王承恩知道,李植在学校,报纸上反复宣传灌输的,则是“公德”。那么这些范家庄这些识字者组成的政府,将是一个公德政权?
一个人人识字,人人讲究公德的政权,人人以内耗为耻的政权,将拥有多么可怕的力量?
看着那些拿着报纸悠闲阅读的百姓,王承恩脸上阴晴不定,变了几次颜色。
李兴听到王承恩的询问,淡淡说道:“公公明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我范家庄的适龄儿童已经全部入读小学。针对成年人,我们有免费的扫盲班,目前范家庄成年男子识字率目前超过八成,即便是成年女子,识字率也有四成。”
王承恩冷哼了一声,问道:“扫盲班中,是否传授公德思想?”
李兴笑了笑,暗道这王承恩倒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看穿了大哥李植的意图。李植在范家庄和天津一边扫盲一边传授公德课,争取让每个识字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公德意识。
“公公明鉴,扫盲班三分之一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