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也不熟,怎么一下子就把这些人全网罗起来一起造反了?
这串通一气的速度,也太快了点。各个本来不认识的总兵团结起来干谋逆大事,怎么利益分配,以后怎么分座次,甚至怎么瓜分这个国家,打完锦州大战半个月时间就全部达成默契了,全部互相信任了?怎么看都不现实。
而且十六万边军陈兵京郊,也并未攻城,不像是造反。
谣言大多是假的。
那真相是什么呢?百姓们不知道,却急于知道。
在京城免费派发的《天津日报》,像是久旱天落下的甘雨,让百姓们眼睛一亮。虽然百姓们大多不识字,但京城里读过书的人不少,哪条街上没有十几个识字的?没有几个账房先生?只要抢下一份《天津日报》,拿着报纸去找这些识字的就是了。
这些没有功名的识字的,绝大多数也是贫寒出身。虽然这些识字的大多有些优越感,和士绅们走得近些,不太愿意为百姓读报。但只要十个里面有一个人把报纸的内容说出来,百姓们就能知道真相。
一般的报纸内容不涉及百姓切身利益,除非是大规模念报人口口传播,否则很难把报纸的内容传到各家各户。就算有一、两个念报人读出内容,传播也仅仅到此为止。所以士绅们很容易控制。
但此时情况不同,对于遭兵灾的京城百姓来说,此时真相是急于知道的,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只要有一个读书人把报纸上的消息告诉给百姓,百姓们就能口口相传,把这个致命的真相飞速传播出去。
听到李植办报人的吆喝,百姓们一个个拥了上来,抢夺报纸。办报人们在京城分成五十个点一份一份地分发,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把十万份报纸全部发了出去。
有零零星星的士绅子弟出来阻挠报纸传播,都被李植的密卫放倒在外面。等到听到消息的士绅们渐渐反应过来,有组织的出现想阻止报纸传播,报纸已经全部发出去了。李植的人员脚底抹油,撤了。
很快,就有个别热心的识字者为百姓读了报。然后百姓们口口相传,将报纸上的内容传播了出去。
十六万边军为什么围城,为什么如此义愤填膺,围城不攻有什么诉求。锦州大战为什么本可以不战而胜,太仆寺藏匿银子有多么恶劣,津国公率兵围城要杀哪些人,这些真相像是一阵风似的传遍了全城。(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二章 京城
五月初四,李植的报纸已经在京城内发酵了四日。
正是朝会的时间,皇极殿上,朱由检诧异地看着稀稀拉拉的官员队伍,不明就里。
今天的朝会,竟有三分之一的文官迟到了,内阁首辅周延儒、吏部尚书郑三俊,全都不在。这算什么事情?尤其是户部和太仆寺的几名官员,全体缺席!文官们哪里去了?怎么会一起迟到?什么意思?集体抗议?
王承恩去见李植和九名总兵是私底下去见的,文官们并不知道。朱由检目前只是把私调兵马的吴打入大牢细细审查,并没有抓捕其他文官,文官们有什么好抗议的?
难道是京城内出了什么变故?
朱由检看了看左都御史刘宗周,问道:“刘宗周,今日怎么这么多文臣迟到?”
刘宗周犹豫了一阵,拱手出列,含含煳煳地说道:“大臣们可能路上碰到了些问题,很快就会到了。”
朱由检见刘宗周话不说清楚,知道这里面有问题,追问道:“路上遇到什么问题?竟能让文臣们无法上朝?”
刘宗周见无法隐瞒,只能说道:“圣上,今天城中刁民闹事,拦住朝臣的道路不让上朝。这些刁民成百上千,啸聚道路堵塞官员。臣上朝时候在绿豆巷子被拦住,全靠家丁拼死挤出一条道路来,才进入皇城。”
朱由检愣了愣,却不知道京城中竟出了这样的事情。京城是紫禁城所在,京城情况关系到紫禁城的安危,十分重要。这么多朝臣不能上朝,莫非都是被刁民拦住道路,这可是大事。
京城的百姓见惯了大官,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天子脚下的百姓对朝臣并不畏惧。万年间的首辅申时行,就有上朝时候被京城老妇拦住道路的笑谈。但那只是个例,像今天这样文臣大规模无法上朝,还是第一次。
朱由检十分担心地说道:“这些刁民何故闹事?”
刘宗周拱手说道:“恐怕是津国公见天子不答应他的无理要求,就在京城煽动民变,才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刘宗周避重就轻,不说拦路百姓的诉求,却告了李植一状。朱由检听到这话,知道刘宗周不想说实话,皱了皱眉头。
缺了这么多文官,朝会无法举行。朱由检也不说话,就看着远处的内金水桥默默等待。百官们站在皇极殿里往南面使劲张望,翘首等待其他官员。
等了一刻钟,却看到一个惊惶的身影手手扶着歪斜的乌纱帽,十步一回头地穿过奉天门,仿佛深怕后面有人冲上来抓他。等这个衣衫略微凌乱的人走到皇极殿丹樨上,众人才看清楚,这分明是吏部尚书郑三俊。
再走近些,众人看到郑三俊额头上赫然有一道血痕,也不知道是摔的还是被人打的。
吏部尚书号称“天官”,怎么如此狼狈。
郑三俊走到皇极殿中,仓皇跪下,举牌唱道:“圣上,臣郑三俊来晚了。”
朱由检好奇问道:“谁人敢伤尚书?”
郑三俊听到这话眼睛一红,差点哭了出来。他摸了摸额头上的血痕,往前一匐磕了个头,说道:“圣上,若再不整治津国公,国将不国啊!”
朱由检抚须问道:“此话怎讲?”
郑三俊大声说道:“圣上,李植在京城煽动民意,蛊惑百姓。这两天京城里的刁民倾巢而出围堵官员。还有人趁夜里往臣家中扔石头,仿佛要把老臣砸死才罢休。”
“今天臣一走出家门,就发现有百余刁民在道路上挡住我的道路。这些刁民大唿小叫,拦住臣的轿子。臣急着上朝,指挥轿夫想冲出一条道路,结果轿子都被这些刁民撞翻,臣当场把额头撞伤。”
“这些刁民仗着津国公撑腰,有恃无恐,围着臣大声斥骂。其用语之刻损,闻所未闻。”
“臣无奈,只有回到宅邸出后门步行走小路,才堪堪走到了皇城内。”
朱由检没想到郑三俊上个朝上得这么艰难,看来京城里面是炸开锅了。
不过郑三俊和刘宗周话里回避,都不说这些刁民在闹什么,这些百姓如此义愤填膺集体行动,是受了李植的蛊惑?李植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
这么闹下去,李植都不用攻城,京城就要乱了。
朱由检看着郑三俊,沉吟不语。
突然,皇极殿外跑来几个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千户。几个千户走到了皇极殿中,跪下行礼,爬起来喊道:“圣上,前太仆寺卿陈继善的家里昨夜被人点火烧了,大火烧了三间屋子,差一点就把整幢宅邸烧起来了。”
另外一个千户拱手说道:“圣上,内阁首辅周延儒的院子被几百刁民团团围住。周延儒的轿子试图冲开人群,结果轿夫被百姓打了。首辅实在是冲不过来,今天是没法上朝了。”
朱由检吸了口气,没想到京城里已经乱成这个样子了。李植用了什么招数,让百姓义愤填膺如此?
户部和太仆寺的官员集体缺席,想必是同样的原因。这些官员,不知道又受到百姓们怎样的对待。
不会被百姓围殴了吧?
朱由检正在担心城中的情况,却突然听到午门外传来一片齐声喊叫。那声音像是几千人一起发出,穿过了皇极殿外的广场传入皇极殿里,只是听不清喊的是什么。
听到那一阵阵喊叫,朝堂上的文官们面面相觑,赫然变色。
朱由检见官员们都不说清楚事情,知道不派自己人是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了。他一指王承恩,大声说道:“王承恩,你出去看看,把事情弄清楚。”
王承恩唱了个喏,带着两个宦官大步跑了出去。
过了一刻钟,王承恩满头细汗地跑了回来,跑到御座下面喊道:“皇爷,外面几千百姓聚在承天门外面喊叫,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十分激动。”
“喊什么?”
“喊的是杀奸臣!要杀尽太仆寺藏银一案涉及的奸臣!”(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三章 许敏策
五月初四下午,李植在城外的营帐中,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
贺世寿的外甥许敏策独自一人来到了李植的帐中。李植见是故人来,屏退左右脱去官袍,站在中军大帐之外等待许敏策。
见到李植,见李植穿着棉布衣服迎出营帐,许敏策长揖及地,却是说不出话来。
李植上前扶起许敏策。几年未见,许敏策已经老了不少,两鬓已经染上霜白,额头的皱纹也多了几道。大概是因为贺世寿的事情,许敏策脸上十分憔悴,显然已经好些天没有睡好了。
贺世寿是许敏策的靠山,贺世寿一倒,许敏策的商业版图也就完蛋了。被人一拥而上抢劫一空是可以预料的事情。许敏策举手抬足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自信,背有些驼,脸上多了几分畏缩。
见李植上来扶起自己,许敏策诚惶诚恐,拱手说道:“何敢劳津国公扶起学生?”
李植哈哈大笑,挽着许敏策的肩膀走进营帐,笑道:“什么津国公?许大哥就像从前一样叫我贤弟。要没有许大哥,哪有李植的今天?早在天津就被当地豪强抢夺家业了!”
许敏策没有说话,驼着背随李植走进了营帐。
进到营帐里,许敏策从怀里掏出一包茶叶,说道:“津国。。。贤弟。。。这是上好的杭州龙井,给你在军中喝喝。一点薄礼,不成敬意。”
许敏策和李植之间关系匪浅,许敏策来见李植也不备重礼。一包茶叶,更显得情真意切。
李植哈哈一笑,接过许敏策的茶叶,笑道:“那我便尝一尝。”
李植叫来一个亲卫取来一壶热水,当场把龙井泡了。他小心地摆弄茶具,最后递给许敏策一杯,自己留了一杯。
许敏策见李植给他端茶,吓得身子前倾双手恭敬接受,哪里有一丝当初许大哥的豪爽。
李植喝了一口许敏策的龙井茶,笑道:“确是好茶。”
许敏策心情沉重,脸上苦笑,也双手捧茶,小心地喝了一口。
李植放下茶杯问道:“许大哥,如今你的生意如何?”
贺世寿这次肯定是要倒台,许敏策在京城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李植以为许敏策终究是商人,始终会心疼银子。
许敏策却丝毫不在意这些,淡淡说道:“那些黄白都是身外之物,提他作甚?”
李植愣了愣,暗道这许敏策真是个豪杰。作为一个商人,能不把银子放在新上,几个人能做到?
不过也只有许敏策这样的人,当初才会提携自己。如果许敏策是个贪钱的,以他那时的权势早吞并李植的产业了,给李植留下性命就算是有德的。
李植笑了笑,转口问道:“许大哥的孩儿可好,我那三个侄子两个侄女,可都好?”
许敏策似乎对孩子也不太上心,沉吟一会说道:“幼子夭折了,其他四个都是好的。长子去年参加京城的科举,中了个秀才。”
李植愣了愣,说道:“想不到许大哥幼子竟没有活成,当真是可惜。”
许敏策淡淡说道:“这年头五个能养活四个,已经是幸运了。这也是生活富足,才能活这么多。能有四个子女,我也知足了。”
李植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两人坐在大帐里,一时都没有说话,竟沉默下来。如今李植不但陈兵京郊,而且影响了京城内部的舆论,天子已经没有理由不开杀戒。贺世寿等官员的败亡,也就在这几天了。李植知道许敏策这次来肯定是要为贺世寿求情的,喝了一口茶,等着许敏策开口。
许敏策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吭,坐着坐着竟流下两行浊泪。他苦笑了一声,擦了把眼泪,自嘲地说道:
“许敏策这个大哥的颜面,无论如何是保不住了!”
李植放下茶杯,吸了口气。
许敏策艰难地站了起来,走到李植面前,噗通一声跪在了李植面前。
李植无奈地闭上了眼睛,许久才睁开眼睛说道:“许大哥怎么做这一出?”
许敏策匍匐在地,一边哭着一边说道:“既然贤弟叫我一声大哥,还认大哥帮过你的人情,这次一定要看在过去的情分帮哥哥一次。帮了这一次,以后贤弟就是把大哥当成小人也好,当成路人也好,许敏策也认了。”
许敏策素来有些傲气,一生极少求人,尤其是这样跪着求人,说着说着竟嚎啕大哭起来,擦着眼泪说道:“我不说,贤弟也知道我是来做什么的!请贤弟,不,请津国公大发慈悲,饶了我舅贺世寿的一家性命。”
许敏策低下了头,大声说道:“贤弟无论如何要帮我这一次!”
李植叹了一口气,无奈说道:“许大哥视金钱如粪土,既然不在乎生意,又何必为贺世寿求情?”
许敏策泪如雨下,大声说道:“贤弟何出此言?人若没有了忠义,和禽兽有何区别?我幼时丧父,都是二舅资助我生活,给我钱入学堂读书,让我考了功名。这几十年没有我二舅贺世寿,哪有许敏策一家的风光?不怕贤弟笑话,就是许敏策的举人功名,也是靠我二舅贺世寿多方活动,才勉强考下来的!”
李植叹了口气,看着大帐门口说不出话来。
“没有二舅贺世寿,许敏策是个什么东西?饿死在乡野间一顽童罢了!人不能知恩不报。银子算什么?儿女算什么?若是拿这些东西能救下我二舅,我许敏策什么都不要了!”
“许敏策求贤弟放开一条生路,饶了我二舅贺世寿一家。贤弟如今位高权重,饶了我二舅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望贤弟看在往日情义的份上,手下留情!”
许敏策说完这话,长跪在地匍匐不起。
李植坐在椅子上,第一次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许久,李植才缓缓说道:“许大哥的生意,以后可以转到天津和山东去。在这两个地方我都可以照顾许大哥,让你的生意畅通无阻。”
许敏策听到这话身子一抖,脸上的泪水一下子停了。他趴在地上头也不抬,大声说道:“贤弟,你莫要羞辱许敏策!许敏策岂是贪钱之人?你若是还记念一丝当初我帮过你的情分,就不要说这样的话。你夺了我二舅的官也好,贬他充军也可,只要放了他一家的性命,我许敏策就一辈子记得你的义气!”
李植无奈说道:“贺世寿藏匿马政银子,害死无数为国捐躯的将士,李植怎么能饶?李植一心建立人人有公德的理想国,岂能为了一己私利饶了贺世寿。李植若是这么做了,天下人怎么看李植,天津的百姓怎么看李植?那些战死将士的父母妻儿,如何看李植?”
“那些将士死战不退壮烈捐躯,若是知道李植为了私利放过元凶,九泉之下也不会放过李植。”
许敏策狠狠给李植磕了一个头,惨声说道:“贤弟,哥哥知道你是要做大事业的人,不能为私心坏公利。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哥哥求你!你大发慈悲,就为哥哥破例一次。这一次之后,你还是你的津国公,位高权重,没有一个人敢说一句闲话。”
李植沉默了好久,心中竟有些挣扎。许久,李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