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远了。”
周瑜:“……”
第二章 朝廷的打算
颍川,襄城,太守府。
“恭喜玄德公。”贾诩微笑着将一封皇绢交给刘备,微笑道:“经宗府多番考察,已确定玄德公确是中山靖王之后,论辈分,乃陛下同辈,此番陛下派我前来,便是为玄德公正名。”
“谢陛下!”刘备带着关张二将,恭恭敬敬的朝着长安的方向跪倒在地:“备辗转天下十多年,今翻终能得偿所愿,为我中山一脉正名!谢陛下厚恩。”
“玄德公快快请起。”贾诩伸手,扶起刘备,对着关张二将示意道:“两位将军也快起来吧,陛下在朝中已经闻得两位将军乃盖世勇将,如今能为朝廷所用,实乃社稷之幸。”
关羽连忙躬身道不敢,平日里咋咋呼呼的张飞此刻也老老实实的跟在刘备身后,没见自家兄长都高兴哭了吗?对于刘备的眼泪,张飞是最没有抵抗力的。
“文和先生,不知陛下如何安排我兄弟?”寒暄一番之后,刘备将贾诩迎入了府邸,擦了擦眼角的泪痕,微笑着看向贾诩道。
“据朝廷细作探得,袁绍、袁术兄弟皆有异动,尤其是陛下派遣官员入主颍川、东郡、陈留、济阴四郡之后,二袁与曹操、陈隐有联手之势,一战恐在所难免,此番陛下希望玄德公能够继续坐镇颍川。”贾诩肃容道。
刘备闻言不禁苦笑道:“先生有所不知,因为备此前贯彻陛下之旨意,推广书局,印刷术之事,已与这兖州世家闹得水火不容,不但大批官员致仕,四郡之中,不少世家联手抬高物价,备如今已是焦头烂额,四郡之兵相加也不过三万之数,还要维护地方,恐怕有心无力。”
“无妨!”贾诩微笑道:“诩正是为此事而来。”
关羽抬了抬眼皮道:“久闻先生乃当世智者,算无遗策,不知先生有何妙策破敌?”
“非是破敌。”贾诩摇了摇头,认真的看向刘备道:“恕我直言,颍川四郡,皆四战之地,北有袁绍,南有袁术,东有曹操,若以颍川为战场,则必然生灵涂炭。”
刘备闻言也皱眉点点头,若是以前,刘备、曹操,二袁之间互有纠纷,或合纵或连横,总有办法,但如今,中原四大诸侯联手,刘备可没信心凭借手中的三万兵力,就去迎战这么多诸侯,更重要的是,战火一起,四郡百姓必受涂炭。
关羽皱眉道:“大哥一直以来,都以仁义为先,此番若是使得四郡百姓遭受荼毒,至兄长名声于何处?”
“关将军稍安勿躁,且听诩将话说完。”贾诩微笑着摇了摇头道:“陛下比任何人都更重视百姓,但此战已难以避免,无论如何,颍川一地都难逃沦为炸货荼毒之处,是以陛下特命在下前来,助玄德公一臂之力。”
“不知先生有何妙计教我?”刘备目光一亮,贾诩虽然名声不显,但几番出手,无一错漏,对于贾诩的能力,刘备还是很信服的。
“陛下此番,却是希望能够借助玄德公的仁义之名,尽量将四郡百姓迁往河洛。”贾诩微笑道。
“此言怎讲?”刘备不解的看着贾诩。
“玄德公有仁义之名,颇受治下百姓爱戴,但如今世家想要囤积居奇,也使得大量百姓心生怨气,这股怨气,不但是在世家,更多的是集中在玄德公身上,可对?”贾诩看着刘备笑道。
“不错。”刘备苦叹一声,这百姓可不懂那么多,刘备毕竟是四郡之主,虽然也一直在尽力调停各方,但收效甚微,若贾诩再晚一点儿来,怕是连养军队的钱粮都没有了。
“所以,正好借此机会,鼓动四郡百姓,迁往河洛,诩此番所带来的两百名官员,皆为此事而来。”贾诩微笑道。
“他们……”刘备怔怔的看向贾诩:“非是为治理而来?”
原本以为,刘协会派这么多官员,就是为了将颍川四郡掌控在手,没想到却是为了迁民之事。
“事关重要,能与玄德公所说的只有这些,希望玄德公能尽量协助。”贾诩点头道。
“这……让备如何协助?”刘备苦笑道。
“顶住四郡世家之压力,此番陛下迁民,只迁百姓,至于世家是否愿意一同离去,陛下并不强求,但四郡之百姓,必须尽快迁离,远离战火,虎牢、轩辕、孟津已然准备好足够的粮草,只要能够迁往此处,便有足够的供给,能让百姓在河洛之地重建家园。”
“陛下所虑也不无道理。”关羽点点头道:“一旦诸侯联盟一成,我颍川四郡必然首当其冲。”
“只是……要如何说动百姓?”刘备不解的看向贾诩道。
“只说大战将起便可。”贾诩微笑道,实际上也是给这四郡世家挖了个坑,到时候一旦战起,这四郡之地必然成为诸侯的主战场,到时候粮草问题就是诸侯最关心的,这颍川四郡之地留下来的世家要不要献粮?
虽然诸侯不可能那他们怎样,但你世家发动起来的战争,到最后却不愿意出力,那诸侯凭什么冲在前头为世家争抢利益?但若愿意的话,四家联军,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人马,人吃马嚼的,四郡世家就得废了,到时候,不用朝廷去挑拨,世家内部也会矛盾再现,就如同当年群雄讨董一般,各有算计,无法真的联手合力对付朝廷,到时候朝廷的诸般手段就该起作用了。
“玄德公以为如何?”贾诩也不着急,只是看着刘备,事实上,不管刘备愿不愿意,流言已经开始在民间传播开,最近已经开始有人携家带口的往虎牢关一带跑,不过若能获得刘备的帮助,以刘备的名义来动手的话,那效果可比暗中散布流言更加有效。
“先生之意,备已知晓,请先生放心,备定不负陛下所托!”刘备面色一肃,对着贾诩躬身一礼道。
贾诩闻言,嘴角牵起一抹笑意,事情已经成了一半,接下来,就看诸侯的反应速度了。
……
长安,承明殿。
对于中原诸侯如今的反应,刘协没有怎么在意,此刻正在殿中,看着床榻上的吕灵雎,眉头紧皱,有些坐立不安。
正在晨运的时候,吕灵雎就突然晕过去,这可让刘协给吓了一跳,也顾不得太多,让桥氏姐妹为吕灵雎穿好了衣裳,同时让卫忠火速将所有太医给请过来。
“陛下~”吉太医号脉良久之后,终于站起身来,看向刘协的目光有些诡异。
“如何?”刘协连忙跟着站起身来,迎向吉太医:“爱妃究竟染了何病?”
“恭喜陛下。”吉太医微微躬身,微笑道:“吕贵人这是喜脉,而且据脉象来看,当是皇子。”
“呃……”刘协愕然的瞪大了眼睛,有些懵,皱眉看向吉太医道:“太医可能保证?”
“陛下放心,这是经过老夫反复确定的。”吉太医躬身道。
难以言喻的感觉涌上心头,刘协也说不上是什么感觉,惊喜、茫然、无措,两世为人,这当爹还是第一次,那种感觉,很兴奋,却又不知所措。
“那何时有的?”刘协干巴巴的说道。
“据脉象来看,已有两月之久。”吉太医躬身道:“臣会开一剂安胎的方子,吕贵人身体强健,胎儿并无大碍,不过……”
“不过什么?还有何要注意的地方,太医尽管说,朕一定照做!”刘协回过神来,朗声笑道。
“贵人虽然身体强健,但终究怀有身孕,房事之上,还是该节制一些,如果情绪过于激动的话,可能还会如同此次一般陷入昏厥。”吉太医尽量斟酌着话语,让刘协不至于太过尴尬。
刘协闻言,面色不禁一赫,尴尬的笑着点了点头道:“朕会注意的,嗯,那个,还有其他什么需要注意的事情没有?”
吉太医也松了口气,又跟刘协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之后,才告辞离开。
“毓秀,让府库赏赐吉太医一些珍玩,再让卫忠去书局将华佗留下来的那几本医书翻印版送去给他。”看着吉太医离开,刘协才松了口气,对着一旁的毓秀说道。
“喏!”有些羡慕的看了一眼床榻上的吕灵雎一眼,躬身告退。
“陛下……”吕灵雎醒了,有些虚弱的看着刘协:“臣妾无用,不能令陛下尽兴。”
“爱妃莫要胡说,怎的有身孕了也不告知于朕?”刘协坐在她身边,拉着她的手微笑着摇头道。
“身孕?”吕灵雎茫然的看着刘协:“妾身不知道。”
刘协:“……”
刘协是个理论专家,而吕灵雎什么都不懂,两个人凑在一起,要不是这次突然在兴头上晕厥过去,估计得等肚子大了才能发觉。
“姐姐,刚刚吉太医来过了,说你已经有了身孕,以后要尽可能避免房事呢。”桥蓉笑嘻嘻的凑到吕灵雎身边,抱着吕灵雎的腰,将耳朵贴在吕灵雎的肚子上:“我们宫里,就要有个小宝宝了。”
刘协拍了拍脑袋,扭头看向桥颖道:“明日再请吉太医来看看你们姐妹是否也有,今夜,便各自回房去睡吧。”
“喏。”桥颖有些脸红,毕竟这种事对于女人来说,这么当面来讲还是很难为情的。
第四章 诸侯请愿
承明殿的花园里,虽然已经入秋,但空气里还是有着几分热意,刘协陪着吕灵雎走在花园里,腹部还没有看出太多变化,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刘协总觉得吕灵雎身上多了一种往日所没有的光辉,或许,这就是母性光辉吧。
“陛下,不可因为妾身耽误了国事。”吕灵雎摸着肚子,有些无奈的看着刘协。
“国事耽误不了,家事朕也不能耽误。”刘协摇了摇头拉着吕灵雎道:“吉太医也说了,有了身孕,得保持心情舒畅,对胎儿才有益,每天适当的出来走走,对你身体也好。”
“有两位妹妹陪我,其实妾身也挺开心的。”吕灵雎笑道。
“蓉儿那丫头毛手毛脚的,只会添乱。”刘协摆了摆手,一脸不放心的道。
“可是若论年纪,陛下比两位妹妹都要小呢。”吕灵雎好笑道。
“那怎么一样?朕可是男人。”刘协笑道。
有区别吗?
吕灵雎疑惑的看向刘协,就在此时,卫忠行色匆匆的过来,吕灵雎道:“陛下,妾身先行告辞了。”
“嗯。”看了一眼卫忠的神色,想来事情不小,扭头看向身旁的毓秀和婉儿道:“你二人送爱妃回去歇息。”
“喏!”毓秀和婉儿连忙躬身一礼,扶着吕灵雎往大殿之中走去。
“走!”目送吕灵雎离开后,刘协带着卫忠来到一处凉亭之中,刘协坐了下来,看向卫忠道:“何事如此焦急?”
“回陛下,是太傅府中的天字号秘卫刚刚送来了重要消息。”卫忠在看到周围都被禁卫戒严之后,才小心的取出一个纸卷递给刘协。
刘协将纸卷打开,默默地看了下去,天字秘卫的身份都很隐秘,但每一个都十分关键,尤其是埋在杨彪这些人身边的秘卫,若非重要情报,绝不会轻易向外传递消息,但一旦传递出来的消息,就有些惊天动地了。
“哈~”看着情报上的消息,刘协眼中闪过一抹杀机:“朕的皇儿还未出生,就已经有人想要在他身上做文章了么?”
卫忠连忙低下头,这种事,他作为内侍,不好参与,更不能随意发表意见,而且此刻刘协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也实在有些吓人。
“火。”良久,刘协才缓缓地平息了胸中的怒气,将纸往外一伸,冷声道。
“喏。”卫忠连忙从怀中取出一个火石,将纸点燃。
看着在手中缓缓燃尽的纸条,刘协心中余怒未消,坐在凉亭里良久,方才平息了余怒,想了想道:“此事禁言!也莫要对太傅露出任何敌意。”
“喏。”卫忠躬身一礼,这种事,就算刘协不说,他也不敢随便乱传,伴君如伴虎,说错一句话,都是要掉脑袋的。
“传吕布入宫,朕有事相商。”思虑良久,刘协挥手道:“要快。”
“喏!”卫忠闻言,连忙一溜烟小跑着往宫外飞奔而去。
得到刘协传唤,吕布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跟着侍卫入宫,两人在宫中商谈了近两个时辰之后,吕布才告辞离去,至于两人所谈的内容,就算是卫忠都不知道。
接下来的几天,长安城出奇的平静,蜀中的战事还没有完全平定,不过黄忠倒是派人将张任给刘协送回来了,并且亲自给刘协书信,言及张任之能。
对于张任,刘协其实并不是太看好,毕竟张任在历史上最出名的是忠,誓死不降,但要说本事,至少刘协没觉得有多厉害,但这一次,黄忠极力推荐张任,也让刘协对张任生出了几分好奇。
也因此,张任在抵达长安之后,刘协亲自见了一面。
正如黄忠所言,张任是一位难得的良将,统帅值高达89,就算是猛将云集的长安里,这个统帅值也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了,88点的武力值虽然在朝廷这边来说,算不上什么,但也算一流里面顶尖,无限接近超一流的人物了。
不过真正让刘协侧目的还是那高达81的谋略和83的内政能力!
每一样能力,都算不上顶尖,但每一样能力都位列一流!均衡到这种地步,朝中可说是绝无仅有了,让刘协有种捡到宝的感觉,这种文武双全的统帅型武将,虽然论武艺比不上吕布这些猛人,论谋略内政,也比不上贾诩、郭嘉这些当世顶尖智者,但若要坐镇一方,独当一面,却比任何人都适合。
至于招降张任,虽然当世黄忠未能成功招降,但在长安,面对刘协的招降张任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或者说归顺更好一些。
毕竟如果归根究底算起来,他本就是汉臣,虽然刘璋对他有知遇之恩,但他也誓死守到了最后,而且算起来,刘璋也是汉室宗亲,归降刘协这个天子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
并没有立刻安排张任,刘协让张任暂时留在长安,与韩德一起负责长安羽林军的日常训练和防务,至于最终如何用,刘协还没有响号。
“陛下,臣昨日收到了关东诸侯以袁绍为首的请愿书,希望陛下能够顺应民意。”这日,早朝之上,杨彪突然呈上了一封绢书,躬身道:“此事事关重大,臣等不敢擅自做主,只得将此书呈于陛下过目,由陛下决断。”
关东诸侯?
刘协疑惑的看了杨彪一眼,点点头,示意卫忠将绢书呈上。
绢书的内容并非刘协想象中那般的战书,而是一封言辞恳切的请愿书,希望刘协更改如今的选贤制度,而是由各州、郡挑选出德高望重之人,查访评定州郡人士,选拔贤能,并根据这些贤能的能力,分出上中下三等,其余还有主要选拔贤能的制度、规范,倒与之前刘协朝廷选贤的态度差不多,以务实为主,不过……
刘协缓缓地眯起了眼睛,这不就是那九品中正制的雏形吗?看似妥协,实际上却还是希望从朝廷手中将举贤的权利拿回去,若刘协真的同意了,那他之前又是印刷术,又是兴办乡学,最后还来了一次皇宫选贤,究竟还有何意义?
“不准!”刘协将绢书往桌案上一摆,断然道。
“陛下,恕臣直言,此案推陈出新,于我朝如今选拔人才方式颇为契合,陛下何以拒绝?”杨彪抬头,丝毫不让的看向刘协,朗声道。
“那朕问爱卿,如何能够保证这些州郡选拔出来的贤能就真有识人之能?”刘协摇头道:“又如何保证这些贤士不会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