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扬、呼厨泉初降,对于他们帐下的一万匈奴骑兵,陈旭多少有点不放心。这才派遣诡计多端的陈静,与他们一同镇守北方。
取完并州以后,待各路军队全部到位,陈旭这才松了一口气。
直到现在,整个并州才是完全姓陈。
而后,陈旭就在田丰的劝谏下,开始着手整顿并州境内的官吏、内务、以及郡国兵。
大汉之所以走到今日这种地步,与各地官吏的**,脱不了关系。
而那些郡国兵的战斗力,不但低下无比,空耗钱粮,而且还有很多郡国官吏,在那里吃空饷。
以前的事情陈旭管不着,但是他现在得到了并州,就要整顿内务,发展生产。
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带领并州军,在这个乱世中干出一番大事业。
并州顽疾深重,其中最重要的,却是豪强把持田地,使得百姓无地可种;并且各处贪官污吏横行,搜刮民脂民膏。
田丰知道,并州局势复杂,不能单独仰仗武力,就向陈旭献策:“对于那些恶贯满盈,曾经肆意欺压百姓的官吏,主公但杀无妨。”
“其他没有真才实学,或是为恶不深之人,主公可以暗示他们,让他们挂印而走。”
“剩下的才能之辈,主公却是要大加拉拢,提拔重用。而后再从民间,征辟有名的寒士,用以充实郡县官吏。”
“并州境内的豪强势力,主公当谨慎处理。主公这次对并州豪强的态度,关乎到我军日后,能否够得到天下豪强的支持。”
陈旭如何不知道这点?
他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生存的困难,以前他没有能力帮助天下百姓,倒也无妨。
但是现在,他既然身为并州牧,自当为治下的百姓做一些事情。
他对田丰说道:“元皓,我意效仿王莽,就如同在太行山中一样,将境内土地收归国有,不准众人私下买卖。”
“元皓以为,此事可行否?”
田丰闻言,大惊失色,急忙说道:“主公若是果真如此行事,乃是取死之道也!”
“太行山中,全是无主土地,主公想要如何行事,全都可以。”
“但是并州境内,豪族众多,若是颁布这等命令,岂不是与天下士族、豪强为敌?”
“那个时候,不需其余诸侯出手,士族与豪强的联合,就能将整个并州军摧毁。”
“王莽的前车之鉴,难道还不能引以为戒吗?还请主公三思啊!”
陈旭闻言,久久不语。这个道理,他又何尝不知道?
他总想改变些什么,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叹了一口气,陈旭向田丰问道:“那么以军师之见,对于集中了绝大多数土地的豪强,该如何处置?”
田丰摇了摇头,说道:“只能依照原样,豪强们的土地,碰不得!”
“如今并州地广人稀,还有很多土地可以开垦。主公若是开垦土地,养活并州百姓,并不困难。”
陈旭闻言,脸色有些阴沉。
纵然现在开垦土地,日后仍旧少不了土地兼并。一些年后,百姓们的土地仍旧难以保住。
“算了,来日方长,先走一步是一步吧。”
将土地收归国有,完全是与天下豪门为敌。凭借陈旭现在的实力,仍旧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他只能妥协。
“但是,我也不会让他们好过。”
眼中闪过一道光芒,陈旭对田丰说道:“我欲清点并州田地,对于那拥有大量土地的大户,征收重税,不知元皓以为如何?”
田丰道:“他们身为主公治下臣民,缴纳赋税本就理所当然。主公准备如何征收赋税?”
想了一下,陈旭就将后世,缴纳电费的方法说了出来。
并州境内,每个成年人平均下来,拥有二十亩以内的田地,税收十税一;十亩到一百亩,超过部分十税二;超过一百亩的部分,十税三。
为了避免那些大族娶小妾凑人数,妻妾不算家中之人。
田丰听到陈旭的方案,抚掌大笑道:“主公此计,果真大秒!”
“如此一来,既能够保证百姓的税收较低,又能够提高,拥有大量土地豪门的税收。”
“并且主公所定下的税收,并不算重,这些豪族也能够接受。”
“这样一来,他们虽然心中不满,却也只能忍受。”
陈旭的这条政策,可以说是团结大多数,孤立个别人。
毕竟,普通百姓家中,平均有二十亩田地的人,已经非常少见。
陈旭对于他们所征收的赋税,也并不太重。
至于第二个阶段,陈旭征收十税二,也并不算很重。毕竟,就连汉室,有时候征收的赋税也不比这个低。
处于第二阶段的人,他们大多都是中小型的地主。面对这种,勉强能够接受的税收,他们也不会说些什么。
至于第三阶段,十税三,就有些多了。
抛开成本之后,再缴纳三层赋税,他们也落不到多少粮食。
但是这些,能够拥有人均百亩以上土地的家族。这些人虽然在本地的影响力都不小,毕竟都是极少数。
他们即使心中怨恨,也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更何况,陈旭实行的是阶段征税,他们人均百亩以内的税收,也还是比较低。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田丰才说这是条妙计。
陈旭继续说道:“不仅耕种土地要纳税,买卖土地也要纳税。”
“凡是买田地者,必须缴纳所买田地价值一半的赋税,才能够购买土地。”
“如此一来,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那些有钱人,将土地慢慢集中在他们的手里,却也能够起到一些缓冲的作用。”
想到了后世的商业税收,陈旭张口就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田丰闻言一愣,他从没有想过,买卖田地还要收税。
想了一下,他迟疑地说道:“买地纳税之事,亘古未有,还亲主公三思。况且征收土地价值一半的税收。是否太重了一些?”
陈旭冷笑几声,说道:“若是他们嫌税收过重,没人强迫他们买地。”
感受到了陈旭的决心,田丰也不再劝说。只要自家主公,不把土地收归公家所有就行了。
至于以上的几个政策,虽然可能会引起豪族们的不满。但是只要控制得当,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一石激起千重浪。
当陈旭颁布的政令,下达到各个郡县的时候,整个并州都震动不已。
很多官吏联合当地豪强,开始反叛。
但他们似乎忘了,陈旭出身黄巾,以前就是专杀贪官污吏,土豪恶霸。
他们的反叛,在赵云与典韦的镇压住下,如同昙花一现般,凄美而短暂。
现在的陈旭,早已不是以往那个悲天悯人,心慈手软的毛头小子。
面对那些反叛之人,陈旭毫不留情,将他们抄家灭族。
一时间,陈旭居然以外扥收回了,大片大片的膏腴之地。
当并州出现了人头滚滚,尸横遍野的情形以后。
那些人才猛然想起,他们面对的,不是一只软弱的羔羊,而是一头择人而噬的雄狮。
217。第217章 大才来投
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是个多事之秋。
自从董卓焚毁洛阳,迁都长安以后,山东诸侯虽然名义上,仍旧保持着联盟。
但事实上,诸侯之间的联盟,却是变得名不副实。
这次讨伐董卓,诸侯皆是碌碌之辈,心思不纯。唯有曹操与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大放异彩。
诸侯尽皆畏惧董卓之威,裹足不前。曹孟德虽然屡次兵败,却也彰显了他对大汉的忠诚,以及无与伦比的气魄。
至于孙坚,他更是屡屡击败董卓军,并且第一个攻进洛阳。江东猛虎的称号,名不虚传。
可以他仍旧屈居袁术帐下,受人掣肘。
说起袁术,就不得不提起袁绍。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其中袁绍与袁术两兄弟,都是一时豪杰。
特别是袁绍,他虽然是一介庶子,但是生得英俊威武,深得袁逢、袁隗喜爱。
袁绍凭借世资,年少为郎,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
不久,他因母亲病丧的缘故,在家守丧,而后又接着补服父丧,前后共计六年。
汉代极重孝道,袁绍守丧六年,给他自己博了一个非常好的名声。
而且他年少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人,皆为奔走之友。
再加上他谋诛宦官,并且被诸侯推举为盟主,讨伐董卓,更是让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然而,袁绍帐下,虽然文有逢纪、许攸等人,武有颜良、文丑之辈,他却只有渤海一郡之地。
由于冀州牧韩馥,乃是袁氏门生,所以他一直支援袁绍钱粮。
后来,韩馥惧怕袁绍谋夺他的冀州,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开始慢慢消减袁绍的粮食,想要动摇袁绍的军心。
从此以后,袁绍心中暗恨韩馥。
初平二年,韩馥麾下大将麴义反叛,韩馥与麴义交战,结果失利。
袁绍既已怨恨韩馥,就与曲义结交。
他的谋士逢纪,更是对袁绍说:“夫举大事者,非据一州,无以自立。”
“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约公孙瓒将兵南下,言取得冀州之后,与瓒平分。公孙瓒闻言,必定发兵攻打冀州。”
“韩馥见到公孙瓒出兵,心中必定骇惧。而后主公遣辩士为韩馥陈说祸福,馥迫于无奈,必会将冀州让与主公。”
袁绍听从了逢纪的建议,随即写信给公孙瓒。
公孙瓒接到书信,果真大喜过望,就率兵前来,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却是准备暗中偷袭韩馥。
韩馥听闻公孙瓒来攻,果真心中害怕。
而后又袁绍派遣高干,以及颖川人荀谌,前取冀州向韩馥陈明利害。
韩馥闻言,不听长史耿武、别驾闵纯、以及骑都尉沮授的劝谏,执意将冀州让与袁绍。
耿武与闵纯不愿袁绍得到冀州,就在袁绍进城的时候刺杀袁绍,却被袁绍帐下大将所杀。
韩馥献出冀州之后,袁绍并没有厚待他,只是封他为奋武将军,手下既没有兵,也没有官属。
后来,袁绍任命河内人朱汉为都官从事。
朱汉原先曾被韩馥轻慢,这时又想迎合袁绍的心意,便擅自发兵包围韩馥的住宅,拔刀登屋。
韩逃上楼去,朱汉捉到韩馥的大儿子,将他的两只脚打断。
虽然后来袁绍逮捕了朱汉,并且将他处死。
但是韩馥仍然忧虑惊恐,请求袁绍让他离去。袁绍同意,于是韩馥就去投奔,陈留郡太守张邈。
后来,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机密时,使者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
韩馥当时在座,以为他们是在算计自己。过了一会儿,他就起身走进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
袁绍得到冀州以后,手下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麴义、牵招、淳于琼。
文有沮授、审配、逄记、郭图、辛评、辛毗、陈琳、崔琰等人。
再加上冀州富庶,人口众多。一时间,袁绍的声望如日中天。
然而,袁绍当初利用公孙瓒夺取冀州,却没有兑现诺言,与他平分冀州。从此以后,袁绍与公孙瓒交恶。
与此同时,曹操带兵进驻东郡,整顿军备,剿灭军中叛乱,被袁绍请封为东郡太守。
曹操到达东郡,谋士猛将纷纷来投,没过多久,他帐下文就有郭嘉、荀彧、荀攸、刘晔、满宠、吕虔、毛玠。
除此以外,曹操帐下亦是猛将如云,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于禁、乐进皆有将才。
自此以后,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
同年,益州牧刘焉,杀死汉中太守,独揽益州军政大权。
袁术与袁绍交恶,为了与他争夺豫州,就派遣公孙瓒族弟公孙越、以及孙坚,攻打袁绍部下周昂。
两人进军不利,公孙越死于乱军之中。
公孙瓒闻讯大怒,再加上他怨恨被袁绍利用,就起兵攻打袁绍。
在这个乱世,诸侯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交战的好不热闹。一时间,大汉帝国烽烟四起。
董卓坐镇长安,看着诸侯混战的场面,心中高兴不已。
却说陈旭平定并州以后,一直待在晋阳,处理并州境内的一应事务。
并州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动荡,又开始变得有条不紊起来。
而陈旭颁布的一系列政令,更是使得境内百姓归心,纷纷称颂陈旭之名。
处理完了手中的事务以后,陈旭伸了一个懒腰,想起家中的娇妻、子女,以及陈父、陈母,心中闪过一丝愧疚。
走上了争霸天下这条路,陈旭居然有些怀念以前的日子。
虽然陈旭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敬畏,但是他却感到了深深的疲倦。
现在,只有他看到治下百姓,生活得越来越好之时,陈旭才会感到一丝喜悦。
取并州一直到现在,陈旭都很少回家,经常在官府之中忙得通宵达旦。
“现在并州诸事都安定下来,我也应该多抽点时间,回家陪陪他们了。”
现在陈静、陈虎、陈青都被他委以重任,在外地就职。但是他们的家小,却都在晋阳。
其实不止是陈静他们如此,就连程昱、王延、张扬、张辽等人都是这样。
自古以来,一般被君主外放的武将,他们的家人,大多都不会一起跟着过去。
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不让他们分心。说得不好听,那就是当作人质。
虽然陈旭非常信任帐下诸将,但是他们或是为了避嫌,或是为了表露忠心,除了自己的妻妾,他们的父母、儿女,基本都被他们主动安放在晋阳。
“有时间,我也要多去看看几位老人家。”
陈旭一边想着,一边往家中赶去。
刚刚回到家门口,陈旭就听到小孩的哭声,以及张玲、赵雨哄孩子的声音。
听到有些嘈杂的声音,陈旭的心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推开房门,看到长子陈政在地上爬来爬去,次子陈骏以及小女儿,分别被赵雨、张玲抱着。
两个小孩你哭一声,我应一声,他们的哭声,在陈旭的大院之中,交相辉映。
“啊!”
正在哄孩子的赵雨,突然看到陈旭进门,惊讶的叫了一声。
在以往的日子里,哪怕陈旭回到家中,也已经很晚了。赵雨没有想到,自家良人今日回来的这么早。
张玲也看到了陈旭,她抱着陈婷微微一福,脆声问道:“君今日回来的可真早呢,我这就去给你弄点水洗洗脸。”
赵雨急忙说道:“还是我去吧!”
她刚准备过去,怀中的陈骏又开始哭闹起来。
陈旭哈哈一笑,说道:“洗什么脸?说不定待会,又要被这几个小子尿了一脸呢!”
听到陈旭的话,张玲、赵雨都忍不住掩嘴偷笑。
看到自己的父亲进门,陈政眼睛一亮,摇摇晃晃的跑到陈旭面前,抱住了他的大腿。
他的嘴上一直流着口水,在陈旭裤腿上面蹭着。
看到自己儿子的样子,陈旭忍不住大笑起来。现在的陈政已经三岁,也没有以前那么好哭,并且时不时就尿在他身上了。
再加上小陈政,从小就长得虎头虎脑,与陈旭非常相似。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