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和唐宋时代科举动辄十余万人参加考试完全不是一回事。
博陵崔家这次共来了九名弟参加考试,但大多是自费前来,代表家族前来考试的士只有崔实一人,他是崔州平之侄,是崔家的嫡系弟,这次他肩负着家族的重托,来荆州寻找机会。
临行前,家主和几个家族长辈和他语重心长地谈了一番话,至今还回荡在他的脑海里,刘璟的强势崛起已经隐隐和曹操有分庭抗礼之势。
更重要的是,刘璟是嫡系宗室,他若夺取天下,必然会出现汉室中兴,那么崔家能否在很可能会到来的汉室复兴中获得应有的地位,这是崔氏家族必须要面对的大事。
正在这个背景下,崔实代表崔氏家族参加了这次考试,他势在必得。
天不亮,崔实便出门了,他是在荆州书院的主场参考,距离他住的客栈不到一里,尽管天还没有大亮,但街上已挤满了前来荆州书院参考的士,很多士都提着灯笼,星星点点,和天色繁星相映生辉,格外地壮观。
“兆远兄!”
崔实刚走到大门前,便听见身后有人在叫他,他一回头,只是荀志背着一个书箱快步跑来,他身后还跟着一名年轻士,两人飞奔跑上前,荀志笑道:“我刚才去你的客栈问了问,说你刚走,我便一追来!”
崔实歉然拱手道:“不知贤弟会来,很抱歉了!”
“没事!我也只是过客栈。”
这时,崔实又向旁边的士点点头,那天一起喝酒时这名士也在场,但崔实忘记了他的名字,年轻士笑道:“我是南阳邓宏,崔兄还记得吗?”
崔实一拍额头笑道:“是了,你是邓重,我想起来了,喝酒很厉害的家伙。”
人一起笑了起来,这时,远处传来的沉闷的钟声,这是通知士们进考场了,人对了一下考场,崔实和邓宏都在乙考场,而荀志在丁考场,荀志便拱手笑道:“那我就先和两位仁兄告辞了,中午我们再聚会喝酒,就在兆远的客栈汇合吧!”
“没有问题!”
崔实拱手施礼道:“我先祝贤弟考试顺利,高中头榜!””彼此!彼此!大家都考中!”
荀志笑着向前面的丁考场去了,崔实和邓宏一起走进了乙考场。
考场在一个可容纳千人大殿内,摆放了千张小桌,铺有一张席,每人发了一张纸,笔墨自备。
另外在桌边还有一只竹篮,篮里有一斗米,一枚楚钱,一幅厚实的麻毯,这是荆州给每个考生回乡的费和纪念,麻毯来自汉中,南郑仓库内有数十万张麻毯,正好给士们留一份纪念。
考场内一片窃窃私语声,士们都在兴奋地翻看篮,就算考不中,也没有白来一趟,有所收获地回去了。
这时,一名考官在高台上大声喊道:“所有人请安静了!”
士都安静下来,数千人的大殿内鸦雀无声,考官又大声道:“每个人身旁的篮是刘州牧送给大家的回程费,毯冬天可以用来垫或者盖,非常实用,是刘州牧的一份心意,感谢大家来荆州考试。”
这时,士们爆发出一片鼓掌声,考官摆摆手,又让大家安静下来,他继续道:“关于今日的考试,一共有五题,题目我会宣布,涉及《论语》、《中庸》、《大》、《管》和《韩非》,考的是真才实,但纸只有一张,大家要节约使用,在纸头填好姓名、籍贯及考番后,用旁边的纸条糊上,注意不要出问题,倘若没有糊好导致姓名泄露,那就作废了!”
考官的话在每个人心中都炸响了惊雷,不是糊名的问题,而是涉及的书籍,《论语》、《中庸》和《大》,属于四书范畴,问题不大。
关键是后面两本,《管》和《韩非》,让很多人都头大了,尤其是《管》,非常冷僻,很多人都没有读过,没想到竟然成了考试的五题之一。
“大家安静,下面我宣布第一题,请大家注意听好,我一共只说遍!”
。。。。。。。。。。
考试只进行半天,中午时分,士们陆陆续续从考场里出来了,每个人都神情凝重,步履匆匆,显得心情沉甸甸的,显然,考试的题目比他们想象中要难得多,不少考生已经决定回去收拾行李回乡了。
士间的水平实在是差距大,有的人富五车,有的人只略略读了几卷书,便自诩为读书人来考试了。
“崔兄,考得如何?”一见面,荀志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觉得还不错,至少都答上来了,至于合不合考官的胃口,那就不知道了,贤弟考得如何?”
荀志笑了起来,“我觉得非常不错,其实我知道刘璟也崇尚法家,所以特地将法家的几本著作反复攻读,没想到真的考了《管》和《韩非》,我很庆幸!”
这时,邓宏叹了口气,“前面几题我都答得很好,但可惜《管》我记不全了,没有写完,估计要落榜。”
崔实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眯眯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你一定会在荆州有所成就。”
荀志兴奋未消,急嚷道:“考完了就别再想,咱们渡江到樊城喝酒去!”
“喝酒!喝酒!”人一起大笑,前后走出了客栈,雇了辆骡车,向汉水对岸的樊城行驶而去。
。。。。。。。。
第一轮考试只是书院考,考中者可以进荆州书院和益州书院,享受官府的钱粮补贴,还可以养家糊口,仅这一条就让各地读书人趋之若鹜。
至于第二轮吏考,由于录取者不到人,这对庞大的考生而言,无疑是车水杯薪,不少考生并不指望能考上官吏,他们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十天后的第一轮放榜。
在书院考结束后,富裕的考生们纷纷五结伴去荆州各地游玩,但一些抱有明确目标的世家弟仍然在刻苦攻读法家著作,为第二轮的吏考做准备。
一晃时间又过了八天,离第一轮放榜只剩两天的时间了,骠骑将军府内堂,刘璟和数十名将军府高官在讨论最后的放榜名单。
“蒋参军,你先给大家说说情况吧!”刘璟笑着对蒋琬道。
蒋琬点点头,对众人道:“这次考试,一共有十万五千四八十名考生,废卷有八千五份,主要都是糊名出了问题,有的是没有糊住,导致姓名泄露,有的是糊名严密,把名字给粘住了,其余近十万考生差距大,近两万考生只答了《论语》一题,答满四题者不足万人,完全答满五题者只有两千余人,主要《管》一题难住了绝大部分考生。”
刘璟眉头一皱道:“居然会有八千废卷?”
“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糊名考试,所以出现问题也比较多,按照规定,露名者必须作废。”
刘璟没有再说什么,又转头问费观道:“不知巴蜀的书院能接收多少士?”
骠骑将军府不仅是原来的荆州高官,来自益州高官也任命了不少人,比如董和、费观、费祎、尹黙、刘巴、李恢、彭羕等人,董和出任司马一职,这是仅次于军师和长史的第号高官,主管荆州和益州的狱政律法,这也是刘璟看中了董和的刚正不阿。
而费观则出任治中一职,同时兼任益州别驾,益州政属于他的管辖范围,费观起身道:“除了益州书院外,各郡还有各自郡,以前都是招收巴蜀弟,不过现在也可以招收外州生徒,我估计了一下,大概可以招收千,但微臣有一句话想说。”
“费公尽管直言!”
费观缓缓道:“招收五六千士在书院读书,还要提供给他们钱粮,无疑就是养活他们,这似乎有点不公,我希望他们也能做一些事情,不能游手好闲,一家人都依靠官府来养活。”
大堂内顿时议论声一片,大多数人都赞成费观的意见,五六千人一年消耗的钱粮巨大,对官府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大家都要求加以改革。
这时,坐在一旁的徐庶笑道:“这一点确实要改进,我们会拿出一个方案,比如可以让士们抄书,可以轮流借调为各郡县吏,可以去军职兼任职,可以去堂任教、可以去赈灾等等,总之,读书人的用处很多,虽然不是下地干活,但也有用武之地。”
刘璟笑了笑对众人道:“读书人的用处下次再专门商议,明天就要放榜了,大家确认一下名单吧!”
停一下,他又对徐庶道:“第二轮吏考天后举行,就由长史担任主事,蒋参军和庞院丞为从事,按照原定的方案执行。”
第552章 笼络世家(上)
、、、、、、、、、、
刘璟返回了自己官房,他慢慢翻开一本厚厚的废卷者名册,足有一多页,密密麻麻写满了考生的名字,他一边看,一边用笔圈出了一些比较敏感的名字。【全文字阅读】
这时,徐庶和蒋琬、庞统人也匆匆赶来,徐庶并不插手书院考试,作为最高政务大臣,他只负责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但到了第二轮吏考,徐庶便成了主考官。
“请坐吧!”
刘璟请人坐下,他将废弃考生的名册递给蒋琬,“这里面有一个漏洞,很可能我需要的考生也在被废弃的名单之中,这样会损害荆州的利益,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蒋琬接过名册,他明白刘璟的意思,他和庞统交换一个眼色,立刻点点头道:“我们迅速整理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补救。”
“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再让我来提出,像我用笔圈的一些人,如此多敏感的名字,你们居然视而不见!”
刘璟语气中有些不悦了,“第页上的第一个人,颍川荀志,这明显就是荀家之人,你们居然直接作废,不给任何说法,这不就是把荀家的诚意拒之门外吗?你们还真以为我要所谓的公平?”
说到最后,刘璟的态变得十分严厉,他心中非常恼火,他再强调这次考试主要是为了笼络天下士族之心,录用他们的弟,建立起一座与北方士族联系的桥梁,没想到自己的令五申还是被当成了耳旁风。
蒋琬也感觉刘璟发怒了,他心中有些慌乱,连忙起身行礼道:“启禀州牧,事出有因,请州牧听微臣解释!”
“你说!”
“回禀州牧,来参加考试的世家弟确实有不少,有些是以私人身份前来,有些又是以家族的代表前来,很难区分,如果颍川荀氏,参加考试的荀氏弟一共有九人,里面有荀家的嫡系弟,也有偏房远亲,我们不能因为他姓荀就要刻意录取,再比如第一页上的晋阳张全,州牧也画了圈,难道他姓张,就是晋阳张氏望族吗?而且时间非常紧,我们来不及一一核对,所以在难以两全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按照规则办事。”
这个解释,使刘璟的怒气稍稍缓和,他沉思片刻又道:“现在我需要一个说法,你们准备怎么补救?”
这时庞统上前施礼道:“或许我们可以给考试优异者一个重考的机会,另外一些敏感的名字,我们也会给他们一个重考的机会。”
这个方案刘璟可以接受,他又语重心长对人道:“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所谓公平考试只是一个噱头罢了,我举办这才公开取士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和北方士族建立联系,要优先录取他们的弟,甚至荆州和益州的士都要次于北方士族弟,至于公平,不是不可以,而是现在还不行,等我们夺取天下后,你们想怎么公平,我都可以答应,各位明白了吗?”
人一齐起身施礼,“微臣明白!”
刘璟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嘱咐人道:“里面还有一些细节要把握好,一但最终发榜出来,一些人肯定会看出端倪,有议论不可避免,但要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所以,书院榜发布后就要想办法赶士回家,等最后吏考发榜时,我希望绝大多数人都走了,留下来的士都是通过了书院考的利益相关者,就算议论也无妨,这一点很重要,你们切不可大意。”
蒋琬和庞统匆匆先走了,徐庶却留了下来,他微微笑道:“很少看见州牧发怒啊!今天居然遇到了。”
刘璟叹息一声说:“我知道蒋琬和庞统的骨里都希望公平,但从古至今,哪有什么公平之事?我发怒就是因为他们的书生气重,非要我提醒他们才能醒悟,若我没有注意到,那岂不是坏了大事。”
徐庶笑道:“他们是想平衡,既要注重公平,又要考虑利益,所以在一些细节上就难免考虑不周,不过既然州牧已经说得这么明确,我想他们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刘璟点了点头,又问道:“长史觉得庞统此人如何?我是指才华。”
徐庶沉吟一下说:“我和士元相交多年,当年他为誉为凤雏,和孔明是襄阳的大才,确实是才华横溢,所以襄阳人常说,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得天下,但这些年凤雏却表现平平,坦率地说,让人失望。”
“我也听到不少人说他徒有虚名,真是这样吗?”
徐庶摇摇头,“不是!他的表现平平,我觉得和刘备没有用好他有关,从这次公开取士便可看出,他的能力非常强,从士的食宿登记,到考场安排,规则制定等等,如此纷繁浩大的事务,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都准备得非常妥当,尤其十万人参加考试,居然没有出任何乱,这种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但庞统的才华并不是政务,而是军事。”
“可他在刘备那里却没有什么出色的军事表现,远不如诸葛亮。”
“问题就在这里!”
徐庶叹息一声,“这就叫既生龙,何生凤,庞统和诸葛亮为同僚,他当然难有出头之日,而且庞统善于临敌战术,诸葛亮善于长远战略,偏偏在实力强大的江夏军面前,再好的战术也没有意义,这就让庞统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而到了后期,庞季投降曹操严重影响到了刘备对庞统的信任,在巫城,刘封根本就不用他,还监视他,这才使他对刘备彻底失望。”
刘璟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如果我想用他为副军师,长史觉得可以吗?”
徐庶沉思片刻道:“庞统确实有军师之才,但他在刘备那里遇到的挫折多,对自己也不自信了,而且他没有出色的表现,如果贸然用他为军师,恐怕会让众人不服,我建议州牧可以先把他压低一点,先任命他为军师从事,参与军事策划,让他立功绩后再升为副军师。”
如果仅仅从才能上评价,刘璟对徐庶的评分并不是很高,只能算中上,没有萧何、张良的大才,也比不上诸葛亮的睿智。
但刘璟却非常信任徐庶,徐庶做事脚踏实地,清廉正直,尤其他对人一向评价公允,没有私心,他的人事提议,刘璟基本上都采纳,所以往往他的态就能决定一个人命运。
刘璟点了点头,“长史所言是,就这么决定了。”
这时,徐庶又想起一事笑道:“还有就是蒯公,估计他快要从益州回来了,州牧准备如何用他?”
蒯公就是新任荆州别驾蒯越,二十天前他来荆州上任,刘璟便打发他去益州考察风土民情,从时间上算,他是快要回来了。
刘璟淡淡一笑:“蒯公虽然与我有旧,但在最关键时他弃荆州而走,这是他对荆州的不忠,尽管我也知道他想回来,可是已经不可能了,如果他能替我和朝廷保持良好关系,那么我或许会重用蒯氏弟。”
徐庶没有再多说什么,他很了解刘璟的意志,很多事情可以商谈,如果说得有理,刘璟也会让步,但涉及到原则上的问题,刘璟绝不会有分毫让步,对于蒯越而言,曾经的背叛就是原则,无论蒯越如何有恩于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