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元十五年(727年),呼罗珊易帅阿什拉斯,河间地区尽叛,苏禄乘势进击,克布哈拉,逐阿拉伯人于阿姆河南,前锋一度攻入呼罗珊。
开元十八年,呼罗珊再次出兵河中,又被苏禄打败,大食士兵损失一万余人。
5,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苏禄开始与唐朝反目,有说法是苏禄被大食人所离间
随着苏禄在河中的一系列胜利,苏禄渐渐开始自大狂妄起来,多次攻打安西四镇。
开元十四年(726),苏禄因为金河公主一件小事派军进犯安西四镇,四镇的百姓、牲畜和储物,全被苏禄抢劫一空;在开元十五年,苏禄又连同吐蕃赞普一起率军围攻安西城,被安西副大都护赵颐贞打败。
这里要提一下,苏禄也同时与吐蕃和后突厥交好,他除了娶唐朝册封的交河公主为妻之外,还同时娶了突厥、吐蕃公主,以三国女并为可敦。
开元二十年(732年),这个时候苏禄的影响和权威到达了顶峰。这时候开始,西域来唐朝朝贡的使节一下变得稀少。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大多投靠了苏禄,二是苏禄在这个时候封锁了丝绸之路的通道。
这个时候唐朝已经开始警觉起来。
到了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双方关系正式破裂。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这一年,突骑施的一个酋长阙俟斤入朝,经过北庭的时候,产生了异心。还没付诸行动时,他的计划就被一名手下叫何羯达偷偷禀报了唐将刘涣。刘涣决定先发制人,杀死阙俟斤。也有另一种记载阙俟斤带着礼物是想去结交吐蕃,被刘涣捉住杀死。
反正就是唐将刘涣杀了突骑施一个酋长使者,苏禄可汗大怒,兴兵问罪。唐朝一时没做好准备,斥究刘涣的过失,刘涣反叛后被杀死,人头被唐朝送到苏禄那里,并请求和解。但苏禄仍然不肯罢休,兴兵几十万围攻安西四镇。
突骑施大举来攻,安西,北庭只有兵马4。5万,此战打的异常激烈。唐朝开始采取各种措施:(1)从内地调兵,如限期河西节度副使牛仙客“拣练骁雄五千人,即赴安西,受王斛斯处分”;(2)重新扶立阿史那氏汗裔;(3)由唐朝政府出面致书突厥可汗,约其会攻突骑施;(4)秘密联系大食,请其发兵助击突骑施;(5)传谕中亚诸国王、叶护,令其反抗苏禄,“能伺其隙,各有诛夷”,“富贵之举,彼贼是资”。
于是,在唐朝的运作下,消灭突骑施的联盟成立,苏禄可汗围攻安西四镇近十个月后被迫撤离。后大食应约出兵,苏禄派人向唐朝求和,亲率大军渡过乌浒水,但这次他被大食打败。秋天的时候,苏禄又率兵入侵北庭,再次被打败。自此虽然苏禄仍对北庭安西时有袭扰,但已成强弩之末。
开元二十四(736)年,唐朝开始反击,突骑施再次被击溃,自此不再侵犯安西四镇和北庭。同年年底,苏禄又与大食再次会战,再次被打败。
6,苏禄之死和黄黑突骑施之争
苏禄自西败于阿拉伯,东败于唐之后,国势日衰,无力驭众。苏禄麾下两名重臣,大首领莫贺达干、都摩支两部开始兴盛。苏禄人心尽失,且晚年瘫痪,于是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莫贺达干和都摩支夜攻苏禄,将苏禄杀死。
苏禄死后,两人拥立娑葛后裔为黄姓可汗,新可汗立后,大权悉归莫贺达干。这里解释一下,三姓突骑施,黄姓突骑施和黑姓突骑施三个概念。
突骑施有三大核心部落,分别是突骑施、车鼻施、处大昆三部,所以突骑施又三姓突骑施。汗国的创立者乌质勒、娑葛父子出身于突骑施部,雄主苏禄出身于车鼻施部,其权臣重宰常出身处大昆部。
苏禄出身的车鼻施部属于黑姓,娑葛父子出身于突骑施部和莫贺达千出身的处木昆部则属黄姓。都摩支所部不属于三大核心部落,但也是黑姓。所谓的黄姓,黑姓,乃是指头发和眼睛的颜色。
很快莫贺达干和都摩支就产生了矛盾,都摩支不满莫贺达干独揽大权,于是拥立苏禄之子骨啜为吐火仙可汗,收其余众,与莫贺达干相攻。这完全是两人的权力之争,之后另一黑姓正支尔微特勤拥苏禄可敦等占据怛逻斯城,自立为汗。
于是便形成了苏禄初死,突骑施汗国三可汗并立的局面。占据碎叶城的吐火仙可汗和都摩支与占据怛罗斯城的尔微特勤和苏禄可敦,双方互相支援,联兵攻击莫贺达干和黄姓可汗。莫贺达干一度势孤,向唐朝求援。
那么唐朝是什么态度呢?
一开始的时候的时候,苏禄兵锋正盛,唐朝急欲结束战争,做了一些错误的决策,其一就是联合大食夹击苏禄,这等于自己打开西大门,为大食的东进点亮路灯;其二就是重新抬出重新抬出政治僵尸西突厥汗裔阿史那昕为十姓可汗,违背了西突厥人和突骑施人的意愿,且阿史那昕自小生活在长安,也没这个能力。
后来苏禄被打惨,唐朝也意识到第一个决策的错误,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八月,唐玄宗曾派宦官魏泰前往突骑施与苏禄和解。可惜太晚,魏泰还在路上,苏禄就已经被部下杀死,而且黄黑二姓的对立也已开始。
这时候唐朝的态度只是观望,后来莫贺达干向唐求援,北庭大都护、碛西节度使盖嘉运曾同苏禄血战三年,认定苏禄之裔乃唐朝大患,遂应请出兵,兼发安西军及诸国师。
这时候唐朝开始支持黄姓突骑施,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八月,在盖嘉运的运筹之下,盖嘉运、莫贺达干这一路连同石国王莫贺咄吐屯,史王斯谨提一起率兵攻破碎叶城,吐火仙可汗骨啜逃跑,连同他的弟弟叶护顿阿波一起被擒,都摩支带少量部下逃脱。此役过后,碎叶城被黄姓突骑施占据,碎叶川成为黄姓突骑施的活动范围。
在盖嘉运发动攻击的同一时间,疏勒镇守使夫蒙灵察与东拔汗那国王也就后来改名叫窦忠节的一起发兵攻破另一黑姓可汗占据的怛逻斯城,斩杀尔微特勤和他的弟弟拨斯。此战过后,东拔汗那国占据怛逻斯城。
两战过后,碎叶城被黄姓突骑施占据,怛逻斯城则被东拔汗那占领。除此以外,被打散的数万散亡之众也全部给了东拔汗那。
事定之后,莫贺达干率众上书,声称“生于荒裔,国乱王薨,更相攻屠,赖天子遣盖嘉运将兵诛暴拯危,愿得稽首圣颜,以部落附安西,永为外臣”。二十八年(740年)唐朝册拜了莫贺达干、石王、史王等人,“显酬其功”,看来莫贺达干扶立的黄姓可汗已得到了唐朝的承认,西土似乎业已大定了。
但矛盾其实已经产生,石国和东拔汗国一起出兵帮助唐朝(其实是帮助黄姓突骑施)攻打黑姓突骑施,战斗结束,东拔汗那国又得地又得人,而石国却只得了一个封号的奖赏。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怛逻斯城的地理位置其实里石国都城拓折城很近而且道路非常好走,离东拔汗那的渴塞城较远,而且道路难行。石国心里有意见几乎是肯定的。
唐朝这样做当然也有他的考虑,东拔汗那事唐最谨,而石国与突骑施走得过近。若是将怛逻斯城给石国,那么整个碎叶川一带,黄姓突骑施的势力就连成了一线。唐朝这样的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备石国和突骑施。
黑衣大食是怎么回事
一、阿拉伯帝国、白衣大食、萨珊波斯之间的渊源
要知道黑衣大食是怎么回事,首先得先简单介绍一下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白衣大食。
一切还要从公元七世纪初期当时世界上三大强国说起,这三大强国分别是中国、萨珊波斯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在阿拉伯人兴起之前,波斯人一直是西亚,中亚这一带地区的绝对霸主,有着极其强盛和辉煌的历史。在公元一千年跟埃及打的是波斯人;后来希腊兴起,跟希腊争斗不休的也是波斯人;后来罗马兴起跟罗马打个不停的还是波斯人。反正这群波斯人除了没跟中国打,在公元一千多年前到公元六百三十年这一千多年,他们跟西方所有兴起政权打了遍,而且都是扮演进攻压制的角色(当然亚历山大马其顿除外,那一次他们是防守方,而且被打亡国了)。
在公元628年之前,萨珊波斯几乎是一直压着拜占庭打。为了彻底击败拜占庭,他们在公元572年占领了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地区,以切断中国到拜占庭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行为不但打击了拜占庭帝国的经济,也给半岛上依靠商业谋生的阿拉伯人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使得大量阿拉伯商人失业,各种社会矛盾被激发,半岛动荡不安。于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奋起了。
于是从公元610开始,一个我们都知道名字的人开始在半岛传教,并在632左右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一个以宗教为核心的穆斯林国家。
而这个时候拜占庭和萨珊波斯刚好斗得两败俱伤。在621年的时候萨珊波斯大败拜占庭,占领整个埃及,版图和人口都达到顶点。然后扩张过快的结果是耗尽了本国的财力和经济,不得不向民众课以重税,百姓怨声四起。之后拜占庭抓住机会反击成功,萨珊波斯最富庶的地区被战火蹂躏,国王声望受损,在628年被他儿子杀死。他儿子即位不到一年便逝世,又引发了内战,萨珊王朝开始持续衰弱。
斗争的另一方拜占庭同样也被打残了,两国长年受到战争虚耗,经济衰退、税项沉重、宗教纷争、动乱不堪。这无疑给了刚刚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可乘之机。从632年起,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边疆。他们不断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帝国。
阿拉伯帝国在公元637年在关键的卡迪西亚战役以少胜多战胜了波斯军主力,围攻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围城数年,末代波斯皇帝只得弃城而逃。之后他试图进行反攻,然而因为财政短缺和其他问题,一直不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于是一败再败。末代萨珊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逃到东呼罗珊,被一名磨坊工人刺杀,萨珊波斯宣告灭亡。他的儿子卑路斯逃到吐火罗,向唐朝求援。唐朝在吐火罗南部,成立波斯都督府,封卑路斯为波斯王,后卑路斯辗转东逃来到长安,不久后死去。
卑路斯被唐朝封为波斯王的时候,阿拉伯帝国正处于倭马亚王朝时期,也叫伍麦叶王朝,因衣服旗帜尚白,唐朝称之为白衣大食。在白衣大食之前是四大哈里发时代,也叫神权共和时代。也就是哈里发不世袭,白衣大食之后,哈里发之位开始世袭。
四大哈里发第三任哈里发出身倭马亚家族,他的即位被以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为首,哈希姆家族中部分亲阿里派的人质疑,并组建起什叶派,与普遍承认第三任哈里发的逊尼派相对立。穆斯林内部首次开始分裂,并一直分裂至今。之后第三任哈里发被刺,阿里即位为第四任哈里发。但是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又拒不承认阿里政权,于是双方发生内战,未分胜负,僵持不下。
之后阿里也被刺杀,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这就是白衣大食的来历。
二、白衣大食统治的崩塌
前文说了,阿拉伯帝国趁着萨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国斗得两败俱伤时迅速崛起,一时扩张得飞快。这时问题出现了,就是统治基础问题。阿拉伯帝国以小博大,短时间就占领、统治了这样广大的一片领土,治下数千万的人口,但是他们的统治基础,阿拉伯人却少的可怜。
所以最开始阿拉伯人仗着军事的优势,以非常残暴的手段统治其征服领地,实行红果果的种族压迫制度。比如对待波斯人的问题,绝大多数波斯平民成为了阿拉伯人的奴隶,被阿拉伯人随意屠杀。
波斯人被与驴和狗相提并论,毫无尊严。如果一个骑马的波斯人见到步行的阿拉伯人,他必须立即下马,把马让给阿拉伯人骑。在许多场合,波斯人不得与阿拉伯人并肩而立或并排行走。
除此之外,更以残酷的手段镇压反抗者,比如以残暴著称的波斯总督哈查只就曾血洗过库法城,一次性屠杀12万人。不止这些,他们还对波斯人进行宗教迫害,摧毁祆教祠,祆教神像等。不过据记载,白衣大食统治者曾经短暂鼓励被征服地区的人们改信ysl教,但马上就放弃了。因为这样一来,白衣大食统治者就不能像原来那样向对方征收沉重的赋税,以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
因此这样一来,白衣大食的统治基石是极其不牢靠的:第一,以极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第二,不得民心,极多数人被严重压迫,内心怨恨不断加剧;第三,教派冲突和反对者一直没有停歇,到后期白衣大食内乱一直没有停过;第四,可以说,白衣大食是靠造反立国的,强大的武力是他统治的基础,但是这支武力却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叙利亚人。
因为白衣大食是叙利亚总督以武力夺取哈里发建立的,以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为首都。叙利亚军队就是白衣大食核心军事力量,倭马亚王朝的支柱。可是叙利亚其实也是被阿拉伯人征服的一个地区,在倭马亚王朝时期虽然叙利亚人、叙利亚军队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利益。所以一旦叙利亚军队失去这些地位和利益,白衣大食倒台也就指日可待了。
事实上,白衣大食就是从迁都开始,快速走向灭亡的。
公元744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白衣大食一下换了三任哈里发。统治白衣大食十九年的倒数第五任哈里发希沙姆在734年去世之后,倒数第四任哈里发瓦利德二世(也有翻译韦立德二世,walidii)即位。据《阿拉伯通史》记载,“韦立德二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浪子,据说他惯于在酒池中游泳,他狂饮酒池里的酒,以至能显然看出酒的平面下降。”
于是在他即位第二年,就被白衣大食倒数第三任哈里发叶齐德三世凭借南人或也门人的武力篡位。但叶齐德三世在位不到半年就去世,据说是被刺杀,他的弟弟易卜拉欣接班,是为倒数第二任哈里发。
至此在744这一年,一下出现了三位哈里发。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易卜拉欣在位还不到一个月,倭马亚王朝的亲王、哲齐赖总督麦尔旺就起兵造反,杀进大马士革将他废黜。麦尔旺自代为哈里发,史称麦尔旺二世(也有翻译马尔万二世),他就是白衣大食末代哈里发了。
鉴于自己得位不正,在叙利亚毫无根基,麦尔旺二世迁都到自己的老巢,哲齐赖的首府哈兰。从此大马士革失去首都地位,叙利亚叙利亚从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堕落为普通行省,迁都之举招致叙利亚人的一致痛恨,叛乱此起彼伏,因此,麦尔旺从即位之日起,就忙于镇压叙利亚的动乱,直到阿巴斯军队杀过来。
可以说,白衣大食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在实际上灭亡了。中央乱成这样,哪有时间去管地方,所以各地行省的地方纷纷自立,几十年积累的矛盾一下爆发,乱的程度不比中央差多少。白衣大食这时就像一个四处漏风的纸房子,随便一个指头就能推到。
三、呼罗珊的新旧三雄争霸
1、老三雄争霸
首先在呼罗珊地区发起动乱的是一个叫哈里斯的人,他当时是驻扎在吐火罗地区。733年,中亚发生了大旱,中亚最重要的粮食供应地—泽拉夫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