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只能由高阳县衙门出面才顺理成章,雷县令显然已经存了去意,根本不会出面。民壮又必须组织,谁也不能指望着几十个皂隶就能守住高阳城墙。实际上孙承宗现在的感受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什么没什么,他拿什么守城?
憋屈的不止孙承宗一人,李信本想去求见孙承宗,名义上汇报筑城的情况,实际是想进言在高阳成立火枪队,谁知被一句身体不适给挡了架。
次日,天刚放亮,鲁之藩急吼吼赶了来。李信正蹲在县库院子里吃早饭,鲁之藩一把拉住他向外就走。
“哎;哎,我说鲁大人什么事这么急,早饭都不让人吃了。”
“你来看了便知。”
李信连碗都没来得急放下,便跟着来到院外,只见黑压压数百个汉子聚集在门外,数百双眼睛都齐刷刷的盯着李信。
“这,这,这是?”
“昨天连夜召集的民壮,都是家里被鞑子祸害过的,六百之数。现在本官正式委任你为民壮教习,按你说的策略给本官练出一支虎狼之师来。”
第六章 得知真相
上次鞑子入寇曾绕过各重镇对直隶中南部进行过骚扰性抢掠,万幸为害不甚惨烈,即便如此受灾者也达到了十之二三,这些人几乎家家都受过鞑子祸害。鲁之藩在宣布李信为这支民壮的教习之后,又宣布了另一项任命,县教谕周瑾为监军。同时,又公布了职权范围,这支民壮只有典史鲁之藩有权升迁调度,教习只负责日常训练,监军则是监察职权是否越位。
李信苦笑,鲁之藩可谓是煞费苦心啊,两位文官死死压住他这个没功名的非文人教习,也算是全了明朝以文御武的传统。但他不在乎,只要能让他练出一支可以抵御鞑子的军队,受点委屈又如何!至此,李信除了担任筑墙的总办以外又兼任了民壮的教习,还有一点,他很想知道鲁之藩用什么办法一夜之间就集齐了这六百人。
六百人的草台班子就这样搭了起来,县教谕周瑾也是位中等个头的中年人,不苟言笑,一脸的苦大仇深。李信过去打招呼,却被硬邦邦的顶了回来。
“时间紧迫,闲话少叙……”
鲁之藩赶紧上来打圆场:“六百人是第一批,剩下的会依次补齐,时间的确紧迫,训练就从今天开始吧!还有,不要耽误了工期……”交代一番之后,借口衙门里还有事,便一溜烟的走了。身为监军的县教谕周瑾倒是没走,搬了椅子坐在廊下,低头翻起随身带来的书。
民壮们基本都是本县的庄稼汉子和马户,河北燕赵之地民风本就彪悍,争狠斗勇是寻常之事,鲁之藩在的时候一个个都规规矩矩,等他前脚一走,这帮人便顿时活跃起来。
“嘿!那响马,打算教爷们骑马么?忒没劲,不如讲几段打家劫舍的段子,给大家伙乐呵乐呵……”
“有没有那良家的压寨夫人,说几段……”
众人一阵哄笑,纷纷叫好。周瑾实在听不下去,狠咳嗽了几声,但都被哄笑声压了下去,根本没人听见。李信一脑门黑线,本来临时准备了几段激情洋溢的就职演说,眼前情况算是用不上了,民壮们显然不买他的帐,看来还得想想办法才成。不管怎样,这些都是敢于站出来抵抗鞑子包围家园的壮士,不能折辱了他们。于是提高了音量喊道:“都听好了,即刻起训练令行禁止,所有人站定原地,没有命令不得擅离!”
他生怕这群桀骜不驯的汉子听不清,又喊了几次便头也不回的走了。看李信走远,民壮安静了下来,一个个站在原地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这时刚才带头奚落李信的汉子人壮着胆子问还在廊下看书的周瑾:
“周大人,教习都走了,俺们是不是也该散了,各回各家?”
“张石头,你要走便走,正好让俺叔家的顶了你,免那两年徭役。”
周瑾头也不抬回了句:“教习不是有言要令行禁止吗,没有命令,谁敢回家?”
民壮们一阵气短,又纷纷发起牢骚,却没人敢于离开。周瑾摇摇头,他清楚鲁之藩是用什么法子募集的这些人,在场这些人被准许以壮代徭,也就是说只要来参加民壮便可免去当户二年的徭役,这么做虽然不合乎朝廷体制,但非常时期也是不得已的法子,只是事后追究起来,轻则丢官去职……至于这些民壮们,为了那两年徭役又有谁舍得离开?
李信离开县库直出了北门,先到工地上看了一圈,民夫们干活很顺手,才几天功夫木头架子就已经搭出了雏形。走了一圈之后,他发现制工精细程度远超乎他想象,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当真不可小看。只可惜千把人明显不够用,照这速度,别说一个月,就是再来一个月也未必能如期完工。必须追加民夫,可不知何故孙承宗现在对他避而不见,雷县令也指望不上。
乱想一阵,李信还是决定先将眼下这些桀骜不驯的民壮收拾服帖了再说。于是返回县库,见那些民壮都里倒歪斜的散坐了满地,似乎没几个人散去,心头一阵讶异,也不理会他们径自回了屋子,铺开笔墨纸砚,拿起毛笔歪歪扭扭的写起了字。勾勾抹抹足足半个时辰,才满意的将几张写满了简体字的纸笺叠在一起,出门去寻周瑾。
身为教谕的周瑾连办公场所都搬倒了县库,县里的皂隶将门房僻出一块地方摆放了一桌一椅。李信来寻周瑾时,他正捧着书,埋头做着笔记。
“教谕大人,有事劳烦您!”
周瑾哦了一声算是回应。见对方还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李信厚着脸皮将他半个时辰勾勾抹抹的成果放在桌上。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我制定的纪律要则,李信不便越俎代庖,请大人晓谕军营民壮们知晓。”
周瑾只是不屑与李信为伍,不代表他会推诿公事,于是停下笔拿起桌上的纸笺,看了半晌眉头拧成一个重重的川字。李信一拍脑门,想起自己写的是简体字,又用不惯毛笔,大小不一跟鬼画符似的,这哭丧脸肯定是看不懂。于是主动上前,逐条解释一番。周瑾也不含糊,李信每解释一条,便在纸笺上誊抄一条,全部誊抄完竟有四十一条之多。
要则所包含的范围很宽泛,从衣食住行到军事训练无一不有,甚至还有如厕都要到指定地点进行,而且处罚方式也很独特,不同于通常军营中的打军棍,而是绕着县库大院跑圈,以十圈为基本单位,逐条叠加。对此,周瑾觉得很新鲜,这是任何兵书战策上都没有的,不知这粗汉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呢?如果不是这一手不堪入目的字,他还真要刮目相看了呢!
看着周教谕那一手的蝇头小楷,李信灵光一现,“还请大人将要则誊抄成一份告示,我张贴出去。”
李信看着墙上贴好的纪律要则,周瑾的字写的极具美感,不禁又是啧啧赞叹,不愧是搞文化工作的。一旁看库的老皂隶瞅着稀奇问道:“这告示上写的啥?”
李信一指远处聚成堆的民壮道:“约束他们的东西。”
老皂隶一脸的不以为然,使劲咳了声,又吐出一口大浓痰。
“一张纸几个字能约束了什么?还不是典史免了他们每户两年的徭役管用!”
李信莫名其妙,“什么,你说什么?”
老皂隶便将他听来的缘故一一学了出来,李信这才恍然,哪里是这些人敢于站出来抵抗鞑子,保卫家园啊,闹了半天是鲁典史许了足够的好处。
李信陷入了沉思,对于民壮给予政策上的照顾是必须的,但绝不能成为他们加入民壮队伍的主要因素,一支为了钱而打仗的军队怎么能打胜仗?更何况还是敌众我寡,敌人又是空前强大的满清鞑子。
中午鲁之藩送来了军帐和充作军粮的谷子,只见一群人聚在一堆,既没有想象中的操演武技,也没有进行火铳的训练,觉得有些纳闷,想找李信问个究竟,寻了一圈却没寻到。最后在看库的老皂隶口中才得知,看到他心事重重的出了北门。
这位鲁典史也是急脾气,正打算出北门去寻他,李信便领着一群破衣褴褛的人赶了回来于是,劈头便问:“这是何故?”
李信则道:“大人稍后便知!”然后便拉着鲁之藩直奔民壮队伍而去。
民壮们见教习领回来一群破衣褴褛的人分明便是城外过境的难民,心里都打起了鼓,难道是要用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来取代他们吗?很快李信的举动就解释了他们心里的疑惑。
“父老兄弟们,你们知道他们是哪里人吗?”
“还不是北边逃难过来的。”
“躲鞑子过来的……”
李信点点头伸手让过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大声问道:“老丈,从哪理来啊?”
“从良乡过来。”
“家里都谁跟着过来的?”
听到李信如此问,老者的眼圈红了,声音开始变得哽咽。
“只有这个六岁的小孙子,婆娘儿子都没了……都,都让鞑子……”
老者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李信就势又拉过来一个半大男孩,看起来有十三四岁的样子,蓬头垢面,眼睛里充满了不安。
“小兄弟你从哪里来啊?”
“从涿州过来的,就剩俺自个了……”
原本还有些躁动的现场顿时鸦雀无声,仿佛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压的大伙喘不动气,李信沉默了片刻,又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民壮,才开口道:“据我所知,诸位同样都遭过鞑子的祸害。如今,这帮杀千刀的又来了,不但围了涿州,还要大举南下,来抢夺你们的家人和财产……”李信顿了一下,突然指着早上揶揄他的壮汉道:“这位兄弟,对,就是你,你来说说,鞑子都干过什么天理难容的恶事!”
张石头愣住了,脸瞬间憋的通红,牙冠咬的咯咯直响。有好事的替他说:“石头惨那,前年鞑子把他刚过门没几天的媳妇掳走了,老娘也……”
“胡二狗,别说了!此仇不报,俺张石头誓不为人!”
第七章 练兵初成
杀母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李信没想到这个看似粗豪的汉子竟有如此痛苦的经历,民壮们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被渐渐拉回到两年前那场痛苦的回忆里。
“父老兄弟们,我李信不是故意揭你们的疮疤往上面撒盐,而是在提醒大家,鞑子已经在两百里外的涿州,这回他们会变本加厉,不但扫荡乡里,还要攻城拔寨。一旦涿州陷落,保定府将直面鞑子兵锋。”
他们不是不知道鞑子又来了,或许是潜意识里都存了侥幸与逃避,李信的话如大鼓重锤一般,惊的民壮们说不出话来,激动嘈杂的空气好像瞬间又凝固了。
“这,就是你们今天站在此间的理由!不是为了那两年徭役,也不是为了什么朝廷,就是为了你们自己,为了你们的家人,给死去的灵魂报仇,让他们瞑目,保护活着的人,绝不能让他们重蹈两年前的惨剧!”
空气在继续凝固,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县教谕周瑾皱着眉头惊讶的看着李信,上下扫视着,好像第一次见到他似的。鲁之藩则暗赞一声,好手段,看不出来此人还是块带兵的好材料,只可惜没有出身。
“教习,俺给你赔不是了,中午是俺不对,现在教俺们操练吧,练好了去杀鞑子……”
张石头竟普通一声双膝跪地,昂着头近似于呐喊。李信赶忙上前双手用力扶起张石头,“石头兄弟折煞李信了,我和大家都是一个心思,那就是杀鞑子!”
“杀鞑子!”
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很快所有人都跟着喊了起来,片刻间呐喊声充斥了整个北门里县库的上空。仿佛这已经不是一支几百人的民壮队伍,而是一支身经百战气势如虹的精兵。
鲁之藩看着激动的人群,眼睛也有些湿润了,喃喃道:“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
……
从次日开始一连几天,县库外的空地上从早到晚都回荡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六百口同声,声势震天,连城中孙家老宅里都听的一清二楚。
孙承宗唤来了孙鉁问道:“二郎,外面是什么声音?”
“回父亲话,是李信在练兵!”
“练兵?”
孙鉁便将鲁之藩如何招募民壮,李信又是如何激励士气,一五一十的讲给了孙承宗听。孙承宗听罢叹道:“此子真乃带兵奇才,老夫之前有意压制他究竟是对是错?”
老人拄着拐杖颤微微的来到大厅门口,挺直了脊背,试图向北望去,奈何只能听到透天口号声。孙鉁则紧赶一步将一件大氅披在了老人身上,又伸出右手扶住了老人的胳膊。
“孩儿只知道,李信如果真能训练出可以和鞑子一战的锐士,对高阳对百姓是一件好事!”
老人的脊背缩了回来,缓缓的走回厅中坐下。
“就怕朝廷容不下他!二郎啊,你去告诉他,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他不是想要火铳么,你去问问需要多少,老夫来想办法!”
孙承宗久历中枢,朝廷对于武将的防备和不信任他清楚的很,让一个没有任何名分的山贼掌兵,将来追究起来罪名可大可小。
“孩儿明白。”孙鉁应了一声,想了一下又道:“父亲不必多虑,鲁典史极有分寸的,李信在名义上只是教习,民壮队伍的调度之权握在鲁典史之手,而且他还用周教谕做了监军,将来即便有人追究,名分上也不会有问题。”
孙承宗冷笑一声,以他对李信能力的了解,这个教习想要夺取那民壮的指挥权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这鲁之藩也很有分寸,虽然搞了个不三不四的监军出来,到贴合朝廷的体制呢!
孙鉁来到县库的时候不禁惊讶的瞪圆了眼睛,只见民壮们排成了长长一列纵队,手持着县库里崭新的火枪,李信则口中叼着个鸣笛。随着笛音反复,民壮们则反复做着趴下起立的动作,瞧这架势还齐整的很。走进了才发现诺大的地面被用白灰画出了曲折的图形,民壮们则是在图形的框框内按照鸣笛做着各种动作。
李信注意到了缓缓走过来的孙鉁,心里有几分憋气,想见孙家人的时候挤破脑袋也见不到。孙家人想来见自己倒是来去自如,随时随地都可以。离着很远孙鉁就已经开始拱手。
“没想到李教习练兵还有一套,失敬,失敬啊!”说罢一指地面上的灰线图形。“不知这些用白灰撒成的线有何用处呢?”
李信笑了:“二公子谬赞了,无非是些笨法,这白灰画出的线则是城墙改造好后的剖面图。如今城墙还在建设中,如此做也是为了提前训练民壮们熟悉城墙防守战。”
孙鉁若有所思。“原来如此,剖面图,这个词用的新颖。”再看地面上白灰的走线,果真有几分城墙的轮廓,大体上呈现出一个“山”字型。
“二公子请看!”
李信一摆臂,手中旗子左右挥了两挥,就见呈一列纵队的民壮们,开始沿着灰线小跑了起来,直到填满整个“山“字形,接着李信口中鸣笛又响了起来。孙鉁的眼睛有点花了,一条队伍在瞬间竟分成了两条,分列在三竖一横的两侧。细看之下,原来是每隔一人便离开原本的队列,这才组成了一条新的队伍。
这种花样是孙鉁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过的,他自问兵书战策读的不少,却未记得有一本记载了此种阵法的操演。难怪父亲不嫌弃他马贼的身份如此看重。只是他还是有一点隐忧,练兵是件很耗费精力和时间的差事,督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