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带来的有一半都是满八旗的精锐。明军所占优势不过是出其不意,等自己控制住局面以后,反击成功的可能性将非常之大。
刚刚稳定下来,便听有人惊叫:“院墙塌了,院墙塌了!”
玛济克循声望去,果不其然,这后院的院墙稀里哗啦塌了一大片,但见火光突然冲天,无数支火把将整个夜空照的通亮。
待尘烟落定,玛济克看清楚墙外情形之后不禁胆战心惊。数百杆火枪,直直指着墙内众人。原本火枪并不足为惧,但距离如此之近数量又如此至多,骤然开火,伤亡必然难免。
“降者免死!”
声音有些嘈杂,玛济克没听清对方在喊什么,问左右:“他们在喊什么?”
没等左右回答,便听明军再次齐声高喝。
“降者免死!”
玛济克这回听清了,他愤怒了,大清八旗铁骑何时受过明军如此侮辱,却没料到这个先河竟然被自己开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伸手便去腰间抽刀,却抽了个空,低头一看竟是刚才出来的急,不但衣服没来得及穿上,连腰刀都还在屋里。他很想说一声,等我回屋穿好衣服,拿了腰刀再来应战,但明军根本就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
但听一声长长的鸣笛之声,数百杆火枪齐齐发射。弹雨轰然而至,在不足二十步的距离上,挤在一起的鞑子甲兵们中弹者超过半数。玛济克只觉得自己胸口一阵剧痛便失去了知觉。
……
次日清晨,由河间府城奔往肃宁县城的官道上,一支骑兵马队正飞速疾驰。一马当先之人正是这次岳托派来绞杀李信的鳌拜,他远远的已经可以望见肃宁城头。
昨夜玛济克带人不告而别,半夜时分传令的军卒又回来报信,他们已经拿下肃宁,正恭候他率军前往呢。
鳌拜当然不会去和玛济克争抢这份功劳,就在刚刚得知玛济克偷偷出兵之时,便已经料定他必然会兵不血刃的拿下肃宁。明军在肃宁闹出如此大的动静,就算傻子也知道避敌锋芒,因此他并不担心玛济克会出现什么意外。
他所头疼的是岳托给自己派了一个如此桀骜不驯又自以为是的副手,今后动兵还有得他心烦。
转眼便到肃宁北门城下,却见城楼之上戒备森严,远远边减城头寒光乍闪,太阳散发出的光芒愈发强烈,映照在一片素白的雪地上,反射出的白光更是耀眼。
早有军卒上前通禀。
“速速开城,鳌拜章京在此!”
却听城上反问:“可有凭据?”
喊话之人辩声音仿佛正是那玛济克,还带着嗡嗡的鼻音呢。鳌拜不禁着恼,你抢功不听军令,他都可以容忍,但若想骑在自家脖子上拉屎,可别怪他翻脸不认人。
“本将便是鳌拜,玛济克你此刻不开城,还等待何时?”
话音刚落,便听城门吱呀呀开了。
“大人请进城!”
城上又是传下轻飘飘一句话,鳌拜正在气头上一心准备进了城先给玛济克来个下马威,不及细想催马便当先冲进城去。
肃宁是小城,并没有没有瓮城。进了城门便是坦途大道,却见街上空无一人,鳌拜立时便觉得不对,突听身后铰链声响,竟是铁闸下落,眨眼间便咣铛一声闸到地面上。
肃宁城虽是小城,但却拥有小县城并不长见的铁闸,所谓铁闸便是由拇指粗细的贴条打造而成的栅栏门,平日里由绞盘绞动铁链,挂于城上,危机时刻便可松开铁链铁闸落下以保护城门。
鳌拜所部便被一分为二,立时便乱了起来,城外清军不清楚状况纷纷朝城上喝骂。其实紧随鳌拜进城的不过十几骑,他立即预感到巨大的危险已经降临。但再想有所动作时却晚了。
四周突然冲出了数不清的军卒,堵住了鳌拜的去路,城上突然传来断喝,一阵恍惚的鳌拜没听清,抬头望去,但见数十支黑洞洞的火枪正指着自己。
鸣笛声长长响起,火枪砰砰之声立时此起彼伏,白色硝烟转瞬间弥漫城头。
瞬息之间,鳌拜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安静了,他终于听清了城上所喊之言。
“鳌拜受死!”
紧接着是钻心的剧痛,脸上、胸口、肩膀、无一处幸免。
鳌拜只觉得眼前越来越模糊,整个人摇摇欲坠,视线终于在一片模糊中翻滚着不知跌入何处,剩下的只有一片无尽的黑暗。
眨眼间,跟随鳌拜入城的清军便被斩杀殆尽。与此同时城外的清军也没好到哪里去,城上明军不知从何处弄来了两门小铁炮,冲着城下砰砰一顿乱放。
散铅弹与碎石瓦片呼啸而去,所过之处尽皆糜烂,战马骑手死伤不计。城外清军终于彻底换乱,主将惨死,原本是玛济克把守的城池不知何时,主人竟换成了明军。尽管他们有千余人,却早已士气丧尽,有人不甘心试图向城上射箭,换来的却是更为猛烈的大炮散弹。
清军在多重不利因素下,终于纷纷夺路而逃。直至奔出里许去,铁炮仍在隆隆作响,仿佛在为他们送行一般,亦或是说为他们敲响了丧钟!
第五十二章 岳托中计
河间府城,衙署屋外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屋内炭火盆正旺烧的满室生春,但倚靠在榻上半阖着眼的岳托却将被子裹的更紧了,这寒热病似乎日渐厉害。
“咳咳……咳……”
探子来隔着屋门从外边禀报:“禀大将军,肃宁派人送来了礼物。”
岳托半阖着的眼睛终于睁了开来,肃宁送来的礼物?这没头没脑的事,应该不是鳌拜的杰作,十有**是那玛济克所为。看来是平日里骄纵惯了,此战过后,定当好生管束一番,如此下去长此以往,这些人总有庇护不了他时候。
“呈上来吧!”
声音有气无力,但外边似乎已经听清了岳托所言,木门吱呀一声打开,寒风夹着雪片卷进屋中,那军卒迈进屋中之后连忙将门关好。炭火盆似乎着的更旺了,忽明忽暗的红色火苗嘶嘶吐着热气。
军卒手捧长盘其上托了三只木盒,将其小心翼翼的至于几案之上。
岳托瞟了一眼,但觉三只木盒能装甚东西,这玛济克整日介捣鼓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禁也有些好奇,这究竟是什么礼物。挥袖一拂。
“打开!”
军卒小心翼翼用钥匙打开了木盒上的铜锁,随着咔吧一声铜锁跌落于木盘之上,左侧的盒盖被缓缓打开。
“啊!”
紧随着是一声惊呼,盒盖应声跌落在地上,那军卒被惊的连连后退数步。
“鳌……鳌拜章京!”
木盒很深,岳托由于倚靠于榻上看不清里边究竟装了些啥,便问那失态的军卒。
“究竟是何物?”
岳托此话出口的同时,已经意识到里面所装的大概是何物,那军卒结结巴巴的道:“是…。。是鳌拜……章京的头……头颅。”
军卒断续说完,岳托也已经腾地从榻上起身,探头望去,果见一颗满是血污的人头,瞪着一双无神的大眼,不是鳌拜还能是谁?岳托只觉得一阵无力,连忙扶住了几案,探出右手一指第二个木盒。
“将那只……也打开。”
岳托废了好大的力气才将打开木盒的话说出口,他已经隐约猜出里面装的是什么,但在亲眼所见之前,又不愿承认。木盒打开,果见又是一颗人头,塌掉的鼻梁仍旧红肿不堪。他突然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便跌倒在地。
“快来人,大将军晕倒了!”
军卒一边汉人,又忙去扶岳托,慌乱中将两只木盒打翻在地,两颗头颅骨碌碌滚落在地,正巧门外执勤的军卒听闻屋内呼喊,转了进来就被眼前两颗头颅下的满身冷汗,仔细辨认竟是鳌拜与玛济克。
众人一番忙活,岳托好歹醒了过来,明军究竟出了何等人物,能连坏他两员大将的性命。
“这个李信当真小瞧于他了!”岳托伏在踏上喘息稍定,便看到了那第三只木盒,指着他吼道:
“打开,打开!”
军卒哪敢怠慢,生怕再刺激着大将军,连忙将第三只木盒打开。
“咦?”
随着军卒发出一声惊异之声,岳托不耐的问道:“又是何物?”
“回大将军话,是空的!”
“空的?”
“有张字条!”
军卒从盒内拾起一张白纸写就的字条。岳托认得汉字,将之接到手中展展了开来,注视良久,脸色阴晴不定,突然噗的吐出一口鲜血。
却见那字条上赫然写着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正是岳托的汉名,底下还有一行蝇头小楷,“在河间等我”,落款李信。意思显而易见,这第三只盒子就是装你岳托人头的。
岳托愤怒的将那字条撕了个粉碎,突然便出一口鲜血,然后竟觉得整个人都轻松多了,纠缠自己数日的寒热病似乎也消退了不少。于是从榻上一跃而起。
“背马,整军……”
一句话没说完便卡了壳,憋了良久,岳托终于将整个身子软了下来。
“笔墨纸砚伺候!”
屋中气氛冷的几乎快凝固了,军卒大气都不敢出一下,赶忙将笔墨纸砚备好。岳托拾起笔片刻之间便写成一封信。
“立即送往高阳,交与睿王。”
岳托又摊开一张纸,准备写第二封信,谁知眼睛竟然一阵刺痛,伸手去揉,只觉火辣辣的难以忍受,再揉……睁开眼睛竟是一片模糊……视线逐渐转暗……
……
肃宁县衙,大伙都围聚在衙署中炭火盆前,双手探在一片火光之上,试图使身上在暖和一些。
“李将军怎么如此笃定那岳托会撕掉那纸条?”
说话的是李信的贴身亲兵曾敢,陆九一拍他脑袋,笑道:
“笨啊,你看到有人写信骂你,不撕掉难道还裱起来挂在墙上?”
众人一阵哄笑,曾敢怒目而视却不敢与其动手,他知道两个自己捆在一起都不是那马贼的对手。
李信能想到这条毒计还多亏了前世喜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其中有个田归农的人欲暗害一个叫苗人凤的人,用的便是这招。不过这条毒计的难点却在毒药上,难民中跟着他的便一个原本是药店的老板,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询问是否能有这样一种毒药,粉末状,可以烧坏人体最脆弱的眼睛,岂料那人一口应下,声称能配出此药。
圈外还有一个**马金刀的坐在衙署中的椅子上,并不去凑热闹烤火,听到议论纷纷便插道:“李兄下一步该如何做?”
此人正是王朴,李信这一套组合拳将他看的目不暇接,自问自己也没这般创意,仅仅围绕一个肃宁便连斩鞑子两员大将,那个什么扬武大将军估计这会没被气死也得折腾掉半条命了。
“还得等等!”
“等什么?”
“高阳来信!”
依照大伙设想,此番折腾够了那岳托,何不趁热打铁,将他也诓了出来一并干掉。李信却并不如大伙想象的那么乐观,首先岳托不是玛济克之徒,他能做到一军之统帅便必有过人之处,想要算计于他便要将方方面面的计算周全了,否则万一打虎不成反被虎吃,那可就悲剧了。
李信突然起身来到王朴面前,似笑非笑道:“王大帅可知高监军到了何处?”
王朴面色一僵,但又以令人难以察觉的速度转瞬消失,继之以疑惑。
“到了何处?”
“蠡县!”
“李兄的意思,我们莫不是去投靠高监军?”
在时人看来这也是一条不错的路,但李信却没有半点想去投靠他的想法,他甚至还像将这个高监军当一回枪使。
“说起这高监军,还要有劳王大帅亲自去一趟蠡县。”
王朴眉头微皱,在全军战没之前,他与此人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不靠的太近,也不离的太远。因为紫禁城那位爷最是多疑,自己乃是边镇总兵,结交内臣一旦落下口实,一旦那位喜怒无常的爷发起彪来,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不过这高监军醋意太大,他见王朴搞两面三刀,便得着机会阴了他一把,这才使这堂堂大同镇总兵,落得个兵败被俘的下场。
当然,此时朝廷还不知道王朴被俘的消息,卢象升给崇祯的奏报上只说王朴全军战没,生死不知。这一点王朴此时尚不知情。
所以,他如今虽然拿着总兵的架子,但毕竟是寄人篱下,李信但有所请,又不能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应下。
李信的计划很简单,四个字,驱虎吞狼。目标便是河间府城。首先,多尔衮的大军都被调去围攻高阳,一个弹丸小城竟然吸引了几乎半个左翼军的精锐,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此战之后,高阳很可能便会因此而名扬天下。
而岳托由于先是大将被斩,很可能双目还暂时性失明,大军士气必然低落,而高启潜麾下乃是大明朝最为精锐的关宁铁骑,一旦围城,胜率挡在九成以上。更何况他还有无意中掌握的摧毁城墙的法门。
由此,河间一旦被拿下,身在高阳的多尔衮独木难支,远在真定的杜度更是孤军深入,届时形势一片大好,高启潜凭借着克复河间,便可得这驱逐鞑虏的首功,李信想不出此人有任何理由拒绝。
但明朝末年这个时代外臣多能人,内臣多蠢货。外臣是凭借多年的官场厮杀而存活下来的,而内臣则不同,他们凭借的仅仅是皇帝的宠信而已,这个高启潜便是如此,崇祯皇帝对此人的依赖已经直逼天启对九千岁的依赖了。几乎每次大军出征,都是这货监军。每次监军这货都得折腾出点幺蛾子,杀良冒功,排挤同僚,陷害功臣,哪一样干的都是奸佞小人的标准勾当。
李信不敢保证此人是否脑袋让驴踢过,进而拒绝他的提议。他猜测高启潜此番北上蠡县,很可能是听说了多尔衮大营遭袭损失惨重的消息,想借此机会浑水摸鱼捞一票。但高启潜自己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多尔衮的对手,贸然出手肯能会死的很难看,没准还得将大明朝最后的精锐,关宁铁骑给败光了。
李信便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给他指条可以立功的明路,实则是为了给高阳解围。他很清楚,如此下去,高阳撑不了多久,必须有外力配合孙承宗才行。
而这个传达之人便是王朴!
第五十三章 偏向虎山
高阳城头一片死寂,城墙斑驳残破,只有那猩红色明军战旗随风猎猎。城外则是朔风如刀,大地苍茫一片。城北三里外的清军大营,一骑疾驰而至,中军大帐内睿亲王多尔衮摊开信笺,粗略瞧上几眼后脸色微微一变,抬头看向那报信的军卒。
“鳌拜与那玛济克当真都被那叫李信的杀了?”
“正是那蛮奴!”
那军卒欲言又止,多尔衮看在眼里,知道他定然还有内情没有全说。
“还有何事?一并报来。”
“这……这……”
多尔衮见他吞吞吐吐不禁恼怒,冷冷的哼了一声。那军卒被吓的一个激灵,连忙匍跪于地。
“大将军,大将军他眼睛瞎了……”
听完那军卒匪夷所思的描述之后,多尔衮不由得扼腕痛惜,痛惜没有将那李信留住,这厮简直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鬼才。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也只有等高阳战事结束再去会会那李信,顺便将其收入囊中。竟似对两员大将的惨死毫不在意。
“回去抱于你家将军,让他多多注意身体,好生养病,高启潜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打发走岳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