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可是洪部堂?在下大将军麾下参将……”
是李信麾下的一个参将,但恰在此时炮声火枪齐射,满耳都是爆豆一般的响声,所以那参将二字后面的名字却没听的清楚。
“正是本部堂!”
洪承畴的亲兵突而紧张,又突而放下心来。又闪开了一条路,让他们直奔了过来。
一行马队大约五十余人,为首的参将翻身下马,冲着洪承畴抱拳就算是行礼了。
“参将牛蛋见过洪部堂!”
“不必多礼,牛将军!”
洪承畴虽然对牛蛋的慢待多有不快,但毕竟是人家救了自己,这点忍耐力还是有的,也不和这武夫一般见识。不过,他却突然觉得,牛蛋这个名字似乎耳熟的很,好像在何处听过呢,只是一时顿住了,却是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
“参将史大佗见过洪部堂!”
紧随牛蛋身后的另一员武将抱拳行礼,洪承畴顿时恍然,这二人不是自己着人押解往京师,意图陷害李信的那两个武夫么,真真是巧合,还是老天特意安排他们来讨债的!
身为堂堂四边总督的洪承畴若是在以往根本就不会将这二人放在眼里,奈何此时此地也不得不放下了身段,伸手做虚扶状。
“二位将军辛苦,军前不必多礼,可否引洪某去见你家将军?”
“哎呦,对不住洪部堂,俺们大将军军务繁忙无暇过来,这回领兵的是俺们程副将,俺们程副将又特地派了俺们哥俩亲自来见部堂,毕竟当初也是见过面的,有过交道,您说是不是啊!”
史大佗抢在牛蛋之前,阴阳怪气的抢白了洪承畴一通。当初洪承畴假惺惺的见了他们一面,说的话冠冕堂皇,史大佗和牛蛋也一直将他当了好人,就算被押解到了京师也一直没往坏处想。
直到后来,牛蛋和史大佗两个人才后知后觉,终于明白了,自己早就被这个姓洪的当作了打击大将军的棋子。
现在得着了机会,史大佗如何可能放过,便狠狠的奚落了他一番。
洪承畴面色数度变化,他好歹也是堂堂的四边总督朝廷重臣,居然是一个副将派了两个参将来迎接自己,还当众说了出来,这种明晃晃的羞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洪承畴双手紧握成拳,却终于是忍住了没有发作。
不但是史大佗,就连牛蛋心里也憋着气呢。这个姓洪的没安好心暗算大将军,大将军还花心思救他作甚?但大将军严令又不得不遵从,是以只能从嘴上讨些便宜。
再者,听说这洪承畴是被鞑子俘虏过的,搁在朝中恐怕已经算是失节之人,但大将军不但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反而还对其多有帮助,似有助其度过难关之意。
尽管牛史二人都对李信的胸襟钦佩不已,可救这姓洪的,他们全都不以为然。
“哎,俺说洪部堂,此地不是就留之所,赶紧跟俺们兄弟去安全地方吧,对了,你的兵也别一并跟着,分成四路分路撤离,在后面跟着……”接着又冲洪承畴身边的亲兵们呼喊道:“兄弟们,大将军派俺们兄弟俩来迎大家伙去锦州,你们马上就安全了。锦州城里早就烧好了热水,煮好了热汤,等着大家伙呢!”
话音未落,洪承畴麾下残兵顿时欢呼成一片。
史大佗说话极其不客气,牛蛋干脆除了见礼时说过一句干脆便一言不发。两个人将程铭九的话传到了,便引着洪承畴的亲兵,结队赶往北方。
牛蛋接到的命令是直接将洪承畴安全的接到锦州城中,否则就要军法伺候。到了这般境地,洪承畴深知不是闹情绪的时候,虽然这两个武夫言语多有刁钻,却是真打算来接他走的。
洪承畴麾下的残兵早就士气低迷,难以再战,听了史大佗那一番话后更是无意恋战此处,一门心思准备去锦州城里喝热汤去。无奈之下,洪承畴也值得默许,他清楚如果此时自己阻止,这些人说不定会起来造反!跟着那两个武夫都去了锦州。
但洪承畴还是指着战场道:“这,这战斗……毕竟鞑子势大,多个人留下也多一分胜算……”
牛蛋早就一催战马冲了出去,史大佗则不耐烦的道:“洪部堂还啰嗦个甚,三卫军对付他们绰绰有余,还是赶紧跟着咱们兄弟去锦州吧,莫误了时辰让大将军责怪!”
说罢也不再理会洪承畴催马加速而去,其他人亦是乱哄哄一片跟了上去。洪承畴被抢白的脸上忽红忽白,浑身颤抖,好一阵才缓了过来,胸腔里长叹一声,也打马跟了上去。
山海关外,代善忽然得报。
“主子,主子,三贝子来信。”
代善猛然精神一阵,等萨哈璘这信已经等了三天,如今终于到了。他从戈什哈手中夺过了书信,展开才看了几眼,目光中就迸射出了灼人之色。
“好,太好了!传令下去,今夜行动!”
第四百七十六章 挫败奸计
代善早于数年前就在辽西关宁军中植布密探,本来也就是在宁远、锦州一带驻防,可此番大战他们又随着大军撤入了山海关城中,这恰恰便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数日之前他绞尽了心思才与那人联系上,而且还捎带着来了个反间计。据说那姓李的知府来行营谈判后,被怀疑是清军的奸细,而在一回城便被逮捕下狱。
如此更好,趁机便让这李知府吸引了城中明军的目光,反倒忽视了原本就存在于城中的奸细。后来,与李知府曾一同前来谈判过的张通判又亲自赶赴清军行营谈判,提出来可以为大清军提供粮草饷银以换得他们退兵。
代善闻言之后不由得哑然失笑,看来城中的几位明朝重臣们的屁股已经坐不住椅子了,居然提出了这等从未有过之条件。于是他又将计就计答应了下来,不过却提出要明朝先交付一半的粮食。
这倒不是代善有意难为,而是清军的粮食在海船被烧后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了,这也是他下决心急于里应外合赚开山海关的诱因之一。
谁知道那张通判竟也一本正经的讨价还价起来,最终达成了协议,先支付三分之一的军粮,等萨哈璘的大军由义院口撤回山海关外后,便将余下的粮食悉数交出来。
代善曾强令要求今日下午必须交割第一部分军粮,但张通判却一口回绝,倒不是拿不出来,而是此事须等京师的回信,否则即便是孙承宗也不敢擅专。
代善有些失望,既然今日拿不到粮食,这一战之前便也就绝了赚到明军许诺粮食的念想。
当晚夜黑风高,阴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正是行动的好时候,萨哈璘所部借机多路出发偷偷摸到山海关内城南门下,讯号发了出去,只等着城中的内应将城门打开,然后他们一拥而入。
代善曾几次来信告诉萨哈璘这一战的关键,因此萨哈璘极为重视亲自带着人摸到了山海关南门之下。城里很快回应了萨哈璘所部的秘密讯号,萨哈璘惴惴之心稍稍安定了一些。
便等着城中的内应安排妥当之后,将城门打开放他们进去。据说城中的内应是位参将以上的将军,地位不低,又兼着重要的差事,萨哈璘心里打着盘旋,阿玛暴露此人也是不得已啊。
夜静的吓人,萨哈璘严厉约束部下,不得擅自发出一丁点声音,防止暴露了目标。可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萨哈璘的心却是又悬了起来,不祥的阴云似乎在胸口汇集密布。
不过城上很快又反馈回了新的讯号,让他们稍安勿躁,这多少让萨哈璘略略安心了一番。
突然,一道极为耀眼的光束窜上了天空,划破了夜空,紧接着便在最高处炸了开来,如天女散花一般。这分明就是烟花啊,埋伏在城下的八旗兵有些人还抬起了头瞧热闹。但萨哈璘却脸色剧变,不好,中计了!
他刚要下令撤退,却是已经晚了。就在那一束烟花炸开之后,城头上陡然亮起了数不清的火把,紧接着便是一阵瓢泼的如雨,将城下埋伏的不少八旗兵们淋的透湿。
萨哈璘也未能幸免,浑身湿漉漉的,可他鼻头耸动,鼻腔里却充斥着异味,这哪里是什么水啊,是城上泼下来的火油。
“不好!快撤!快撤!”
话音未落,城下八旗兵的后路居然也举起了数不清的火把,将整个城下映照的如同白昼。竟是明军不知何时已经摸到了他们的身后,萨哈璘惊惧不已,下令冲过去。
但现实却没给他们这个机会,城上面立时就抛下了数不清的火把,跌落在地面上将满地的火油点燃,顿时就烧起了熊熊大火。数不清的八旗兵被吞没在了一片火海之中。
萨哈璘身在其中却是要比他麾下的军卒们也多了一份幸运,身边军卒满身着火之后,他迅捷的跳开了去,衣襟上沾了火星,立时将身上的布衣燃着,吃痛之下赶忙身子落地滚了数丈之远,将身上的火熄灭。
火烧之下,萨哈璘神志却恢复了澄明,情知对方明军有备而来,自己中了计事情早就不可为,眼下他唯一所能做的就是逃跑。萨哈璘再不恋战,趁着混乱之中试图避开明军的堵截……
山海关城头上,一众军将欢呼雀跃。祖大寿面无表情,看着下面在火海中挣扎的清军士兵,所有人都在称赞一个姓顾的副将。
“顾将军,这一计火攻用的妙啊!”
“不愧是李将军的部下!”
这个顾将军正是李信麾下的营官顾十四,他奉了李信的军令于三日前抵达山海关,将孙鉁未死,洪承畴未死,并且都在敌后坚持抗击鞑子的消息带了进来。
不过,这个消息却只在小范围内通报,除了孙承宗等少数几个文官,瞒过了绝大多数的人。因为,就在顾十四来到山海关的同时,城中抓了奸细,而这个见习居然是山海关内的一个知府。
这一点太过让人匪夷所思,不过是出使了一趟清军行营,回来以后却如何变成了奸细?而张通判指认李知府是奸细也不过是凭借着捕风捉影的怀疑,根本就没有任何真凭实据。
更何况,如果鞑子真要收买奸细,岂会蠢的自家便给暴露了出来?城中之人草木皆兵,并非看不透此点,但是谁都不敢承担这个责任,所以即便是明知李知府大有可能是被冤枉的,却也没人敢站出来替他说一句话。
顾十四身为局外人,却是比城中那些惊弓之鸟看的更远,这弄不好是鞑子搞的花招,又曾联想到刘宇亮在锦州曾不止一次的怀疑城中有鞑子的奸细,便向孙承宗建议不如将计就计,和鞑子玩一把大的。
于是,孙承宗便下令将那李知府下了大狱,并宣布择日施加以极刑,以祭奠那些死去了的大明将士。
顾十四建议孙承宗命心腹于暗中张罗,每日严加监视清军动静,今日果然不出所料萨哈璘带着人分成几路偷偷出了大营,来到城下。
不过百密还是有一疏,最终还是被那个奸细逃了过去,只抓住了一个跑腿的把总。奈何此人竟也从未见过那幕后的奸细,所有联系都是由密信传递,一直不见其人。
无奈之下,只好安排那把总与城外的萨哈璘假装交换讯号,与此同时孙承宗下令亲兵秘密开上城墙,同时又将早就安排好的人马由东门出去,在后路将萨哈璘所部包抄了过去。
一切如此准备就绪,萨哈璘果然一步步的走进了早就为他挖好的大坑。
城上倾倒了不知多少火油,大火竟然熊熊燃烧了一夜,直到天明还没有熄灭。其间清军士兵的尸体早就化作了焦炭黑灰,更无一人幸免,至于这其中是否有清军的主将萨哈璘,也由此无法辨认。
祖大寿亲率关宁军出城攻击萨哈璘大营,一举大获全胜,营中清军士气低迷,很快便被打的作鸟兽散!一夜之间,城中危局竟似已经解了一半。
顾十四将计就计的主意大获全胜,孙承宗在督抚衙门召集了城中各级文武官员。
孙承宗被家丁抬着竟端坐于大堂正中。
“还有个好消息!宁远巡抚孙鉁、四边总督洪承畴,他们没有死!”
此言一出,堂中一片哗然。
孙鉁和洪承畴没死?这个消息实在太过震撼,宁远城破之后整座城都被鞑子烧成了灰,孙鉁不死得是多大的幸运。至于洪承畴,广宁前屯卫外的清军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十余万之多,一样逃出生天,却是更不简单了。
“老夫知道诸位难以置信,但这都是事实,他们此刻正在锦州,三卫军也在锦州,这位顾将军可代为作证!”
孙承宗指着身边站立的顾十四,又扫视着堂中众人。
“如今,咱们反攻的时机到了!你们知不知道,奴酋皇太极已经死了!代善恐怕他也在山海关外坐不住了……”
“阁老,末将以为,当下不宜大军轻出山海关,咱们好不容易才稳住了局面,如果轻易出兵万一中了鞑子诡计,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
说话的是祖大寿,虽然没有直言明说,但意思却很明显,如果中了计被鞑子反咬一口大军有个闪失,就等于山海关有了闪失。那么这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恐将又面临危险变数,所以他是极力反对贸然出兵反击的。
“末将建议,不论鞑子撤与不撤,我军当以山海关为依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上策!毕竟昨夜一战之胜了鞑子一部偏师,他们十万主力还在山海关外,以我军的实力恐怕难以与其野战力敌。”
祖大寿的接连抢白,得到了堂中绝大多数军将的附和。他们的担忧也都莫衷一是,认为孙阁老不该如此急进。至于那个使出火攻之计的顾将军,此人不遗余力的鼓动孙阁老出兵,无非是希望阁老出兵去锦州救李信!
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师报捷
山海关中的诸位文武都反对在此时出兵,更何况昨夜早有斥候来报,就在关南萨哈璘部动作之时,位于关外的代善大军亦是蠢蠢欲动,如今形势不甚明朗,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孙承宗在大家的劝告下也不得不收起了出兵锦州的想法,毕竟兹事体大便没有当众表态,而是表示此事须容后再议。在离开大堂后,孙承宗特地将顾十四叫去了府中。
孙承宗得知次子孙鉁未死的消息,整个人都变的精神了许多,因此今日竟然奇迹般的可以坐了起来。不过,毕竟是身体虚弱,回去之后便觉得大为疲惫,但他还是坚持见了顾十四。
顾十四此人孙承宗必须要见,他要实实在在的了解李信下一步的真实意图。
“回阁老,大将军之意,只有牢牢占据锦州,才能保住关宁锦,否则多年来经营的辽西防线便彻底毁于一旦了!”
孙承宗对此深以为然,但却是叹了口气,颤颤巍巍道:
“话虽如此,可自锦州到山海关这一路上的堡寨关城终究是被鞑子付之一炬了,想要尽复旧观又谈何容易,李信其心可嘉,守锦州却是一条不愧路!”
顾十四面色凛然,却坚定的回复孙承宗。
“回阁老,大将军说了,失锦州便是亡国之兆,就算明知山有虎也要偏向虎山行!锦州守得住要守,守不住也要守!”
他本来对这位满朝天下称颂的孙阁老满怀希望,可如今听孙承宗的意思竟有劝说大将军放弃锦州的意思,心下就对这榻上的老人也生出了不满与失望。但是,毕竟孙承宗失而复得儿子也在锦州,就算他不想着大将军总不能不想着自己的儿子吧?可他仍旧不出兵,结论只有一个,这位老人决断之中皆是出于公心,顾十四失望归失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