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括孙承宗对李信也是既用且防,然而这个孙鉁却不同,虽然心思才智丝毫不亚于乃父,但与人相处时却少了几分政客的老辣之气,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说白了就是孙鉁常常待人以之诚。

    在听说了孙鉁战死辽西殉国的消息后,李信着实难过了一阵,为他的死而感到惋惜,谁曾想此人居然与洪承畴一样,大难不死!

    “二公子,高阳一别不想今日在此相会!”

    李信细细打量眼前的孙鉁,精神面貌与当初已经大为不同。相比高阳时的养尊处优,本来圆润的面庞也变得菱角分明起来,倒有几分刀劈斧凿之感。身上棉袍鳞甲,已经和身边的武夫军将一般无二,时局练人,竟生生的将一个温文儒雅的读书人摇身变成了赳赳武夫。李信下马便要拉过孙鉁的马缰绳。

    岂料孙鉁却笑了,黝黑的脸膛更显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让人看着说不出的舒坦。然后,他的动作也极为利落,偏腿下马一气呵成,举起粗糙的双手,正迎上李信去牵马缰绳的手。

    四手紧紧相握,恍惚间李信居然有了恍若隔世之感。当初在高阳城中,并肩战斗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彼时他还是一介待罪的马贼,孙鉁是高阳城中地位举足轻重的孙家二公子。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今日李将军又证此言,我大明人才辈出,相信赶走鞑子那一天不会太远。”

    孙鉁和李信两人互相寒暄一番,将刘宇亮晾在一旁,使得他甚为尴尬。不过刘宇亮生来最善于自我解嘲,打趣二人道:“你们两个别只顾着卿卿我我,别忘了这还有满大街的活人!”

    李信这才注意到刘宇亮居然是和孙鉁一同来的,不由得一愣。

    “刘相如何,如何亲身犯险来此?”

    刘宇亮见自己成功将焦点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嘿嘿一笑,长叹一声买了个关子。

    “这可说来话长了,还不是他老父逼着老夫来此,老夫说不得只好再拖着这把老骨头来个千里走单骑!”

    刘宇亮说的嬉笑,但孙鉁却将他的来意告知了李信,李信大为震惊,山海关相邻的义院口居然破了,而孙承宗不指望朝廷竟是将希望寄托在了身在重围中的三卫军,还真是高看他李信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 商议定计

    李信为孙鉁的到来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极大的鼓舞了城中三卫军的士气。实际上,此时此刻锦州城中的很多人都有些迷茫,认为苦守锦州早晚会弹尽粮绝,而清军如果大举回师,整支三卫军势必将陷入绝地。

    即便清军短时间内不会回师,以大将军所宣称的围城打援之计已经被证实失败,而牵制清军的效果则仍旧不甚明朗,尤其是在得知了清军由海路往来运送人员物资后,这种论调近日来更是甚嚣尘上。

    包括孙鉁都对李信强行占据在锦州持有不同的看法,只是不便于明目张胆的反对而已。

    “不知李将军下一步的打算如何?如今父亲有意让你南下夹击清军,如孙鉁所料不差京师的旨意没准也快抵达辽西,也定然是催促你南下。”

    孙鉁左右分析了一番,却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结论,李信一时间不清楚他究竟持何种想法,只好问道:“二公子认为李信该何去何从?”

    言下之意,你是认为我该听从你父亲的命令南下,还是坚守锦州,或者另有计策。

    李信问的直接,孙鉁便也不想在绕圈子,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就实而论,孙鉁不赞同南下夹击清军,表面上看我朝大军成南北夹击之势,但深究起来却远非如此。”说到此处,孙鉁悠悠的叹了口气,“以李将军的三卫军眼下的人马,不过万余人坚守锦州或可有余,可若作为夹击一方的大军则实力不足,如果强行决战势必损失惨重……”

    孙鉁语气平缓,说出话来便如说些家常一般,可他的这一番分析落入李信二中却不由得遍体生寒。他注视着孙鉁,目光里充满了不解与疑惑。

    “说实话,孙鉁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与其一动不如一静,其实保存三卫军最好的办法是离开辽西,从长计议。毕竟,清军如果放弃了山海关后,一旦回师十万大军碾压而来,锦州城势必会成为一座孤岛,直至弹尽粮绝而破……”

    “二公子的意思是?”

    孙鉁犹疑了一番,最终肯定的道:“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两害相权之下,当然要取其轻,南下主动进攻山海关之外的清军,虽然会缓解清军对山海关的压力,甚至会对清军对山海关的围堵造成一定的威胁,可为此葬送一支能占善战的大军未免得不偿失。而山海关在没有外援的情形下,坚守半年以上当不是问题,最终清军所面临的境地,无非是继续围城,或者再次袭扰京师……”

    如果清军袭扰京师,那么就等于山海关的防御战略彻底失败,那么皇帝必须拉出替罪羊来背黑锅……杨嗣昌、洪承畴、刘宇亮、包括孙承宗等一干重臣栋梁恐怕都难逃连累。显而易见,这些人如果皆俱获罪,朝廷动荡绝非大明之福,相比之下牺牲一个区区总兵的李信则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孙鉁的话虽然软绵绵的,但却像一把利剑直插入了李信的胸口,又狠狠的拔出来,鲜血淋漓……的确,在有识之士,具备大局观之人的眼中,为了朝廷大局没有什么是不能牺牲的,但为什么每一次被牺牲的都是他李信。

    李信自问当了明朝的官以来,无一日不是战战兢兢,安置难民,怕死伤了太多的百姓,打击蒙古满清,为了避免明朝灭亡的悲剧,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不是一心为国,说起来他是封坛拜将的大将军,可放眼大明又有哪个如此高官,身无恒产,没有妻妾?到现在还两袖情分的,除了他李信还能有谁?

    即便如此,和庞大的文官集团相比,也不过是一条随意可以丢弃的破布。

    孙鉁厚道,才不避讳的说出了这些话来。其实,即便孙鉁不说李信也能看破此事的利害关键,但他仍旧对孙鉁的善意提醒,充满了感激。

    但是,孙鉁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三卫军不是普通的明军,而李信也不完全是打算被动坚守锦州,一个更为宏大的蓝图早就已经在构想甚至是实施之中。

    “二公子切毋忧虑,三卫军既不会轻易毫无意义的与清军硬碰硬,也不会坐困愁城。”

    闻言孙鉁双目迸发出灼人的目光,“李将军难道还有妙计?”他对李信能够力挽狂澜起死回生的能力并不怀疑,毕竟当初在高阳就见识了他成功抵抗住清军,成功将清军主力拖在高阳城下,最终为清军的败走,朝廷的不战而胜奠定了基础。

    所以,李信极具信心的说出自己另有打算时,他毫不犹豫的便相信了,而他也更倾向于李信能够相处更好的办法。

    “二公子可听说了奴酋皇太极驾崩之事?”

    “甚?”

    孙鉁的震惊无以复加,皇太极居然死了!这对朝廷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清廷内部必然会因为争夺皇位而陷入重重纷争,那么他们哪里还能集中精力对外用兵,最终的撤兵相比也是理所当然。但他转念一想眼下的局势又觉得难于理解,按照常理清军的最佳选择必然是稳步车兵,可他们仍旧在全力攻击山海关,甚至还摆出了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

    如此,清军主帅要么是准备取得一定优势之后再从容撤军,要么……

    孙鉁想到了第二种可能之后,便觉汗流浃背,如果清军主帅打的主意真是后者,那么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极为棘手了。

    “李将军可有应对奴酋死亡的策略?”

    李信点头。

    “李信已经促成多尔衮与奴酋庄妃争夺皇位成了僵持之势,现在还有一部三卫军在辽阳一带活动作为牵制,如此远在山海关的代善就成了决定皇位归属的关键人物,想来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指望着远在山海关的代善表明态度……”

    “代善?你的意思是现在于山海关指挥清军的是代善?代善身为皇太极之兄,努尔哈赤之子,在清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此人野心绝不在多尔衮之下,只怕多尔衮急吼吼一番反倒替他人做了嫁衣!”

    李信暗赞,孙鉁的见识果然不差。他有了后世的见识,对历史事件往往会有先知先觉的准备,可孙鉁完全是从所知的情况,所推测出来,那就不简单了。

    究竟多尔衮是否未他人做了嫁衣?对明朝而言,一个弱主绝对比一个强君的威胁要小,那么李信所需要做的就是促成多尔衮为他人做这件事成为现实,不但如此,他还要借此机会,让代善撤军,同时收复在这一战中失去的宁锦。

    当李信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后,孙鉁被彻底震惊了,真没想到李信的打算竟然如此让人难以置信。

    “现在的关键所在是将清军的海路截断!”

    孙鉁陷入沉思,良久之后才道:“辽西海岸狭长,可以登陆靠岸的地方不在少数,在岸上围堵绝不是明智之选择,而咱们又没有海船,根本就无从对抗,这个难度倒是不小!”

    李信笑道:“这个问题在二公子到来之前已经相出了办法,虽然他们在辽西的登陆之地不止一处,可在辽西靠岸的地方,则只有那么两三处,三河口、盖州一带首当其冲,只要消息准确,调遣得当,袭击这几处之后,一把火将鞑子的海船烧掉,到时鞑子后路自当断掉!”

    原来不是在辽西,而是去辽东。孙鉁的思维由于固有的原因而只局限于辽西并不奇怪,因为出兵到辽东在此前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是,而现在清廷大军俱在山海关,内部空虚,那么趁虚而入突袭辽东便也就成了可能。更何况,据李信说言,此前已经派人在辽阳一带劫掠烧杀,扰乱鞑子后方,吸引视听,并成功的达成了目标。

    “不过眼下还有个问题,需要二公子帮忙!”

    孙鉁没想到李信居然主动提出来请他帮忙,忙道:“为朝廷出力,责无旁贷,李将军尽管说,孙鉁定当竭尽全力!”

    李信收起笑容正色道:“此事颇为棘手,并不容易!”

    “何时学会卖关子了?说!”

    孙鉁抖了抖衣襟,淡然催促。

    “刘宇亮是负命而来,想要后顾无忧,还需二公子出面,说服此人!”

    刘宇亮其实并不能左右三卫军是否出兵何处,但关键是他回到京师之后却三言两语便能将三卫军用命拼回来战功给轻松的抹杀了,如果硬碰硬事后难免会招致他的嫉恨,不如趁着孙鉁在此,让他来将刘宇亮摆平,也算物尽其用。

    “还当何事,交给孙鉁就是!”

    两个人又商议了好一阵时局,孙鉁起身告辞,去寻刘宇亮解决李信提出来的问题。而李信则将别阔儿招来,他带的草原骑兵简直是雪中送炭,面授机宜之后令其休整一番后即刻出兵。

    然后又令程铭九亲自带着步战营第一营与之互相掩护,天黑后向北急行军,一夜时间足够抵达三河口。

第四百六十八章 贝子被抓

    清军大营,代善稳坐中军,三字萨哈璘袭破山海关,将这座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关城包围,想来绝对会震动明朝。到时候,没准又有大把的明朝官员人头落地。

    其实代善也在犹豫,究竟是一力拿下山海关,还是不理山海关长驱直入,扫荡明朝的京畿?不论前后两种选择,都让他十分矛盾,选择前者,一旦成功,拿下了山海关就等于扼住了明朝的咽喉,明朝失去了山海关就相当于宋失去幽燕,战略的劣势将极难挽回。但山海关城高池深,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一蹴而就的,除非有非常之办法。

    后者则不同,可以很快就见到成效,甚至劫掠大批的财货人口满载而归,但如此也就使得他的功劳不甚显眼了,毕竟在此之前清军已经无数次的入关扫荡,而除了去岁多尔衮,每一次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相比之下后者的选择便不如前者显眼,说不得要出此策了……

    “阿玛,阿玛?”

    在一阵呼唤中,礼亲王代善缓过神来,这才发现四子瓦克达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他的身后。

    “何事?”

    “据报,前一次运走的物资被明朝残兵给烧了!这股明朝残兵进来愈发嚣张,阿玛要想办法将其歼灭才是!否则大清军后路有不稳之虞。”

    代善看着瓦克达,他这次出征将几个儿子都带在了身边,硕托多有智计跟在多尔衮身边,萨哈璘身具勇武带兵打仗也是个好材料,只有这四子瓦克达相较平庸,也因此放心不下才轻易不将他派出去独当一面,怕误了事,也怕害了他。

    不过现在看他居然对扰乱大清军后路的这股疥癣之疾甚为重视,着眼处不错,据他所知这股明朝残兵开始不过几百人的规模,到眼下几经汇聚已经有了几千人的规模。此前大战中,大清军进军神速,自然便会有为数不少的明军趁机逃跑遁入密林,如今有人出面组织,重新啸聚也就顺理成章。如果,任其发展还真有可能成为大清军后路的一大威胁。

    说一千道一万,这都是大军无暇分身的前提之下,如果大军扫荡之下,这股残兵直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但是很显然,大清军并不具备分兵回击的条件,那么只能以最少的人数将这股明朝残兵歼灭。

    代善煞有介事的看着瓦克达,“的确是个问题,说说,你有什么打算?”

    瓦克达听阿玛终于接话了,便兴奋的道:“回阿玛,儿子决定分两步,一是诱敌,二是伏击!”

    代善点点头,诱敌伏击中规中矩,也算是个不错的主意,“详细说说,如果得当,便让你领一部人马去如何?”

    瓦克达来游说代善的目的就是要出兵一战,整日憋在军营中,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听到代善有松口的意思,大为欣喜,便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

    代善频频点头表示赞同,也大为满意,他突然又问了一句:“山海关城高池深,有什么办法能尽快轻易破城?”

    尽管是阿玛随口一问,瓦克达成就认真的思考了一阵。

    “城高池深也是就外部而言,若能派密探买通其内部,以名利诱之,不愁山海关不破!”

    代善再一次满意的点头,看来这个四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本来那枚棋子是轻易不想使用的,如今说不得要将之牺牲掉了。不过,这牺牲绝对是值得的,拿下明朝的山海关对明朝打击之大绝对是致命的。

    “好了,下去吧。让图赖带一千带甲精兵随你前去!”

    瓦克达单膝打千,连不迭的谢恩。

    “谢阿玛,儿子一定不负阿玛所望,将明朝残兵一举歼灭,斩杀干净,清静我大清军后路!”

    瓦克达兴冲冲的走了,代善则亲自手书一封,封口之后令戈什哈急送往萨哈璘军中,然后举步出了军帐,外面夜深如水,双手倒背,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点点灯火的山海关城头,若有所思。

    良久之后,代善觉得有些冷,便转身回了军帐,口中自语道:“成败便在这几日,明朝的命运将走向何处,大清的命运又将走向何处……”

    和衣卧在榻上,代善不知何时便睡着了,一整眼外面早就泛白,忽然有戈什哈慌张来报。

    “主子,大事好了,大事不好了!”

    代善一骨碌从床榻上起身,“何事慌慌张张?可是山海关有了消息?”

    戈什哈气喘吁吁,不知是累的还是因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