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名左营军卒轰然应诺。

    豪格见李信不再理会自己,又急又怒道:“李信你要食言吗?”

    李信淡然一笑:“我又没说何时放你,押下去!”

    孔有德见李信并不排斥自己,知道这条命算是保住了。他过惯了刀口舔血的日子,每天面临的不是杀人就是被杀,从毛文龙到孙元化,又到皇太极,降叛数次,最终多数与其并肩战斗的人都死光光,他能保住一条老命靠的不光是运气,这听风使舵的本事才是关键。

    其实,孔有德实在冤枉的很,原本在清廷那里做恭顺王,不管是不是奴才,好歹也是个王爷,总比在大明朝当每地位让人瞧不起的丘八强多了。皇太极又是个极为重视人才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能为他所用,皇太极从不吝啬赏赐他权力与地位。孔有德一度打算就如此为满清拼命到死,哪成想人算不如天算,偏偏不知从何处冒出一个叫李信的马贼,一夜之间又将自己打回原型,重新过上了疲于奔命的日子。

    他想过趁乱离开李信的队伍,但如今不管大明朝还是满清都容不下自己,被哪一方抓住都难免死路一条,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李信这里算是最安全的,便暂且栖身于此。

    李信之所以不杀孔有德一是他性格使然,二是此人精通火器的制造与操控,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要孔有德不闹的过分,便留下他又有何妨!

    将孔有德打发了,李信又将陆九与张石头招至身边。

    “现在天色尚早,我已经派了人前去铁灯盏侦查,只等摸清了情况,天黑下来便开始行动,你们两个召集本部人马,原地休息,养精蓄锐。”

    张石头本是不赞同贸然偷袭铁灯盏巡检司,但李信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他便不再提出异议,刚想应诺,别听李信道:“石头,你的右营还有多少弹丸火药?”

    “昨夜一战耗费不多,总还够打个百十次。”

    李信点头道:“太好了,如此你的右营仍旧作为步兵使用,骑马快速奔至战斗位置,下马作战!陆九的左营则作为轻骑,袭扰侧翼,配合你作战!”

    李信如此安排张石头的左营,大致暗合了后世的摩托化步兵作战之道,乘坐交通工具快速机动到战斗位置,与敌交战,从而弥补了步兵机动能力差的弱点。

    陆张二人拱手应诺,转身离去。他们停留的位置地处偏僻,是一处废弃的林中矿场,鲜有人烟,只等养精蓄锐便杀个痛快!

第三十三章 高阳之战

    李信在蠡县养精蓄锐,而往北百里的高阳却在暴风骤雨中,进行着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战。战斗已经进行了一个时辰,北城城墙下堆满了鞑子的汉军尸体,由于温度在持续下降,冰冷的雨水中开始夹杂着雪片,落在地面上与血水混成暗红的一片。全身铁甲的多铎一双眼睛隐藏在头盔的阴影之下,汉军士卒在各营佐领的督促之下,顶着漫天雨雪继续冲击着山字型城墙。

    高阳城头的抵抗十分激烈,即便在这种雨雪天气下,火枪失效,经改造后的高阳城墙失去了大部分的功效,高阳军仍旧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意志。与北城相较,西城的战斗则更为惨烈,巩阿岱为麾下满八旗军卒配备了不少楼车云梯,虽然雨雪突至,道路泥泞但多尔衮铁了心要强攻高阳,他也顾不得心疼军卒性命而再保存实力了。

    经过一夜营啸的满兵仍旧保持了相当的士气,不断通过云梯攀上城头,一度将高阳军打的手忙脚乱,但高阳军总能在最关键时刻凭着惊人的韧性将他们击退。巩阿岱对此并不急躁,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战场不在北城也不在西城,而是在南城。他之所以将进攻节奏推进的如此之快,不过是为了吸引消耗高阳城中的后备力量,为南城真正的主攻争取更多的优势。

    多尔衮为此连自己的大旆都挪到了西城,以误导高阳守军他们的主攻方向是在西城。

    事实上高阳城中从鞑子攻城开始就一直存着关于城外敌军主攻方向的争论。鲁之藩开始认为清军的主攻方向一定是南方,但随着战事的推进,西北两方的压力丝毫不亚于城南,而尤其以城西攻势最为猛烈,数段城墙几次易手。而让他更为确认城西就是清军主攻方向的是,半个时辰前多尔衮的大旆在西城的清军中竖起。

    五军营参将郑西尧的判断历程大致与鲁之藩相同,主张将大部分的生力军应用在西城。

    而一直保留没有使用的杀手锏开花雷,也被从仓库中一筐筐的提了出来,这些武器的制造材料随着鞑子围城,得来愈发不易,是以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能使用,如今城西压力太大,城墙几度易手,几乎已经到了非使用不可的地步。

    与此同时,大批的后备军被从各处城墙调往城西,加入战斗。

    周瑾自知不通兵事,尤其是在那次擅自令民壮出城的惨败之后,很少再对如何用兵多加置喙。而县令雷觉民亦是对城防工作忽冷忽热,漠不关心。但却有一个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由于清兵强攻高阳,攻势极为猛烈,高阳军大有招架不住的态势。坐镇城中的孙承宗令二子孙鉁集结所有家丁,又出钱在城中另募丁壮,凑齐500之数,一并交与典史鲁之藩统一调配。

    于是一向善计的孙鉁便被临时抓差成了这一队丁壮的指挥者,这个不同的意见正是孙鉁提出的。

    “鲁典史,郑将军,孙鉁认为鞑子强攻城西与城北,不过是为城南的主攻吸引我高阳军火力。我们将主要力量投放于西城,恐怕不妥,毕竟南城没有进行过改造……”

    孙鉁向来谨言慎行,但那是独善其身,如今高阳危如累卵,不论当讲的还是不当讲的,只要对高阳有益,他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郑西尧属于客军主将署理高阳军务,而典史鲁之藩在兵士上又的确有些见地,因此绝大多数情形之下,他都对鲁之藩的意见表示拥护,这一次也不例外。但由于自己的身份尴尬,他又不好对孙鉁的说法第一个提出反对。

    鲁之藩自然不认同孙鉁的说辞,西城战斗之惨烈绝不是佯攻,城下层层叠叠堆积的尸体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真鞑子。正因为这种惨烈才转变了他先前城西仅是佯攻的看法。而孙鉁并没有参与西城之战,想当然的认为南城才是主攻也并不奇怪。

    “二公子,兵事决策在独断而不赖众谋,之藩主意已定,勿须多言!”

    西城战事越发吃紧,鲁之藩没有功夫和孙鉁一介书生争论,因此言语间极为霸道,也非常不客气。但都是公心谋国,孙鉁自然识得大体,不再与其争执。

    周瑾却突然开口了:“二公子之言也不无道理,孤注一掷未免太过冒险,不如折衷一下,生力军可调,但开花弹可先不使用,以防万一。”

    高阳城外北风愈发强烈,大雨夹雪也逐渐开始变成漫天鹅毛般的雪片夹着淋漓雨滴,斜斜的砸向地面。遍野横尸慢慢被大雪覆盖,只显露出淡淡的白色轮廓。战场的惨烈不再那么触目惊心,却寒气逼人,无论攻方还是守方,都开始变得有气无力。

    不论城西、城北与城南,所有的清军也开始只见呐喊而渐少登城。

    位于城南将旗之下的多尔衮等的就是这一刻,抖开布甲上凝结的冰碴,大手一挥,身边的掌旗军卒便开始挥动手中令旗,随即战鼓隆隆骤响,沉闷的战场上竟然再次爆出震天的杀声,多尔衮一直隐忍不发的生力军出动了。

    前戏做足,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场,这场大雨虽然令战斗变的艰难,却实实在在帮了多尔衮的大忙,高阳军善使火器,如今大雨断其双臂,真刀真枪的对战,八旗子弟放眼这天下还真罕有敌手。

    这股呼号狂奔的清军踏着满地的白雪与残肢断臂直冲到墙下,攀着云梯如蚂蚁般附墙而上。高阳城上守军几乎到了强弩之末,清军一鼓作气气便登上城头,随之是更为惨烈的肉搏之战。而高阳军在危急时刻似乎也爆发出了惊人的耐力,最终还是将拼死将登上城头的清军赶了下去。

    战鼓隆隆如冬日惊雷,伴随漫天雨雪,数不清的鞑子又如潮水般一浪高过一浪的涌向高阳城。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爆炸之声竟此起彼伏传了开来。由于雨雪的阻隔能见度极低,多尔衮分辨不轻究竟是何处传来爆炸,精神不由得为之一紧。

    隐隐约约可见伫立在高阳城墙外的楼车轰然倒下,爆炸之声仍在陆续传来,最终报信的军卒终于带来了令多尔衮难以置信的消息。高阳城头在扔开花雷,登城攻势受阻,损失惨重,几辆楼车全部报废。

    楼车与云梯是登城的主要器械,没了这两样东西,难道还能填土攻城吗?如今的天气不适合不说,仓促之间又如何准备?多尔衮似突然醒悟,开花弹?如今这天气连雨带雪,什么火器还能正常使用?这明显与常识不符,但偏偏又是事实!

    多尔衮一阵冷笑,好个李信,竟又骗了本王一次。只可惜大明朝重文轻武,注定这样的人才不可能得到崇祯那老儿的重用,你逃回高阳等于自投死路。

    随着开花弹的使用,高阳之战胜利的天平逐渐倾斜向高阳军,清军最后一波生力军的士气也逐渐损失殆尽。多尔衮长叹一声,情知今日攻城已然失败。

    片刻之后,金铁之声响彻整个战场上空,雪夹雨也终于变作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精疲力竭的清军如退潮般离开高阳城,倒卷回营。

    此战失败出乎多尔衮预料之外,终究还是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假如没有营啸大大影响了军中士气,假如早知道高阳守军在大雨天气下也可以使用开花雷等火器……但事实没有假设,多尔衮能做的只有整军再战。

    他还有真正的杀手锏没有使出,那就是河间府图尔格正星夜赶回的万余大军。只要图尔格赶回来,高阳守军在今日一战早已元气大伤,看孙承宗李信还拿什么来抵挡大清的铁骑!

    百里之外的李信并不知道惨烈高阳战况,随着太阳西斜,天空竟然飘起了雪片,几乎在一瞬间便演化成漫天大雪。崇祯十一年迟来的大雪隐藏了李信这600人的痕迹,谁也不知道,在蠡县境内还有一支今后将影响整个直隶、山东战场形势的骑兵存在。

    当然,这一点连李信自己都不敢肯定。大雪突降使得他不得不提前了进击铁灯盏巡检司的计划,此时所有人身上只着单衣,大雪一下,转天温度就可能降到零度以下,解决这些人的棉衣竟然也成了当务之急。

    李信终于体会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更佩服后世那支在没有任何后勤保证的情况下,能够转战万里的红色军队。如今,他们面临的情况也是如此,附近各大县城几乎全部落入鞑子之手,没有棉衣,没有粮食,一切都需要亲自去抢。

    “去铁灯盏的斥候还没有信吗?”

    李信能清晰的透过身上单衣感受到罩在外面铁甲的冰凉,陆九亦是冻的哆哆嗦嗦。

    “该不是出了意外?”

    派出去的是高阳本地人,曾来过蠡县,也到过铁灯盏,迷路的可能性不大,但现在大雪弥漫,几乎伸手不见五指,能否迷失道路就不好说了。张石头搓着手,认为斥候迷路的可能性不大!

    “不等了,召集人马,现在就出发!”

    注:大旆:又叫旄旆,只有身份高贵统率全军的统帅才会拥有。大旆也往往会成为两军对垒时,敌军的主攻方向。

第三十四章 大明官军

    出发的命令一经传达,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左右两营由于组成成分不同,风格也大为迥异。左队是以马贼为班底组建,雷厉风行,却失于散漫。右队是高阳军老营的民壮,以强调纪律见长,比起跳脱的左队又略显死板。

    崇祯十一年的第一场大雪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的趋势,不过一个时辰光景,地面上的积雪已经没过脚面。如果按照这种速度下上一夜,恐怕会深可及膝,到时候行军都将十分困难。

    李信急于出发正是基于此点判断。

    在左右二营准备整军出发的空挡,李信找到了孔有德,由于他在清军中征战多年,对清军的行为习惯极为了解,所以他想了解一些,关于清军把守这种小型津要的部署惯例。

    孔有德自是将所知和盘托出,他也没有必要隐瞒,毕竟自己的安危已经绑在了李信这架战车之上。虽然他恨李信毁了自己的大好基业,由堂堂王爷变成了疲于奔命的贼寇,但现实便是如此,在没有足够力量之前,蛰伏才是上上之选。

    例如铁灯盏这种地方,通常会留下几十个鞑子兵再辅助以百人或是更多的汉军,一可监视明朝内部的动向情报,二可保证各部人马之间的信息通畅。

    听到孔有德的判断,李信对这次突袭铁灯盏巡检司的行动还是充满了信心的,现在摆在他面前最大的敌人竟不是鞑子,而是大雪弥漫的贼老天。

    再看军卒们,将身上仅有的干粮,一点点喂给了战马,宁可自己饿着肚子。左队马贼出身,爱护对战马更甚于自己。右队虽是民壮但亦有很多人是马户出身,自幼养马自然也知道战马的重要性。只有让战马吃饱了,它们才有力气在战场上驰骋。

    李信的目光透过鹅毛大雪织成的帘幕在军卒们身上一一扫过,弹尽粮绝也不过如此,此战没有退路,只许胜而不许败。

    左右两营随李信转出树林,便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地,奈何积雪甚深,能见度又非常低,尽管李信一颗心脏能急出火来,行军速度仍旧慢的难以接受。

    由于天气与路况极为复杂,几十骑被远远的撒了出去探路,以避免大队人马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与鞑子军迎面撞上。张石头紧催了几下战马,与李信并驾齐驱。

    “教习,前边该是杨村一段的猪笼河,过了河便是铁灯盏巡检司的地盘,只不知水位如何,过不过得去。”

    张石头身为高阳本地马户,对相距百里的蠡县地形显然也十分了解,能在大雪漫天的情形下还能辨别出方位实属不易。他继续说道:“保险起见,咱们不如沿猪笼河逆流而上,猪笼河沿岸村子很多,不如找一个落脚,待雪停了再做下一步打算。”

    他还是坚持之前谨慎从事的想法。

    “张队长此言差矣,兵贵行险,须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鞑子也会认为这鬼天气下,不会有人偷袭,咱们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大有出其不意,一击必胜的机会。”

    说话之人用力抖落身上雪片,露出曾明瓦亮的明光铠,正是孔有德。

    李信对二人所言不置可否,但平心而论,孔有德的话更合他意。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由远及近,随之而来的是阵阵呼哨,李信的心脏陡然一紧,这是约定好的信号,如此呼号便是遭遇大股鞑子的示警。

    陆九跟着也是一声呼哨,左队骑兵加速往右翼驰去,与右营保持了约二十步距离,两营遥遥相望,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

    战马若隐若现在雪幕中,依稀可见四蹄刨地,几乎是不顾一切的没命疾驰,骑手则隐约俯身于马背之上。片刻功夫,便疾驰至马信身前,骑手狠勒马缰,战马吃劲后蹄踏地,前蹄高高腾起,唏律律一阵怪叫。那骑手再也坚持不住,竟一个跟头跌落在地。

    “胡二狗是你?”

    张石头惊讶的发现骑手竟是此前派去侦查铁灯盏巡检司的斥候胡二狗。李信也认出此人,连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