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是在你手里跑的,你知道该怎么办!”
那部下抱拳行礼,“末将明白!”说罢,转身上马离去,竟真的去寻那晋王郡主了。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吴山耸耸鼻头,不由有些后悔,昨夜让人格杀郡主的命令,他一生阅女无数,却不知这皇族女人的滋味如何……
“他娘的,咱们又让姓李的小子耍了!若他在,咱们根本不可能如此轻松的攻破这五寨堡。”
话音未落,立即便有人出言奚落孔有德!
“孔王爷你休要涨他人威风,灭咱自家士气,有咱们吴将军在,就是杨嗣昌来了不一样是送死吗……有这功夫,还不如回去找你那刘大当家再讨来一支队伍……”
“你,你混账……”
“哈,还真当自己是王爷了,你算个球的王爷……”
吴山的部下对孔有德毫不在乎,极尽嘲讽之能事,吴山竟也不制止,心里却是认同孔有德的说法的。李信没准真是以这股明军来引诱自己,然后金蝉脱壳。说不定什么晋王之说都是那李信编造出来蒙人的,但是他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一时之间也说不好究竟是哪里不对。
突然,吴山脑中灵光一现,出现了两个字,“代州”!
对,就是代州。
吴山痛叫失悔,自己当真中计了,李信恐怕此时已经解了代州之围了吧,亏得他自诩名将,竟然也一叶障目,被个晋王的名号,牵着鼻子走了数百里路。
一念及此,吴山立即下令。
“整军,出发,目标代州!”
吴山越发迫不及待的想会一会这个李信,他自从军以来不说百战百胜,却也是少年得意,若不是高阳一战让他失去了所有,三十岁前登台拜将也未必不可能。如今竟在一个马贼出身的幸臣面前屡屡吃瘪,叫他如何能受得了!
李信一连打了三个喷嚏,一双温润的素手将一件大氅披在了他的肩上。
“李兄有何打算?”
流贼大军在忻口驻足不前,代州明军总算松了一口气,如今代州与大同浑源州已经联通一气,第一批补给物资马上就会运到,一同前来的还有,此前没有与大军一并出发的,没有经过训练的三卫军第四营。
李信没有回答,反而一把抓住了未及离开自己肩膀的柔夷。手的主人挣了一下,反而被抓的更紧,便不再挣扎。
“小妹巾帼不让须眉,代州一战李信自愧弗如,不如由你独领一军罢!”
第二百三十五章 伴君东流
黄妸故作吃惊,然后又板起脸来,咳嗽两声,双手抱拳粗着嗓子道:“末将听令!”
李信哈哈大笑,他自然是说的玩笑话,继而面色却不由自主的沉了下来。
“何等心事,让李大将军如此忧心忡忡?”
李信渭然一叹,“就在刚刚,自大同的信使捎来消息,三卫的粮食快供应不上了。”其实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三卫收留了十数万难民,人吃马嚼的,能挺上数月已经极是难得了,晋商经过一冬天的被劫掠,损失不小,而且经由镇虏卫挂起这股检查站之风后,沿边墙各卫都有样学样,凡是往口外去的货商一律通敌,货物一律收缴。
各卫渐渐从中尝到甜头,竟然乐此不疲,有竭泽而渔的趋势,弄的晋商龟缩起来,再不敢有所动作,这个后果倒是李信所没想到的。往后须另行开源才是,毕竟他针对的满清鞑子,而不是大明商人。
但是这笔帐,不论李信认与不认,晋商都将其算在了李信的头上。
“商社还有十几万石粮食,不如先拿了去应急。”
对此,黄妸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嗬,大商富可敌国!”
“如何?也想立个名目,收缴了去?”
黄妸的眼神里故意多了几分戏虐,李信摇头,“终不是长久之计……”话到一半,他揉了揉眉头,不无感慨的道:“都说做官好,我看还不如做一商贾,挥手泼金,岂不快哉!”
此处乃是城外一片坡地,李信放眼满地一人多高的蒿草,突而笑道:“李信若是不做这总兵,倒不如做小妹的管事,每日里千万金银过手,羡煞旁人……”
黄妸却笑道:“李兄若是只图金银之辈,谁还要你。”
“李信一介马贼,倒是要得!”
黄妸一字一顿的道:
“马贼又如何,有大胸襟,一样是大英雄!”
李信默然,自打刘国能打出闯王旗号,先前所熟知的历史,都将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眼前又黑压压一片,尽是乌云滚滚,连一丝光亮都没有,他也从从最初的志在必得,一心指望着力挽狂澜,到现在却是天下愈发糜烂,纵然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大明朝廷的江山还是不可遏制的溃烂了,而且还要来势更为凶猛。
唯一让他安危的是,于乱世之中,倒是混了这立身的根本,也好慢慢筹谋。
“走,去滹沱河看看!”
李信这一回出来可不是只为了谈情说爱,以三卫军和代州的实力,也就是自保有余,流贼大军早晚要北上进攻。他要趁这难得的战争间隙,好好查探一番代州地理,争取将地利人和发挥到极致。
岂料黄妸的马匹却不知因何惊了,希律律长嘶一声,便窜了出去。李信陡然一惊,打马便直追过去,由于几番大战之后,战马死的利害,所有的马匹都集中到了骑兵营,就连李信的亲兵也都成了步卒。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个蹄子,眨眼的功夫就只剩下两匹狂飙的战马在滹沱河畔飞驰。
三月已至,冬雪融化,河水渐起泛滥之势,竟是一天一个模样,两匹马也因此被拦了下来,往东北方疾驰而去。不知过了多久,荒芜的草滩河谷中只有那马蹄叩地与嘶鸣之声。
战马陡然顿住,黄妸的身子却飞了出去,在蒿草地上打了几个滚出去。这可把李信吓的三魂七魄丢了一半,赶紧飞身下马去看她伤的如何了。也是心急便忽略了脚下,竟然被绊的站立不稳直趴在里黄妸身侧,甚是狼狈。
李信顾不得自己,刚要起身,耳畔响起了清脆的笑声,再看黄妸已然坐在身侧,正掩嘴而笑呢。他立时明白,自己上当了,于是伸手去扯她,哪想到黄妸却真的倒了下来。
温软的身体贴在身上,让李信直觉热血上涌,黄妸额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清澈的眸子正深情的看着他,口鼻间的气息如兰似麝……到了此时,李信哪里还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再不犹豫,猛然吻住了她颤抖的双唇……
滹沱河边只剩下深深的蒿草在有节奏的摆动,独剩两匹战马交颈嘶鸣……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才从一人多高的蒿草中起身出来,黄妸紧随李信其后,夕阳已下,一抹晚霞涂在她的脸上,更显妩媚动人,一双清澈的眸子却望着滔滔滹沱河。
“真想化作这河水,永远伴君左右!”
李信一时口拙竟不知如何对答,黄妸转而笑道:“时候不早了,咱们得回去了,若是再不走,还不知他们已经闹城什么样子了呢……”
黄妸没说错,代州城已经炸开了锅,黄胜急的跳脚直蹦,他最疼爱的妹妹丢了,一个下午杳无音讯,如今大战刚刚结束,外面可不太平,若是遇到了溃兵山匪,后果不堪设想。
三卫军这边亦没好到哪里去,听闻总兵大人不见了,几个头头脑脑顿时便如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到处一通疯找。还是此前在忻州一战立有大功的田复珍沉稳,叮嘱众人,此事切不可声张,只宜暗中寻找,否则乱了军心,后果亦是不堪设想。
谁知就在太阳最后那一抹余晖彻底消失之前,李信与黄妸两人联袂而返,代州城众人这才长出一口大气。
现在摆在三卫军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接下来是守是攻,而身为三卫总兵又署山西总兵事的李信不但要应对山西战局,还得考虑三卫所面临即将断粮的窘迫局面。
其实,解决办法无非就是两条,一是搞屯田生产,正好到了春季,开荒种田。二是大同周边没铁矿丰富,由三卫来督办,分配劳动力,以产出的煤铁换取生活物资。三是,据李信了解大同等地原本便有极为发达的手工业,现在正好可以大力扶持,草原上的需求一直很大,很多生活必须的货物因为来自南方而一直紧俏,若是由大同本地出产,正是天时地利,利润丰厚。
但是,大搞屯田生产,毕竟是远水,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一点,李信也早就想好了,两个字“借钱”!
众人听了借钱一事之后,都纷纷摇头,晋商已经被李信搜刮的损失惨重,人人恨不得生啖其肉,哪里会借半个铜板给他。但是李信却似乎成竹在胸一般。
“债券?”
听到李信嘴里吐出的这两个字,众人又是一惊,待听到解释,郭师爷撇嘴道:“债券,债券,就是借据换个名目,说来说去,还是借钱。看眼下形势,代州黄家肯定不会拒绝,其他几家就难说喽!”
郭师爷自打忻州一战死中得活,自觉立下了赫赫战功,说起话来也底气十足,甚至感觉李信平素里都对他礼让了三份,是以现在派头足的很。
田复珍眉头紧皱,忽而问道:“大帅可是还另有打算?”
明朝中后期便已经有了称呼一镇总兵为大帅的惯例,现在李信虽然只是署理山西总兵,但是底下人却都已经纷纷改了称呼,称其为“大帅”了。
李信当然还有后招,他发行债券不仅仅是瞄准了几大晋商,而是瞄准了山西大同所有人。也可以说是为他发行钱币,做一次预演,当然,为了吸引人们购买兑换债券。第一,他李信所代表的三卫总兵府要在山西树立去绝对的威望与信誉。第二,还要抛出足够多的好处,以达到吸纳钱款的目的。
就在李信于代州城搞的如火如荼之时,刘国能亦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好消息,他听罢斥候的禀报,一连大笑了三声。
“天助我闯军,天助我闯军也!”
原来,竟是攻击平阳府的左良玉大军突然爆发了鼠疫,顿时战斗力尽失,被过天星打的大败,狼狈逃窜回济源不说,更是连脚都站不住,此时此刻已经被赶过了黄河。现在河南省在黄河北岸的两个府已经尽在他刘国能掌握之中。
由此一来,忻口的大军便没有必要继续停驻观望。
“传令忻口大军立即开拔北上!”
不过,这个命令刚刚出了刘国能的口,便有人跳出来阻止。刘国能细看之下,竟是他代之为上宾的那个官府师爷刘文起。这个人不简单,据说乃是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他得了此人便如获至宝,极为器重!
立即恭敬的问道:
“先生请讲,可有不妥之处?”
“自是大大的不妥!”
“哦?如何不妥还请先生教我!”
刘国能听刘文起说起不妥来,便极为重视,便要细听这位能人的高见。
“闯王容禀,明朝气数未绝,我军北上本就极为不智。以文起之见,当在一战得胜之时,有上中两策!”
“愿闻其详?”
“上策,一战获胜,便以偏师袭击明朝京师,闯王则带领大军南渡黄河,占据关中,封闭潼关。一面以崤函之固抵抗明军。一面屯田生产,静待时机成熟,出兵中原袭取天下!”
“下策呢?”
刘文起一捋颌下胡须。
“陕西不保则继续南下入川,以蜀道之险难凭做百万甲士抵挡明军。。。。。。”
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心开花
对于刘文起的上中两策,刘国能沉默不语,他能感觉到,在这位能人的心目中,恐怕自己执意北上伐明当就是下策了。但是,如今大军已经如箭在弦上,岂能容他半路松劲,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能打也得打,不能打还得打。
刘文起满怀期待的等候着闯王刘国能的下文,却迟迟不见他有回应,情知自己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说起来他现在也是死心塌地跟着刘国能,若不是闯军攻城,今年秋天便会因为杀妻一案而被秋后处斩了。这刘国能也不知是从哪里听说了他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便稀里糊涂的封为天人。
而这刘文起肚子里也的确有点干货,既然阴差阳错再世为人,便决定一心一意的辅佐刘国能,万一造反成功,说不定还能混个开国功臣当一当,也未可知。但是,他也能清楚的感知,明王朝气数尚存,当不会如此灭亡,只有立足根本,打一场拖延战,慢慢的将明朝这个垂垂老矣行将就木的老东西耗死才是上上之策。
奈何刘国能急功近利,似乎已经被眼前虚妄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还能再说什么呢?
恰逢吴山击败晋王参军,太原府西北的几个州县卫所望风而降,时至此时,整个山西行省除了北边的大同府,以及南边的潞安府,几乎已经尽在闯军之手。
刘文起见刘国能还在沉默,便起身匍跪余地,以头叩地,声色俱悲。
“闯王三思,文起所言句句肺腑,正值左良玉糟了瘟疫,新败南逃,能征善战者如洪孙之辈又都远在京师,若是现在以优势兵力南下,必当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关中、蜀中当尽为我闯军所有。”
眼见刘文起如此激动,刘国能再不能装作不闻不问,赶忙起身将之扶起,长叹一声。
“先生不知孤的困难啊!给先生交个实底,所谓十万大军不过都是临时由流民拼凑的乌合之众,打顺风仗可以,若是失了士气,一夜之间就可以土崩瓦解。大军南渡,难就难在如何向他们交代啊……”
刘文起焉能不知流贼的所谓几十万大军都是些什么货色。
“壮士断腕便当如此,岂能瞻前顾后?”
声疾色催,刘国能面上闪过一抹尴尬,这等于是说他在婆婆妈妈,但是他随即又苦笑,事实的确如此。
“不若由过天星兄弟入河南,兵进川陕!”
“闯王切莫如此!”
刘文起重新坐定在椅子上的屁股又重新弹了起来,连忙摆手阻止。
“此事焉能假手于人?”
现在山西闯军之中,成份也极是复杂,是由三股势力纠合到一起所组成。其中最强大的一股便是刘国能,其次便是北上的黑煞神,但是代州一战后不知所踪,所以现在只剩下两股。那最后一股则是一直在山西南部徘徊的过天星,此人与刘国能的关系也一直是若即若离,若是由他先占了关中蜀地,难免不另生枝节。
“这,这……”
刘国能还是不甘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明早就不得民心,否则,先生所教之口号一打出来,焉能有如云百姓附和?”王侯将相这句话是年前吴山投靠之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有了他的启发,在加上年后在军事上取得的一系列的胜利,使他才逐渐有了取朱明而代之的心思。
“闯王当真决意伐明?”
刘国能重重点头,刘文起一拍大腿,“也罢!若是北上伐明便不能在意一城一池得失,若代州仍久攻不破,此战必然又将无功而返。我闯军当绕开它,直杀紫荆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此言一出如拨云见日,刘国能眼中闪过了一丝兴奋之神色,“既然先生认为北上可行,不如孤亲自领兵,以壮大军士气,如何?”
“不可,闯王需当坐镇太原,若有变故,才可从容应对!”
听到反对,就像在意料之中一样,刘国能也不坚持,而是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坐下。
“就依先生,孤坐镇太原!”
……
“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