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了一盏茶时间,就返回了驻地。
黄邵跟张武略微不同,黄邵的部曲是弓箭兵和枪兵的混搭,演练的时间,也差不多是一盏茶的样子。
之后是典韦、田丰、王平、李高等人的部曲。
最后是六千四百常山兵上场。
当常山兵演练完后。
赵风一抬手。
当鼓声停下后,赵风才把手放了下来。
然后看向众人:“检阅仪式,诸位都看完了。”
“诸位目前对各自的部曲,和对其他人的部曲,应该都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
“该怎么改进,诸位以后可以慢慢去思考。”
“以后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军事检阅,至于具体日子,可以另行决定。”
说完,站起身来:“好了。”
“现在该当着三军将士的面,来进行一次任命。”
“此次任命,算是变法的开始。”
“都到台下去准备吧!”
众人站起身来,对着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就纷纷往高台下走去。
赵风拿起扩音器,走到高台前沿,能保证让大部分士兵都看到的位置,大声喊道:“从今天起!”
“将会陆续开始,实行军事变法!”
“首先是武职的变化。”
虽然赵风喊的大声。
但真正能听到赵风喊话的士兵,其实连一成都不到。
也就是离高台最近的极小部分士兵,能听到一点。
之后还是需要,各部分别在传达下去。
赵风看向王平和李高:“王平、李高听封!”
王平和李高,分别出列,走到高台的阶梯处,单膝跪地,一拱手:“‘王平’‘李高’在!”
赵风点了点头:“我当着三军的面。”
“现在正式任命你们为偏将军!”
“负责统领你们原先的部曲,编制上限为一万大军!”
王平心里很清楚,想都没想,一拱手:“谢主公!”
“末将领命!”
李高则犹豫了起来。
虽说现在有了正式编制,但大军编制上限,却只有一万人。
而那些暂时剔除的老兵,就有一万两千八百人,就算还给自己一半,也还有六千四百人。
加上那些老兵,自己的部曲,应该在一万五千人以上!
至于那些未及冠的小兵,就不用指望。
因为未及冠的小兵,已经被赵风划拨到学院去了。
而且自己以前本来就是左将军,现在感觉还被贬低了一样。
虽然清楚那个左将军的军职做不得数,但士兵数量是实实在在的。
李高这一犹豫。
就导致大家都看向了李高。
王平在旁边干咳了几声,小声道:“别犹豫了,赶紧先领命!”
“有意见,回议事厅在说。”
“现在可是当着三军的面!”
“你要是让赵刺史,当着三军的面前难堪,你以后连偏将军的职位也别想指望了。”
李高想了想,觉得王平说的也对,这么多人看着,自己只能同意,一拱手,不情不愿道:“末将领命。”
赵风点了点头,对赵狗蛋那边示意了一下。
赵狗蛋身后的亲卫,立马端着盛放金印紫绶的盘子,往高台下走了下去。
第四百七十三章 偏将裨将(三更!!!)
李高和王平双手接过木盘,就站起身来,退回了先前的位置。
赵风拿起扩音器继续道:“张辽听封!”
张辽快步走到高台前方的台阶处,单膝跪地,一拱手:“末将在!”
赵风点了点头:“我当着三军的面。”
“现在正式任命你为裨将军!”
“大军编制上限,提升至七千五百人。”
“至于另外划拨给你的兵马,回去在说。”
张辽一拱手:“谢主公!”
“末将领命!”
赵风对赵狗蛋那边示意了一下。
赵狗蛋身后,走出一个端着木盘的亲卫。
木盘里盛放的也龟首金印紫绶。
除了下面刻的字不同,外观上,没什么区别。
张辽接过木盘,就站起身来,退回了先前的位置。
等张辽回到自己的位置后。
赵风继续喊道:“张武、黄邵,听封!”
张武和黄邵,快步走到高台前方的台阶处,单膝跪地,一拱手,同声道:“末将在!”
赵风点了点头:“我当着三军的面。”
“现在正式任命你们为都尉!”
“以后我军都尉一职,编制上限改为五千人。”
之前任命张辽当都尉时,并没有说以后全军的都尉,都是五千人的编制。
但先就正式颁布了出来。
也就是说,以后在赵风这边,都尉和校尉的对比,抛开品轶不说,都尉要大于校尉。
话说回来,都尉的来历,本来就要比校尉更早。
张武和黄邵,一拱手,同声道:“谢主公!”
“末将领命!”
之后接过赵风派亲卫送来的金印紫绶,就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赵风环顾了一圈,拿起扩音器接着大声道:“为了提高我军士兵的身份地位。”
“现在颁布一项试行变法方案!”
“从今天起。”
“亲卫军在穿着军甲,执行军命时,拥有见任何人不跪的特权!”
“任何人的意思,就是说,包括我也在内!”
“与此同时,为了让亲卫军,拥有符合该荣誉的能力。”
“下个月开始。”
“亲卫军进行全军选拔!”
“那些各项能力不足的,会被剔除出亲卫军。”
“同时,如果能力达到要求的士兵,会编入亲卫军!”
接着看向赵云、张辽、典韦等众人:“此变法方案,试行一年!”
“一年后,如果方案执行的不错,会额外挑出最厉害的一部,赋予他们同样的特权!”
“好好努力吧。”
赵风话音一落。
高台前方能听到赵风声音的士兵,发出震耳欲聋的高呼;“主公万岁!”
接着周边一些不明真相的士兵,也跟着高呼:“主公万岁!”
一瞬间,高呼‘主公万岁!’的声响,就扩展到了全军。
赵云、张辽、典韦等人,本来脸色就十分吃惊,这下就更吃惊了。
不过现在,显然不是提问的时候。
五万大军齐声吼了十来声。
赵风高高举起双手,往下压了压。
这个手势所代表的意思,大家都明白。
虽然距离太远的,听不清赵风说了些什么。
但还是可以看到这个手势的。
一瞬间,大军就安静了下来。
赵风走下高台后,对着众人笑道:“有疑问,回议事厅在问。”
“现在去把我刚刚颁布的,几条变法新条例,通告全军!”
“记住,要士兵们,不要胡乱编排,更不要外传出去。”
田丰、张辽、典韦、赵云等人,分别行了一礼:“喏!”
赵风点头示意了一下。
转身就往绝尘的方向走去。
田丰、张辽、典韦、赵云等人,看到赵风离去,也分别往自己部曲的方向离去。
赵风率先进城后。
各部大军,也开始缓缓进城。
这次晋阳的百姓,又见证了一次赵风的大军。
别的不谈。
这士兵数量,还是挺多的。
赵风回到议事厅不久。
田丰、赵云、张辽、典韦等人,在率领各自的部曲,返回军营后,就迅速赶到了议事厅。
没办法。
除了田丰意外,其他众人实在有太多的问题要问了。
等人到齐后。
赵风也没等谁开口来询问。
率先把自己和田丰商议过变法的经过,说了出来。
包括为什么让士兵可以不跪的理由,也解释了一遍。
对于跪地投降免死一事,只要打过仗的,都所有了解。
所以很容易就接受了赵风这个理由。
赵风说完后。
张辽一拱手:“启禀主公!”
“这变法之事,我们不好去非议。”
“不过,所谓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其礼排在六艺之首。”
“亲卫军见到主公都不跪,那么岂不就是无礼?”
“连亲卫军都无礼……”
赵风罢了罢手:“那就新增一礼仪。”
“这又不是什么难事。”
“以后亲卫军,见到自己的上官,行军礼。”
说完,赵风自己右手的手掌摊平,五指并拢,手心微微向内中指微触眉梢。
行了一个后世标准的军礼。
田丰看到赵风行了一个军礼,好奇道:“此礼有什么说法吗?”
赵风听了无语。
这敬礼到底是怎么由来的,说法不一。
自己哪里清楚。
这只是刚刚灵机一动,条件反射的,就把后世的敬礼用了出来。
赵风沉吟了一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
“新的礼仪。”
“你们可以去给他编排一个说法。”
考虑到众人的接受能力。
赵风接着道:“我本来是准备让亲卫军行抱拳拱礼。”
“不过为了和诸位区分开来,临时想的敬礼。”
“你们自己二选一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赵云干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既是变法。”
“那么就应该注重这个变字!”
“我看就依主公的说法。”
“以后亲卫军改为敬礼吧。”
“至于礼仪的说法,我们大家在合计合计。”
“反正目前只是亲卫军用,无需太过注重这些。”
众人不清楚,赵风是不是和赵云串通好了,故意这么帮腔的。
不过,赵云说的也对。
反正现在只是小范围使用。
不合理的话,大不了以后继续变法!
第四百七十四章 第十九镇
雁门郡,阴馆,太守府。
一守卫,快步走进议事厅,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王太守。”
“公子机从晋阳送来家书一封。”
说完,把文书双手呈上。
议事厅里的侍从,接过文书,转交给王太守。
王太守接过文书打量了一下:“这东西跟拜帖一样。”
“用来书写家书,确实比较轻便。”
“就是保密性太差。”
“这只要一经手,就有可能泄露出去。”
然后就看到文书的正面,写着‘吾父亲启’的字样。
问书里交代了赵风上任并州刺史之事。
其实就算王机不交代,王柔也自然会清楚的。
接着还叙说了,赵风需要向并州全境世家、豪强募集粮食的事情。
用赵风的话来说,就是要和治地内的世家、豪强,关系更加亲密一些。
还说赵风从常山郡,带来了一百余万石粮食。
问自己应该配合赵风拿出粮食来,还是拒绝拿出粮食。
如果要拿,又应该拿多少。
最后更是写到,赵风曾暗示自己,让王家不要与王司徒一家走的太近,不会有好处的。
至于具体为什么,赵风没说,需要父亲拿主意云云。
王柔思考良久。
拿出毛笔和空白竹简,书写了起来。
写完后,把竹简交给旁边的侍从,对着跪地的守卫道:“把家书送去代郡吾第手中。”
“不得有误!”
守卫一拱手:“喏!”
太原郡,晋阳,刺史府。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刚刚从幽州传来消息。”
“奋武将军公孙瓒,起兵三万,响应联军号召,正式加入伐董联军!”
赵风沉吟了一下:“按照时间上来判断。”
“公孙瓒应该是第十九镇诸侯了。”
“此时董卓都已经返回了长安。”
“他跑出来凑什么热闹。”
赵风以前对此还有过疑问。
明明记得公孙瓒也有参加伐董的。
而诸侯会盟时,为什么没来参加。
当时还怀疑可能是哪里记错了。
现在看来,应该是公孙瓒来的时间比较晚。
有些地方记载了这事,而有些地方,则没有记载这事。
情况跟孔融类似。
孔融也是响应了号召,而且列入了联军。
不过因为青州黄巾复起,他又带兵回去了。
所以在伐董的战役上,没他名字。
但又有些地方,记载了他参加伐董之事。
田丰想了一下:“奋武将军公孙瓒,或许意不在董卓,而在其他!”
赵风皱眉道:“其他?”
“刘虞?”
田丰摇了摇头:“应该不是。”
“刘州牧和公孙将军虽然不和睦,但公孙将军现在也无法对刘州牧动手。”
“现在时机不对。”
“以丰看来,要么是看上了冀州,要么是看上了青州!”
赵风哦了一声:“看上冀州,我可以理解。”
“毕竟袁绍也看上了冀州。”
“看上青州又从何谈起?”
“以目前青州的情况,貌似是天下最乱的一个州吧。”
“至今青州黄巾还没平复下去。”
田丰点了点头:“正是因为青州黄巾,还没有平复下去。”
“所以公孙将军,才会看上青州啊!”
“只要等青州黄巾复起,公孙将军高举义旗,杀入青州。”
“以公孙将军的兵力和战绩来说,青州黄巾肯定会被平复掉。”
“到了那时,青州不就属于公孙将军了?”
“想要知道公孙将军是不是对青州有意,其实很容易判断的。”
赵风好奇道:“如何判断?”
田丰笑道:“每年冬月,青州秋收之后。”
“青州黄巾都会复起。”
“如果公孙将军意在青州。”
“那么公孙将军暂时就不会出兵。”
赵风点了点头:“说的有理。”
“公孙瓒占据了青州,对他还是很有好处的。”
“他本来就是北平太守,又兼领辽东属国长史。”
“看上去好像隔着冀州交通不便。”
“但他只要走海运,就可以让两地之间,互通有无。”
“如果在把冀州也占据了。”
“呵呵。”
赵风之所以发笑,是因为不管公孙瓒想要谋取什么,最后都被袁绍干掉了。
青州、冀州,最后也是落入了袁绍的手掌。
之后包括幽州、并州也纳入了袁绍的版图。
想到这里,赵风心情一禀。
看来不能让袁绍走的太顺。
不然,等袁绍大势一成,自己还真不见得打的过他。
没办法。
并州人口基数太少。
要不是有常山郡的大量人口。
整个并州人口加起来,还没人家一个郡的人口多。
而且重点是,匈奴人也是个大问题。
不去管吧,匈奴人每年冬月都要来劫掠一次。
去管吧,战争就会升级。
不解决匈奴人的问题,赵风就只能被迫两线作战。
因为只要一到冬月,草原枯萎以后,匈奴人的牛、羊、马就没东西吃了。
所以必然要过来劫掠。
难怪自古有卓见的帝王,都要修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