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魏文魁-第5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它的毛病和缺陷还有不少,比方说流程单一、情节平缓、**不足,等等,尤其前两卷想尝试卷首提纲挈领,然后再倒序的手法,遭到了读者朋友们的一致反对确实这并不适合网文的连载阅读,要是一口气通读一卷的话,或许会好一点儿所以赶紧就改换了思路和手法。当然啦,对于某些读者朋友们的意见和弃文理由,我是基本上不加理会的,属于各人所好,一部作品终究不可能让每个读者全都满意。比方说,有的读者要求全处全收,有的读者要求多收名女人,有的读者要求不种马甚至不二妻,有的读者认为出场非主角当收的年轻女性就等同于送女……某些意见我可能会虚心接受,但必然坚决不改。

    开篇有问题,结尾也问题多多,但这主要是签约字数已足(原本根本没有料到自己能写那么长啊),必须尽早收尾,所以在政治斗争方面多开了点儿金手指,比方说对曹氏诸子的设定,对曹操屡次易嗣的设定,就让很多读者朋友无法满意在此我必须表达诚挚的歉意,这确实是我不对,希望各位大人大量,不要扔太多烂菜和砖头。

    这部书确实写得很累,但对于我仍是很重要的锻炼,所以硬着头皮,还是坚持到完篇了。尤其我这人多少有点儿某方面的强迫症,喜欢整齐的文字乃至结构。细心的读者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本书基本上每卷以三十章为基础,不会低于二十六章,不会超过三十八章(有几卷直接就三十章整),而且多为双数(只有第廿一卷章数算错,被迫二十九章而终,我为此难受了好几个礼拜);每章以三千五百字为基础,不会低于三千,不会超过四千;卷名皆五字,引自本卷中出现过的诗文,章名皆四字;每卷起码有一首诗文,只可能更多,不可能缺乏。

    必须要说,这般强迫症提高了创作的难度,是我自作自受,但在这部书中却肯定改不过来啦你前面的人都排齐了,最后三行是散乱的,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是啥感受,或许压根儿不会注意到,但我坚决不能忍啊!

    还有一点,起初创作的时候,在对话方面还是半文半白的风格,只是尽量避免使用后世的名词、俗语而已,但也不知道怎么写着写的,对话就全成文言了!大概是某些场合觉得使用某句文言对话会比较有气势,然后文随气走,类似的对话越来越多,终至一发而不可收拾吧。语言风格乃从最初的历史小说惯常体,逐渐转向《三国演义》,再然后是《三国志》和《后汉书》……以致于到最后,偶尔写了句半白话的对话,就会觉得浑身难受,或者删掉重写,或者删去引号当是画外音……

    这是为了作者的恶趣味,而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阅读上的一定困难,在此也要诚恳地道歉。但若说我以此灌水,我是不承认的,首先并非每句话都会添加白话翻译,其次文言的字数本来就比白话缩水太多了,我要是把对话全都用白话改写,即便不加翻译,字数也当比原本为多你信不信?另外,对于历史人物、社会环境、器物故典的插叙,对于作者来说,是觉得某些话必须要说清楚,好方便情节的展开,不能把读者朋友都当是研究汉末三国的历史专家不是?也许某些读者朋友们不会喜欢,但必须解释清楚:我真不是在故意灌水。其实我的文章真挺干的……

    不管怎么说,终究费力巴拉地还是把这本书写完了,回过头去再看,包括整体架构在内,各方面都不怎么满意,感谢那么多读者朋友们长年的支持。对于下一本开什么书,读者朋友们也给了各种建议,但实话说,历史穿越真写得很累,不让我长歇一段时间,真是写不大动啦光查资料就够我殚精竭虑的了。我虽然雅好历史尤其是汉末三国史,但终究不是专家,很多记忆似是而非,还得现查。

    而且小说主角固然是生造的,但总体环境、社会潮流、历史人物,都必须按照其原有的模式,不可能改变太多。我若因为情节需要,写关羽谦虚谨慎,写诸葛亮武艺超群,写曹操宅心仁厚,读者朋友们非得活剥了我不可。限制如此之多,真正是戴着镣铐跳舞了,实非易事也。所以下一本书,请让我多少偷一个懒,歇一个晌,换个类型吧。

    其实下一本书已经在开始构思和创作了,但就目前而言,名字是个大难题《汉魏文魁》之名,实在不是很贴切,真写开了去,其实文魁不如经首,经首不如辩士,辩士不如政客,走着走着就歪了楼。下一本书,该起怎样一个贴切且吸引人的题目呢?我头都大啦……所以大概会暂停一两周,然后开新书,开始更新。

    一篇后记,写着写着,竟然又三千字了……呜呼哀哉,我也真是没救啦!

是勋别传(残)

    感谢书友“zqhkh”朋友为是勋作前传,我拿来略微修改一下,作为正文的附录。小说 对于是氏的前程,小说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结尾,任由读者朋友们自己去开脑洞吧。很多朋友追着问是家是一辈子魏臣呢,还是是勋可以做新朝太祖呢?实话说,作者本人也不清楚……所以修改此文,把其中可能相关后世尊称的文字都改掉了,就当是时代不详、作者不详的一篇私传残篇来读可也。不作为什么《魏书》的《是勋传》,称献帝为“汉主”而不名“天子”,称曹操本名而不号“武帝”,这样比较省事儿。

    是勋字宏辅,北海营陵人也。原姓氏,父伊,汉熹平中为乐浪太守吴凤辟为僚属,勋亦从父远途,遂家焉。初平元年,郡守甘陵张岐与伊不睦,发兵收捕,害之。勋年十八,匿草中得活,乃渡海投从父仪。时仪为北海相孔融属吏,因融言更姓为是,勋亦从之。勋至,为亲举哀,痛毁过礼,至口不能言数月,其仁孝若此,时人誉之,融亦爱其诗文,称为“小友”。

    翌年,黄巾帅管亥寇北海,破剧县,围融都昌。融素无军略,既不能御,但日堕泪待死耳。勋乃自请赴平原请刘备相救,时太史慈在都昌,亦与偕行。备见而喜曰:“孔北海亦识仆乎?”遣将关羽驰援。及至,勋以兵势相逼,说管亥撤围南下,以全妇孺,亥感其诚,从之,围乃得解。

    是仪以青州不靖,融亦无守境之能,虑异日祸将延己,乃遣子著、纡、峻等及勋南下琅邪,以营其窟。时仪中子宽游学徐方,曹宏、豹兄弟为州吏,与之相善,乃请豹女许勋,为固是氏也。

    曹操在兖州,徐方震恐,麋竺等欲使州牧陶谦拒之,独勋与陈登说谦,使兖、徐合纵以安州境。时操父嵩寄寓琅邪,谦乃使勋送之,并致书操,以申盟好。会袁术阴使人假谦名以攻操,赖勋将兵却之,乃与嵩及子德携归。

    曹操方围管亥于济北,遇勋,勋乃说操曰:“将军前在东郡,当面之敌唯董卓余孽耳,且袁氏兄弟相争,冀州以将军保其侧,将军与冀州正相犄角也,是虽无磐石之安,亦无睫瞬之祸。今既得兖州,其地前被黄巾,城邑残破,士庶离散,将军之卒不多于曩时,而遽得此土,斯为众矢之的也,且冀州岂不虑将军势大难制耶?倘袁术兴兵入兖,冀州能为援否?而西有李、郭汜,东有徐方胜兵,屈于四战之地,窃以为将军之势,可谓日薄西山矣。然否极而泰来,危深或可安。夫黄巾之乱,乃在豪强兼并,百姓失田,故不得不揭竿而起,成瓜分豆剖之势。将军诚能从勋计,赦亥等死罪,纳其部众,授土屯田,则一日之间可得户三十万,胜兵十万,兖土亦安。陶牧垂垂老矣,所虑者唯保其子继嗣徐州耳,若将军遣使联盟,贷良种、耕牛于徐州,必无不从之理。则将军内抚黄巾,外结徐方,一二岁中,兵乃强劲,可南取豫州以讨袁术,西进河南恢复故都,逐鹿天下,正其时也。”

    操奇勋以弱冠而谈吐便给,胸有丘壑,又前与从叔父豹约为婚姻,乃亲近之,欲委以重任。勋以己白身,且素无远名,固辞,但受假佐。寻转济阴郡督邮,辟吴质、卢洪,并荐是仪、太史慈等于操,乃以善识人于微末而称。

    四年,张邈、陈宫等迎吕布入兖,郡县皆应,时勋在鄄,与太史慈、程昱等共佐荀,得保鄄、范,助操逐布。复使徐州,说陶谦以身后事属操,则徐方之附,勋功亦大焉,操深器之。

    刘表在荆州,操欲与之合,共讨袁术,乃使勋使焉。表素崇儒术,以勋经学无名,欲难之,特会于襄阳学宫,使谢该、宋忠等难之。勋问一而答十,莫不切中肯綮,群儒结口。勋勃然而责曰:“卿等固知吾为国事来使,不速引见刘牧,反以经义难之,是以私憾而败国事也!”又责堂下诸生:“儒生以致用为功,经师以求是为职。今天子蒙尘,中原板荡,一二经师老于章句可也;汝等少年,当学以致用,芟夷大难,兴邦定国。昔张良、陈平、邓禹、耿治何经典?通五经者,王莽、刘歆也!汝等欲为腐儒耶?欲为莽、歆耶?”会太仆赵岐亦在荆州,以表用九旒龙,僭越王章,亦责表以大义。表惭而拜谢之。

    旋闻汉主还洛阳,勋乃驰返鄄城,劝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是,毛说操曰“奉天子以讨不臣”,荀说以“奉主上以从民望”,勋之计虽略同、,然“挟天子”语,实汉魏相代之萌也。操深然勋计,遣曹洪将兵迎汉主;勋亦自请先发往谒以申勤王之意。道逢匈奴左贤王去卑部劫掠民庶,勋使夏侯兰挫其锋,擒左谷蠡王潘六奚为质,据偃师以待去卑。单于於夫罗与去卑并至,将五千骑围之。勋单骑出,面责於夫罗,又诡言曹洪大军在三十里外,须臾便至。於夫罗惧而请成,还所掳汉民。汉民由勋得活者数千,故中郎蔡邕女琰亦为勋所救。

    张绣在宛,操虑其袭许,勋献策命之为南阳太守,以间刘表,操然之,乃遣勋赍诏宣敕。勋至,说绣归命朝廷,以附曹氏。复闻贾诩在华阴段煨军中,虑为将来之患,乃复请赴华阴,阴间煨、诩,二将果生嫌隙,且俱降操矣。勋之折冲诸侯间,以口舌而定中原,其事大抵如是,时人目之为苏、张之亚匹。

    旋进少府丞。建安初,汉主议复五经博士,以勋前在营陵,受业于孙乾,使往青州征郑玄入朝乾,郑门别传也。勋因请设古文博士,并拜玄大司农,郑门郗虑、许慈、任嘏等皆从师入许,许下人才之盛遂为一时之冠。玄重其才,授业于勋,传以《左氏》。

    再从曹操征袁术,围寿春。其守惠衢诈降,诱操入城,纵火以断归途。时勋与曹纯、荀攸等待于城外,急驱卒撞门而入,并献马于操。袁军合围,勋几不免,匿于吕布旧将秦谊家中,侥幸得脱。后虽得寿春,伤损颇众,或劝却兵,操不能决,问策于勋。勋遂取舆图,以白子象操军,黑子象群雄,曰:“公欲灭袁术,则必与孙策战。策恃江为险,胜则席卷淮上,威胁许都,败则退守江东,我无水师,终难往追,是无可速胜也。若袁绍平灭公孙,据四州而南,公何以对?不若先取河南、弘农,以图关西,关西下,则吕布、张扬辈不足虑也。乃可遣使先发河南,持节督吕布、段煨先入关中,为王前驱;我得关西,即遣布就并州,与绍相争。”又献《令州郡一时罢兵诏》,劝操上奏汉主,传檄天下,以定分正名,收拾人心。

    操乃拔军返许,拜勋侍中,与夏侯渊将二千骑往督吕布、段煨等进讨李、郭汜。先是,勋为操计授吕布以并州,拮抗袁绍,后更之凉州,为使布远,无可与操相争也。至是,勋宣密诏于布,讽彼扫荡关中诸将。西京旋克,布亦统兵西向,勋以功拜关内侯。于时重开太学,勋建言立石经于许,三岁而成,是为建安石经也。

    三年三月,曹嵩卒,曹操与诸曹、夏侯俱赴丧归谯,留勋等守都。将军董承、许耽,议郎吴硕等谋劫汉主,矫诏以讨操,以勋与尚书令荀、御史中丞钟繇为操股肱,议先除之。乱起,耽亲将兵攻勋,勋先有备,聚家人部曲逆之,诛耽。时董承已至德阳殿,要劫汉主,勋率宿卫入宫,与承等交兵殿上,乘隙杀之。遂亲执槊柱立殿门,营护汉主,其乱始平。

    八月,以勋守河东,侍中如故。未下车,即诛中郎将范先、郡掾卫固,一郡皆慑服之。时平阳诸县为南匈奴所居,勋亲往说单于呼厨泉,使附操,以挠并州。又开石炭矿,以石炭易钱,期二月而郡仓充盈,乃募兵四千,以备袁绍。陈琳为绍草檄以讨操,勋作《讨袁绍檄》以应,辞曰:

    “汝阳袁绍本初者,名出世宦,地实寒微,伧婢之子,苟合而生。绍谗慝恣纵,暴虐无亲,阴图篡僭,窃位放弟。虽倚高户,数典奈何忘祖;弃亲宵遁,须眉宛若巾帼。公战而怯,前酗酒滞于酸枣;私斗而勇,后狗窃乃得冀州。其图割据,一如隗嚣之横陇;诡言兵谏,何异刘濞之反吴。乃以为天下皆眚者耶?!

    “神器至大,有德乃居,汉家泽被,莫敢不从。然前天子归于雒中,绍鄙勤王之勋;车驾迁乎许县,反起觊觎之意。其刻剥河北,甸人为罄,骤做祸乱,淫刑斯逞。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是乃穷奇灾于上国,暴于中原,若逞其恶,则三河纵封豕之贪,四海被长蛇之毒,斯百姓歼亡,殆无遗类。

    “司空曹操,相国苗裔,公侯冢子,乃奉先君之成业,荷炎刘之重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所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王帜,誓清妖氛。东连徐方,西尽雍凉,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居鼎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时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乃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高以郭援侵端氏,勋将郡兵及匈奴兵袭太原,破永安。匈奴左谷蠡王潘六奚以尝为勋掳于偃师,深衔恨之,于是叛归署雁门太守郭,与军共围永安。先是,勋客谢徵制huo yao,勋至河东,乃密建工坊,造火箭车,箭尾以药引火助推,一车可十二箭齐发,射百步,车又饰以凶怪猛兽。至是乃以之御,兵大惊,以为神异,自相扰乱,勋乘隙掩击,会城外援至,乃大破之,诛潘六奚,获郭。勋以呼厨泉约束不谨,又颇疑彼与去卑故纵奚,乃设计执之,迫其返平阳四县,迁匈奴兵于平周、离石。进据祁县,将兵来攻,时子淮在军中,勋命作书致淮,淮即倒戈,军大乱。而勋亦以势众,祁县城小终不能守,乃乘间退兵。旋曹操败袁绍于官渡,亦退。勋返安邑,务农桑、兴政教、劝工商,翦除豪强,收四县所遗匈奴部众,编户齐民,郡中大治。

    四年冬,刘表使文聘助刘备攻张绣,操以重兵在北,无暇南顾,乃命勋使长沙,说太守张羡攻表以为牵制。勋过宛,为绣、备解兵;入长沙,促羡以四郡兵进抵孱陵,表惊,召还文聘,备无援兵,遂不复图宛。

    勋与曹操论河东治政得失,乃进兴工商策,使罢近途关津,划一税率,十取其一,朝廷督察,不使方镇擅收。操善纳之,又以勋前制火箭车,乃使入幕府,参司空军事,命以监军械工坊。又屡咨以方面军略,勋颇进奇谋,然多密而不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