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魏文魁-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的还并不完全一致。某一势力占据了西域,确实可能会对中原王朝形成一定的外患——虽说烈度比北方游牧行国要低得多了——比方说后来的吐谷浑、高车、柔然、突厥等等,就此而言,荀攸等人的顾虑不为无因。但具备后世两千年历史经验的是勋知道,中国之祸,主要在北,北而并西,祸始惨烈,除非吕布拿下西域以后还不满足,进而发兵平定漠北,否则那真造不成什么太严重的后果。

    尤其以中原王朝传统的羁縻、监护西域各国的政策,最多也就派几千驻军守在那儿,若真有强大外部势力介入,根本是拦不住的。然而要命的是,自宋以前,足够插手西域的外部势力,大多是从漠北而来,也就是说,吕布自西域而取漠北,这只是一个从来也没人完成过的历史假设,而漠北游牧民族并吞西域,却是即将反复兑现的历史事实。

    还是那几个名字:吐谷浑、高车、柔然、突厥,再往后还有回纥、契丹,直至蒙古……

    是勋知道,这一系列西迁潮流,不到一百年后就会开始上演啦,鲜卑、柔然、高车、厌哒等部族将陆续从漠北草原杀向天山南北,在西域地区展开长期争夺。在这些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面前,什么车师后王部,乃至焉耆、龟兹、鄯善之类,所有如今的西域大国。都几乎没有一丁点儿的抵抗能力。很快就被推平……

    与其让那些游牧民族去占据了西域。反复蹂躏丝路,那还不如让咱们汉人去占了哪。吕布不管再如何粗蛮无学,他终究还是汉人不是?肯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汉文、汉字,中原文明,还能在广袤的西域大地上占据统治地位,即便日后被同化,被融合。也必然留下难以彻底磨灭的印迹啊。

    那才是足以影响后世的重要遗产。

    再说了,丝路难行,光有个西域,就真那么容易东扰中原吗?就算偌大的西辽,一心东进复国,不还是跑半道上就铩羽而归,没伤着女真人一根汗毛……

    所以基于以上考虑,他才会建议蒋干把吕布往西域引。其实原本他就以重建西域都护为名,想把吕布的目光引向西方,荀攸、贾诩等人想要趁此机会谋夺凉州。倘若吕布真的陷身西域。一时赶不回来救凉州,最终他还不得留在西域吗?无论凉州还是西域。都终究不是徐州,哪儿那么容易把擅长机动的吕布给团团围住,进而使其将领缚之请降啊?与其将来在西方兵连祸结,长久无法平定,还不如让吕布主动迁往西域,把凉州给让出来哪。

    当然啦,某些想法是构建在未来历史的基础上,他不可能跟荀、贾等人解释,只好说——“布据西域,不足为祸,亦可安中国也,君等勿忧。”

    蒋干蒋子翼就这么着怀揣是勋的秘计,跑凉州来游说吕布了。但他终究并非普通说客,而是“间者”,不可能到地方马上就劝吕布或者降曹,或者西走,他必须先好好地观察、了解吕布,同时也争取赢得吕布的信任,那说出话来才够分量。

    就表面上看起来,吕布倒似乎确确实实地信赖上了这位蒋子翼先生,但通过观察,蒋干也发现这位吕凉公天性骄傲,不甘屈于人下,估计说动他降曹的可能性非常之低。蒋干私下也与杨阜、姜叙等人商谈过,那些凉州士人都认为吕布不但并非命世之主,就连普通地方官也当不好,要不是他乃朝廷钦命的凉州牧,进而凉公,大义名分在握,杨、姜等人才不会侍奉他哪。这些凉州人之所以辅佐吕布,主要目的是安定乡梓,还真没想傍着吕布去做成什么大事业。

    所以说,估计吕布不肯降,而想靠着凉州与曹操相对抗,只要不让他跟刘备联起手来,应该胜算也不大,这一点乃可无忧。既然如此,那就不妨试试是勋所授的第二条计,把吕布往西域诓吧。

    正巧今天吕布诚心问计,蒋干仔细斟酌了一番利弊得失,终于将此言和盘托出。

    不过看起来,吕布对于这条计策并不怎么感兴趣,当下一皱眉头:“孤中国人,安能王异国?”

    蒋干以退为进,趴下来再度稽首:“是干妄言,主公恕罪。既主公不欲闻此,干乃告退。”

    吕布赶紧捉住他的手,说别介啊,究竟为什么想让我去西域为王,拜托你说得详细一点儿,真要是有道理,我吕奉先也不是听不进劝的人啊。

    于是蒋子翼微微而笑,便即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主公中国人也,必留中国,则或君或臣,岂有他哉?公之建也,为使魏王晋爵耳,非久制也。魏王因公而王,因王而异日必帝矣,主公安可仿效?况自秦乱以来,异姓而王者,无不首身异处,主公而欲王中国,可乎?”

    你既然要呆在中国,那么只有两种身份可以选择,一是皇帝,二是臣民,既然当不成皇帝,又怎么可能不向未来的皇帝曹操屈膝呢?你想一直当公爵?那是不可能的,这本来就是一个为了让曹操可以进位为王的过度性临时设置,不可能长久。你想当诸侯王,那也不可能啊,你想想看,自从秦末大乱以来,异姓而封王的,哪个能有好下场?

    汉初所封异姓王,几乎全都被刘邦给剿灭了,诸吕受封为王,也陆续地掉了脑袋。想在中国当异姓诸侯,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

    “若不王中国,而王异国,则史有所载,皆可保安也。”(未完待续。。)

第六章、王异国生

    蒋干按照是勋所教的劝说吕布,说您赶紧打消那些不切实际的妄想吧,想在中国长久割据,那是没可能的,异姓而王者,从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除非你跟曹操似的,能够继续前进,去做了皇帝。

    “昔主公奉诏讨董,若能固守长安,使李、郭不入者,或可挟天子以令诸侯,王而帝也。即走,时州郡割据,兼弱讨昧,亦大有可为,惜乎为陈公台引入兖州……”趁机再刺陈宫一刀,倒要瞧瞧他还有没有机会重见天日了——“魏王当世之杰,不在主公之下也,得时因势,乃至今日,主公已难与之拮抗。既不愿降,又不可战,何如西走?”

    因为去异域做王,是可以保全性命,并得长久富贵的啊。比方说——

    “赵佗,真定人也,随任嚣南攻百越,未及返师而秦已亡,遂王南越。高皇帝使陆贾说之,使臣于汉,各保疆界,传之四世,始为吕嘉所篡,汉师伐昧,国亡。

    “庄蹻,楚将也,率军入滇,而后路为秦所断,遂王夜郎,于西南夷中为最大。及汉破南越,夜郎王始震恐,乃请臣置吏,国入于汉矣。

    “再者,呼韩邪匈奴单于也,臣之于汉,而宣帝使居诸侯王上,是亦王也。乃知王于中国则不可,王于异国而可也。主公果能率师而西,赍汉诏,名复西域都护,则诸国必喜而从之。逮魏代汉,乃自请归凉州,曹操必惊而不允。再请王西域。必如所愿。所在偏远。遣使朝之可也,何劳主公尊膝?”

    你打着重建西域都护的旗号跑西域去,西域各国肯定都很高兴啊,必然乐于听从你的指挥。等到曹操篡汉称帝以后,你上书请求重返凉国,那曹操哪儿肯答应啊,再趁机要求在西域称王,则曹操两害相权取其轻。必然应允。因为距离实在太过遥远啦,所以你完全可以派遣臣下隔三岔五地去朝觐魏主——你不是不愿意向曹操屈膝吗?自在西域为王,根本不去见他,自然就不必要屈膝啦。

    吕布听到这里,双眉微挑,多少有些意动。蒋干趁热打铁地继续游说:“主公不愿异国为王,无乃以为贫瘠之地,不足资供耶?古谚云:‘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异国为王,与中国为臣妾。孰良?况主公近得贡奉,当知西域非荒蛮绝域也……”

    自从上回是勋跟杨阜、姜叙等人恳谈以后。二人便开始秘密着手,鼓励商贾,开始复兴丝路贸易。不过这事儿还并不能大张旗鼓地干,怕的是吕布知道有利可图,从中截留大头,用以养马,养兵,则将更为朝廷之患也。他们把收得的商税,绝大多数都运用在恢复凉州地区的农业生产方面,只把部分奇珍异宝献给吕布,诡称是西域各地贵族、豪商给凉公的进贡。

    你瞧,搞西域贸易好处不小吧,你应该放手让我们来干吧。不过这所谓的好处,也就主要供你个人享用,想要由此富国强兵……我要不提,就你那粗疏的性子,估计一辈子都未必能够想得到。

    于是吕布就穿着高昌的棉袍,端着安息的琉璃盏,品着交河的蒲桃酒,提前享受上了西域贵人一般的生活。蒋干趁机进言,说你光瞧这些奢侈品,就知道西域不是鸟不生蛋的穷地方啦,可能比不上中国最繁盛之处,但作为王公贵族,享用不虞匮乏——去那里当王,又有啥不好的呢?

    “吾闻葱岭以西,尚有康居、大宛、月氏、大夏,经安息而可抵大秦也。若能底定,疆域不逊于中国。他日虽异国而可为帝也,岂独一王哉?”

    这几句话一说,吕布当场热血充脑,咧开大嘴,连声称赞:“卿言是也,真孤之子房也!”说着话紧紧握住蒋干的手:“孤若真可得王,必以子翼为相!”蒋干也是满脸的激动,其实心里却在想:恐吾平生亦再难归乡梓矣……实为是宏辅所误也!

    千里之外,那个正遭蒋干腹诽的是勋,如今却活得优哉游哉,说不上有多舒服惬意——乃知官位、权柄,皆虚妄也,“人生得意须尽欢”。

    当然啦,他也就偶尔这么随便想想罢了,其实若无从前的官职打底,又没日后的贵显可以期望,就一乡下老地主,你真未必快乐逍遥得起来。别的不说,他身上可还挂着汉侍中的虚衔哪,若无此衔,当日雒阳城外就难免中了魏讽、陈祎等人的暗算。

    所以他虽然窝在东海隐居,却一刻也不敢撤除在安邑、许都等地安排下的耳目,不敢放弃对朝局的关注。关靖也仍然为他管理情报网络,各种消息络绎不绝地传来郯县城外小小的庄院之中。

    比方说魏讽等人诬陷是勋之事,经郑浑审断之后,先上奏许都,再由郗虑行文曹操,曹操不禁拍案大怒。是勋既是他曾经的重臣,又为姻戚,别人得罪是勋,曹操当然不能忍,但更重要的是,他从中发现了一股潜流,关东地区仍有相当多迂腐或者看不清形势的士人,死巴着刘汉那条破船不放——这风潮若不趁早打压下去,将来必定是自己篡位的强大阻力啊。

    哼,想当初耿纪等人谋叛,自己下手还是不够狠辣啊,砍的脑袋太少啦!

    所以曹操并不满意郑浑的审案结果,觉得他扯出来的人数不够——怎么着也得惩处个三五千的,才可能震慑群小嘛。只可惜曹操这番心思,却被荀攸、钟繇等人给死死劝住了。钟元常说:“此皆小人之儒,不识大势者也,安足为祸?杀之易耳,恐反遭谤,不如置之。”

    就那几个货能够掀起多大风浪来啊,你要就此兴起大狱,恐怕反倒遭致“好杀”的恶名,还是请把棒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吧。

    荀攸也说:“事涉诸小儿辈,若舍而不治,彼所亲必德大王,若重治之,彼所亲或疑也。”涉案的刘伟、张泉那些孩子,你要是放过他们,他们的家人从此对你感恩戴德,死心塌地,若是严惩了,他们的家人必然心生疑忌,那又是何苦来哉——才刚易相之际,还当以稳定为要。

    曹操怒气不息,一拍桌案:“此必孔融唆使也,吾必杀之!”

    你要说这明着诬陷是勋,其实剑指向我的阴谋,只是一个落魄士人魏讽,跟一个小小的丞相司直陈祎的主意,打死我也不信哪,身后必然有人挑唆。那么你们猜此人是谁?在安邑的咱们都是自己人,我绝无丝毫疑心(天晓得),而在许都,现在还敢摆正车马跟我放对的朝官,也就只剩下一个孔融啦。你说怎么那么巧,孔融从益州回来之前,就没出过类似混蛋事儿,他才回来,事儿就不断?此必孔融所使!

    钟繇心说从来改朝换代,必有那心向故主的,想要彻底风平浪静,完全不现实啊。其实孔融归来之前,类似苗头就显露出来不少,只是我们怕你因疑而杀,所以事儿不大就私下处理了,未敢禀报而已。再说要不是你先罢了旧相,把是宏辅赶回老家去,能出今天这档子事儿吗?

    他想要为孔融说几句好话……其实也不能算好话,曹操之忌孔融,路人皆知,他钟元常哪敢跟孔文举扯上丝毫的关系?不过分辩一下孔融未必是幕后主使,希望曹操不要擅兴大狱而已——真要是扯出一位二千石来,想把案子做小都不可能呀!

    可是他才要张嘴,却被身后的华歆用笏板轻轻一捅腰眼,给制止了。随即华子鱼起身踱出班列,举笏朝向曹操:“孔融妖言惑上,诽谤大王,必严惩之,然后可正人心,齐风俗。然大王若今杀孔融,恐无识者目之为龙逢、比干也……”

    丧乱之世,必生忠臣,虽然身死,也能流芳百世。你不是讨厌孔融,必要除之而后快吗?可是如今因为此案而杀孔融,那些心向刘汉之人,都要把他看做不畏强权的忠悃之士啦——你就乐意虽斩孔融,却给他留个好名声下来吗?

    这话可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曹操当即一咬牙关:“异日必杀此匹夫!”就暂且把孔融给撂下了,随即传诏,杀魏讽、陈祎等人,而对刘伟、张泉等却网开一面,只是流放或者苦役了事。

    终于未因此而掀起泼天大狱——也就砍了几十个脑袋,加上被流放或做苦役的,统共一百挂零,在这年月就算小case啦——荀、钟等人全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而且下来就称赞华歆:“子鱼真智者也。”钟繇尤其深深一揖,说多亏你阻止我发言,我要真想给孔融洗地,非致魏王勃然之怒不可——你这算救了我一命。

    华歆连声谦逊,不敢居德,然后当晚就悄悄地跑去觐见曹操。曹操问他:“子鱼何所来耶?”华歆表情愕然:“非歆欲来,得非大王欲见歆乎?”

    曹操“哈哈”大笑,说子鱼你真是个聪明人,随即收敛笑容,低声问他:“吾今不杀孔融,为如子鱼所言,不使其传名也,可有污而杀之之计否?”

    华歆摇头:“臣不知也。”曹操闻言皱眉,心说你既然没有好主意,干嘛巴巴地黑天半夜跑我这儿来,还装得神神秘秘的,你耍我啊?!(未完待续。。)

第七章、不忠不孝

    华歆劝说曹操,不要以反曹为理由诛杀孔融,曹操接受谏言,同时不禁想道,那我又该以什么理由来弄死孔融呢?料华子鱼必有以教孤也。

    可是谁想到华歆真这么敏,察言观色的本事世间一流,当天晚上,曹操尚未传诏,他就主动跑过来了。于是曹操就问啦,你有什么好办法,“可有污而杀之之计否”?华歆摇摇头:“臣不知也。”但紧接着就又说:“臣昔在许都,与郗鸿豫善,鸿豫与孔融旧友,而生龃龉,水火不容。若大王欲杀孔融,何不问鸿豫耶?”郗虑最了解孔融,也最恨孔融,相信他一定能够找出足够佳妙的借口,好除去您心头之恨。

    于是曹操就派军谋祭酒路粹前往许都,去与郗虑密商。随即,便在魏讽、陈祎之案尘埃落地的一个月之后,路粹上奏,弹劾孔融,并且句句诛心:

    “光禄大夫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及与刘备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